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無
可能大概5年以前吧,網上有一句詩特別的火,「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我也是非常的喜歡這句詩,在之前的文章中應該引用過許多次。
只是雖然這句詩單獨拿出來,意思也完整,情感也深刻,但畢竟是孤零零地,不如放在一個完整的結構裡來的曉暢。
有了這個執念,這些年在讀書或者網上衝浪的時候,就經常的關注著這句詩,希望能夠找到它的原篇。
但是無論在什麼搜尋引擎或者詩歌網站上,都不知道這句詩是出自哪裡,甚至還有人將它定義成網絡詩歌,是現代的哪一位才子才女寫出來發到網上的。
直到最近的一天,在手機上一個應用軟體中讀詩的時候,驚喜地讀到了它的原篇,剛開始還擔心這是假的,是當代的文人學者附會出來的故事情節,補足了詩歌缺失的部分,不過看到《隨園詩話》中也有記載,也就放心地拿來與大家分享。
這首詩的原文是這樣的:
「逝水韶華去莫留,漫傷林下失風流。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我們先來看它背後的故事以及牽涉到的人物。
這首詩的作者名為趙豔雪,是清代的一位女詩人,主要生活在康熙朝,是當時天津佟宏的小妾,她自己應該也是地道的天津人。
公元1721年,她同鄉詩人查為仁的妻子金夫人因病去世,趙豔雪為之做悼詞,寫下了這首詩。
查為仁也是清代比較有名的一位詩人了,號蓮坡居士,是天津人。他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曾經查氏園林別墅水西莊,查為仁則在此放置了許多圖書、金石古玩文物等等,廣交天下著名的文人和學者,是一個比較有個性的人。
佟宏這個人也不一般,家境顯貴殷實,自己卻無心仕途,在自己的豪宅之中過著樸實無華且枯燥的生活,現在天津紅橋區的佟家樓就是他的故居遺址。
現在知道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我們再來讀讀詩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這首詩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是一位女人寫給另一位女人的詩,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但這樣的詩,對我來說還是頭一回。
最懂女人的,其實還是女人,所以這首詩的存在,對於彌補我國古代詩歌很少涉足的領域,是很有些作用的。
第二句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名句,我們重點看一下第一句。
女人年輕時候的韶華,就如同晝夜不停的逝水,奔流不息。去就讓它去吧,這是天命運籌,不是人事所能夠挽救回來的。所以,目睹這悲劇的人們也無須傷心,安於天命,不要為此而失去了自己的風流氣度。
這首詩是悼詩,但是第一句,更多的好像是在勸慰查為仁,讓他不要為了夫人的逝去感到悲傷,這一切都是天命,都是理所應當的。
下一句就進一步解釋了這個觀點。自古以來的美人啊,就如同馳騁沙場的名將一樣,都不應該在人間老去。
為什麼?
美人也好,名將也好,年輕的時候總是叱吒風雲,獨領風騷於一時的。但如果有朝一日,從年輕的神壇上跌落下來,發現自己曾經擁有的,已經再也回不去,心中的悲傷和絕望也一定是巨大的。
例子是很常見的例子,道理也是很普通的道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讀來就是有一種觸目驚心的力量。
想到了曾經大紅大紫的交際花年老色衰,門前冷落,生活困頓,住在破爛一般的家裡,懷念著曾經金碧輝煌的大廈;穿著不蔽體的寒酸衣服,懷念著當時的金絲玉縷。
想到了曾經橋上一聲大喝,驚走數萬曹軍的張飛,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的關羽,趙雲、馬超還有老將黃忠,他們曾經都是叱吒風雲的英雄啊,但是最終都抵不過歲月的力量。
死去了,或善終,或窩囊。
詩是一首普通的詩,無意之間觸及了歲月的力量,於是觸動了紅塵中人內心最深處的隱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