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坐三四十次過山車 旅遊自媒體人這碗飯不好吃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四天坐三四十次過山車,會直播、航拍、潛水,還得會野外穿越

  旅遊自媒體人:這碗飯不好吃

  本報記者 葉晨

  春節過去才不到一個月,旅遊自媒體人潘那白卻已經完成了南極看企鵝、泰國釣魷魚、芬蘭賞極光的「全壘打」,三月底,他可能還會有一場土耳其的自駕。

  在你朋友圈或者微博關注的人中,像潘那白這樣以旅行的體驗式宣傳為工作的人,恐怕總有那麼一些。

  不用「上班」,能不花錢住豪華酒店,吃大餐,免費遊玩世界各地的秘境……備受憧憬的生活,在他們的日誌、遊記中看來卻是那麼稀鬆平常,簡直令人羨慕嫉妒恨。正因如此,這裡也有一個問題——旅遊自媒體人經歷的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

  在美國西海岸學「野外生存」

  開掛的人生讓人羨慕嫉妒恨

  免費食宿、遊玩,是邀請方為不少旅遊自媒體人開出的優渥報酬;但假如你以為這就是全部,那就錯啦,他們更能在旅行中享受各種「開掛」般的體驗與招待。

  「為了讓我們在有限時間內體驗到更多,主辦方經常會準備各種特殊待遇。」另一位旅遊自媒體人凱迪說,「比如,有一次我們在亞塞拜然參觀裝飾滿波斯地毯和玫瑰彩窗的夏宮,這裡通常是禁止拍照的,但是該國旅遊局提前為我們申請了特權,所以我們才能以境外媒體的身份清場拍攝。關於夏宮的照片,除了在各大搜尋引擎上能找到幾張模糊老舊的之外,能看到的就只有我們當時拍攝的了。」

  除此之外,定製化的旅行線路與體驗,也是旅遊自媒體人與普通遊客在參與旅遊過程中的不同之處。

  對於潘那白來說,去年6月《Harbor House Life》紀錄片組織的那趟美國西海岸之旅至今記憶猶新。「太具有挑戰意義了,原本以為是住奢華酒店的,結果全程都在紮營——住的地方,往下看海裡有大白鯊,四周有各種毒蘑菇,充滿野性和危險。那些日子裡,領隊帶著我們挖紅鮑,挑選美味牛肝菌,還傳授了各種野外生存技巧。」

  記者特別諮詢了多家旅遊電商與定製旅遊平臺,類似的產品體驗在國內市場基本沒有在售。即便有,也需要與當地旅行機構合作,遊客需要用比常規線路貴上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價格去為這樣的定製遊買單。

  四天坐三四十次過山車?忍

  十萬粉絲換不來免費邀約?傷

  「一年會有10個月以上的旅行,自費的一般4個月,其他都是受邀,也就是所謂的免費旅遊。」潘那白坦言:「行程中會發微博、微信,結束後撰寫遊記發布在各種網絡平臺上,也會分享在電視雜誌報紙廣播等平臺。」

  看上去很輕鬆對吧?的確,因為「自媒體」這個概念實在很寬泛,一個人捧個相機走走逛逛、在各種平臺曬出照片與遊記,這樣基本已構成自媒體傳播的全部要素。但圈內人士說,這一行是門檻低,提升難度大,要接受輿論評價,還得有一定的抗壓能力。

  首先,他們得面對緊張的行程,主辦方為了在有限時間裡完成全部體驗,除了提供特殊照顧,也會安排較緊湊的行程。

  「2017年去美國的奧蘭多市逛當地的主題公園,早上7點多開始活動,晚上10點多才收工,平均下來一天體驗20個左右的項目!我在四天之內坐了三四十次不同的過山車,最後腸胃和心臟都快受不了了!但我們也不捨得提出異議,每小時就是價值幾百美金的體驗安排,你會說不要麼?機會錯過了就沒有,所以大家都很努力。」潘那白說。

  其次,他們往往需要有一手絕活,或者宣傳上的「奇招」,例如攝影、微視頻、戶外技能、情侶或親子組合出行等等,作為吸引受眾的重要手段——旅遊自媒體人能否接到旅遊企業、單位的邀請,總是與人氣相掛鈎。

  今年23歲的凱迪,目前在西班牙某大學讀研二,學的是旅遊管理專業,擅長攝影的她在旅行途中,堅持個性化的攝影思路——通過女性視角拍更溫情、有情緒的照片——從北緯71°的歐洲大陸盡頭到南極半島,再到羅布泊無人區、印度等,她在47個國家拍攝了近千張風景記錄及人物特寫,微博擁有12萬以上的粉絲,作品也頗受好評。

  即便如此,凱迪在報名體驗活動時被刷掉的經歷也屢見不鮮。「3月份剛好看到美國塞班島有招募體驗名額,對方要求平臺粉絲要有10萬人以上,我就投出了自己的簡歷,順便提前做了一些當地知識了解,可最後簡歷石沉大海了,可能是因為其他方面沒有達到標準吧。」

  這不止是凱迪一個人會遇到的惆悵。潘那白介紹:「越是高大上的活動,主辦方對於人氣、技能的要求也越嚴格。去年中(國)丹(麥)旅遊年活動我報名參加了,熬了幾個通宵制定了自駕線路、做了PPT,活動徵集需要投票,我還號召了親朋好友拉票,但最終並沒收到邀請。這樣的事,挺讓人失落的。」

  直播、航拍、潛水、越野

  旅遊自媒體行業門檻越來越高

  在成為旅遊自媒體之前,潘那白是淘寶賣家,同時兼職做了六七年的旅遊主持和撰稿人,從2016年才正式轉型旅遊自媒體人。「雜誌稿酬加上其他各種平臺的稿酬,一年算下來可能有十幾萬元的收入吧,大多用在自費遊玩以及添置攝影道具的普通旅行花銷上了。」潘那白說,「圈內大多數人的月收入可能在一萬元左右吧,比普通工作的收入要多一些,不過總有人會在圈子裡脫穎而出,比如貓力、背包客小鵬、谷嶽等。我覺得,這個圈子還有一定發展空間,畢竟國外的旅遊自媒體起步得還要早,現在還是很紅火,就像俄羅斯旅人達人Murad Osmann的『跟著我牽手背影照』,最貴的甚至炒到了9000美金一張。」

  不過凱迪並不那麼樂觀。在她眼中,旅遊自媒體人所從事的,更偏向於「一個贏者通吃的遊戲」。

  「專職自媒體人每個月滿勤,一線大咖更是賺得盆滿缽盈,接的廣告越多,就越有新的合作找上門來;而末流的新人擠破頭想搶一個體驗機會也很難。出過書、有多家品牌合作的自媒體,每個月入帳很可觀;辛苦耕耘、高頻產出、靠閱讀量和活躍度賺網站分成的自媒體人收入穩定,但堅持每天創作也很辛苦。所以圈內多數人是像我這樣的旅遊愛好者,有自己的工作,日常也會旅行,有合適的機會就參加一下,和網友分享自己夢想要做的事、要去的地方,不圖賺錢養活自己。」

  凱迪總結:「總的來說,這個行業變化很快,入圈的人很擔心會被淘汰。今天要求大家會攝影會寫文,明天就要求會攝像會剪輯,還有直播、航拍、潛水攝影或者越野穿越,都是扎紮實實的硬實力。每一個旅遊自媒體人或許都需要成為全能選手。」

相關焦點

  • 旅遊自媒體人:這碗飯不好吃
    不用「上班」,能不花錢住豪華酒店,吃大餐,免費遊玩世界各地的秘境……備受憧憬的生活,在他們的日誌、遊記中看來卻是那麼稀鬆平常,簡直令人羨慕嫉妒恨。正因如此,這裡也有一個問題——旅遊自媒體人經歷的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
  • 航拍 潛水 還得會野外穿越 旅遊自媒體人:這碗飯不好吃
    不用「上班」,能不花錢住豪華酒店,吃大餐,免費遊玩世界各地的秘境……備受憧憬的生活,在他們的日誌、遊記中看來卻是那麼稀鬆平常,簡直令人羨慕嫉妒恨。正因如此,這裡也有一個問題——旅遊自媒體人經歷的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
  • 旅遊自媒體人的開掛人生
    2018年剛過去一個季度,旅遊自媒體人潘那白已經完成了到南極看企鵝、泰國釣魷魚、芬蘭賞極光的「全壘打」。不用「上班」,能不花錢住豪華酒店,吃大餐,免費遊玩世界各地的秘境……這種備受憧憬的生活,在許多旅遊自媒體人的日誌、遊記中卻是那麼稀鬆平常。
  • 神戶 | 坐著城市過山車去吃碗牛肉飯,順便再來杯咖啡吧.
    說起神戶,初次到訪關西旅遊的人大多會忽略掉他,我也是。
  • 專職做自媒體一年多,親身體會告訴你:自媒體人的四大苦
    我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體會最多的是大多數自媒體人的苦:一 身體越來越差寫作這個事情還真是耗人,白天想破腦袋寫不成文,晚上剛爬上床有了靈感,披衣下床,打開電腦,挑燈夜戰,洋洋灑灑寫得有了感覺,根本沒有了時間觀念。
  • 天熱就愛這碗飯,筋道爽滑,鮮辣好吃,每次吃湯飯不剩,倍爽利
    天熱就愛這碗飯,筋道爽滑,鮮辣好吃,每次吃湯飯不剩,倍爽利可能是人還未老,除了一些西式軟糕點外,中式的飯菜,我更喜歡吃耐嚼的食物,象筋道的大餅、筋道的麵條,還有就是下面分享的這道筋道爽滑、鮮辣好吃的年糕飯,相信很多人也都會有同樣的飲食偏好,尤其是中青年人
  • 美國全長8米的過山車,很多人表示「嚇尿了」,無人敢坐第二次!
    隨著中國旅遊業的不斷增長和發展,許多人都喜歡上了旅遊,我國也開發了許多旅遊景點供遊客遊玩,甚至吸引了許多外國朋友。旅遊是一個很好的娛樂項目,不僅可以開闊遊客的眼界,還可以緩解我們生活中的壓力,大家在生活中最喜歡哪種遊玩項目呢?說到旅行,每個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
  • 七旬老人一天坐43次過山車,刺激性遊樂項目是否應設年齡限制?
    近日,社交網絡上出現了一段70歲北京大爺4年內坐8000次過山車的視頻,引發熱議。盧大爺辦了4年的年卡,園區裡的過山車坐了8000多次。極速飛車一天最多坐過43次,今年總共坐了2400次。
  • 自從吃過這碗糯米飯,其他的飯我全都不想吃了!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自從吃過這碗糯米飯,其他的飯我全都不想吃了!步驟二:糯米加一湯匙烹調油、2片青蔥切碎、2瓣大蒜,1茶匙老抽、 1湯匙生抽、1湯匙牡蠣醬、 1茶匙鹽(或品嘗)、½湯匙芝麻油、 1茶匙白色白胡椒蒸熟,可以加一些想吃的臘腸和肉、香菇、蝦仁等。
  • 【我的就業故事】哈那提 · 克孜汗:「吃」好冰雪旅遊這碗飯
    滑雪季以來,雖然這樣的滑雪動作一天要重複上百次,內衣溼了又幹,幹了又溼,可哈那提從不偷懶,始終一絲不苟教學員滑雪。  十幾年前,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平西梁村牧民哈那提每年過冬如同「過關」。原來,作為大山深處牧羊人的孩子,一到雪季,長達6個月的封閉生活,讓好動的哈那提特別不適應。時間一長,他的性格變得內向。
  • 網評:國內最好吃的四碗飯,揚州炒飯上榜,第四碗吃一次就忘不了
    網評:國內最好吃的四碗飯,揚州炒飯上榜,第四碗吃一次就忘不了米飯是我們中國人非常愛吃的一種主食,尤其是南方人最愛吃米飯,就如同北方人愛吃麵食一樣,隨著人們對美食的不斷追求,普通的大米飯也創作出各種口味兒的米飯美食
  • 魔都必吃的50碗飯,碗碗銷魂!
    - 叮丼 日式丼飯·刺身&肉料理 -牛肉鰻魚丼小資君最喜歡叮丼家的便是這一份牛肉鰻魚丼了,7天鮮米+日本煮飯秘方,每一份都是現點現做滴,所以等待時間稍長一點完全可以理解!滿滿一大碗啊,上面堆滿了非常鮮嫩的鰻魚和牛肉,配以軟糯清香的米飯,簡直不要太滿足!
  • 北京大爺4年坐8000次過山車 天天去遊樂園一天能玩43次
    北京大爺4年坐8000次過山車 天天去遊樂園一天能玩43次時間:2020-12-07 20: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京大爺4年坐8000次過山車 天天去遊樂園一天能玩43次 過山車瘋狂刺激 你以為坐過山車是年輕人的最愛嗎?
  • 全紐約最難忘的20碗飯,吃出滿滿幸福感~
    於是朋友圈颳起了一陣旅遊攝影大賽。假期過後,醬醬叫你回家吃飯。醬醬愛吃飯,也許是來自南方的關係,今天醬醬就來囉嗦囉嗦紐約的那幾碗飯。很多粵餐廳都會提供這道菜,但是吃了好幾家,個人最喜歡的還是粥之家secret menu上的這道。
  • 70歲大爺一天坐43次過山車,刺激性遊樂項目是否應設年齡限制?
    實習記者|趙雨萌編輯 | 殷幼安近日,社交網絡上出現了一段70歲北京大爺4年內坐8000次過山車的視頻,引發熱議。視頻中,這位盧大爺在北京歡樂谷乘坐過山車時大膽放開雙手,並笑稱,「慢的(項目)我不坐,越是刺激越敢玩,坐過山車去病,身體血壓、心臟、胃病都好了,我明年就能坐滿10000次。」視頻曝光後,有網友質疑,過山車這類遊樂項目對乘坐者身體素質要求較高,70高齡的盧大爺搭乘過山車,是否符合規定?
  • 讓我心心念念的5碗鰻魚飯
    尤其是最近,陸陸續續吃了八九家,心中默默的已經做好了筆記,哪家可以再來,哪家可以拉入黑名單,於是,挑選了這5家,讓我心心念念的這五碗鰻魚飯,分享給大家。No.1 和坐和坐是最近一次去吃的,早就有說耳聞,吃過後果然名不虛傳。
  • 30元/次!欽州這裡的過山車你坐過嗎?
    欽州哪裡可以坐過山車呢?過山車鳳凰歡樂世界都是按次收費,看到過山車30塊錢一次,也就是兩碗豬腳粉的錢,不懂大家會不會花這個錢去體驗一次呢?鳳凰歡樂世界這個過山車看著也是挺刺激的你有沒有坐過或者想不想體驗一番?
  • 70歲大爺4年坐8000次過山車 幾乎每天都來坐
    70歲大爺4年坐8000次過山車 幾乎每天都來坐 你見過會坐過山車的大爺嗎?有個70歲的大爺酷愛過山車,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個大爺是啥情況,為啥這麼愛玩過山車呢?70歲北京大爺4年坐8000次過山車又是個什麼情況呢? 12月5日,北京70歲的   原標題:要的就是刺激!
  • 拍外景坐過山車狂NG!28歲TVB人氣小花無奈:我已經連續坐了四次
    正所謂寓工作於娛樂,其中一幕需要阮嘉敏到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玩過山車之餘,期間還要她手持拍攝器材邊玩邊拍,認真夠激!不過,最令人無奈的是,當阮嘉敏滿心歡喜想將自己玩過山車的風景拍下時,途中她手持的拍攝器材卻突然無電!
  • 吃完這碗糯米飯,其他的飯我全都不想吃了!
    糯 米 臘 肉 飯回想小時候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可能就是這一道鮮甜適中、美味無比的臘肉飯了,糯米和臘肉同蒸,糯米有了肉的鮮味,肉汁也浸入到糯米內,每一口都是滿滿的美味!步驟二:糯米加一湯匙烹調油、2片青蔥切碎、2瓣大蒜,1茶匙老抽、 1湯匙生抽、1湯匙牡蠣醬、 1茶匙鹽(或品嘗)、½湯匙芝麻油、 1茶匙白色白胡椒蒸熟,可以加一些想吃的臘腸和肉、香菇、蝦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