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家宴︱這桌香格裡拉的野生菌山珍料理,廣州廈門都能嘗到了!

2021-02-27 舊愛廣州

雨季的來臨

意味著雲南一年中最鮮美的季節到了

山之清與水之靈在此時

凝聚為紛紛探頭的小精靈

八月,中古廚房找來香格裡拉雨林裡的鮮美菌子

鮮松茸、牛肝菌、雞樅菌、乾巴菌……

將這些山野精靈料理為一場菌子的宴會

|家宴報名方式及松茸預定詳見文末|

在香格裡拉,7月下旬到10月中旬,漫長的雨季也是菌子生機勃發的時節。

即便是熟悉森林的村民,採拾菌子也是一項憑運氣的勞動。比如松茸,由於它們藏在厚厚的松針泥土裡,通常走上一公裡才能尋到一朵。錯過了時節,菌子們便像精靈一樣消失,只能等待明年。


《莊子》裡曾寫到「朝菌不知晦朔」,人們早在兩千年前就有吃菌子的食俗。而今夏雨季裡,我們尋到了香格裡拉的鮮美菌子們:

松茸文化自千年前便有,日本平安時代的貴族們常在林地裡獵茸。挖到一顆松茸的榮譽感,絲毫不遜於獵到一頭猛獸。若能嘗到一顆松茸,大抵可以稱為是「一期一會」的際遇了。

不同於其他可人工種植的菌子,要想嘗到新鮮的松茸,只能等到6月雨季後。而品質佳的松茸往往都隱藏在土層之下,若遇雨水不足的時節,個頭便小。

在此次中古家宴上,我們將以炭火炙烤、黃油幹煎、鮮蛋蒸、清燉雞湯四種料理方法來品賞新鮮松茸的風味。

雞樅菌基柄位於蟻窩之上,雨過天晴方能長出。明代楊慎曾把雞樅菌比作瓊枝玉液,其質細肉實,食用有雞肉的特殊香氣,故名雞樅。

牛肝菌被譽為「四大菌王」之一,肉質肥厚,味道鮮美。其生長環境對海拔、溫溼、光照等條件要求極高,要想在雨林中找到它,得花費不少功夫。

白蔥菌是雲南特產食用菌,屬於牛肝菌的一種,生長於海拔2400米以上的松櫟混交林中。這種菌子具有獨特的香味和藥用價值,常年作為日本皇家貢品。


乾巴菌其貌不揚,味道卻鮮美無比。它是雲南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生長於滇中及滇西的山林松樹間。

其剛出土時呈黃褐色,老熟時轉為黑褐,且有一種酷似醃牛肉乾的濃鬱香味。人們稱醃牛肉乾為「乾巴」,故將此菌稱為乾巴菌。

今年雨季,中古廚房搜羅了眾多鮮美山珍,邀你赴一場森林的宴會:

/前菜/

水煮五香毛豆

涼拌手工豆筍

/熱菜/

炭火幹烤鮮松茸

黃油煎松茸配高山小土豆

松茸蛋蒸

清蒸桂花魚

腊味炒白蔥菌

雞樅菌豆腐釀肉

黃牛肝菌清炒果仁蝦球

爆燜牛肉

清炒時蔬


/主食/

乾巴菌燜飯


/湯羹/

清燉松茸土雞湯

丹桂花桃膠羹


/品飲/

傳統客家米酒

老北京酸梅湯

好的食材往往只需用最樸素簡單的料理方式,才能一口飽足自然賦予的美味。

在日本,松茸按照其採摘時的開傘程度分為48個等級。而未開傘的松茸鮮味最盛,簡單的油煎和煲湯,恰恰是最能留存其味的料理法。

黃油煎松茸

在松茸產地最常見的吃法,便是油煎松茸。熱鍋融化黃油,放上切好的松茸生片,油溫使松茸表面的水分迅速消失。稍經炙烤,就會被熱力逼出一種雨林山氣的釅香。

△ 炭火幹烤鮮松茸

而二級半開傘的松茸便適於碳烤。雖肉質不那麼緊實,但香氣仍然均勻且恰當,只待火氣激發出最妙極的馨香。

△ 升級版清燉松茸土雞湯

新鮮松茸季的雞湯與往常的雞湯不同。幹松茸與土雞燉出湯底,新鮮松茸手撕成絲墊於碗底;熱雞湯衝入碗中,熱湯的溫度激出松茸的鮮香,其味更加複合濃鬱,大抵可看作一碗升級版的松茸雞湯了。

△ 乾巴菌燜飯

乾巴菌味鮮質韌,平日簡單用青椒、雞蛋同炒便能引出其香。而這次的菌子宴將乾巴菌與飽滿米粒同燜,大米的清香與乾巴菌的山林氣滿溢,滋味妙不可言。

△ 油雞樅豆腐釀肉

雞樅菌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為保鮮味撕成絲,與多味香料入熱油鍋熬成油雞樅。添上白豆腐與肉末些許上鍋蒸製,菌子獨特的鮮浸入豆腐的嫩,香氣畢現。

△ 黃牛肝菌清炒果仁蝦球

做一道牛肝菌清炒果仁蝦球,蝦肉是飽滿的菌味,菌子則沾上海味。將山野的果仁、菌子和海裡的鮮蝦一同料理,把山與海的滋味落入腹中。

△ 腊味炒白蔥菌

白蔥菌的菌體韌軟厚實,配以貴州傳統製作的臘肉同炒,柔滑嫩脆,唇齒留香。

在菌子宴中,不僅僅有雨林裡的鮮,還有高山上的好味道:

△幹煎高山小土豆

福建周寧高山上,小土豆裹著泥土清氣而來。這是夏季裡吃不膩的甜糯噴香,清蒸去皮壓成小餅,稍加椒鹽幹煎便有滋味。

水煮五香毛豆

夏天的食物裡,當然還少不了結實的毛豆。有別於常的鹽水做法,用幾味五香水煮,增添豆子的豐富滋味。作為傍晚裡的下酒小菜,再適合不過。

另餐後甜湯,溫暖脾胃:

丹桂花桃膠羹

樹上採摘下凝珠桃膠,小火燉煮軟爛,淋上釀製的丹桂花露,軟糯清甜,馨香宜人。

酒餘飯飽間,家宴還將提供不同口味的傳統客家米酒。生長在高山上的單季荊糯和清流盡頭的山泉水,釀出了我們未曾嘗過的甜。

家宴將提供傳統客家米酒及熬煮的老北京酸梅湯


每一場拼桌家宴

都是一期一會的際遇

而這一次

品賞節氣風物的餐桌

終於也來到了廣州

▲ 廣州中古廚房

▲ 廈門中古廚房



- 時間 -

廈門場:8月13日(周日)

廣州場:8月19日(周六)

晚19:00

- 名額 -

廈門場10人,廣州場12人

- 地點 -

 廈門場 

廈門市湖裡區聯發華美空間A3棟116-126

生活美學實驗工場3F 

 廣州場 

廣州市天河區天壽路35號

原天河區珠委小學舊址未來社1F

- 報名方式 -

識別二維碼進入微店下單

或者

複製這條信息

¥ffhv0cIJhSA¥

後打開手機淘寶報名

- TIPS -

 

1︱曾參與眾籌家宴檔的朋友,同樣需拍下連結,

到場出示家宴券後直接返現。

2 | 謝絕小朋友觀禮,因空間的特質非幼兒友善。

如果計劃帶小朋友前來,請勿拍。

3 | 如有忌口,請在買家留言處備註。

4 | 家宴提供米酒及鮮調果飲,

不建議自駕前來否則將錯過美酒。


 若無法親臨中古廚房的餐桌 

 打包一份雲南味道到你身邊吧 

/ 感謝食材提供:大地物源 /

編輯|龍玲

部分圖片來源於【大地物源】及網絡

圖文版權歸中古廚房所有

轉載及合作請聯繫【中古廚房】微信後臺

推薦閱讀

家宴回顧 | 當舊物君成為首場家宴的嘉賓主廚……

—丸—

相關焦點

  • 中古蟹宴︱一年一度的江南秋味,珠海、廣州、廈門三城開席!
    在這次的中古秋天家宴中也能一併嘗到了! ▲ 「 清蒸大閘蟹 」在當地,要能最好地嘗到這湖水養出的鮮,清蒸是最佳最好是不加任何蘸料,抿一口蟹肉>山地的野,水中的鮮,在這盤裡都能嘗到>而如若未能來到中古秋天家宴的現場趁著農曆九十月正當季同樣也可一嘗【賞味太湖】大閘蟹的鮮
  • 中古家宴預售 「蟹蟹你」來參加中古廚房的秋天主題家宴
    >11月5日 中古廚房將舉辦 / 秋天主題拼桌家宴 /  與天南地北同愛美食之人在中古廚房吃一餐秋日家宴 俗語稱 「 九雌十雄 」 說的便是九月吃雌蟹,十月吃雄蟹。每一場中古家宴讓天南地北熱愛美食之人相遇在中古廚房,人們在此分享故鄉味、探討食物的本真。雖似簡樸,卻已是難尋的家常味。
  • 野生菌味美怕中毒?山區農村大媽道出4秘訣,讓你放心享山珍
    各類食用野生菌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無比鮮美的味道備受人們的青睞,奉為「山珍極品」,但如果處理不當,極容易引發中毒事件,如何才能吃到健康而又美味的野生菌菜餚呢?趙大媽說,每年的6月初至11月份是我們當地野生菌最多的時候,無論是自己去採拾還是到集市上買,都要具備一定的菌子識別能力和採拾經驗,儘量做到:不熟悉的菌子不碰,不買、不吃!1.如何採拾野生菌?根據趙大媽的經驗,上山採拾菌子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注意菌子的識別。
  • 中古來客|來自臺灣好樣的她,在推行生活美學的路上堅持了十八年
    也希望這一桌家常味道,能喚起擁有不同味覺記憶的人們心中共同的溫情。︱家 宴 食 單︱ 從素實的炒米粉到濃鮮的鮑魚雞湯,都可以信手拈來。如今因為工作繁忙,親自來到廚房料理的機會也越來越少。若是在身體乏累時吃到一頓用心烹飪的家常飯食,或許便足以感到心胃都被熨帖穩妥,溫暖安然。
  • 【2017年最後一場家宴】用一頓羊肉火鍋,犒賞辛苦了一年的胃!
    是呀,到了該吃熱騰騰羊肉的日子啦!▲ 「 鹹蛋黃焗南瓜 」汪曾祺先生家鄉高郵的鹹鴨蛋筷子一戳便流油,滋滋誘人鹹香嵌入南瓜的清甜綿軟▲ 「自醃辣白菜」羊肉熱騰,肉感厚重間隙吃的幾口小菜也是不容怠慢的剛過去的大雪時節,中古廚房漬了兩缸辣白菜酸辣開胃,正解了大塊吃肉的飽腹感
  • 野生菌菇八月最肥美,廈門也有雲南菌菇宴!
    廈門是一座旅遊城市,有著很多本地的閩南美食,但實際上在這兒,也有著不少外地菜系,深受本地食客的喜愛。前些天去了一家專做雲南菜的餐廳,在一系列經典菜品的基礎上,最近還順應季節推出了野生菌專場!菌菇最肥美的季節是在每年的8月份,因而這個時間專門從雲南當地引入了優質的各種菌菇松茸、羊肚菌、牛肝菌、雞樅菌、青頭菌……松茸羊肚菌刺身拼盤:對於刺身的理解,一直以來都是日式料理中的生魚片,一大盤冰上覆蓋著三文魚、北極貝等!但實際上,新鮮的菌菇類也可以以刺身的形式出品。這裡選用的是每年8月才有的野生松茸,其味道鮮美,有著豐富的營養,在古時期更是皇室貢品。
  • 山珍之王乾巴菌
    雖說雞樅味美鮮甜,但在不少雲南人的眼裡,黑色的乾巴菌才是山珍翹楚,野生菌中的王者。雲南人喜歡雞樅不假,但雞樅種類頗多,品質差不齊,缺乏獨一無二的王者氣質,至多也就是做後的料。乾巴菌被雲南人視為瑰寶,外地人在沒有品嘗過之前,卻很難對其產生興趣。
  • 16家月餅的40種中秋味道,來廣州中古廚房一次嘗遍!
    若你無法來到現場參加閱餅大會,也希望能嘗到濃濃的中秋味道:「最古樸雅致的月餅」1︱物喜食材·宋月為了讓更多朋友嘗到真正食材的味道,從食材的選擇、餡料到餅皮,全都為手工製作。夜燁說,「製作的每一步都必須先過我自己這一關,才會分享給大家。就像今年我做的金沙奶黃月餅,內餡兒至少有一個半的鹹蛋黃。」而另一款深受中古君喜愛的椒麻雲腿月餅,則可稱為「看得見火腿的月餅」。每年夜燁都會從西昌冕寧的小鎮裡,買一批火腿帶給家人吃。那麼愛吃的火腿,為何不用來做枚月餅呢?
  • 菌菇季,極品野生菌大賞!
    雲南人一定會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野生菌了!每年一進入雨季,就到了野生菌菇上市的季節,而這些野生菌菇大多來自雲南。雲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複雜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多種森林類型,多樣土壤類型和豐富的物種,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寶庫,也成為了種類繁多野生菌家園。雲南有著世界上最為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其種類之多,分布之廣,產量之大,舉世罕見。
  • 又到雲南菌菇季 教你野生菌的正確打開方式
    【解說】盛夏七月,又到了雲南野生菌集中上市的季節。擁有全世界食用菌品種一半以上的雲南,野生菌不僅品種繁多,連做法和吃法也是五花八門。無論是野生菌作為主角的火鍋、清炒,還是作為輔料的炒飯、燜飯,從深山中走出來的野生菌都是人們讚不絕口的珍饈。
  • 雲報觀察|雲南野生菌:一朵小傘在長大
    以楚雄為中心,南華、師宗、武定都在這個範圍內。牛肝菌是這裡最有代表性的菌子,但在楚雄著名的南華市場上,幾乎其他產區菌有的菌子,這裡都可以找到。陳飛 攝滇北則以迪慶香格裡拉最為出名,包括大理、曲靖、怒江以及昆明周邊的嵩明、宜良、富民、祿勸、晉寧。迪慶的菌子品種相比其他地區並不豐富,但卻是松茸最著名的產區。
  • 此菌被譽為:「山珍」猴頭菇!
    1,眾所周知的山珍海味,這「山珍」絕大多數的,除了人工種植或養殖以外,肯定是產自深山老林的,「山珍」又有動物植物和菌類之分!以下這種屬於菌類,又名為:猴頭菇、猴頭菌、刺蝟菌等。此菌因長得像猴子的頭部,故所以被稱為猴頭菇。
  • 松茸譽為「天賦山珍」的自然饋贈,日本人稱為神菌,怎麼區分真假
    很多人都不知道,松茸到底是怎樣生長出來的呢?菌絲會逐漸增多並形成菌根,在經歷了5~6年的時間後,菌根處會長出一支子實體,這就是我們所講到的松茸,子實體會迅速長大然後迅速衰老,開始新的一輪循環。松茸譽為「天賦山珍」的自然饋贈,日本人稱為神菌,怎麼吃最好市場上的價格為什麼高低不一呢
  • 遠超海味的山珍野生菌
    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進入菌多多商城選購野生菌 ↓↓↓在中國有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沿海地區大家吃的美食就是各種海鮮類的
  • 中古來客|他們從海峽對岸而來,與你分享設計與美食
    雖都曾留學日本,盧袗雲最拿手的竟是西班牙海鮮飯,莊瑞豪則是瑞典肉丸,這也是相差甚遠。莊瑞豪的媽媽還是一名廚師,家中的日常食材,大到蔬菜水果、小到基礎調味料醬油、鹽,都是媽媽經過精心挑選才使用的。他們家的院子裡,還長滿了媽媽在閒暇之餘自種的蔬菜。
  • 哪裡能買到正宗野生羊肚菌?
    羊肚菌性平,味甘寒,無毒;有益腸胃、助消化、化痰理氣、補腎、補腦提神等功效,另外還具有強身健體、預防感冒,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羊肚菌含抑制腫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疲勞、抗病毒、抑制腫瘤等作用。
  • 又到了雲南人冒死吃野生菌的季節
    雲南以前沒有海,大部分雲南人沒見過大海,所以,一個水潭、一個小湖泊,我們都叫「海」。 每年這個季節,雲南各地開始下雨,那些埋藏在地底下的野生菌菌種就被喚醒了,野生菌們紛紛從土裡探出頭來,雲南人民吃菌子的季節又到了。前段時間,我老家下了一場雨,然後,我的朋友圈動不動就刷到大家上山撿菌子的照片(我偷了幾張圖傳上來)。
  • 野生菌和火鍋銷魂相遇,松露與高級西餐料理相知,就不信你能忍得了?
    雲南素有「植物王國「的美稱,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及立體性的氣候,讓雲南擁有著許多綠色生態環境,各種各樣奇特蔬果在雲南數不勝數,希望身在新加坡的朋友也能認識雲南,了解雲南,走進雲南,識味雲南。這次【雲南松茸松露節】希望用大家熟知的頂級料理食材松茸松露作為一個讓更多人了解雲南的途徑,松茸、松露,價值感人人都知,可這樣名貴高級的食材為什麼雲南有。
  • 山珍菌菇,尋一份自然的美食
    菌菇是一種生長在森林落葉地帶的野生植物,種類豐富多樣,有的可以當做食材食用,營養很是豐富,有的含有毒素不可以食用。——香菇香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款菌菇類食材,是世界上第二大食用菌類,可食用價值高,味道鮮美,營養美味,有山珍之王之稱。
  • 雲南野生菌的8種吃法!您最喜歡哪一種?
    對於咱們雲南人來說,如果哪一年沒有吃到菌子,那這一年就會多了一分遺憾。雲南人愛菌好像是與生俱來的,每到野生菌上市的時期,各家都會拿出不同的野生菌製作方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雲南人製作食用野生菌的方法,看看您最喜歡的是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