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戰鬥民族開一家遊樂園會是什麼樣子?
你一定會想像這樣一幅場景:所有設施都沒有安全設備,雲霄飛車乘客一不留神就掉下來摔在水泥地上,一個圓形的場地內無數坦克互相撞擊碾壓…
但你可能不知道,這樣的遊樂園是真實存在的。但不在俄羅斯,而是在30年前的美國…
它就是Action Park,每個80後美國小孩都夢寐以求的地方!在這裡,每年都有遊客遇難身亡,流血骨折簡直就是家常便飯,每條在Action Park裡留下的傷痕,都是美國80後小孩勇氣的勳章…
Action Park的老闆是Gene Mulvihill,這位大哥在開遊樂園以前是華爾街上班的,專門劍走偏鋒,以出其不意的操作賺錢。最後把客戶虧光之後,來到了新澤西的鄉下開始問政府借地搞遊樂園項目。
Mulvihill這個人,你可以把他理解成加強版的川普,是懂王中的懂王。對遊樂園項目一竅不通的他秉持著對遊樂園最原始的愛和衝動,就敢自己開店了…
而事實證明,很多時候會開飛機的的確不如敢開飛機的。Mulvihill雖然不懂遊樂園,但他對自己的遊樂園有非常清晰的遠見:他很討厭美國其他大型遊樂園的設計,一切都是安全的,一切危險都是假象,都被攔在了10層安全設施後面,不論你怎麼作死其實都不會死。
所以Action Park從一開始建立的理念就是危險是真的,只要你作死,你就真的會死。
(圖源:vanity fair)
然後Mulvihill找來了一群腦洞大開的「設計師」來設計遊樂園的各種項目,評比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特別,一定要和其他家的不一樣。於是專業工程師的設計全部被否,剩下一群極限過山車發燒友的設計被留了下來…
也就是這些奇特的超級危險的過山車,讓Action Park在開業之後,一下子成了美東,乃至全美青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聖地。
一個小時候去過Action Park的顧客說,當他走過大門,看到第一個過山車是這個樣子的時候,他就知道,這家遊樂園和其他的遊樂園都不太一樣…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粗暴,一個大滑滑梯+一個圈圈就是Action Park的標誌性項目「大炮循環Canon Ball Loop」
據Action Park的員工稱,這個項目完全沒有經過任何理論實踐,從拍腦瓜到開始建造只用了一天。老闆Mulvihill先是用假人試了試安全性,結果發現假人出來以後腦袋和身體都分開了。
於是他們改了改高度,就想讓真人嘗試。當時沒有員工願意下水,Mulvihill就說敢下去的賞100美元。隨後,一個又一個的員工跳進管道裡面,然後滿口是血不省人事地出來,嘴裡還少了幾顆牙齒…
因為太多人被卡在了圈圈裡面,他們隨後還在圈圈上加裝了一道門,用來在人被卡住的時候把人撈出來…
就這樣的一個設施,一共運行了1個月才被政府叫停,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成為了遊樂園的標誌性建築。
而真正在運行的設施,比這還要可怕。
園內最有名的項目,應該是Alpine Slide,就是從一個很高很高的山坡上乘著小車從滑道上滑下來。項目的初衷是讓大家夏天也能體會到滑雪的感覺。
據參加過這個項目的倖存者說,遊客乘坐的小車只有一個搖杆,只能控制小車的快慢。而且這根搖杆在很多時候是壞掉的,那麼你在小車上就完全控制不了。經常有後面人太快撞上前面人的事故。
滑道是純水泥的,而山上也布滿了石頭等硬物。在滑道上摔一跤然後被水泥地瘋狂磨皮是常有的事情。而Action Park的第一起死亡事件,就是一名遊客飛出滑道腦袋撞到了石頭上…這只是Action Park長長死亡名單上的第一個名字。
概念很簡單,就是在一個泳池裡面人為製造波浪,給大家一種在海上漂流的感覺。這種項目現在在很多別的水上樂園都有,但Action Park不同的是,他們在80年代搞出這個東西的時候,其實是行業內第一個,對於這東西的危險性一無所知。
這個大大的泳池旁邊一共配備了12名救生隊員。而據遊樂園員工表示,忙的時候一個人一天就要救30多人…作為對比,海灘救生員一天能救一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波浪泳池是整個遊樂園死亡人數最多的項目,人送外號墓地泳池Grave Pool。
另外還有一個叫「人猿泰山」的玩法,其實就是讓你蕩鞦韆蕩到水裡。然而遊樂園為了節省成本沒有建造專門的泳池,而是直接用了河水,而且是附近雪山上留下來的冰涼的雪水…
不少遊客沒有心理準備一下子就掉進了零度左右的冰窟窿,再強的遊泳健將也邁不開手。有遊客一掉進水裡就心臟病突發,然後當場身亡的…
至於其他大大小小項目,你都無法想像有多麼的可怕。比如划艇項目的池塘裡面有大量蛇遊來遊去。Action Park有一個器械區,就是開車開船的。遊樂園裡面的卡丁車原本最高速度應該只有20km,但遊樂園員工發現了破解的辦法,可以讓車子的時速達到80km以上…遊樂園甚至還有遊客把車子開到高速公路上的先例。
比這些項目更讓人覺得可怕的,是遊樂園的工作人員,也都是不到20歲的小毛孩。為了降低營業成本,Mulvihill主要僱傭了14-18歲的青少年來當救生員和過山車操作員…這些員工的工作能力可見一斑,不利用職務之便偷偷下水玩就已經很好了。
而遊樂園還有一個飲料區,專賣酒精飲料的。顧客不論是8歲還是18歲都可以喝到爛醉然後去開卡丁車。你問員工不管嗎?員工估計也都是小孩子…
在遊樂園開門的整個80年代,他們幾乎包辦了附近所有醫院的救護車服務,白天只要遊樂園開門,911報警電話就響個不停…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有疑問了,為什麼死了這麼多人,受傷是家常便飯,這個遊樂園還能開近20年,甚至在青少年中如此受歡迎…
首先,遊樂園老闆Mulvihill和當地政府關係很好。因為遊樂園地處小鎮,著實沒有什麼其他的經濟活動,遊樂園可以說憑藉一己之力拉動了整個地區的消費,餐飲、住宿都被帶起來了。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明知遊樂園猖狂違反安全規定,也不眨一下眼睛。
面對數不清的訴訟,遊樂園老闆採取了鐵頭戰術:永遠不妥協,起訴就鬧到法庭,看誰耗得過誰。而即便法庭最後宣判遊樂園需要付錢,在警察帶槍堵遊樂園門口之前,Mulvihill都一分錢不會出的…
最有趣的是,Mulvihill作為80年代紐約叱吒風雲的生意人,和川普也是老相識了。而川普本人對Action Park也產生過濃厚的投資興趣,甚至來實地考察過。但考察之後懂王也發現了,這塊地方實在太瘋狂了,即便自己是懂王恐怕也控制不了…
但也就是這一股原始的瘋狂吸引了那個時代的青少年來這個地方追求刺激,用自己身上的傷疤作為榮耀的勳章。
Action Park在1996年最終關門歇業,但關於這家公園的傳說卻一直存活在美國的網際網路上…在這其中,有對80年代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有對過去時光的緬懷。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沒有人有手機,大家家裡也大都沒有電腦,「玩」還是一個一定要出門的活動。孩子們爬樹、下河沒有家長會擔心他們的安全。
Action Park就像是美國80年代精神的一種最好體現一樣,銘記在了他們一代人心中。
「你可能會死,但你也可能會玩得很爽,誰在意呢?」
sour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kW-ceNvc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ction_Park#Fata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