蔡英文更名臺「駐美機構」包藏三個禍心

2021-01-20 人民日報海外網

臺當局 " 外交部長 " 李大維(資料圖)

隨著中美關係的逐步深化,臺灣當局高度緊張,心情複雜,既不願樂見,卻也無計可施,只好挖空心思,故意設計一些小動作來幹擾中美關係。經過反覆沙盤推演,蔡英文當局最終想到了更名的伎倆,即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中的「臺北」改為「臺灣」,顯然這樣更有利於凸顯臺灣在國際社會上的主體地位。蔡英文當局這招動作,背後隱藏著多重目的,其時機的選擇尤其耐人尋味。

挑撥

首先,挑撥中美關係發展大局。川普勝選後,曾通過與蔡英文通話,聲稱「將拿『一中政策』進行交易」等,屢屢製造事端。蔡英文當局對此見獵心喜,誤以為臺美關係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但後來川普與習近平主席通話時公開承諾將會恪守「一中政策」,無疑徹底打破了蔡英文不切實際的幻想。現在中美關係將逐漸重新步入正軌,蔡英文之前的幻想也將全面破滅,未來臺美關係只能在中美關係大的框架下運行,不可能再取得實質性重大突破。

此前,島內就盛傳臺灣已經完全淪為美國的棋子和籌碼,隨時有可能被川普給交易或出賣。而這也對蔡英文當局構成了巨大的壓力。因為這意味著臺灣前途未卜,自己的命運完全不由自主,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餘地,只能任由美國隨意處置。這與島內的主流民意顯然是背道而馳的,因而很多人都要求蔡英文當局必須嚴肅應對,絕對不能自甘墮落,成為美國的棋子。

面對著嚴峻的現實困境和強大的輿論壓力,蔡英文不得不嘗試主動出擊,妄圖通過更名的動作,來證明臺美關係不但安全無虞,而且還穩中有進。更重要的是,如果更名成功的話,中國大陸肯定不會坐視不管,中美關係也會被蒙上一層沉重陰影,而這正是蔡英文內心所期盼的。

殊不知,美國對於蔡英文的真實意圖早已看得一清二楚,不可能輕易上當,被臺灣所蒙蔽。中美畢竟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雙方合作大於競爭,在許多全球性議題如反恐、朝核等議題上,沒有中國的精誠合作,美國也會孤掌難鳴。也正是由於看到了中美關係的重要性,當蔡英文當局試圖做出一些離間性動作之後,美國才會斷然否決,直接對蔡英文當局啪啪「打臉」。

示範

其次,構建示範效應,突破對日關係僵局。蔡英文當局因為更名事件被「打臉」,這並非首次。事實上,在此之前,蔡英文當局就向日本提出,將「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中的「臺北」更名為「臺灣」。在蔡英文的沙盤推演中,安倍是臺日「斷交」以來最為親臺的日本首相,而且前段時間還主動將「日本交流協會」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因而安倍政府完全有可能「再接再厲」,將「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但安倍政府一句「你們先搞定華盛頓再說」的回覆,讓蔡英文當局徹底「蒙圈」。對日自討沒趣之後,蔡英文當局方才如夢初醒,馬上重新調整方向,集中優勢資源,重點主攻對美關係。

在臺灣當局看來,日本處處唯美國馬首是瞻,對美國言聽計從,日本處理對臺關係的方式自然也會順從和效仿美國處理對臺關係的方式,因而只要美國允許將臺灣駐美機構給重新更名,日本自然也會追隨美國,允許臺灣駐日機構進行更名。而一旦美日這兩個大國都允許更名,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自然更將無話可說,也都會同意臺灣駐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機構進行更名。如此一來,臺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將被大幅提高。

但美國的嚴辭拒絕,無疑將臺灣當局所有美好的幻想給完全打破。對美「叩門」不成,反吃了一道「閉門羹」,蔡英文自然如鯁在喉,難以釋懷。其實,後果的嚴重性還遠非臺美關係本身,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李大維在得知被美國拒絕的消息後,之所以會勃然大怒,主要是因為這意味著沒有在美機構的更名作為示範,臺灣以後要想在日本等其他國家和地區再去玩弄更名的把戲,只會無功而返,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功。

打臉

再次,打造執政亮點,挽救岌岌可危的民意支持度。蔡英文上臺後,不去認真思考如何改善經濟民生,反而以「轉型正義」為名,對異己勢力進行政治追殺,這也惹得島內怨聲四起,民意沸騰,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自然也一瀉千裡,直線下滑。從島內任何一項民調來看,蔡英文目前的民意支持度僅有30%左右,而且未來還有可能繼續下降。面對著岌岌可危的民意支持度,蔡英文別無他法,只能苦思冥想一些「速成大法」來破解困局。而更名駐外機構,無疑是比較保險的做法,因為這種「外交試探」完全是一種無本生意,進可攻、退可守,即使碰上「釘子」,只要可以瞞天過海,不被外界所知,蔡英文當局也不會任何損失。

但讓蔡英文當局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的對美更名訴求,最後竟被媒體披露曝光。更讓蔡英文感到難堪的是,首先釋放這一消息的竟然是與民進黨屬於同一陣營的《自由時報》。這對於蔡英文而言,無疑是被自己人在背後捅了一刀。無論怎樣,更名失利的消息一經傳出,自然在島內引發軒然大波,蔡英文的聲望也隨之遭受重挫。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本來已經是在低位徘徊,現在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的道理,不知道蔡英文從這次慘痛的教訓中學會沒有?

(鍾厚濤,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李鵬宇

30845865,.蔡英文更名臺「駐美機構」包藏三個禍心,.2017-04-07 17:03:14,.204250,.李鵬宇

相關焦點

  • 駐美機構要改名「臺灣代表處」?臺外事部門急忙改口
    78名美國眾議員日前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煽動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以下簡稱「駐美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對此,臺當局外事部門先是承認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但不到一天時間又急忙改口,聲稱「無確切推動時程」。
  • 臺美關係提升"三大動作"之機構變動
    25日,臺當局曝光了三大提升「美臺關係」的大動作,包括美方同意將「臺灣和美國對等放入(臺)事務機構名稱」、首次實現「臺美斷交」40年來的「國安首長」會晤、美臺官員首次共同與臺「邦交國」官員會面。蔡英文當局極力渲染「臺美關係的大突破」,炫耀這是「美挺臺新高點」。但在島內輿論看來,美國在名義上提升所謂的「臺美關係」,只是為了打「臺灣牌」,增加對大陸的籌碼,蔡英文當局緊抱美國大腿對臺灣而言危險重重。
  • 臺駐美機構改名「臺灣代表處」?臺外事部門又改口了
    [新聞頁-臺海網]臺駐美機構改名「臺灣代表處」? 臺外事部門又改口了。(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臺灣網12月22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美國眾議院78位眾議員,呼籲美國務院應將臺灣「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
  • 美臺狼狽為奸,臺外事機構:「駐美代表處」擬改為「臺灣代表處」
    據臺媒報導 臺外事機構政次曾厚仁今天證實,臺灣正推動駐美代表處自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是"進行中"的案子。曾厚仁今天列席立法機構外事防務委員會,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質詢問及,美國眾議院78位眾議員於12月17日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籲請美國政府同意我駐美國代表處自"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臺灣外事機構上周回應僅表示提升臺美關係是長期目標,將持續與美方保持聯繫,爭取臺灣最大利益,深化臺美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
  • 日本對臺機構更名為「日臺交流協會」,是臺灣44年來最大突破,還是...
    他於1974年進入日本外務省工作,歷任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副總領事,駐紐約領事館副總領事,日本駐緬甸大使等要職,2014年7月起任「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代表。 據臺灣《聯合報》消息,早在馬英九時期,臺灣當局就開始推動日本「交流協會」更名。去年,臺灣當局外事部門向東京方面提出更名要求,認為「交流協會」既沒有標誌日本、也沒有標誌「我方」,辨識度不夠。
  • 臺當局駐斐濟機構更名「臺北」 非臺「邦交國」已全數修改
    (圖:「駐斐濟臺北商務辦事處」官網截圖)海外網7月31日電 臺外事部門31日表示,臺當局駐斐濟機構已更名為「駐斐濟臺北商務辦事處」。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駐斐濟機構原名為「中華民國駐斐濟商務代表團(Trade Miss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Republic of Fiji)」,更名後為「駐斐濟臺北商務辦事處(Taipei Trade Office in Fiji)」,「中華民國」字眼被「臺北」替代。
  • 復設「駐關島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就代表臺美關係升級了?蔡英文...
    被所有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都視為索馬利亞領土的索馬利蘭,根本就不具備協助臺當局拓展國際空間,或者參加國際組織的能力。 至於讓島內綠營媒體歡呼代表「臺美關係升級」的「駐關島辦事處」,當局外事部門稱,復設的原因是,考慮到預算自2018年逐年增長,以及「臺美關係」升級成「全球合作夥伴」。
  • 「臺駐厄瓜多代表處」更名:「中華民國」改臺北
    【環球網綜合報導】蔡英文當局近來在國際上頻頻碰壁,與巴拿馬「斷交」後,杜拜先是將臺灣辦事處更名為「臺北商務辦事處」,27日,臺灣「中央社」稱,「臺灣駐厄瓜多代表處」也改名,將「中華民國駐厄瓜多商務處」改為「臺北駐厄瓜多商務處」。對於更名一事,臺「外交部」發言人王珮玲回應稱「深感遺憾」並「表達嚴正抗議」。
  • 日駐臺機構改名要搞什麼鬼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日本負責對臺灣交流事務的民間機構「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 1月1日起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島內有人將之引申為自聖多美普林西比與臺灣「斷交」後,日本對臺灣的「雪中送炭」,並感激涕零地評價說,這種「正名」是臺灣一次「外交」大突破,開始了擺脫「一中原則」的首部曲云云。事實果真如此?
  • 臺灣駐港澳機構更名 年內互設辦事處
    臺駐港澳機構更名    臺灣「陸委會」負責人賴幸媛4日宣布,臺灣駐香港機構「中華旅行社」將從15日起正式更名為「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灣駐澳門機構「臺北經濟文化中心」也自即日起更名為「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 臺美關係大躍進?朝野樂見「更名臺灣」,網諷:沒有「建交」,都是...
    新一輪「正名」老把戲這幾天又在臺灣上演,這次話題談的是「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要更名為「臺灣代表處」。信函內提到「臺北」無法確實反映所謂「臺美關係」,而且在「臺灣關係法」內,也不是以「臺北」一詞稱呼臺灣,呼籲國務院應將臺灣「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據稱,去年「美國在臺協會」的對等機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也已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
  • 荷蘭駐臺機構「更名」,網友:不知道又要賣給臺灣什麼東西
    荷蘭駐臺代表機構「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27日宣布更名為「荷蘭在臺辦事處」。(圖片來源網絡)荷蘭駐臺代表機構「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27日宣布更名為「荷蘭在臺辦事處」。消息一出,島內綠營一片歡騰,聲稱「臺荷關係大突破」等等,民進黨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還對新名稱「高度肯定」。
  • 臺「退輔會」規劃派員「駐美」?「退將」分析或讓蔡英文赴美演講
    臺當局「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將派員「駐美」深化交流,臺灣陸軍退役「少將」蕭天流表示,「退輔會」跟美國三大退伍軍人協會多有交流,派員「駐美」意義不大,此舉可能是打算安排蔡英文赴組織年會演講。臺當局「退輔會」修正「組織法」,未來擬派遣兩名官員、一名聘僱人員「駐美」,與在地「榮光會」、美國三大退伍軍人協會等軍人組織「密切交流」。針對「駐美」業務範圍,副主委李文忠備詢時表示「不能明講」,引起關注。
  • 臺當局企圖推動「駐美」機構「改名」搞「官方化」,再挑兩岸事端
    川普政府尚有不足一月就會下臺,美臺卻正在加緊推動將臺灣當局「駐美」的「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改名稱為所謂的「臺灣代表處」。臺灣當局「駐美」機構「更名」,是搞官方化,以為能提升臺美關係。但一旦成事,對陸美臺關係、兩岸關係將是新的衝擊。
  • 外交部就斐濟勒令臺當局駐斐機構更名等答問
    中國網8月1日訊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今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就斐濟勒令臺當局駐斐機構更名、中國企業採購美農產品等回答記者提問。以下為記者會文字實錄:問:據了解,斐濟政府近日勒令臺灣當局駐斐「商務代表團」更名為「臺北駐斐濟商務辦事處」,摘除含有原名稱的銘牌,並沒收其使用的外交車牌。截至目前,臺灣所有非「邦交國」的「駐館」名稱中都沒有「中華民國」或「臺灣」的字眼了。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我認為斐濟政府做了一件非常正確的事。
  • 美駐聯合國大使訪臺擱淺改視訊,蔡英文聲稱:讓世界知道臺灣是重要...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上午在辦公室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視訊談話,蔡聲稱,臺灣是一股良善的力量,有能力、也有決心貢獻國際社會,未來會持續推動加入聯合國及其所屬的會議和活動,繼續讓世界知道臺灣也是一個重要的夥伴。
  • 臺灣駐香港機構更名為「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環球網7月4日消息,「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上午宣布臺灣駐香港、駐澳門機構改名為「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此一名稱更具官方色彩,兩處業務功能與人員待遇都將提升。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駐港機構原先受制於政治因素,只能使用「中華旅行社」名稱,賴幸媛說,「中華旅行社」更名為「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其實質功能和地位也將提升,駐香港人員將享有類似一般駐外人員的優遇安排。臺駐港機構將可依業務需要直接與港府相關部門連繫。其功能、績效及與港府關係都將提升。臺灣駐香港機構從1966年以來,以「中華旅行社」名稱對外,常被誤認為是民間旅行社。
  • 臺當局高官證實:正運作臺灣駐美機構改名為「臺灣代表處」
    臺當局涉外部門高官曾厚仁今天證實,臺方正推動「駐美代表處」自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是「進行中」的案子。
  • 臺灣當局要求奈及利亞將其駐臺辦事處遷出臺北
    臺灣當局要求奈及利亞將其駐臺辦事處遷出臺北 「改名」風波發酵,包括奈及利亞在內的五個國家和地區要求臺灣在該國駐外辦事處更名,而臺灣外事部門對此表示將採取「對等措施」,要求奈及利亞將其駐臺辦事處遷出臺北
  • 蔡英文再次狂妄挑釁大陸,洪秀柱送上當頭棒喝!
    據媒體18日報導,蔡英文17日在會見美國挺「獨」政客時,又借香港局勢挑釁大陸,狂言堅定捍衛所謂「臺灣主權」、「一國兩制」永遠不會是所謂「臺灣人民」的選項!消息一出,引發兩岸輿論痛批,蔡英文的最新計劃是要帶領臺灣往絕路上走!蔡英文所謂「兩岸關係對抗」的論調,真是臺灣人民的心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