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國競爭的美國火星探測車攜帶哪些設備?它會更先進嗎

2020-12-13 騰訊網

在以前我已經說過,我國的火星探測車攜帶有6種科學儀器:多光譜攝像機、地形攝像機、火星探測器地下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檢測器、火星磁場檢測器和火星氣象監測器。那麼,和我們競爭的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車又攜帶有哪些科學儀器呢?它會比我們更先進嗎?

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漫遊者的主要任務是挑選出可能保存有生命跡象的巖石,並將樣本儲存起來,以備將來返回地球時使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漫遊者攜帶了七套科學儀器。

它將在火星赤道以北的Jezero隕石坑著陸,那裡有一個古老的河流三角洲,美國宇航局團隊計劃在三角洲收集至少30個樣本。火星車也將探測輪子下的地面、駕駛直升機、追蹤天氣、測試將火星空氣轉化為燃料等技術。以下是「毅力號」火星漫遊者攜帶的科學設備的介紹。

RIMFAX

用於火星地下實驗的雷達成像儀RIMFAX將使用無線電波探測火星車車輪下的地面。該儀器將沿著探測車的軌道每10釐米進行一次測量,並且最深能夠探測到地下10米的地方。目前在火星上的「洞察號」著陸器安裝了一個地震檢波器,用於監測火星地震,但使用探地雷達來了解火星內部還是首次。

MOXIE

人類探險者在火星上需要氧氣,但不僅僅是用於呼吸。為了從火星表面起飛並返回地球,太空人將需要液氧火箭燃料,而從地球上獲取燃料是不可能的。因此,為了在火星上實驗如何製造氧氣,MOXIE設備將從火星大氣中提取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氧氣。MOXIE每小時將產生大約10克氧氣,雖然這僅僅是所需燃料的0.5%,但這項努力將教會地球上的工程師如何擴大這項技術的規模。

Mastcam-Z

Mastcam-Z相機是漫遊者的主要眼睛,它可以橫向360度旋轉,上下180度旋轉,以觀察周圍的景觀。該相機將拍攝彩色、3D和全景圖像,以幫助科學家了解地形和周圍巖石的礦物學。Mastcam-Z還可以放大遙遠的地貌,這是火星探測器的第一次。

SuperCam

SuperCam是一個安裝在漫遊者頭上的雷射光譜儀,它將從7米多遠的地方用雷射射向巖石,汽化一小部分礦物。然後,研究人員將分析這些蒸汽,以幫助弄清楚這些巖石是由什麼組成的,而不必讓探測器沿著陡峭的斜坡或崎嶇的峭壁行駛。雷射還將測量火星大氣和塵埃的性質,以完善氣象模型。

MEDA

MEDA是火星環境動力學分析器,是漫遊者的氣象站。儀器分布在頸部、身體和內部,測量空氣溫度、氣壓、溼度、輻射、風速和風向。這些工具還將分析至關重要的火星塵埃的物理特徵。科學家希望利用這些傳感器獲得的信息來更好地預測火星天氣。

PIXL、SHERLOC和WATSON

用於x射線巖石化學的行星設備PIXL將配備一臺照相機,它可以分辨出小於一毫米的火星巖石和泥土顆粒,它還將通過x射線照射巖石並測量巖石發出的光的波長來探測巖石的化學組成。SHERLOC,也就是用拉曼光譜和發光技術掃描可居住環境中的有機物和化學物質,它將使用紫外雷射進行類似的測量。用於操作和工程的廣角地形傳感器WATSON將拍攝解析度為30微米的照片,以使化學反應更加真實。這些儀器將尋找保存在火星巖石和土壤中的遠古微生物的跡象。

直升機

它還將攜帶一架直升機,它將在30天內在火星上飛行5次。這些飛行主要是為了證明直升機能夠在稀薄的火星大氣中獲得足夠的升力。如果這次飛行成功,未來的直升機可能會幫助偵察漫遊者。

相關焦點

  • 火星探測器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技術
    水手4號於1964年11月28日發射升空,於1965年7月14日在火星表面9800千米上空掠過火星,向地球發回了21張照片。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枚成功到達火星並發回數據的探測器。 1969年美國向火星發射了水手6號和水手7號。這兩枚探測器攜帶有更先進的儀器和通訊設備,它們成功掠過火星,對火星大氣成分進行分析,並發回了大量照片。
  • 人類火星探測簡史,1971年蘇聯探測器登陸火星僅工作了22秒
    這是第一個成功飛越火星的探測器。同年,蘇聯發射的探測2號也成功飛越火星。1971年蘇聯的火星2號和3號試圖登陸火星。火星2號墜毀,3號成功著陸,成為第一個「活著」踏上火星的探測器。不過它不幸遭遇火星沙暴,僅工作了22秒,便與地球失去聯繫。
  • 火星探測關鍵設備,國家天文臺70米天線反射體吊裝成功
    根據計劃,2020年我國將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巡視勘查。為了實現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來自4億公裡距離之遙微弱信號的數據接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天津武清站新建了70米高性能接收天線(GRAS-4),它是亞洲最大的單口徑全可動天線,是完成我國火星探測器科學數據接收任務的關鍵設備。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繞:軌道器環繞火星進行探測;落:著陸器軟著陸於火星表面進行固定位置的地面探測、巡:巡視器(火星車)在火星表面進行不固定位置的巡視探測。它重 240 公斤,為毅力號的四分之一,大小相當於一輛小型高爾夫球車。火星車將攜帶 6 臺科學儀器,其中一臺為探地雷達(GPR),它和「毅力號」上的探地雷達將成為火星上的首批此類設備。
  • 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 在我國古代,熒惑為火星,再過一段時間我們要開始探測它了
    在我國古代,「熒惑」二字為火星的意思,也就是說,熒惑就是火星,而在更早的時候,「熒惑守心」代表帝王的不祥之兆,曾經秦始皇在位時期,就遇到過這樣的天象,然而不管怎樣,再過一段時間,我們要對這顆很可能存在水,或者說生物的星球,要開始探測了。
  • 美國56年來首探火星生命,2020火星三傑齊了
    美國計劃毅力號執行任務的時間也是至少一個火星年(約687個地球日),毅力號將在白天工作、夜晚休息,這次主要的任務是通過自身攜帶的設備尋找形成於35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如果有可能的話,毅力號還將通過自身攜帶的小火箭將火星樣本送回地球,供科學家們將樣本帶回實驗室研究。
  • 美國計劃從火星帶回600克樣品,天問一號多久著陸,會採樣嗎?
    而在嫦娥五號順利才會樣本的時候,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又迎來了好消息,那就是基本敲定了登陸火星的時間,火星探測器對我國也說同樣重要,因為火星探測也是我國首次進行。 當然在2021年,在火星進行探測器著陸的國家還不少,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都是在2021年進行火星著陸,所以月球的競爭開始了,火星的競爭也是一樣的。
  • 美媒:印度探測火星給中國太空雄心砰然一擊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一些美國媒體的言論助推了印度媒體對趕超中國的預期,許多印度媒體引述CNN的話稱,印度火星探測成功將讓它成為第一個抵達紅色星球的亞洲國家,在鄰國中國提升其太空雄心之際,給予象徵性的砰然一擊。
  • NASA火星2020探測車在地球上的「太空測試」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NASA)/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2020航天探測器已經在美國加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完成了聲學和熱真空(TVAC)測試。
  • 美國輝煌的深空探測
    這得益於其成立以後有著諸多光彩奪目的航天業績——它贏得了載人登月競賽的最終勝利,實施的太空梭和哈勃天文望遠鏡在很長時間內都是美國高科技的象徵,今天它主導的國際空間站計劃同樣是航天技術和合作的成功典範。在深空探測領域,美國航空航天局同樣取得了空前偉大的成就,尤其是對外太陽系的探測,將所有其它國家遠遠地拋在身後。
  • 中國真正第一次火星探測:揭秘不為人知的「螢火一號」
    7月23日,海南文昌發射場,中國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啟,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送入太空,前往紅色星球。事實上,這並不是中國的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2011年,我國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計劃搭乘俄羅斯火箭的便車前往火星,結果不幸失敗。
  • 官方只給了一張圖,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到底要怎麼搞?
    火星路漫漫 2011年,我國曾計劃於俄羅斯合作,利用俄羅斯「福布斯-土壤」號探測器進行火星探測的機會,安排我國研製的螢火一號探測器進行搭載飛行,與福布斯-土壤號共同到達火星附近後再行分離,執行各自的探測任務。然而,由於福布斯-土壤號出師未捷身先死,在地球附近變軌失敗,我國的螢火一號也因此未能完成預定任務。
  • 【冷知識】火星為什麼會有液態水,水中會否有生命?
    火星兩極覆蓋著巨大冰冠2006年,NASA的火星勘測飛行器(MRO)攜帶的「淺層雷達」設備探測到火星埋藏著大量地下冰。通過對MRO傳回的圖像十多年來的跟蹤,今年年初,美國的一個聯合團隊找到了8處藍色的「深井冰」。
  • NASA的下一輛火星漫遊車將攜帶一架微型直升機
    據美國IEEE SPECTRUM網站6月26日報導, NASA的下一輛火星漫遊車將攜帶一架微型直升機。即將進行的「毅力號」任務將嘗試在另一個星球上進行首次動力飛行。
  • 武清區的火星探測天線究竟是幹什麼的?
    我們採訪了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天津基地管委會副主任、航天神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正高級工程師那鑫:問:作為我國火星探測數據接收的關鍵設備,由國家天文臺負責建設的70米天線4月25號在天津武清成功進行了反射體的整體吊裝。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設施?和中國的火星計劃有著怎樣的關係?
  • 中國深空探測之夢:去月球、上火星、追尋太陽風的邊界
    我國政府是否會持續支持月球和深空探測計劃? 吳偉仁:月球和深空探測工程是國家意志,也是人類尋找地外生存空間的必由之路,所以政府一定會持續支持。如果我們將嫦娥工程的總投入平均到工程實施的這十幾年中,年均投入額只佔我國年GDP的萬分之零點三。和美國阿波羅計劃等項目相比,這樣的費用水平並不高。
  • 印度緊隨歐美成功探測火星,中國果斷回擊,一場火星爭奪大戰上演
    或許很多人都還記得,印度2014年就成功完成了火星探測任務。當時莫迪驕傲地宣布:印度創造了歷史!現實不容置疑,印度超過了中國,成為第一個成功實現火星探測的發展中國家。可以說火星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原本中國有望在印度之前成功探測火星,然而俄羅斯衛星最後時刻掉鏈子,中國也失去了先機。不過,中國人的火星夢一直沒有熄滅,甚至還有望在今年七八月創造又一個人類奇蹟。
  • 未來我國還將實施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
    12月17日下午,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在發布會上獲悉,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阿聯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拉開2020年火星探測序幕
    H-IIA火箭的運載能力與我國的長徵三號乙火箭相當。長三乙是我國主力運載火箭,發射載荷主要為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北鬥導航衛星和月球著陸探測器等。美國提供深空測控網火星探測器離開地球,在飛往火星的過程中需要精確測控。由於探測器的距離很遠,發出的信號隨著距離的增加而衰減,這就需要有強大的深空測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