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的環島路上,面對著金門島的位置多年來一直聳立著「一國兩制 統一中國」的大牌;就是在這裡,天氣晴好的時候,可以清晰地看到金門。在對岸的,有一句內容為「三民主義 統一中國」的標語。二者遙相呼應。
金門,這座離廈門僅一水之隔的神秘小島,有沒有吸引到你。
金門縣,古稱「浯洲」、「仙洲」等,古屬泉州府同安縣,實際由臺灣當局管轄。島上土壤以砂土及裸露紅壤土為主。前者沙層厚、保水保肥力均差;後者表土薄、酸性重,腐殖質少,不適合耕作,農作僅適合種植價值較低耐旱性雜糧:比如高粱、玉米、花生、蕃薯等。所以當地的特產出名的有,金門高粱酒,貢糖,面線等。
金門島面積約為150平方公裡,人口約為14萬,廈門島面積約132.5平方公裡,島內人口約為200萬。由此可見金門島人口較廈門島之稀少,廈門島內人口密度之大。由於四面環海,金門人民大都討生計於大海中,然因漁業資源有限,土地貧瘠,雨量稀少,農產不豐,金門的青年人也大都到臺灣本島謀生打工,金門島上的平時常住人口多為老人小孩,遠不達14萬。在金門,多數導遊年紀50-60歲,一點兒也不稀奇。
金門的民間傳統節日與漳州、泉州完全
一樣,建築依舊保留著燕尾高揚的閩南古厝。來到金門,你會發現她和大陸的閩南地區沒什麼兩樣。金門提倡垃圾不落地,道路整潔,因為沒有被開發,這座小島特別安靜。綠樹,紅磚古厝映襯這藍天白雲,走在金門的路上,仿佛走進了世外桃源。
廈門五通碼頭有直達金門的船班,每半小時發船,如果你有去往金門的通行證,(自由行的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和入金證)來廈門之餘不防到金門走走。
金門的主要景點有:
水頭聚落,位於金門金城鎮,是金門上保留最完善的的古厝群,已有有幾百年的歷史。當年下南洋的商人挖金後衣錦還鄉建的。建築群很有特色,有傳統的閩南大屋,也有不少中西結合的建築形式。其中「得月樓」最具代表性。由於當時海盜甚多,圖中高高的碉堡起保衛作用,可用於瞭望,射擊。
莒光樓,當地人說:「沒到過莒光樓,別說自己來過金門 」,莒光樓可是金門的最著名地標。它是當地司令官胡璉將軍於1952年所建,三層高,內部為展覽館,介紹金門當年發生的戰事。外觀雄偉、氣宇非凡。其建造目的在於弘揚「毋忘在莒」的精神,表彰在金門歷次戰役中官兵們的戰地精神。
翟山坑道是金門炮戰時期修建的地下防禦工事,有洞口直通大海可供登陸艇進出。坑道位於花崗巖山體之下,當年可是用炸藥一點點炸出來的。 坑道全長101公尺,水道呈A字型,分為坑道及水道兩部分,全長357公尺,可容納42艘登陸小艇停舶。坑道原先主要是為戰時供登陸小艇搶灘迴轉、運補人員物資所用。後因本島之功能減退,於75年廢棄後來才改造成觀光坑道。坑道內特殊的花崗巖地形結構,形成了渾然天成的音響共鳴,因此每年十月,都會在翟山坑道舉辦音樂節。
如果有機會,別忘了去金門走走。
圖片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