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資中文廟的「七絕」 萬仞宮牆七龍琉璃陶脊

2020-12-25 四川在線

大成殿正面

文廟鐘樓

文廟孔子站像

照壁上的鯰魚雕塑。黃勇攝

文廟照壁內景

在四川甚至全國的文廟中,資中文廟都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文廟。在如今四川的「四大文廟」(資中、富順、德陽、崇州)中,資中文廟建築時間最早,佔地面積第二,在德陽文廟之後。

文廟分孔氏家廟、國廟和學廟3種類型,資中文廟屬於學廟。儘管全國絕大多數文廟都是學廟,但資中文廟至少有7個地方是其他文廟難以企及的,可稱為「七絕」。資中文廟還有多個其他文廟少見的特色,如成化碑和康熙碑,文廟、武廟挨在一起,建築保存完整等。

第一絕:萬仞宮牆

宮牆是文廟宮殿式建築的一道禁衛外牆,在全國絕大多數文廟的宮牆上,寫的是「數仞宮牆」。而資中文廟的宮牆上,寫的卻是「萬仞宮牆」,這是為什麼呢?

資中文物管理局文史股股長王兵介紹,資中文廟宮牆長35.7米、高7.4米,紅牆懸山式,七龍琉璃陶脊。「數仞宮牆」出自《論語》中子貢說的「夫子之牆數仞」,說起來還有一個典故呢。

孔子的弟子子貢曾在魯國為官。一次,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子貢發表看法說,子貢比孔子要賢能一些。子貢當時沒在,聽說這事後,就說了一段著名的話:「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過肩頭那麼高,大家一眼就能看到牆內的一切。我的老師孔子,他的那道牆有數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門,就無法看到牆內雄偉的宗廟和漂亮的房屋。」

「仞」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按照周朝時的標準,一仞是七八尺,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3釐米,一仞的長度在1.61-1.84米之間。後人根據子貢的這段話,在宮牆上寫上「數仞宮牆」4個大字,以示對孔子的尊崇。

資中文廟是州級文廟,地位高,而且資中是孔子老師萇弘的故鄉,與眾不同,加上後人覺得「數仞宮牆」難以表達對孔子的敬仰,所以把「數仞宮牆」改為「萬仞宮牆」。王兵說,在全國其他文廟中,也有「萬仞宮牆」,但很少,資中文廟的「萬仞宮牆」可謂是一大特色。

第二絕:兩個月池

每個文廟大成門前都有一個半圓形的池子(俗稱月池),叫做泮池。

泮池本來是古代學校的水池,《禮記·王制》中說:「大學在郊,天子曰闢雍,諸侯曰泮宮。」按照周朝的禮制,天子太學中央有一座學宮(學校),叫闢雍,四周環水。諸侯的級別比天子低,地方上的諸侯學宮只能南面泮水,被稱為泮宮。泮宮的水只能有一半,半圓形,泮就是半,所以稱為泮池。孔子曾被封為文宣王,所以文廟中修建泮池,符合諸侯王的規制。

泮池中有座石橋,叫狀元橋。王兵介紹,古代對狀元橋是有規定的,如果當地出了狀元,泮池上的狀元橋就可以通過;如果沒出狀元,泮池上的狀元橋就用石刻的人物、動物、花卉雕塑攔住,不能通過。

資中出過趙逵和駱成驤兩個狀元,所以文廟的狀元橋可以暢通無阻。但富順文廟不一樣,富順沒出過狀元,所以富順文廟的狀元橋用石刻雕塑攔住,不能通行。

與其他文廟不同的是,資中文廟有兩個月池。除泮池外,在宮牆下方還有一個月池,叫洗墨池。這個洗墨池有講究,據說南宋資中狀元趙逵居遊在附近,曾經在這個池子裡洗過墨寶。趙逵考中狀元後,大家把這個池子叫做洗墨池。

趙逵,字莊叔,號棲雲,資州盤石縣(今資中縣)人。紹興21年(1150年),趙逵在殿試在策對中,力陳抗金救國、治亂圖強的策略,被宋高宗趙構點為狀元,歷任校書郎、著作郎、起居郎、中書舍人等職。

天子門生這個說法來自趙逵。嶽飛的孫子嶽珂在《桯史·天子門生》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趙逵性格剛毅,不附權勢,正直不阿,考中狀元後,與主降派的秦檜不和,多次受到秦檜的打擊和排擠。秦檜死後,宋高宗在召見趙逵時說:「卿乃朕自擢,秦檜日薦士,曾無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權貴,真天子門生也。」此後,天子門生就用來指稱經皇帝親自殿試後被錄取的進士們。

第三絕:七孔照壁

照壁,古代稱為蕭牆,在宮殿或一些大戶人家的院落中很常見,又叫影壁、塞門、屏風牆。文廟中有照壁,卻很罕見。四川省內的文廟,只有資中文廟有照壁,全國其他地方的文廟、孔廟都少有。

王兵說,資中文廟在道光9年遷建到現址時,沒有修建照壁,而是在同治6年(1867年)時才修建的。

資中文廟的照壁長19.5米、高6米,照壁中間有7個圓形鏤空壁塑孔,每個孔的直徑1.7米。7個孔分別塑有雲海波濤、蟹蝦魚龍、水宮龍府、坊塔石樹、鷹翔魚躍、龍鳳呈祥、魚躍龍門7個圖案。

整個7孔,講的是「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寓意古代的讀書人如同江河中的魚蝦,只有刻苦努力,不斷進取,經過尊孔崇儒的教化,最終才能越過龍門,由魚變龍,登上人生的巔峰。

到資中文廟看過照壁的人會發現,7孔雕像中的魚,不是鯉魚,而是大頭大嘴、有著長長鬍鬚的鯰魚,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王兵笑著說,鯰魚是資中的一大特產,生活在球溪河裡,資中別的江河都沒有,所以資中人把這種鯰魚叫做球溪河鯰魚。古時到資中的外地人,都以吃到球溪河鯰魚為榮。

那時的資中人在塑造7孔雕像中的鯉魚時,大膽地把傳統的鯉魚替換為非常有名氣的資中飲食文化特產鯰魚,這體現了資中人的詼諧幽默:不僅鯉魚可以跳龍門,資中的鯰魚也一樣能跳龍門。不信麼?資中可是出了趙逵這個狀元呢。沒想到,照壁修建後28年的光緒21年(1895年),資中又出了一個狀元駱成驤,這真的是鯰魚跳龍門了!

七孔照壁構思巧妙,匠心獨運,獨具地方特色,可與故宮的「九龍壁」媲美,在中國以龍為紋飾的照壁中,是不可多得的精湛藝術作品。

第四絕:黃庭堅書法碑

如果您到資中文廟遊覽,不可不看北宋書法家黃庭堅寫的《幽蘭賦》書法碑。資中文廟為什麼會收藏有黃庭堅的書法碑呢?

資中本土著名作家鐵波樂說,《幽蘭賦》是唐朝詩人韓伯庸寫的,對蘭花進行了生動描述和熱情讚頌。宋神宗對《幽蘭賦》喜歡得不得了,繼位後,他叫黃庭堅把全文書寫下來。黃庭堅當時58歲,此前他歷盡坎坷曲折,沒想到晚年能受到新皇帝的提拔和重視。接到宋神宗的詔令後,他那誠惶誠恐的心情和書寫時凝聚的力量可想而知。所以,黃庭堅在《幽蘭賦》中的書法,在飄灑俊逸的基礎上更加蒼勁有力,奇倔脫俗。

清末「民國」初,資中有個大鹽商叫李福州,他得到了黃庭堅的書法真跡《幽蘭賦》,如獲至寶。他的商船經常到湖北,他叫人購買了質地堅硬、顆粒細膩的巫峽石運回資中,請來成都的一個有名工匠,把黃庭堅《幽蘭賦》的484個字刻在石碑上。後來幾經輾轉,被資中文廟收藏。

這組碑刻一共7塊,每塊高兩米、寬1.2米、厚0.2米。碑刻上的字,以顏體為基本架構,輔以王羲之《蘭亭序》的筆意,筆畫伸展延長,字體大小殊異,以縱代斂,以欹代平,以銳代鈍,散而不亂,錯落自然,是中國碑刻中的精品。

如今,黃庭堅寫的《幽蘭賦》,在全國一些地方也有,如河南葉縣明代縣衙文物展廳有12塊碑刻;重慶市雲陽縣張飛廟中的木刻《幽蘭賦》等。但在全國文廟中,只有資中文廟收藏有黃庭堅寫的《幽蘭賦》。

鐵波樂還說了一個事情。1983年,宜賓得知資中文廟有黃庭堅的墨寶,派人來把這組碑刻拓下來,翻刻在宜賓流杯池公園裡,引起巨大轟動。而當時乃至現在,黃庭堅寫的《幽蘭賦》碑刻卻在資中文廟中寂然無聲。

第五絕:孔子站像

孔子塑像如今在全國各地有很多,有坐像,有站像,但在全國所有文廟的大成殿中,只有資中文廟的孔子塑像是站像,其他文廟都是坐像。這個獨特的現象,曾經引發過不少爭議。

資中文廟重立孔子站像的首倡人,是鐵波樂。鐵波樂說,資中文廟在北宋雍熙年間初建時,叫夫子廟,廟內供奉的孔子塑像,是石頭雕成的站像。在當時,全國的文廟中,孔子塑像有的是坐像,有的是站像,沒有統一。

資中文廟的那尊站像歷史有點悠久。南宋時的地理總志《輿地紀勝》中說:「相傳三國時石工為之。」也就是說,當初資中文廟供奉的孔子站像,是三國時期傳下來的。

那尊站像一直到嘉靖9年(1530年)都還保存完好。但在這一年,明朝禮部議奏,認為「人以聖人為至,聖人以孔子為至」,孔子是至聖,但畢竟是人臣,所以應給他「正名分」,去掉「文宣王」的王號,改稱「至聖先師」,孔門弟子也只能稱為「先儒」、「先賢」,不宜再以公侯相稱。

嘉靖帝覺得很有道理,下詔封孔子為「至聖先師」,全國文廟開展「去塑像,設木主、罷封爵,改大成殿為先師廟,門為廟門」運動。於是,資中文廟那尊三國時雕刻的孔子站像被毀掉了。現在想來,真是可惜。

到清朝康熙、雍正年間,全國文廟又開始恢復孔子塑像,全國都統一為坐像。資中文廟遷徙到現址後,供奉的孔子塑像也是坐像。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場運動中,孔子塑像被毀。

那場運動結束後,孔子塑像重新恢復。由原資中文管所美工黃先敏主持塑造,為泥塑坐像。1997年,時任資中縣政協常委的鐵波樂,專門寫了一個提案,建議把孔子塑像改為站像。此後的兩年,他每年都寫提案進行呼籲。1999年,就鐵波樂的提案,資中專門召開會議進行論證。

鐵波樂提出了3個理由。第一,孔子的老師萇弘是資中人,在老師的故鄉,尊師重教的孔子不能坐著。萇弘是東周時著名的學者、政治家,學識淵博,擅長樂理。公元前518年,孔子從曲阜到洛邑(洛陽),特意拜訪萇弘,請教「樂」的知識,對韶樂與武樂的異同和不解之處虛心求教。孔子與萇弘的會晤,史稱訪弘問樂。所以,孔子怎麼能在老師的家鄉落座呢?

第二,蘇東坡、朱熹曾抗議過孔子坐像,因為春秋時期中國還沒發明椅子,這是孔子坐像最大的歷史常識硬傷。孔子生活的時代,人們只能席地而坐,而且坐姿也和現在人的坐姿不同,是兩膝跪在地上,臀部貼在腳後跟上,可以說是跪坐。蘇東坡、朱熹對孔子坐在椅子上的塑像很是不解,認為把孔子聖像坐在椅子上是違禮的。

第三,資中文廟最初供奉的孔子塑像,是三國時流傳下來的站像,有先例。

鐵波樂的3點理由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決定重塑孔子站像。為此,資中文廟把南京夫子廟的孔子站像作為原型,用內江東興區的上等青石為材料,由具有傳統石刻技藝的安嶽工匠刻成毛坯,再經匠人精心雕刻後,與底座合二為一。

如今資中文廟大成殿內的孔子站像,是2000年建成的,像高3.85米、底座1.2米,石像淨重7噸。

鐵波樂介紹,2006年,中國孔子學會向全國文廟徵求孔子標準像,資中文廟送去了孔子站像的圖片,最終被採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來發布的孔子紀念章,上面的孔子像,就是資中文廟的孔子像。

第六絕:孔子牌位

在明朝嘉靖9年的那場改制運動中,所有文廟中的孔子塑像被毀,取而代之的是木主,也就是神牌。按當時明朝國子監的規定,孔子的牌位統一規格為:「高二尺三寸七分,闊四寸,厚七分;座高四寸,長七寸,厚三寸四分。」上面的字為「至聖先師孔子神位」。

但是,看過資中文廟孔子牌位的人都會被震驚住:怎麼會這麼大啊?是的,沒錯,資中文廟的孔子牌位,「高八尺八寸六分,寬三尺一寸八分,厚五寸二分,座高一尺二寸,寬四尺二寸,厚七寸五分。」這是什麼概念呢?按照現在的計量單位來換算,高有兩米多,比普通人高多了。

按照當時的規定,牌位必須「朱地金書」,但這塊牌位卻是「金底黑字」,「至聖先師孔子神位」是用黑漆寫在金榜上的,每個字大約有16平方釐米,這也是大大地違反了規定。

為什麼資中文廟在改立牌位時,敢忤逆「天威」,無視朝廷的規定,做出這麼大一個牌位?鐵波樂說,具體原因不可考,但由此可見當時的資中人骨子裡有一種叛逆精神:在孔子老師的故鄉,就是要與眾不同!

此外,這塊牌位還做得非常精緻。牌位材料是楠木,四周鏤空雕刻著9條龍、兩隻鳳,外圍用花瓣和波濤裝飾,龍鳳繞其間,栩栩如生,構思巧妙,技藝精湛,氣勢恢宏,讓人嘆為觀止。

王兵不無自豪地說,這個孔子牌位是全國文廟中獨一無二最高大、最精緻、最奇特的一塊牌位,在明朝被譽為「中華第一孔子神位」。這塊牌位到如今已有400多年歷史,仍保存完好,不可多見。

第七絕:10塊匾額

在資中文廟大成殿殿堂上,懸掛著10塊匾額。

中國孔廟的匾額楹聯,是古代建築中最為規範的。歷朝統治者都很重視祭孔活動,匾額、楹聯不能隨意添加。

清朝從康熙帝開始,每個皇帝即位,都要親自到北京國子監的闢雍去講一次學,稱為臨雍。講完學後,皇帝要親筆寫一塊匾額,懸掛在孔廟大成殿上,並要求各地文廟效仿摹制懸掛。所以,如今全國各地文廟中,大多有八九塊清朝皇帝寫的匾額。

在資中文廟,卻有10塊,其中有8塊是清朝皇帝寫的,另外兩塊是「國民」政府的林森和蔣介石題寫的。林森和蔣介石寫的兩塊匾額,是資中文廟獨有的,全國其他文廟都沒有。

清朝皇帝寫的8塊匾額分別是:康熙帝題寫的「萬世師表」,雍正帝題寫的「生民未有」,乾隆帝題寫的「與天地參」,嘉慶帝題寫的「聖集大成」,道光帝寫的「聖協時中」,鹹豐帝寫的「德齊幬載」,同治帝寫的「聖神天縱」,光緒帝寫的「斯文在茲」。

林森和蔣介石寫的兩塊匾額在兩邊,林森寫的是「德配天地」,蔣介石寫的是「道觀古今」。為什麼資中文廟會保存有林森和蔣介石寫的匾額呢?

鐵波樂說,1941年,時任資中專署專員的李顯威和資中縣長王夢雄,看到資中文廟年久失修,跑到當時的陪都重慶,希望能維修資中文廟。在成渝交通線上,只有資中這麼一個文廟。儘管正處在抗戰時期,「國民」政府仍撥款給資中文廟進行維修,林森和蔣介石還為資中文廟專門題寫匾額,以示重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的資中文管所所長楊祖塏,採用了有效的辦法保住了這兩塊匾額。這兩塊匾額製作精美,古樸典雅,極為珍貴。

最新動態

資中文廟正在閉門大修

華西都市報記者到資中文廟採訪時,看到大門緊閉,門上的一則告示顯示,文廟正在大修中。透過門縫往裡看,裡面成了一個大工地。

資中縣文物管理局局長李向東解釋說,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資中文廟本來就年久失修,加之經歷了汶川地震,建築破危嚴重,經申請,國家下撥專項經費1700萬對資中文廟進行大修。目前,一期維修工程結束,即將開始二期維修,估計明年底能修好。到時,一個嶄新又保持原汁原味的資中文廟,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鐵波樂介紹說,資中,古稱資州,下轄今資中、資陽、內江、仁壽、井研5個縣(市),資中文廟被稱為五縣文廟,屬於州級文廟,級別比縣級文廟高。

資中文廟始建於北宋雍熙年間,原來在今資中縣城大東街,明清兩朝曾多次維修。清朝道光年間,時任資州州牧(知州)的貴州石阡縣人張海瀾認為,大東街一帶商業氣息太濃了,成天喧鬧嘈雜,文廟建在那裡,有失儒家傳統尊嚴;加上文廟殿堂低窄潮溼,沱江漲大水容易被淹,因此提議遷建。

張海瀾的倡議得到資中士紳的積極響應,大家紛紛集資募捐。道光9年(1829年),資中文廟遷徙到縣城北關外的南宋資中狀元趙逵居住過的洗墨池,也就是現在的資中縣城狀元街上。道光15年(1835年),工程竣工。

資中文廟的建築布局,完全按照清朝工部營造法式的要求修建,整體是宮殿式建築風格,坐北朝南,前後四進,復四合院式布局,高低錯落有致,極具南方古建築俏麗精巧的特色。主體建築由萬仞宮牆、月池、華表、照壁、禮門、義路、欞星門、鄉賢祠、名宦祠、大成門、東廡、西廡、鐘樓、鼓樓、崇聖祠、祭孔臺、大成殿等組成。

後來,在同治、光緒年間又進行了增修,如今佔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文廟中保存有明成化4年(1469年)的楷體《御製重修孔廟碑記》(俗稱成化碑),以及康熙33年(1694年)康熙皇帝手書的《四書·大學》(康熙碑)兩大石碑,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李向東說,1973年,資中文廟成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西都市報記者 黃勇(除署名外,本版圖片均由資中縣文物管理局提供)

相關焦點

  • 萬仞宮牆眼前的這座青磚堆砌的城門
    孔廟,是為紀念祭祀我國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設立的祠廟建築,有些地方又被稱作文廟、夫子廟、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等。歷史上全國各地孔廟有兩千多所,至今保存尚好的還有數百座,其中曲阜孔廟是中國最早、面積最大、等級最高的孔廟,它修建於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
  • 穿越萬仞宮牆明古城 閒逛闕裡商街
    1/瞻仰萬仞宮牆 3月10日上午,帶著兒子順著孔廟神道北行,道兩側栽植檜柏,莊嚴肅穆氛圍濃重,盡頭是一座青磚壘砌的城牆和城門,門洞上方鑲有石匾,雕刻有紅漆大字:萬仞宮牆。高高的城牆擋住遊人的視野,只能通過城門洞看到裡面些許建築。萬仞宮牆」原名仰聖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
  • 臨賀故城文廟實景圖驚豔曝光!拍大片原來這麼簡單~
    臨賀故城——國學教育基地(文廟)秒出大片拍就完事了!臨賀故城文廟位於賀州市八步區賀街鎮河西三元街(文筆塔),經過三年多的投資建設,將以嶄新的面孔迎接遊客!重生後的文廟,只需一眼,便被它的紅,驚豔住眼球!
  • 亳州博物館裡有一個「萬仞宮牆」,它的背後藏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在遊覽這座博物館時,我們會發現一件「奇怪」的藏品,它由四塊石板組成,名為「萬仞宮牆」。根據講解員的介紹,這四塊石板非常珍貴,還有很深的教育意義。原來,它背後藏有一段曲折的故事,今天,小編便給大家揭秘一下:(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曲阜萬仞宮牆開啟新年篇章 優秀傳統文綻放央視春晚
    誦讀論語的小演員們。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北京時間2月15日20時03分,山東分會場曲阜萬仞宮牆演出現場內的所有人員各就各位,現場進入直播前的最後準備階段。「十、九、八、七……」倒計時開始,萬仞宮牆上出現了論語語句,萬仞宮牆上下,千人誦讀論語,投影和虛擬技術將古樸的建築輔以現代化的時尚表達,而東方聖城千人誦論語的宏大場面也終於登上了春晚的舞臺。
  • 黑龍江哈爾濱文廟雪後美景如畫,金瓦琉璃映白雪引美女來此拍照!
    2019年11月30日,黑龍江哈爾濱,雪後文廟這裡美景如畫,金瓦琉璃映白雪,吸引來美女市民來此拍照留影!黑龍江哈爾濱,雪後文廟這裡美景如畫,金瓦琉璃映白雪,吸引來不少市民來此拍照留影!黑龍江哈爾濱,雪後文廟這裡美景如畫,金瓦琉璃映白雪,吸引來不少市民來此拍照留影!
  • 中國第三大文廟 掛44塊匾額堪稱全國之最 當地卻1300年沒出過狀元
    位於城區東南部的武威文廟,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廟,自古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武威文廟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由文昌宮、孔廟和儒學院三組建築構成,是整個武威城內為數不多的保持完好的古建築。
  • 津門故裡——天津文廟
    史料記載明代全國就有府、州、縣三級文廟約1560所,清代則增至1800多所。現在據說海內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現有紀念孔子的文廟1300多座,所知單韓國就有兩百多座。不過孔廟在那個年代被摧毀得差不多,如今大都是新建的。 去過許多地方的孔廟,規格建制也都差不多,該有的都有,什麼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等。天津的文廟也是如此。
  • 資中又一打卡聖地
    位於資中狀元街的文廟不僅歷史悠久也是四川省保存完整的四大文廟之一每年的>祭孔大典便在這兒舉行資中人,你記憶中的文廟是怎樣的呢?小夥伴們知道嗎享譽國內的資中文廟今年的國慶中秋喜相逢在這個特殊的雙節裡資中文廟國慶期間亮燈了
  • 崑山琉璃藝術品設計_萬佛牆|大件琉璃佛像廠家|工廠
    崑山琉璃藝術品設計_萬佛牆|大件琉璃佛像廠家|工廠 骨灰盒存放後有2個問題需要注意 454 2018年04月24日08時17分 萬佛牆的知識 生產廠家整個萬佛牆的時候一定要找一個好的生產廠家,如果生產廠家的實力並不是特別高,那麼可能設計出來的萬佛牆就無法達到我們滿意的要求,在選購萬佛牆的時候,大家要結合抗震性或者是美觀性來做多方面的選擇,使用購物萬佛牆的時候一定要對生產廠家的資質是否齊全有一個多方面的了解
  • 保存完整的文廟!藏在漢源清溪古鎮,曾經的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
    萬仞宮牆今天的清溪古鎮,除了一些古城牆和老街巷的遺蹟外,還有一處重要的古建築,那就是清溪文廟有人說,清溪文廟規模不算很大,現在各地的文廟也不少,但能夠像清溪文廟保持這麼完整的,已經不多見了。文廟,就是人們常說的孔廟。清溪文廟建成於光緒九年,距今已有160多年了的歷史。走進清溪文廟,但見舊跡斑斑的殿宇軒昂聳立,紅牆碧瓦的院落裡古樹參天,腳一跨進廟門的剎那,濃烈的歷史塵土味撲面而來。
  • 七龍佛牌是正牌嗎,七龍佛牌供奉,龍婆本2531小七龍佛
    七龍佛,在泰國又稱為:開運佛,英文稱:PaangNaga Prok。泰國七龍佛佛牌,也是崇迪佛牌之中的一種。七龍佛佛牌正面法相為是佛祖(未為成佛陀前)禪修形象為主,身後一條神龍為其護法而組成。另外,在泰國七龍佛也是星期六出生人的保護佛,特別適合周六當日出生的朋友佩戴,不過要注意,泰國的日曆是按佛曆計算,一天是由晚六點開始算的。當然,如果不是星期六出生的朋友也可以佩戴七龍佛佛牌,同樣能得到七龍佛的護佑。
  • 資中將發生變化,涉及這幾個地方......
    文廟、武廟文廟、武廟是資中著名的景點之一,其中最讓人耳熟能詳的是文廟中的孔子站像,廟中還豎有清康熙手書《四書大景》、明成化年間《重修文廟碑》兩碑,字跡清晰。每年會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旅人,記得近幾年文廟因為有些地方需要重新保護維修,所以閉館不再接待客人。
  • 莊嚴篇——韓城文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話說古建築,ID:huashuogujianz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鑲嵌五幅琉璃蟠龍的大照壁 但有史料記載,韓城文廟始建於元代,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曾經重修,此後歷代有所修葺。韓城文廟欞星門牌匾文廟門前有東西兩座牌坊,一名「賢關」,一名「聖城」。牌坊上分別有「德冠古今」和「德配天地」。
  • 【首屆湖南文物解讀大賽】澧州文廟講解詞
    歡迎來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澧州文廟!   現在我們站立的位置就是澧州文廟的大門。澧州文廟東連縣政府大院,步行不需兩分鐘,西接千年學府—澧縣一中,直行不到兩華裡。   文廟又稱孔廟、夫子廟,是歷代祭祀孔子的地方。   那麼,孔子又是一個什麼人呢?大家應該都有一定的了解,之後我也會向大家簡單介紹。
  • 孔聖之師萇弘故裡,自古 "文風甲川南"的資中,有一個磐石古城
    資中古城西北依山、沱江穿城而過,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山環水繞,風光旖旎。從空中俯瞰資中古城,就像一艘船,船頭在大東門,船尾在西門,中街和南街宛如一隻插在船頭的篙杆,所以資中有&34;之稱。文廟的主體建築及布局仿山東曲阜孔廟,供奉的當然是至聖先師孔聖人。
  • 疫後首個旅遊黃金周:資中的"熱度"回來了!
    疫後首個旅遊黃金周:資中的"熱度"回來了!資中縣提早謀劃,精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黃金周期間天天有活動,全縣各個景區景點遊人如織、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