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國帶薪實習周期長,涉及環節多,表面上看起來運作成熟、名聲好聽,實際上暗藏著重重陷阱與風險,不為廣大學生與家長所知。」
日前,在美國國務院進一步收緊「夏季工作旅行計劃」的背景下,國內一些教育中介機構沒有披露相關的政策變化,仍在大規模組織2013年赴美國帶薪實習僱主見面會。
赴美國帶薪實習項目(簡稱SWT)在歐洲、美洲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運作了40餘年,2007年開始在中國內地推廣。從2008年開始,國內參加SWT項目的學生有100多人,到目前已有3000多人。通過這個項目,外國大學生可以在暑假期間到美國工作、旅遊,最長時間為4個月。
來自教育界的範虹(化名)女士透露:「赴美國帶薪實習項目周期長,涉及環節多,表面上看起來運作成熟、名聲好聽,實際上暗藏著重重陷阱與風險,不為廣大學生與家長所知。」
只是一個美麗的幌子
截至記者發稿時,在上海海洋大學、湖北大學等高校的官方網站上,依然保留2013年暑期赴美帶薪實習項目的招募通知。
南京大學陳姓同學介紹,某教育中介機構向他們推薦:該項目是與美國國務院指定的非營利性機構合作,提供美國奧蘭多環球影城、波音飛機製造公司等一批美國500強企業的實習名額,一小時最低工資8美元。
不過,申請該項目的費用分別打入國內外的兩個帳戶上:2500元人民幣匯入國內某指定帳戶,2150美元匯入美國執行方指定帳戶,籤證與往返機票等費用自理。陳同學的家長盤算:「整個實習過程需要花費3.5萬元人民幣左右,但是能在美國待3個月,英語口語一定會非常流利;在美國知名企業的實習經歷,也是將來找工作一塊重要的『敲門磚』。物有所值。」
包括陳同學在內的一批學生按照教育中介機構的規定報名、繳費後,就盼著美國企業派人來面試。但是,同行的不少人沒有發現,他們籤字的中文版協議與英文版協議內容不一樣。
實際上,在出國前,這家教育中介機構就「挖」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陷阱」——它沒有說清楚帶薪實習企業的具體位置。準備去美國實習的學生們無法在國內遠程租賃美國的住房,只能接受協議中的條款:從工資中扣除每人每月450美金的房租。
教育中介機構再三提醒他們說,初到異國他鄉安全最重要,赴美國帶薪實習學生如果達到25人以上同行,美國執行方將統一安排接機,否則自己打車的費用較高。臨行前一天,一些赴美國帶薪實習的學生突然接到電話通知:每人繳納35美元接機費。而實際上,他們回來得知:從機場坐巴士到住宿區不到15美元。
去年,當他們抵達住地後發現,雖說住的是兩室一廳或三室一廳的公寓,但是每個房間都鋪著容納三四個人住的通鋪。協議中每人房租是450美元/月,相當於一套公寓的租金在2700~4050美元/月。而當地小區一套同等面積的公寓租金大約是1300美元/月。
當學生們向美國執行方提出異議與不滿時,卻被告知:「不履行籤字協議就遣送回國,留下不良記錄以後就別想再來美國了。」
其實是美國短期苦力
在中國國內高校宣講時,美國執行方代表說,在美國實習崗位自己可以選擇,住地離工作的地方很近,工資每周結算,鼓勵大家騎自行車上下班……
在北京念大學的Joey同學,去年結識了國內某大學兩名赴美國帶薪實習的大三學生,幾天後就接到對方的電話:他倆被安排住在「黑人區」,10多個人「蝸居」在一個房間裡,根本沒有實習企業。執行方每天派一個人帶他倆去街頭的餐館面試打工。
「其他赴美國帶薪實習的學生也好不到哪裡去。有的在工廠流水線上從事簡單的工種,有的被分配到阿拉斯加從事搬運凍魚的工作,工資不到1美元/小時。」
南京大學的陳同學則表示,美方推介帶薪實習崗位時,描繪加州洛杉磯六旗主題公園是全美最大的連鎖遊樂場,聽起來棒極了。可他們一行卻被分配到洛杉磯北部山區城市Santa Clarita,幹起了打掃垃圾、當遊樂設施操作員等苦力活。
「住宿區離工作地,並非只有當初介紹的半小時自行車的車程。」一名實習學生說:從住地要走20分鐘才能到達公交車站,再換乘兩趟車,需要花費一個半小時到Santa Clarita市。每天他們在路上就要花費4小時。
據透露,六旗主題公園是赴美國帶薪實習的一個定點基地,有時候各執行方領來的實習生比遊客還要多,實習崗位根本安排不過來。縮減工作時間成為執行方解決實習生多崗位少的主要辦法。原協定是每周工作40小時、薪資400美元,每小時加班工資是平時工作的1.5倍;後來實習生工作時間每周「縮水」到了30小時以內。
經常面臨「維權難」
記者從土耳其、俄羅斯等國家去美國帶薪實習的一些學生那裡了解到,項目費用中含有1000美元的機票交通費用。而中國內地部分赴美國帶薪實習學生的這筆費用都落進了教育中介機構與美國執行方的腰包。
一位實習學生告訴記者,前年,有一個周末,包括自己在內的六旗主題公園100多名實習學生被安排加班到晚上10點,結果錯過了回洛杉磯的末班公交車。面對100多名加班的實習生,執行方只派來一輛有30多個座位的中巴車。雙方矛盾激化,最後撥打911電話,警方來後才平息此事。
不過,美國當地的律師則表示,部分赴美國帶薪實習學生遇到的問題,未構成嚴重侵犯人權、造成肢體與身心傷害等法律後果,還得通過協商等手段加以解決。
「去美國學習交流與體驗文化的途徑有很多,請擦亮眼睛,謹慎選擇交流項目。」一些參加過赴美國帶薪實習項目的學生忠告說。
(《中國青年報》5.27 李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