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影評專欄作者,我受邀提前在12月5日欣賞了12月13日上映的電影《誤殺》,第一次化身看片負責人的角色,幫助恆業影業召集廈門94旅遊廣播的聽眾們觀影。但自己卻因該片信息量太大而無從落筆,影評一直處於每日更新的狀態,直到12月14日深夜才完成。
近年來,國產類型片拓寬了許多不同以往的創新題材,給觀眾呈現了或口碑或票房上佳的電影。導演陳思誠精準定位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當仁不讓,他開闢了全新的懸疑+喜劇的類型片。此次賀歲檔的《誤殺》,依舊沒讓人失望,由他監製翻拍的懸疑片著實不易,既還原出原作的精彩,又深化了「亡羊補牢」的故事主題。
聚焦《少年的你》弱勢群體兒童侵害
《誤殺》改編自印度片《誤殺瞞天記》,原片講述父親如何金蟬脫殼,讓一家人逃過嫌疑。而《誤殺》講述警察局局長拉韞(陳衝飾)的兒子素察為非作歹,把魔爪伸向男主角李維傑(肖央飾)的大女兒平平身上。寧死不從的大女兒,在母親阿玉(譚卓飾)與素察的爭執中,失手將素察殺死。兩家人開始以「貓和老鼠」的方式,展開反殺和智鬥。
作為父親的李維傑,竟敢挑戰上層建築警察局,用銷毀證據的方式瞞天過海。最終,他真的做到了,保全了一家人。但並不是每一部改編作品,都能在中國大陸平穩落地,原作中一家人最終逃脫法律的制裁。如果這部電影在國內上映要通過審查,兇手就必須伏法。所以,《誤殺》做了本土化的處理,將故事搬到泰國,主角也變為在泰國打拼的華僑。這次改編掙脫了國產電影傳統的窠臼,挖掘出人性的弱點,譜寫弱勢群體的反抗和吶喊。
近年來,中國校園欺凌事件呈增長趨勢,這部殘酷青春題材就像是《少年的你》,對校園暴力現象寫實聚焦。《少年的你》魏萊試圖在學校找到家中的地位,在同齡人面前爭強好勝,用盛氣凌人的優越感打擊那些窮學生。而《誤殺》中的素察,是當地位高權重的警察局局長拉韞的兒子。在夏令營活動中,大女兒平平被素察下藥性侵,並且錄下視頻,素察以此要挾平平再次發生關係。可以說,平日素察就為非作歹做了很多強姦的壞事,他甚至戳瞎了同學的眼睛。他在欺凌弱勢群體的快感中,消弭議員父親都彭的厚望,和缺愛的不安全感,彌補親情的缺席。
母親過分溺愛「殺死」自己的孩子
「誤殺」起源於「誤會」,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誤殺的結局?正是女警長拉韞的溺愛之心使然。她為了兒子,可以在丈夫都彭打兒子一巴掌時,滿眼溢出柔情和在乎的眼神,而完全不顧丈夫都彭說的那句:「全都給你寵壞」;她也可以在面對手無寸鐵的李維傑一家人時,露出凌厲狠辣的表情。梳高的髮髻,銳利的眼神,從頭到腳無不透露一種狼的狠勁;到了最後她卻絕望到了失魂,連站立都覺得眩暈。一個因溺愛逐漸走向瘋狂的女人,豐滿而生動。她作為素察的母親,為了營救自己的兒子素察,不惜抽調所有警力尋找線索。她凌厲、幹練、冷酷、經驗豐富、一手遮天,李維傑走的每步棋,似乎都被她猜中了。
她破過1000個案子、經驗老道,憑直覺知道李維傑一家人全部在撒謊,在查閱李維傑所有的觀影記錄後,她在電影《蒙太奇》的名單上停了下來,她發現癥結所在:李維傑一家人的確去過乙市,也看了電影泰拳,但李維傑利用蒙太奇,剪輯了時間。尤其是在她看到兒子素察強暴平平的視頻後,篤定兒子失蹤與李維傑脫不了干係。她終於發瘋,開始刑訊逼供,並從李維傑最小的女兒安安那裡找到突破。
陳衝將一個局長的快準狠,以及母親的柔弱,演繹得淋漓盡致。在得知兒子可能已經死亡時,她異常猙獰與狠辣,在光影的襯託下,讓人觸目驚心。其中有一幕致敬了希區柯克,兇神惡煞的她用高大黑影、一步步逼近、並俯視哭泣驚恐的小女兒安安。小女兒的心房終於潰堤,她向拉韞坦承,自己曾在黑暗中看到家人在祖墳挖土。
蒙太奇和暗喻無處不在層層翻轉
導演柯汶利是新人,他曾憑藉30分鐘的短片《自由人》,摘得金馬獎最佳短片提名。其獨特風格在於用簡單的鏡頭說話,色彩明暗對比誇張,使得全篇每一幀的拍攝角度都具有壓迫感。如此凌冽的風格,體現在上層社會警察局局長和弱勢群體李維傑兩個家庭間的衝突。
影片最奪人眼球之處,在於普通人對高端犯罪手法的駕馭程度。李維傑從人證物證方面,製造不在場證據,讓人想起東野圭吾寫的長篇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抑或是同名電影,死亡時間往前層層推導。各種高智商的犯罪手段讓人腦洞大開,導演嫻熟的鏡頭語言,也讓觀眾身臨其境。抽絲剝繭環環相扣的緊張感,讓觀眾跟著一家四口被徇私舞弊的惡警虐待而揪心惋惜,甚至哀嘆。
如果說,母親阿玉和大女兒在反殺素察時,在祖墳埋屍只是小試牛刀的話,那麼蒙太奇電影拼接作案,堪稱神來之筆,在音響和音樂上做足文章。觀眾跟隨李維傑的主觀鏡頭,通過大量的大特寫疊加、短鏡快切、聒噪的音響以及急促的鋼琴伴奏,營造出扣人心弦的快節奏,關鍵揭示真相的慢鏡頭,又將緊張情緒渲染到極致。
李維傑一家展開的自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抹去痕跡製造假象,應付警察局抽絲剝繭的調查。他號稱自己看過1000部電影,對家人的要求,似乎就是《孫子兵法》,所有的謊話一遍一遍地練習,而且學會了自己去戳穿自己,所有的答案似乎都做到滴水不漏,而且嚴絲合縫,在家庭聚餐時將問題一再總結應對措施。他的必殺技不只是蒙太奇手法,還有不少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最後逃生》《天才槍手》等等。
《誤殺》的主題曲蕭敬騰演唱的《亡羊》,和李維傑化身「亡羊」尋找救贖之路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原版沒有、但至關重要的意象。羊多次出現,比如李維傑將素察的車推進湖時,遇到羊群;李維傑冒犯警察,警察開槍卻打死了一隻羊;警察將棺木打開,不是素察的屍體,而是那隻被打死的羊;以及最後,李維傑「亡羊補牢」到寺廟懺悔,看到一隻羊被人牽走。
許多觀眾都以為祖墳埋葬的是素察的屍體,結果卻不是,而是那隻羊。李維傑早就預料到小女兒可能無法抵禦拉韞的威逼利誘,偷偷轉移了素察的屍體。李維傑也不敢向妻子說屍體埋在哪裡,擔心妻子洩露。但棺木上留下的三道鮮紅的血印卻讓人心驚——鏡頭切換到李維傑轉移屍體時,發現死去的素察睜大雙眼,抓破的雙手垂直向上。李維傑這才知道,他們一家人真的是誤殺了素察。
在猶太教與基督教裡,「替罪羊」帶著深刻的隱喻。後世將替罪羊演化出兩種主流的內涵:一種是自我犧牲式的替罪羊,另外一種則是為人迫害的替罪羊,《誤殺》同樣如此。李維傑從無辜的羔羊到最後自首「亡羊補牢」,成為自我犧牲的「替罪羊」,這是結合現實與意識流的隱喻,而「牧羊人」更是呼籲一個良善的社會。
電影層層翻轉,暗喻也不止一處,還有諸如《天才槍手》的作弊橋段,似乎也學習經典的犯罪電影《調音師》。大女兒平平塗改考試試卷,學會了作弊技能和欺騙手段,這是第一層含義,為其後女兒接受警察盤問的表現埋下伏筆。第二層則指向父親李維傑,他答應平平只要考100分就獎勵口琴。父親並未拆穿女兒修改分數的陰謀,而是真的給平平買了口琴,這樣家庭教育缺失的暗喻,讓人同樣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