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期第五十一天。今天校區老師們幫我磨課,認認真真,仔仔細細,點點滴滴,這些天使般的臉龐下是一顆顆溫柔可愛,熱情良善的心。連在旁邊的婆婆聽到也直誇他們真不錯,提到的點中肯又實用。臉上的笑容連通內心的歡喜竟然生出一種小得意,小得意有這許多優秀而美麗的人兒為伍。
早幾年聽一位老師講過曾國藩的一本書叫《冰鑑》,說裡面專門寫到了曾先生歸納總結的,從面相識人的心技,可謂是十之八九的有用兼有效。詳細內容記不清楚了,但是大意就是:一個人的相貌裡藏著品行,每個人都有兩個相:面相和心相。面相是指爹媽生就的長相,而心相是一個人內心的長相。
曾經也看到日本的文學家大宅壯一說過一句話:一個人的相貌就是一份履歷表。從他的相貌裡可以看到他所有的經歷。還有很多網絡上的說法:20歲前的樣貌是父母給的,30歲以後的樣子靠自己養的,40歲以後的樣貌是心裡積澱的,60歲以後的相貌是經歷賦予的。
仔細回味,還真的是越品越有意思。以前看到長得好看的,會誇長得漂亮。慢慢地會發現,形容一個人沒有了太多不同的詞彙。可以說沉魚落雁,也可以說閉月羞花。可以說溫婉寧靜,也可以說端莊大氣。可以說內斂含蓄,也可以說氣宇軒昂。可以說陽光帥氣,也可以說儒雅秀氣……再去形容一個人,不再是單純的看面相,更懂得以獨特的氣質和獨有的神採用心去感受。
當用心去感受的時候會發現,經歷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外在。經歷會讓心發出不一樣的信號。內心的真實都在刻畫著外在的臉龐,從臉上,從眉梢,從眼角,從嘴邊,每一次的微笑擴散到彎彎的眉梢,眯眯的眼線,上翹的嘴角,一次一次固定成溫柔的線條。每一次的憤怒也會瀰漫著整個臉龐,下垂的眼瞼,集中的眉頭,下撇的嘴唇,最後拉成一道仇恨怨懟的溝壑。無論是苦難還是美好,歲月這把刻刀一定會真實地刻下每一時間的分毫。
於是,我們看到了魯迅筆下的楊二嫂,是怎樣從一個安靜怡人的豆腐西施,最後成了刁鑽刻薄的細腳圓規。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畫裡,藏著多少個在生活中對現實進行著自我雕塑的經歷。
多年以後,我們會發現,這個樣子,是無數個他人眼中看到的樣子。經由他人的瞳孔反射出自我塑造的樣子。這是你想要留給他人的樣子,也是你在經歷的過程中,在他人的眼中形成的樣子。
如果是這樣,那些整容的臉龐也許會失望,因為那只能維持一個時限,是否保持無關乎技術處理,而在於往後一切的經歷裡。比如:和風細雨,相濡以沫的夫妻間,相貌都會越來越溫和,越來越安詳。還有諄諄教導,和煦教育的親子間,相貌也是越來越和氣,越來越融洽。
心相的美麗不是偶然,而是與美好的相遇!
文/曉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