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華南理工大學上海校友會第二屆換屆大會暨新能源智能汽車生態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高松表示,全球已經進入科技制度與人才的全方位競爭時代,其中人才是最核心的競爭要素。一流的研究型大學,應當致力於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的人,支撐和引領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當前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數位技術已深度融入到傳統的製造業當中,成為傳統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其中包括汽車製造業,新能源自動駕駛,智能網聯,人工智慧以及新材料等等新的變革技術,將讓產業轉型升級。
據悉,華南理工大學培養了不少汽車行業的領軍人才,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傑出的代表有開沃汽車董事長黃宏生,威馬汽車董事長沈輝,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廣汽研究院前院長黃向東,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寧德時代董事長曾一群,璞泰來董事長梁豐等,還有伯雷頓科技董事長陳方明、量維科技創始人邱貴順等新一批的華工人在滬創業的成功典範,讓華工的朋友圈不斷擴大著。
「強大的學習力、思想力與行動力,是創造性人才的基本素質,也是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人才的基本素質。這些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也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松表示,未來可能更需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不斷探索新事物的這種勇氣與好奇心,以及跨界自主學習與合作的能力。
新工科相對於傳統工科而言,更強調學科的交叉性與綜合信息,更強調學生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那麼學校這個是如何加強人才培養,為高度綜合集成的這種行業提供人力資源的這種支撐呢?
對此,高松分享了華南理工大學的做法。他介紹,第一個方面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實施智能+或者+智能的培養模式,強化學生的基本素養和能力培養。一流大學不僅要大力推進人工智慧領域科技創新,更要積極主動的把人工智慧的技術有效的應用到人才培養當中。第二個方面要強化跨界和合作,建立協同育人的機制,來培養複合型的創新人才。「現代技術實際上是打破了大學對知識的壟斷,大學已經不再是知識生產的唯一的一個主體,大學要培養引領產業發展的人才,就必須主動的走出象牙塔,強化跨界與合作,強化協同育人。比如,整合計算機自動化、新能源車輛工程等相關優勢學科資源,來組建新能源智能汽車的跨學科的研究的平臺,推動教師的開展關鍵共性前沿引領、顛覆性技術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建設跨學科的課程,組建跨學科的教學團隊,來推動跨學科的資研究資源向教學資源的轉化。」
據悉,目前華南理工大學正以廣州國際校區建設為契機,引入全球優質教育創新資源,建設面向未來的高質量的教育教學體系。高松表示,華工將培養出一批能夠創造未來技術的國際工科領軍人才與產業領袖,「我們也相信在新能源智能汽車行業這一領域,華工人也必將繼續大有可為。」作為華南理工大學上海校友會會長的沈暉則表示,威馬汽車將很快和華工進行校企合作。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