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零時,浦東新區祝橋鎮新生小區和張江鎮順和路126弄小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兩個小區正式「解封」。籠罩在兩個小區上空的緊張防疫氛圍,在零時「解封」起漸漸消散,市井生活的煙火氣隨著7日的朝陽逐漸升騰。
小區「解封」,居民生活歸常態
浦東新區祝橋鎮新生小區門口,老人三三兩兩坐在長椅上,曬著太陽聊天。孩子在一旁奔跑嬉戲,玩著滋水槍。生活從7日零時「解封」開始,又回歸常態。
126弄41號小丁:「感謝,感謝,感謝,重要的事情說3遍!」順和路126弄小區門口豎起的電子屏幕上,從6日即將「解封」開始,居民們的感謝、工作人員的叮囑等,都以醒目的方式,滾動播放。
小區大屏幕「順和加油站」播出的暖心話語
「公司很理解我們的特殊情況,封小區當天,主管就為我送來了電腦。但是居家辦公還是會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積攢了很多工作,我已經預感到今天要加班了。」懷抱電腦的程式設計師劉先生告訴記者。復工第一天,帶著公司電腦返工的居民,順和路126弄小區還有很多。記者看到,某公司財務胡小姐,在小區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將放著電腦的收納箱,搬進了後備箱;做UI設計工作的一位居民,腳邊放著電腦,站在路邊等待網約車。據此前報導,順和路小區封閉後的第一天,志願者們肩負起溝通內外的任務,在小區門口為居民們傳遞了20多臺電腦。
許多從事IT行業的工作者將電腦搬回單位
在順和路一眾帶著電腦復工的居民中,有一位拎著紅色水桶的身影,顯得格外突出。「復工第一天,要有個好的精氣神,早上我洗了個頭、洗了個澡,人乾乾淨淨,車也要乾乾淨淨。」說完,顧先生拎起一旁的水桶,開始衝洗停靠在路邊十幾天的愛車上的灰塵。
「小區封了十幾天,家裡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我要去多買點菜,回來慶祝大家都平安無事!」順和路小區的張阿姨拉著購物車,和鄰居們結著伴去菜市場做大採購。
居民高興地外出購物
「隔離太無聊了,每天只能在家裡睡覺。」孫阿姨向記者抱怨道,「好在今天就解封了,我要去買條魚回來解解饞!」
「解封」首日,臨時設施拆除忙
據悉,兩個小區內外為核酸檢測、居民服務等設置的臨時建築已於今日開始錯峰撤離,確保居民的生活儘快恢復平靜。新生小區1幢樓牆根旁,記者看到了架起來的一排長椅,據小區保安介紹,這些凳子原本是隔離期間提供給工作人員使用的,現在架在牆邊,等消毒之後,再統一運走。同樣的情形,也在順和路小區出現,早上8:40左右,一輛滿載桌子各部件的電動三輪車從小區內駛出,桌面上還寫有「登記」的字樣。
新生小區門口,防疫隔離設施已經拆除
此前為便民設置在順和路小區門口的智能快遞櫃,今日也開始了拆除工作。從小區封閉起,就免費安裝在人行通道上的智能快遞櫃,承擔起了「中轉」外賣的重任。但設置在人行通道上,不過是權宜之計,小區「解封」,快遞櫃也要「解封」,從人行通道撤離,消除對居民出行的影響。
今天上午,工人拆除小區門口臨時設置的快遞櫃
風險降級,防疫工作不鬆懈
風險降級,但防疫仍然不能鬆懈。新生小區以及順和路小區在「解封」後,採取「寬出嚴進」的措施。
進入小區人員需憑江鎮居委出人通行證
順和路小區大門從中間一分為二,出口暢通無阻,入口處的牆上則張貼了二維碼,旁邊還設有一張登記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非本小區居民進入小區,需要在入口處出示隨申碼,同時測溫、登記訪客信息。新生小區則是實行半封閉政策,本小區居民憑藉出入證明進入,非本小區居民一律拒絕進入。
見習記者 | 陳友敏
攝影 | 王湧
編輯 | 張旭凡
【來源:上海法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