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詩人為何把美人比作名將?

2021-02-23 老街味道詩詞
前言

前天看到了一個問題:「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是什麼意思?一說是美人會活不到白頭的年紀,一說是美人怕活到白頭的年紀?

老街覺得,題主說的兩個意思都有一定道理。在古代的無數故事中,有很多美人名將或者活不到白頭,或者不讓別人見到自己白頭。

另外,這兩句詩的正確版本不是「自古美人如名將」,而是:

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詩的作者也不一般,是一個清朝的女子,身份是一個姬妾。

一、姬妾的名作

最早看到這兩句詩,出自袁枚的《隨園詩話》:

查恂叔言其叔心谷《悼亡姬》詩,和者甚眾。有佟氏姬人名豔雪者,一絕甚佳,其結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此與宋笠田明府「白髮從無到美人」之句相似。

心谷是清代詩人查為仁(1695~1749)的字,查為仁號蓮坡,又號蓮坡居士。他與厲鶚合箋《絕妙好詞箋》,自己又有《蓮坡詩話》傳世。

《隨園詩話》中說的「佟氏姬人名豔雪者」,意思是某個姓佟的人有一個妾叫做豔雪。

查為仁的妻子亡故,所以查為仁寫了一首悼亡詩紀念亡妻。當時的唱和者很多,在眾多的詩歌中,最受好評的卻是豔雪的七言絕句,其後兩句為: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宋笠田是與袁枚同時代的杭州人, 他有詩云:白髮從無到美人。意思差不多。

不過,為什麼豔雪要把美人和名將相比呢?

二、為何把美人比作名將呢?

清代的詩人孫枟[yùn]在《餘墨偶談》中,講了美人和名將的故事:

陳眉公書姚平仲小傳後雲,人不得道,生老病死四字關,誰能透過,獨美人名將老病之狀,尤為可憐,李夫人馬伏波是也。《餘墨偶談》

美人和名將老病以後,最令人憐惜。

像李夫人和馬援就是例子。傾國傾城的李延年妹妹李夫人重病時,擔心破壞在皇帝心中的形象,影響到兄弟和兒子的前途,不肯讓漢武帝看見她憔悴的容貌。

伏波將軍馬援倥傯一生,老邁之時討伐五溪蠻身染重病, 《後漢書·馬援傳》說:

賊每升險鼓譟,援輒曳足以觀之,左右哀其壯意,莫不為之流涕。

每當敵人鼓譟示威,老將軍馬援都拖著重病之軀出來觀察敵情。手下將士為其感動和傷心, 熱淚橫流。

《餘墨偶談》中還說道:

夫紅顏化為白髮,虎頭健兒化作雞皮老翁,亦復何樂西子入五湖,姚平仲入青城山。他年未必不死,直是不見末後一段醜境耳。後佟氏姬豔雪有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語雖出於此,而簡括勝之。

李夫人和馬援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當年多麼美麗的女人和多麼威武的將軍,也會被老病擊倒,從被人崇敬羨慕,到被人可憐。

而西施泛舟五湖,姚平仲隱入青城山,並不是不會死,只是別人見不到他們老病之時的可憐模樣而已。

知道了這四個人的故事,自然也就理解了豔雪的詩句:「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結束語

題主說,是美人會活不到白頭的年紀,還是美人怕活到白頭的年紀呢?

所謂見白頭,即孫枟《餘墨偶談》中所說的老病之狀。假如見了白頭,則粉絲心目中美人的形象、英雄的形象都會晚節不保,曾經的美好可能蕩然無存。所以,這裡是美人自己不想活到白頭的意思。

豔雪這兩句詩的潛臺詞是,為什麼您的夫人早早就去世了呢?是因為她不願意別人見到她的老病之態,希望她留給大家的印象永遠是最美麗的那一刻。詩人把無可奈何花落去,說成了美人有意辭別俗世。

@老街味道

相關焦點

  • 網紅詩「自古美人如名將」的前一句是什麼?整首讀來,韻味更佳
    文/顧無可能大概5年以前吧,網上有一句詩特別的火,「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我也是非常的喜歡這句詩,在之前的文章中應該引用過許多次。只是雖然這句詩單獨拿出來,意思也完整,情感也深刻,但畢竟是孤零零地,不如放在一個完整的結構裡來的曉暢。
  • 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10首最悽美的悼亡詩詞
    悼念,自古就是人之常情。早在先秦就有悼亡的文字,如《詩經·唐風·葛生》、《詩經·邶風·綠衣》等。屈原的《九歌·國殤》等著作,也是具有祭奠的意義。到了兩漢,弔文、祭文、哀辭等比較普遍。魏晉時期,以潘嶽、江淹為代表,出現了悼亡詩。從此,悼亡成為詩詞的重要內容,留下了很多悽美的名句,諸如: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但有生離無死別,果然天上勝人間,等等。
  • 讀古代詩歌,看古代詩人寫香草美人,抒發心中大志
    愛國的情懷可以在香草美人間激發,屈原以士大夫的精神吶喊浩歌橫絕古今,千古之下詠讀仍有凌然之氣。《離騷》以香草美人的手法來表達愛國情懷,這種政治寄託的詩篇是中國獨有的。意境如同在天地之間遨遊。《九歌》所吟唱的神鬼情怨的錚鳴,之後的宋玉的《神女賦》以及曹植的《洛神賦》直接來源於此。《天問》乃是千古奇文,唯詩人可以疑惑天地和古今。其他的如《哀郢》和《懷沙》,至今讀之令人淚下。
  • 香草美人在遠方
    在屈原的眼裡,各種香草顯得那麼可愛,他愛香草幾乎到了成癖的程度:「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把香草作為裝飾物戴在身上,或佩在腰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清晨飲花露、傍晚食落花,簡直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
  • 月亮美人
    這是19世紀英國詩人道生(Ernest Dowson)的詩作《Flos Lunae》。在如今的中文網絡空間裡,一些紀念詩人戴望舒的網頁,卻將這首詩算作了「雨巷詩人」的原創作品。   其中原因,大抵是戴望舒曾經參與過《道生詩集》的翻譯工作,加之一些戴望舒詩集將他的原創作品和他翻譯的外國詩歌輯錄一冊,日長時久,引起一些人的誤會。
  • 二十四橋旁美人在吹簫,連詩人杜牧見了都流連忘返
    還是代表中國基建的武漢長江大橋……中國的橋梁向來數不勝數,但是提起美人和吹簫,最美的無疑是詩人杜牧筆下的橋,讓我們看看這座不起眼的橋如何吸引詩人杜牧的目光,以至於他將無盡的相思之情寄托在其中。詩人杜牧當時正在揚州任職,江南的美景讓他格外眷戀。遙望遠處青山隱隱約約中透漏著春的生機盎然,雖然現在正值深秋,但是江南的草木卻還未凋落,依舊還是那片青山綠水,風光依舊旖旎秀美。面對美麗的秋景,詩人想起在遠方的故友。目睹著江南美景,詩人心中懷念起揚州的那座「二十四橋」。
  • 炎夏玲瓏雪、美人頭上妝,詩人枕枝好夢長,不愧「天下第一香」
    茉莉花盈白如珠,幽香襲人,可謂人見人愛的一種植物。作為外來花卉物種,其傳入我國的歷史可追溯到漢代。自唐宋時期,茉莉花的意象已被廣泛寫入詩詞中。唐太宗李世民就留下了「冰姿素淡廣寒女,雪魄輕盈姑射仙。」的佳句。
  • 解讀李白的長相思:美人如花隔雲端
    初衣解釋:李白一首雲想衣裳花想容,以其大氣絕麗的牡丹花,成為了寫美人的大師國手。將牡丹花比作雍容華貴的楊玉環,動靜結合,儀態萬方之美,成為了唐詩的經典。李白的美人和其他歷朝歷代寫美人都不一樣。歷來寫美人,要不就是非常的悽柔美麗,要不就是飄渺無痕,像一縷春天的楊柳,雖然婀娜多姿,但是仿佛沒有足夠的生命力。李白的美人,不斷有鮮活的人間氣,還特別的高端大氣。比如在這首長相思裡,雖然只有一句話點到了美人。但正是這樣一句話,成為了詠美人的千古名句。
  • 美人香草
    《美人香草》一江水,水中月東來的風裡,是雁子的聲音千裡的煙雲遮住了我眺望你的眼睛長空雁,霜晨月春來的風裡,是年年的柳色百裡的霸陵藏起了那束美人香草的身影簫聲咽,秦樓月千年難有一見三千粉黛深鎖浩瀚宮殿是誰也把你推進了青春的沼澤又是誰蒙蔽了漢皇的眼琵琶演繹著畫圖的幽怨愁情淋透了紫臺的冷月
  • 國豔美人本愛春,深秋復來喜煞人—海棠再綻放,賞花果共美奇觀
    每到深秋的傍晚,走在日漸寒冷的海邊大道上,看著滿地的樹葉和飄蕩的蘆葦,常常想起唐代詩人杜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心中不禁升起一種絲絲的悲涼。這海棠花兒,應是在人間四月陽光明媚的日子裡綻放,尤其是四大海棠之首的西府海棠,無比的豔麗與嬌嫩,自古以來具有「國豔」之美譽,深得人們的喜愛,描寫海棠的詩詞歌賦也眾多,一代詞人李清照喜歡海棠,她的「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詞句流傳千古。
  • 人見人愛的美人系列多肉植物
    月美人,外形狀態跟星美人有點像,比桃美人更粉嫩偏紫的美人,葉片很是柔美,帶有少量的粉霜,同樣也是景天科厚葉草屬多肉,出狀態非常漂亮。燈美人,也叫都湧,也是景天科厚葉草屬多肉,葉片圓潤飽滿,光照充足的情況下,葉片會呈現出紅色和暗紅色,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