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發布重磅結果:新測序技術——Ribose-seq

2020-12-18 生物谷

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單位,它們會在DNA複製和修復過程中嵌入基因組DNA,進而影響基因組的穩定性。然而,迄今為止人們還無法鑑定和定位這些插入DNA的核糖核苷酸。

為此,喬治亞理工學院和科羅拉多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測序技術,Ribose-seq。該技術可以鑑定和分析插入基因組DNA的核糖核苷酸,適用於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生物。這一成果發表在一月二十六日的Nature Methods雜誌上。

研究人員利用這一技術在釀酒酵母的細胞核和線粒體DNA中,繪製了核糖核苷酸的完全圖譜,鑑定了核糖核苷酸插入的「熱點」區域。研究顯示,核糖核苷酸嵌入很普遍但並不是隨機發生的。

「核糖核苷酸是DNA中豐度最高的非標準核苷酸,但迄今為止人們還無法確定它們的位置和類別,」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副教授Francesca Storici說,他與科羅拉多大學的助理教授Jay Hesselberth共同領導了這項研究。「核糖核苷酸插入會改變DNA的結構和功能。」

核糖核苷酸裡的羥基(OH)能使DNA發生扭曲,形成敏感性位點。值得注意的是,OH和鹼性溶液之間的反應,會讓DNA更容易被切割。Ribose-seq就是利用這一反應來檢測核糖核苷酸插入事件的。

研究人員先在核糖核苷酸處切割DNA,然後在此基礎上構建DNA文庫,文庫中的DNA序列包含核糖核苷酸插入位點及其上遊序列。隨後,他們對文庫進行高通量測序,將測序讀取與參考基因組進行比對,最終獲得rNMP插入事件的基因組圖譜。

「Ribose-seq能夠特異性直接捕捉嵌入DNA的核糖核苷酸,」Storici指出。「這一技術適用於任何基因組DNA(從細胞核基因組、質粒DNA到線粒體DNA),不需要進行標準化。Ribose-seq還可以在DNA遭遇環境壓力發生斷裂和脫鹼基時分析rNMP。」

核糖核苷酸裡的羥基是ribose-seq的關鍵,「OH是核糖核苷酸特有的」文章的第一作者Kyung Duk Koh說。

研究人員在釀酒酵母中對這一方法進行了驗證。「不論是核糖核苷酸的插入位點,還是核糖核苷酸的組成都存在偏好,」Koh說。「我們找到了核糖核苷酸插入基因組的一些熱點。」人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鑑定不穩定的基因組區域,理解它們對DNA性能和活性的影響。

下一步,研究人員將把ribose-seq用於其它DNA,「這一技術可以用於任何生物的任何細胞類型,只要能提取出基因組DNA,」Koh說。

除了DNA修復和複製以外,藥物、環境壓力和其它因子造成的損傷也會使核糖核苷酸插入DNA。而Ribose-seq可以幫助人們研究這些過程產生的影響。

「Ribose-seq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核糖核苷酸對DNA結構和功能的影響,」Storici說。「鑑定特徵性的核糖核苷酸插入,可以找到人類疾病的新生物學指標,比如癌症和退行性疾病。」(生物谷Bioon.com)

參考文獻:

doi:10.1038/nmeth.3259

Ribose-seq:global mapping of ribonucleotides embedded in genomic DNA

Kyung Duk Koh, Sathya Balachander, Jay R Hesselberth, & Francesca Storici,

Abundant ribonucleotide incorporation in DNA during replication and repair has profound consequences for genome stability, but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ribonucleotide incorporation is unknown. We developed ribose-seq, a method for capturing unique products generated by alkaline cleavage of DNA at embedded ribonucleotides.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of these fragments in DNA from the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revealed widespread ribonucleotide distribution, with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cytidine and guanosine, and identified hotspots of ribonucleotide incorporation in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DNA. Ribonucleotides were primarily incorporated on the newly synthesized leading strand of nuclear DNA and were present upstream of (G+C)-rich tracts in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Ribose-seq is a powerful tool for the systematic profiling of ribonucleotide incorporation in genomic DNA

相關焦點

  • Slide-seqV2可實現近細胞水平的高靈敏空間轉錄組學測序
    Slide-seqV2可實現近細胞水平的高靈敏空間轉錄組學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16:42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Fei Chen和Evan Z.
  • 單個細胞轉錄組測序成本降至1美分!《科學》期刊發布重磅SPLit-seq...
    通過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對細胞進行分類是現階段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現有方法價格昂貴,且需要專門的設備,嚴重阻礙了單細胞研究的廣泛開展。近日,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為單細胞測序技術帶來了突破,有望將單個細胞的測序成本降至1美分。這項全新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名為「SPLit-seq」,由美國艾倫研究所及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聯合開發。
  • 微流控自動化技術革新RNA-Seq文庫構建流程 --- FLUIDIGM發布更...
    近日,Fluidigm公司發布了最新的Advanta RNA-Seq NGS 文庫製備解決方案。該方案利用微流控自動化技術,為RNA-seq二代測序文庫製備流程帶來突破性的變革,不但極大提高了中高通量實驗室的工作效率,同時也大幅降低了實驗成本。
  • 單細胞測序技術原理
    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 2015年以來,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plit-seq等技術的出現,徹底降低了單細胞測序的成本門檻。
  • ...seq技術——CoBATCH並解析多器官內皮細胞譜系發育的表觀與功能...
    蛋白質和DNA相互作用的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技術(ChIP-seq)技術是研究表觀遺傳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這項技術可在全基因組範圍內識別順式調控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互作信息,並能構建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從而加深我們對生命過程調控機制的理解。單細胞測序技術目前被廣泛用於研究發育與疾病相關細胞群體異質性和繪製細胞圖譜。隨著技術的發展,這項技術正逐漸將生命科學研究推進到新的維度。
  • Nature Biotechnology:可鑑定RNA測序中單分子年齡的新技術
    Neuropilin-1促進SARS-CoV-2的細胞進入和感染2020年10月20日,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Mikael Simons、芬蘭赫爾辛基大學Giuseppe Balistreri等研究人員合作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Neuropilin-1 facilitates SARS-CoV-2 cell entry and infectivity.」的研究結果
  • 原位測序技術實現人類基因組三維定位和加速超解析度成像
    原位測序技術實現人類基因組三維定位和加速超解析度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8 15:55:54 2020年7月27日上線的《自然—方法學》雜誌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哈佛醫學院的C.
  • 原位測序技術實現人類基因組三維定位和加速超解析度成像
    原位測序技術實現人類基因組三維定位和加速超解析度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8 15:55:54 2020年7月27日上線的《自然—方法學》雜誌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哈佛醫學院的C.
  • UNCALLED靶向納米孔測序顯優勢
    UNCALLED靶向納米孔測序顯優勢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 20:54:31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am Kovaka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開發出CiBER-seq新技術,可同時分析細胞中的多達...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2月1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iBER-seq dissects genetic networks by quantitative CRISPRi profiling of expression phenotypes」。
  • Nature:利用單細胞RNA測序技術揭示肺部細胞的層級譜繫結構
    文章中研究者從小鼠的胚胎中取出肺部細胞,在胚胎發育的不同階段點選取不同的樣本,利用新型的單細胞基因組分析技術,研究者就可以記錄得到在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周期點的時候處於激活狀態的基因,儘管本文是對小鼠胚胎肺部細胞進行研究,但是這項新型研究技術適用於任何類型的細胞。
  • Science報導一種新的單細胞RNA-Seq方法
    SPLiT-seq 動畫示意|來自YouTube   為促進單細胞分析的可擴展性,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和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單細胞RNA-seq技術:SPLiT-seq, split-pool ligation-based transcriptome
  • IBM、哈佛聯合提出Seq2Seq-Vis:機器翻譯模型的可視化調試工具
    語言翻譯中出現的細微錯誤對於人類而言常常是很明顯的,並會導致差異很大的結果。例如,之前由於 seq2seq 翻譯系統將「早上好」錯誤的翻譯為了「攻擊他們」,導致錯誤的逮捕事故。深度學習模型的不可解釋性更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 僅3個單細胞測序樣本純分析也發6分!
    隨著單細胞測序技術(scRNA-seq)的成熟,對腎臟的單細胞測序研究大量湧現,然而這些研究樣本中PT細胞的數量相對過少而且針對某種特定疾病,難以對PT細胞再進行分類。故本文作者希望通過對健康人腎臟細胞進行單細胞測序分析,從單細胞轉錄組信息對腎臟細胞尤其是PT細胞再分類,並深入研究相關基因表達情況。二. 研究思路三.
  • GLIMPSE可實現對低覆蓋率測序數據進行有效定相和歸算
    GLIMPSE可實現對低覆蓋率測序數據進行有效定相和歸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6:30 瑞士洛桑大學Olivier Delaneau課題組使用大型參考面板對低覆蓋率測序數據進行有效的定相和歸算
  • IBM、哈佛聯合提出Seq2Seq-Vis:機器翻譯模型的可視化調試工具
    語言翻譯中出現的細微錯誤對於人類而言常常是很明顯的,並會導致差異很大的結果。例如,之前由於 seq2seq 翻譯系統將「早上好」錯誤的翻譯為了「攻擊他們」,導致錯誤的逮捕事故。深度學習模型的不可解釋性更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我們可否通過現代測序手段組裝一個更為精確的四號染色體?利用最新的10x,Nanopore 三代測序,以及Bionano 光學圖譜測序技術,嶽峰課題組還重新組裝了Tubingen斑馬魚的四號染色體,為研究斑馬魚的性別決定基因和機制提供了重要資源。
  • 面對萬億級測序市場,納米孔測序技術何去何從?
    實際上,牛津納米孔技術公司(ONT)的測序儀已經推廣至 80 個國家地區。並且,該技術支持了 2016 年賴比瑞亞爆發伊波拉疫情期間的病毒診斷測試,同時還可用於建立新人類參考基因組項目。 那麼未來納米孔測序技術將如何繼續發展?
  • 面對萬億級測序市場,納米孔測序技術何去何從?
    實際上,牛津納米孔技術公司(ONT)的測序儀已經推廣至 80 個國家地區。並且,該技術支持了 2016 年賴比瑞亞爆發伊波拉疫情期間的病毒診斷測試,同時還可用於建立新人類參考基因組項目。 那麼未來納米孔測序技術將如何繼續發展?
  • Nature|劉如謙團隊在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結果顯示,P14治療的修復效率要優於P3,這或是因為P14小鼠可注射的病毒量更多。研究還指出,單次AAV病毒注射便能取得較好的修復效果:六周齡小鼠的不同組織中,致病點突變的修復效率可達10-60%。隨後研究者對治療後的小鼠進行長期觀察以評估治療效果。結果發現,六月齡小鼠不同組織中的致病點突變修復效率較六周齡小鼠有明顯的提高,表明ABE的治療具有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