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有一群「硬核」兵支書
在重慶,有5000餘名退役軍人在村(社區)擔任基層幹部。疫情發生後,他們主動擔當,衝鋒在前,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為群眾築起堅實的疫情防控防線。今天,我們來看看那些奔堅守"一線"的"硬核"兵支書。
彭小兵:一天步行12公裡
「各位居民,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大家不要掉以輕心,人人參與,抗擊疫情……」為了更好地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武隆區鳳山街道紅豆社區黨總支書記彭小兵走街入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就在疫情防控戰20天前,彭小兵才剛剛做完尿路結石手術,仍在服用消炎藥物,工作中他時常忍著腰痛堅持走訪摸排,衣服常常浸滿汗水。這20多天來,彭小兵每天都處於24小時待命狀態,困了就趴在桌上休息幾分鐘,每天的走訪摸排工作量很大,一天行程不少於12公裡,大家稱他是「硬核」兵支書。
疫情防控在繼續,基層的堅守也在繼續,說起這個「兵書記」,居民們都樹起了大拇指。彭小兵說:「我是一個兵,身上的軍裝雖然已經脫了,但是心裡的軍裝一直都在,今天我穿上迷彩服,不戰勝疫情就不脫下它,哪裡有困難我就衝到哪裡。」
詹成偉:「鄉村蔬菜配送小隊」的網紅隊長
連日來,渝北區玉峰山鎮旱土村黨支部書記、退役軍人詹成偉比平日上班更忙,已10天未回家見妻兒。
詹成偉也是渝北鄉鎮率先提出搭建「零中間商、零接觸」志願者平臺,解決城市居民「買菜難」和鄉鎮居民「賣菜難」的村黨支部書記。疫情防控期間,他還是玉峰山鎮黨員突擊隊隊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詹成偉每天奔走在旱土村和渝北城區的各個社區間,一天來回四次開著自己的車,日行程約60公裡,11天行駛了660餘公裡,爭分奪秒地搶奪因疫情而滯銷的蔬菜,不讓蔬菜爛在地裡。從聯繫社區接單、到蔬菜的分揀、再到質量的把關,最後到蔬菜的運輸,每一項工作他都親力親為……成為"鄉村蔬菜配送小隊"的網紅隊長。
據了解,截至2月16日,玉峰山鎮旱土村已賣出4600餘斤蔬菜,850餘斤草莓,3200多個雞蛋、鴨蛋。「村民現在都說我是網紅,我不要當網絡紅人,我只要農民的菜不爛在土裡就好。你們把流量多給我們旱土村的蔬菜,給我們的農民,我們的菜真的是最便宜最好的農村菜!保證全程零接觸服務!」詹成偉說。
梁明中:刀子嘴豆腐心「巨難纏」
大足區寶興鎮紅橋社區63歲的退役軍人梁明中老書記,雖然往常工作時都輕言細語、精準細膩,但是連日來,由於他在抓疫情防控工作時非常"較真",刀子嘴很「毒舌」,特別「剛」,一反平日裡和藹可親、幽默風趣的形象,被社區年輕一點的群眾稱為「巨難纏」老梁書記。
紅橋社區是寶興鎮的鎮政府所在地,南珠公路、龍三公路穿境而過,車流量、人流量都非常大。老梁書記給全社區幹部下了死命令:「越是難管控,越得『較真』對待。不準趕場,不準串門打牌,不準聚堆擺龍門陣,疫情當前不添亂,蹲在家裡莫亂轉,莫圖熱鬧圖平安!」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老梁書記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在防控卡點堅決不放行,說什麼理由都不頂用,雖然「刀子嘴」,「巨難纏」,但實際上特別「豆腐心」,在疫情管控期間,他經常騎著小電驢幫群眾「跑腿」「辦事兒」,代購生活必需品,讓群眾居家生活不受影響。
「鄉親們,防控疫情人人有責,這段時間大家就不要扎推去趕場走人戶了哈,有哪樣事情,都可以等到疫情過後再做……」連日來,墊江縣硯臺鎮農光村黨支部書記、退役軍人譚慶每天早上8點整準時到達村委會播放廣播後,便一手拉著音箱,一手拿著話筒,走在了轄區內的田間地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要將防控知識宣傳到戶、到人。」譚慶說,從臘月三十開始,他就組織村組幹部通過打電話、發簡訊、建微信群等方式,在線上對轄區群眾進行防疫宣傳,確保防疫工作落到實處。考慮到農村喇叭覆蓋範圍有限,他又每天帶著拉杆音箱,從村頭拖到村尾,走村入戶、挨家挨戶地宣講疫情防護措施和最新情況,做到防控宣傳「不漏一屋、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同時,譚慶還和其他村幹部、村醫一起,分組進行人員排查,做好外地返鄉人員的體溫檢測和信息登記,每天撲在疫情防控工作上的時間超過了12個小時。他說:「全村老百姓的疫情防控意識都得到很大提高,說明我的宣傳工作沒白做。能為老百姓做點有用的事,對於我自己來說,也非常有意義。」
劉仁君:「一線」連續奮戰20餘天
銅梁區舊縣街道金鐘社區的黨委書記、退役軍人劉仁君,已連續20餘天奮戰抗「疫」「一線」。
每天,他嚴格值守在交通卡點,檢查車輛堅決逗硬,即便是戰友、親戚、朋友,都不講人情、不馬虎懈怠。值守完畢,他又帶著社區黨員、幹部、網格員、志願者和樓棟長走街串戶摸排外來人口情況,張貼海報,消毒殺菌,拿著小喇叭沿街做宣傳……「他是退役軍人,特別能吃苦,不曉得累一樣,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晚上十一二點還在街上巡邏。」社區居民湯敏感動地說。
劉仁君家在銅梁城區,妻子在城裡照顧女兒。他每天值守在崗,把辦公室當家,困了就在辦公室的簡易床上休息一下,餓了就吃方便麵、盒飯,一身衣服穿了10餘天也未回家換洗。
九龍坡區退役軍人主動擔當用行動書寫忠誠
連日來,重慶市九龍坡區退役軍人企業和廣大退役軍人積極響應退役軍人事務部號召,以實際行動書寫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愛。
復員正團職軍官、戰友集團董事長田豐帶領馮平、廖文軍、唐永宏、張曉鋒等22名退役軍人,主動向九龍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渝州路街道黨工委請領任務,並組建「退役軍人黨員突擊隊」,多次深入渝州路二社區、科園二路社區、埝山苑社區,對22個小區54幢213個單元的「三無」老舊居民住宅樓開展抗疫宣傳及消毒防控工作。突擊隊員們背著40多斤重裝滿消毒液的藥桶,步行樓梯上下6到9層樓面。儘管衣服溼透、胳膊、腿酸軟,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喊累,常常一幹就是2、3個小時。
在得知社區防護物資緊缺後,田豐同志會同退役軍人家屬、重慶君翔旅行社總經理苟麗,在最短時間內,想方設法多渠道購置籌措醫用噴霧酒精1210瓶、醫用口罩2000個、醫用乳膠手套400雙、護目鏡50副、消毒液80公斤、腳套300雙等價值32000元的抗疫防控物資,免費提供給社區居民。同時還派出醫院的救護車和4名退役軍人醫護人員,24小時待命,協助街道和社區隨時做好發熱病人的運送工作。
重慶賓商企業管理公司主動將所屬軍創園園區作為「突擊隊員」整裝待發的大本營,軍創園幾名同志,不辭辛苦,始終堅守在工作一線,每次都能提前為「突擊隊員」準備好消殺所屬防護物資,確保「突擊隊員」的自身防護安全。
重慶市新世紀國防教育研究院黨支部主動向楊家坪街道辦事處請戰,在自主擇業正團職軍官、支部書記劉明星的帶領下,由黃鋒、龔伯權、程昌國、陳所明等18名退役軍人黨員、功臣模範組成的志願者服務小分隊,始終奮戰在團結路、前進路等社區防疫宣傳和疫情排查的第一線。
聯軍集團在得知楊家坪街道數百名志願者每日堅守在防疫一線後,由全國模範退役軍人、集團總裁張國全牽頭,發動公司200多名退役軍人,在最短的時間內籌集資金5萬元當即送到楊家坪街道,為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購買防護用品。
退役軍人、重慶軒渝石油公司董事長陳少紅,想方設法通過多方渠道購買防護口罩20000個,無償捐贈給區應急管理局、渝州路街道、重慶機場集團、東部石油等單位一線工作人員,彰顯了退役軍人的高尚情懷。(重慶市雙擁辦供稿)
[責任編輯:呂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