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漢中10月25日電 (記者 朱延生)24日下午,「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記者團來到了位於陝西省漢中市的小營村採訪,面對沒有一片廢紙屑的路面、每家每戶的仿古大門、村集體的垃圾分類點、村民文化廣場……同行的記者都紛紛感慨道:「這竟是農村!」而在3年前,小營村還是「出門泥巴路、汙水四處流、垃圾到處堆」的景象。
漢中市小營村名實村民文化廣場。 朱延生 攝
今年70多歲的李大娘幹不動農活了,她在自家2層高的樓房前開了一家小賣鋪,專門售賣菸酒零食。兩名中學生正在她的櫥櫃前仔細挑選、比對哪一種零食更好吃。記者注意到,這些零食的價格都在5角、1元左右,生產日期為最近1個月左右的新產品。
「村子以前就是泥巴路,下雨天滿腳都是泥」,李大娘回憶起以前的小營村說道,「村子裡的垃圾都是隨手扔,也不知道什麼是環保。」但是現在,「村子環境好了,一撥又一撥的人過來看,生意還湊活,靠賣雜貨自己也能養活自己。」
「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
小營村村支書周俊安介紹,為了改變村容村貌,小營村實行村集體自籌、上級幫扶、財政獎補等形式,累計投資1750萬元,沿主幹道路栽植了紫薇、桂花、香樟等綠化苗木,綠化面積約1.4萬平方米,安裝太陽能節能路燈238盞。實現了「三季有花香、四季有常綠,晚上有亮光」。
同時,小營村還給每家每戶發放垃圾分類收集知識宣傳單,大力宣傳防治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垃圾如何分類收集處理,倡導「戶分類入桶」。成立環境保潔員隊伍,落實設立環境監督崗,加強對村內環境衛生時效保潔,實行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集中處理和村組巷道、農戶門前「一定三包」責任制。
據了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漢中市治理農村面源汙染、保護水資源安全的有效手段。近三年來,漢中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農村清潔工程為載體,累計投入資金31.52億元。
2015年漢中市制定了《重點環境問題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全域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培育和打造了一批「設施完善、村容整潔、機制健全、管理有序、生態秀美、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其中,城固縣柳林鎮小營村垃圾處理模式,受到全國人大執法檢查組的肯定。
周俊安介紹,村容村貌的改變,也令小營村的村民們精神文明得到了提升。周俊安介紹,小營村目前以培植「誠、孝、儉、勤、和」的新民風為目標,發展鄉賢文化,積極探索運用「紅黑榜」工作方法,開展扶貧扶志工作。同時開展了對當地歷史名人李固的精神繼承和弘揚工作,讓村民們自覺從歷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漢中市小營村村史館。 朱延生 攝
在小營村的村史館裡,共搜集了木犁、貨郎擔、石磨等220餘件小營村農作實物展品,各類資料圖片類展品140餘張。在一面記錄了小營村建設今昔對比的照片牆上,記者注意到小營村還新設立了「農家書屋」。
據小營村村史館工作人員介紹,該書屋主要面向村裡的中年人和學生,藏書3000餘冊,包括家庭疾病預防、農具修理、中小學作文等。「每周的星期一、三、五對外開放,平均一個月大概會借出去80餘本。」
小營村村支書周俊安表示,村裡的環境好了,還得讓村民的精神文明提升上去。小營村村史館是為了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起到「存史、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建城市溼地公園打造漢中「會客廳」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在漢江濱水生態溼地公園(以下簡稱,「溼地公園」)裡,黨女士的父親腰上別著小廣播,一邊聽著韓紅演唱的《絨花》,一邊和家人一起欣賞溼地公園的各種荻葦、「網紅」粉黛亂子草、墨西哥鼠尾草……
漢江濱水生態溼地公園的墨西哥鼠尾草前環衛工人正在清潔衛生。 朱延生 攝
24日下午4點多,住在溼地公園附近的黨女士,陪著年邁的父母,坐了2站路的公交就到了溼地公園。黨女士表示,「以前這裡就是亂石灘,我們都不會過來的。現在只要有時間就會過來,帶著父母散步、健身」。
「溼地公園建設好了,我們市民也多了一個休閒的好去處」。黨女士邊走邊說:「兩岸的綠色長廊有好幾公裡長,我們走不了那麼遠,一般只走一段路,散散心就夠了。」
據悉,自「一江兩岸」項目啟動以來,溼地公園相繼建成一道10公裡長的防汛堤防、6.2公裡的景觀棧道。其中,生態溼地132萬平方米,生態島嶼63座,形成一道灘地綠色走廊,濱水棧道、堤頂道路兩條景觀路線,天漢大橋、翻板閘、龍崗大橋三個活動廣場的體閒觀光體系。
據漢中市「一江兩岸」管委會辦公室工作人員哈秋莎介紹,在沒有進行「一江兩岸」項目之前,溼地公園兩岸遍布荒灘,排汙和採砂引起水質惡化。
秦末楚漢相爭,劉邦被封為「漢中王」,漢中也因此成為了劉邦「舉雄才、出奇兵,建帝業」的基地,後其王朝以「漢」冠名,繼而有了漢人、漢民族、漢語、漢文化之稱。漢中,也是漢江的發源地,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水源涵養生態建設區。
漢中市「一江兩岸」管委會辦公室旅遊開發科科長閆曉明表示,為推進漢江流域汙染防治工作,漢中市嚴格貫徹落實「河長制」,以網格化監管模式,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同時,印發《漢中市河長巡河指導意見》,對各級河長巡河內容、頻次等進行明確,各級河長、巡河員累計巡河1.39萬餘人次。
漢江濱水生態溼地公園的翻板閘,用於保證下遊水位穩定。 朱延生 攝
漢中市環保局汙染防治科科長何釗介紹,漢中漢中市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逐年提高,徹底消除了Ⅳ類水,全市優良水體佔比達100%,漢江、嘉陵江出境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
「上遊的梁西渡段面和下遊的南柳渡段面都設置了國家直接監控點,數據都是直接上傳到國家環保部門」。何釗表示,漢江水從上流到下遊,中間流經漢中市,卻仍舊保持在II類水標準,這不單單是溼地公園的作用,而是整個環保系統化治理的結果。
據悉,自2014年以來,圍繞重點廢水排汙企業、汙水處理廠、飲用水水源地等,漢中市持續開展專項執法檢查近50餘次,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76萬人次,檢查企業9968家次,立案處罰454起,罰款2036萬元,有力維護了河流生態健康環境。
如今,「一江兩岸」工程不僅滿足防洪需要,更成為彰顯水韻漢中形象的城市「會客廳」、旅遊新亮點和廣大市民休閒度假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