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3種人,切記!

2020-12-12 明月天心

很多人對於佛教其實是比較迷信和盲從的,並沒有建立一個正確的認知,根本沒有真正去了解,只是停留在心裡潛意識的印象,覺得它就是消極的、負面的,是人走投無路的選擇,這就大錯特錯了。佛教和迷信根本是兩回事,迷信是迷而信之,覺得世間存在另外一種神秘力量可以超越現實而解救眾生。佛法非迷信,學佛更不可執著神通走捷徑。佛法是智慧,信佛,是相信因果,相信善惡終有報。

我們總是在遭遇困境的時候求佛庇佑,卻從未去反思自己,為何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一個人真信佛,他就會知道,這世上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必有因緣,當下的「果」都源於曾經種下的「因」。「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身邊一切貴人都是自己修來的善緣,一切逆境不順都是自己招致來的惡緣。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當一個人真正明白了因果,也就真正讀懂了命運,知道如何去掌控自己的命運。世人皆在苦苦尋求福報,其實修福就體現在我們平凡日子裡的點滴善行。「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利人者方能利己,不作惡不傷害他人,自然不會感召禍事。別人如何對待我,是我的因果;我如何對待別人,是我的修行。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3種人,切記!

一、對你有恩的人

對我們有恩的人,首先我們肯定要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生養我們長大成人不容易,對我們恩重如山,不論父母有多大能耐、本事,在我們心中,他們永遠高大偉岸,其實父母就是我們最應該供養和恭敬的「佛菩薩」。「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須千裡拜靈山」,為人子女,不可傷害父母,否則必受果報。讓父母歡心,孝順父母,也是增長我們自身的福德。

除了要善待父母,也要恭敬師長,感謝滋養我們生命,增長我們智慧的老師,學佛者要常念佛恩,感恩三寶。感謝身邊幫助我們和傷害我們的眾生,一種是關愛、一種是成長,都彌足珍貴。我們所遇到的任何人都是來成就自己、來圓滿自己的人生的,要感謝,懂得感恩的人,自有善報。反之,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等小人之行,等於「自掘墳墓」。

二、善良老實之人

很喜歡一句話: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智者的境界。人在順境的時候,要多厚待那些身處落魄貧苦中的人,多為自己積德;人在逆境的時候,要關照好自己。這裡我要說的是前者,人在得意的時候,不要忘形。

不要去欺負老實人,不要瞧不起任何人,日子長著呢,風水總是輪流轉,傷害善良的老實人,自己的福報很快會被消耗掉。「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不要覺得好人好欺負,任何人都是有底線的。善良的人心裡住著一尊佛,你推到了佛,就要面對魔。人活著,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三、持戒修行之人

不論修佛、修道還是修儒,都是勸人行善,比如說佛教裡出家修行之人,很多人不理解,覺得出家人都是逃避世俗,是消極懶散的代表,其實恰恰錯了,出家不是看不破,而正是看破了,才放下了紅塵虛妄、尋求真理與解脫。

今生能真正出家的人,是具足大福報、大因緣的,否則是出不了家的。出家人身披佛衣,擔荷著如來家業,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弘法利生,自度度人,用慈悲心化解世間苦厄,幫助眾生遠離煩惱痛苦。作為在家人,我們應該恭敬,可以不信仰,但要懂得尊重別人的信仰,尊重別人的善良。

出家人是僧寶,是大眾修福的福田,若發心供養三寶,自然功德無量;但若惡意詆毀、傷害,那惡業就很大了。破壞三寶,是種惡道之因,最是損人福慧。有句話叫「寧攪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不要影響出家人修行,應隨喜出家人福報,多供養僧寶,方能增長善根。

感恩閱讀與分享。祝大眾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如果你信佛,千萬不要傷害這4種人,果報很大!
    不是什麼神秘力量,佛是覺悟的人。佛雖然有無量神通,但佛從不以神通示人,也勸人不要執著迷信神通。信佛,其實就是教我們信因果,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敬畏因果。一個人真正明白了因果,就不會有什麼想不通的人或事。世間一切的發生皆是自己感召來的,「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所遇到的任何善緣貴人以及惡緣小人,都是自己不可避免的因果緣法。
  • 佛學:如果你也信佛,遇到這3種人,千萬不要傷害,會有報應
    佛也不強求人們去信仰它,它只是慈悲地看向人間,不評判任何,也不做任何的解釋,只有當你走進佛法,才會知道佛的慈悲。因果報應是佛學中常常提到的,因緣起,因緣滅,得到和失去都是因為因果報應。善事結善果,惡事結惡果,如果你也信佛,遇到這3種人時,千萬不要去傷害他們,會有報應的!第一種是窮兇極惡之人。
  • 佛教:信佛的人,這五件事情,就不要做了
    讓世人明白過去世所欠下的「債務」,早晚還是自己「償還」,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懂了的道理就要去行動。如果真信佛以下五件事就不要去做了。如果你真的信佛,就會知道「五戒」的重要性,學佛最基本的就是「五戒」。這雖然不是強制要求,但真正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人,定然是會心悅誠服。第一種、 不殺生。
  • 佛教:燒香拜佛,這3種願望不要許,一定要切記!
    我們在佛前許願,不是讓佛菩薩幫助自己完成心願,而是讓佛菩薩給予自己信心與力量,而後要靠自己努力,實現願望,這才是正知正念。願望是否能實現,是自身的因果,而不在於信仰是否靈驗。自己不努力,誰也救度不了你。佛前許願,許的是我們的一份善心,內心種下一顆善因,感召來的自然都是善果。如經曰: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如果你真的信佛,這些事情請不要做
    如果你真的信佛,就會知道「五戒」的重要性。這不是對佛弟子的強制要求,但真正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人,定然是會心悅誠服、心甘情願去踐行的。為什麼五戒之中會有不飲酒這一條,有的人覺得自己很難戒掉,有的人認為應酬喝兩口無傷大雅。
  • 去寺廟燒香拜佛時,切記,不要許這四個願望!
    這是人人都嚮往的,但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當你去寺廟拜菩薩時,切記,不要許這四個願望,因為這些願望就算你說了,菩薩也不會幫你實現,甚至還容易給自己種下惡因。第一、切記,不要許違背因果的願望。如果你種下了惡因,想要求佛讓你獲得善果,這就是違背因果的願望,菩薩並不是貪官而是聖賢,菩薩也不會做違背因果的事情,所以我們儘量要讓自己的行為符合因果,不要做違背因果的事,更不能許違背因果的願望。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果報,這是永恆不變的因果規律,順應這個規律的人,就能獲得好運,違背這個規律的人,必然招來禍端。
  • 佛教:如果你信佛,這4種話要少說,因果不饒人!
    佛教裡常提到「業力」這個詞,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指一個人行為的因果。一切眾生,起心動念皆是在造業,只不過業力有大小,業報有善惡好壞之分。種下什麼樣的因,感召什麼樣的果,業力其實就是「因果」。佛門裡將人的業力分為「身口意」這三個方面,即行為、語言、念頭。
  • 佛教:燒香拜佛的時候,三種忌諱的願望不要去許,切記切記
    不管是學佛人還是旅遊的人,當我們來到佛教的寺廟裡面時。我們避免不了要去給佛祖上一炷香。有的人是因為信佛而去燒香,有的人是燒香是為了臨時抱佛腳,也有的人是為了還願等等。由於燒香的人絡繹不絕,也讓一些動了歪心思的人做起了噱頭的生意,比如燒頭香,燒高香等等覺得佔了優勢的燒香項目。
  • 佛教:切記這4件事情,信佛者千萬不可以去做!
    對於佛的信仰是要正信,而不是盲目的迷信,如果是你真的信佛,切記這四件事情一定不能做。第一件事切記不可喜好殺生,在佛教諸多的惡業中,殺生的果報是最為嚴重的。當我們結下惡緣後,等到日後這個惡緣成熟了,所造成的惡債便會要自己去償還。在佛教中是倡導人們茹素,除了是為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之外,就是通過這種形式培養人們的慈悲之心。是讓人們結下善緣。
  • 佛教:信佛之後就會使命運變好嗎?請不要再執迷不悟了!
    所以說請不要再執迷不悟了,智慧之人是知道自己的命運是自己掌控的,也明白因果業力其實就是命運,一個人的命運是掌握在他自己手上的,是一個人的心態和行為在左右著自己的命運。命由己造,命運是各人因果業力的顯現。
  • 佛教:這三種人,千萬不可傷害,因果報應很重!
    佛門中講「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不論我們曾經傷害過誰,一定要記得常修懺悔心。悔過,並且不再作惡,不再造惡業、結惡緣,是為吉祥。經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種惡因,自然不會感召惡果,我們不去傷害別人,不與人結下惡緣惡債,自然「無緣不聚、無債不來」。
  • 為什麼信佛的人越來越多
    一個真正信佛之人肯定是有顆善良之心,但是一個有善良之心的人不一定是信佛之人,這點不衝突。每個人都對佛教文化都有自己理解,有人甚至把信佛和封建迷信混為一談,這是對佛教文化的曲解。像什麼;「過陰」、「跳大神」、「請神醫病」等這是些是封建迷信活動,要堅決抵製取締,封建迷信害人害己。
  • 佛教:到寺院「拜佛」,這3種願望不要許,要牢記!
    很多人信佛既迷信又功利化,將佛菩薩視為廣大神通力的神靈,一心求感應、加持,自覺走投無路,指望佛菩薩幫忙。這都是對正法的誤解,都是無稽之談。「佛在心中,莫向外求」,拜佛不是拜自己的欲望,我們到寺院裡所面對的只是一座座泥塑雕刻的像罷了,不可執著。拜佛,低頭是懺悔,是放下傲慢,是發自內心的恭敬與感恩,而不是作秀、搞形式主義。
  • 你如果信佛,要牢記三句話,否則拜再多佛也沒用!
    種善因,結善緣,得善果,感恩您點點「關注」,感恩您閱讀本文。什麼樣的人才是信佛人?我認為只有知道這三句話,並按照這三句話去做的人,才算是一個合格的信佛人。很多人都把自己當成佛弟子,甚至很多人都把信佛兩個字掛在嘴邊,但真正信佛的人其實並不多。
  • 不管你信不信佛,這4種話最好不要說,因果不饒人
    語言是一把能幫人也能害人的雙刃劍,無論有心無心,用語言去造謠、搬弄是非傷害別人,都是在造惡業——有時候莫名被別人刁難、排擠,這種時候就要去思考是否曾經說錯了什麼話招來別人記恨。佛教中把語言造成的不好結果稱之為「口業」,佛說:「口業令道場不得清淨,是非不斷」。
  • 佛教:因果真的存在嗎?為什麼信佛出家的梁武帝,還會被活活餓死
    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故事後,是不是都會生出好人沒好報的想法?事實上也是如此,很多人認為「好人沒好報,壞人常逍遙」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這些看似做了好事但卻沒有好報的事件上的。人們之所以這麼認為,就是因為人們只看到了一個非常片面的「事實」。如果你知道梁武帝在沒有信佛時的所作所為時,恐怕會大加稱讚因果的真實不虛!
  • 「原創」信佛的十種人超出你想像!
    本文主要是寫給兩類人看的,一是沒有佛教信仰的人,一是對佛教半信半疑的人。信佛的人有千萬種,但是世間有很多不信佛的人總以為信佛的人都是迷信或是悲觀厭世,其實還有很多種情況他們可能是根本不知道的,我把我知道的幾種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下,多知道點東西總是有用的!
  • 你如果信佛,牢記3句話,學佛路上會越走越順!
    你如果信佛,請牢記這三句話,學佛路上會越走越順。 第一句話:學佛就是在學習做人。 如果一個人連人都沒有做好,又如何能做得了佛。佛只是覺悟的人,我們學佛其實也是在學如何做人,如果你能做到一個覺悟的人,你也就是與佛一樣了。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3種人,因果不饒人
    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如果它要是沒有轉變,所有一切法就是常法,永遠存在。我們看看任何一法,都不能夠永遠存在,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剎那剎那都在變化。善緣是自己曾種下的善因,惡緣的出現說明自己曾經傷害過別人,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與人為善,終有福報;傷害他人,如同害己。「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3種人,因果不饒人!
  • 學佛之人 一定不可傷害這五種人
    心情隨緣不為境轉人生難免有磕磕碰碰,都免不了被人傷害,有時間也會有意無意的傷到別人,可是有幾種人你傷不起,一旦你傷害到下面這這五種人,輕者你可能會背上沉重的因果關係,早晚得到報應,重者你會得到現世報,讓你破財損運,遭遇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