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泮水鎮喻河村6個村民組近千畝連片的土地上,種植著從四川成都引來的春見(俗名粑粑柑)、紅美人和明日見三個特色柑橘品種。
從去年11月至今,鴨溪鎮、石板鎮、烏江鎮、匯川區的團澤鎮等及鄰縣的金沙、黔西等地前來基地考察的人絡繹不絕,考察後都對這一成形的產業點讚有加。如今,石板鎮的個別村已在規劃土地,準備春節期間從成都引進種苗進行栽種。
事實上,柑橘在遵義各縣(區、市)也種植不少。去年六月,在泮水鎮採訪,就聽說喻河春見柑橘很有特色,一心想去探個究竟。直到去年11月走進喻河村才發現,喻河的春見柑橘品質之好、規模之大讓人點讚,是目前很有市場前景的特色產業。
11月初,記者來到喻河村採訪,正遇到當地種植戶李成炎和村民們忙著包裝紅美人柑橘發往廣州。記者看到,幾位果商正在品嘗紅美人,剝開皮後,金色的果肉透出濃濃的蜂蜜香。「這紅美人真好吃,無籽的果肉入口即化,這種柑橘品種還真不錯。」
「發到廣州多少錢一斤?」記者問。「10元一斤。今天是紅美人銷售的第二天,目前已全部銷完了,樹上已經沒有紅美人了。不過到臘月二十幾春見接著上市,味道比紅美人還要好。」李成炎說。
記者了解到,三個柑橘品種適宜在海拔600至900米地段生長,黃泥地最適宜。每畝一般按行距4米、窩距3米的規格移栽。栽種最佳時機在每年的秋冬兩季,每畝種植60株。由於三個品種都是鬚根系,只需淺打窩培土即可。如果種植小苗,三年後才能投產;如果種植大苗,則第二年就可投產。每畝產量可達3000至4000公斤。
走進喻河村的柑橘地,只見重達半斤一個的春見鮮果掛滿枝頭,再過一個月,春見鮮果將大量上市。李成炎說,2021年,1000多畝柑橘將全部進入盛果期,產量可達100多萬斤,產值在1000多萬元。無公害種植的春見等柑橘品種鮮果將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合作社種植的柑橘,立足點就是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生產過程中的各環節全程實行無公害種植,我們就是要把這種柑橘打造成為一種品牌。」李成炎說。
據喻河村黨支部書記宗永橋介紹,喻河村已成為名符其實的水果專業村。春見等柑橘特色種植覆蓋喻河、青峰兩個村6個村民組,面積從2017年的5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1300多畝。這個產業發展至今,300多戶村民,不僅可獲得每畝400多元的土地流轉費,數百個村民還可到基地務工掙收入。每年,僅農民工工資,合作社就要付出10多萬元。當地村民見特色柑橘種植有可觀的經濟收入,通過基地打工學到技術後,在自已的土地上也種植了起來。目前柑橘已投產,畝純收入達2至3萬元。
此外,泮水鎮成立了柑橘產業發展專班,幫助合作社協調土地流轉工作,並協調資金在基地上修建了機耕道和觀景臺等。區稅務局駐村幹部孟天興,更是對李成炎產業發展隨叫隨到,幫助李成炎報項目,協調土地流轉,做銷售策劃等,把這一項目當成自已的項目來抓。
如今,合作社正在進行品牌註冊商標的申報工作,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把泮水柑橘做成有機果品,條件成熟了還要建鄉村民宿,開辦農家樂,讓更多人前來喻河觀光,品嘗特色柑橘。李成炎說,產業做大後要走有機果汁精深加工之路,讓泮水的特色柑橘賣得更好。
目前,泮水鎮不僅有幾千畝的紅心蜜柚、近千畝白茶,如今又新添了1000多畝的特色柑橘,泮水成了名符其實的綠色之鄉。產業興旺成為泮水鄉村振興的主旋律,能人李成炎的帶動效應,讓泮水在綠水青山中又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強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