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業者生意慘澹:商圈店面轉手頻率高,名攤吃老本苦撐

2020-12-13 澎湃新聞
號稱全臺最大的高雄凱旋夜市,現只剩大約20攤,不少店家整排座位只有兩三位客人。圖片來自中國臺灣網

「以前是遊覽車載著大陸遊客一車一車的來,現在大陸遊客不來,生意掉一半!」臺灣旅遊業者的心聲道出了當下島內觀光業冷清的狀況。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高雄六合夜市在大陸遊客鼎盛時期,每天有上百輛遊覽車,現在只剩不到30輛,觀光人潮掉7成。另一個知名的瑞豐夜市,業績砍6成,風光不再。原本看好大陸遊客市場而興建的全臺最大夜市金鑽、凱旋夜市,前者已收攤,凱旋夜市則從700多攤暴減至20攤,生意掉9成,每個月虧損1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

大陸遊客不來 生意掉過半

「以前是遊覽車載著大陸遊客,一車一車的來,最高紀錄1個晚上100多部遊覽車一起來;現在大陸遊客不來,外國人或個人遊的大陸遊客很有限,生意掉一半!」高雄市知名度最高的六合及瑞豐夜市主委,異口同聲道出慘況。

瑞豐夜市主委許新昌說,攤商收入多少通常不會明講,無法統計整個市夜市的營業額。不過,他舉例說,以前大量大陸遊客湧入,曾有攤商1個晚上賣一兩萬元,現在大陸遊客不來,當地人消費也低迷,1個晚上收入只剩幾千元,今昔差很多。

高雄夜市營收大衰退

許新昌指出,以前有大陸團來,1個晚上賣300杯冷飲沒問題,現在大約100杯,逢假日可以到200杯,但已無昔日盛況。大陸遊客到瑞豐夜市喜歡吃海鮮,賣海鮮燒烤的曾老闆無奈地說,靠近大陸內地山區的大陸遊客非常喜歡海鮮,大陸遊客不來,生意少了六七成,「只能苦撐!」

六合夜巿主委莊其章指出,今年起明顯感覺到人潮差很多,以前,每天約上百輛遊覽車逛六合夜巿,其中,大約8成以上是大陸遊客,現在只有二三十輛遊覽車,大陸遊客真地少很多。

莊其章說,目前六合夜巿不算兩邊的店家,攤位數176間,他自己賣海產粥、鹹湯圓,因為少了大陸遊客光顧,生意跟著大受影響,大概掉4成。他希望臺當局加強兩岸的交流,讓觀光可以恢復以往的熱絡。

木瓜牛奶楊姓老闆長嘆一聲說,大陸遊客沒來,生意真得差非常多。本來1個攤位每月租金5萬元,現在降到3萬元,還是有許久租不出去的,他現在也是勉強餬口而已。蔡當局說要「新南向」,但大多數東南亞觀光客來六合夜巿其實都只是看看而已,消費力根本比不上大陸遊客。

商圈店面轉手頻率高

號稱全臺最大場的金鑽、凱旋夜市,曾佔地約1萬7000坪(1坪約3.3平方米),有1700多攤,但榮景不再。凱旋夜市副總劉坤松說,4年前兩家夜市陸續開幕,大約兩年,金鑽先關門,後來碰到高雄氣爆及大陸遊客不來,凱旋夜市原本700多攤,現在只剩20攤,夜市生意掉9成,只能靠周末300多攤跳蚤市場苦撐,每個月虧損100多萬元。

《中國時報》報導,全臺夜市王逢甲夜市是去年全臺夜市繳稅冠軍,如今也不敵大陸遊客驟減以及「一例一休」的衝擊,業績平均下滑3成,掉出百億營收俱樂部。商圈店面空租、轉手頻率變高,「大家都在吃老本,苦撐待變」。

對於臺當局想要通過減稅刺激觀光的措施,業者大喊「開錯藥方!」多位攤商都說,希望臺當局恢復兩岸關係把市場做大,通過檢討「一例一休」制度,營造友善的經營環境才是良方。

業績掉5成 名攤吃老本苦撐

「大腸包小腸」、「明倫蛋餅」、「激旨燒鳥」……周末夜走一趟逢甲夜市,人潮已經不像昔日如潮水般的一波又一波。名店、名攤都還在,但消費者不必再摩肩接踵,生意如何,業者心裡最清楚。

夜市經營8年的激旨燒鳥社長曾建榮說,今年暑假開始,他的生意大不如前,9月份首度出現虧損。漫麗飾品老闆娘熊漫麗說,在這做生意16年,今年以來,生意大概少了5成,大家都在吃老本。

據報導,逢甲夜市店家、攤商超過2000家,平日人潮少則3萬,假日有8到10萬。財政部門統計全臺25個主要夜市,去年逢甲夜市602家開立發票、繳稅金額9345萬元最多,推估年營業額近百億。但去年10月以來店家明顯感受人潮銳減,生意大不如前,店面空租、轉手頻率變高。

減稅救觀光 根本開錯藥方

逢甲商圈管委會主委王朝藝在逢甲開眼鏡行20多年,對於景氣他感受也頗深,今年以來人潮少了兩到三成,反應在營業面上數字也差不多。他認為,除了受大陸遊客團銳減重大影響,另一原因是「一例一休」限制了員工加班時數,造成想加班的員工整體收入變少。薪水都縮水了,消費自然緊縮。

王朝藝說,逢甲夜市具有指標作用,在全臺夜市大衰退潮中,可以說受傷最少,有些夜市是整個不見了。多位攤商感嘆,臺當局要推動減稅救觀光方案,請官員們實際走一趟夜市,就會了解下錯藥方了。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網絡評論家洛杉基質問,現在每個「部門」無不爭先恐後地拼政治,民進黨當局有誰把心思放在民生上?對於老百姓的求救哀號,完全無動於衷!試想,受創最重的庶民經濟中,又以屬於綠營大票倉的南部縣市最嚴重。難道民進黨不用擔心這些素來忠於民進黨的綠色票倉,終會有覺醒並起而推翻他們的一天?

臺灣《聯合報》社論指出,人盡皆知,臺灣觀光業近年來的大失血,主要是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定位偏失所致,導致陸客大量流失,才會出現入不敷出的窘境。現在臺當局不去設法從源頭打通血脈,卻以為少抽點稅可幫業者恢復元氣,這豈不是頭痛卻開止瀉劑,庸醫誤診,讓所有旅館、民宿、夜市跟著倒黴。

另據《中時電子報》報導,有網友認為臺當局減稅舉措並不公平,「其他行業不景氣,也要一起減稅」「大陸遊客不來,臺當局減稅搶救沒用!只有『九二共識』才能挽救觀光事業!」

(原標題為《臺灣旅遊業者生意慘澹齊苦撐 蔡當局可聽民意心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臺灣旅遊業生意慘澹:商圈店面轉手頻率高 名攤吃老本苦撐
    「以前是遊覽車載著大陸遊客一車一車的來,現在大陸遊客不來,生意掉一半!」臺灣旅遊業者的心聲道出了當下島內觀光業冷清的狀況。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高雄六合夜市在大陸遊客鼎盛時期,每天有上百輛遊覽車,現在只剩不到30輛,觀光人潮掉7成。另一個知名的瑞豐夜市,業績砍6成,風光不再。
  • 臺灣旅遊業者生意慘澹 蔡當局減稅被批開錯藥方
    臺灣旅遊業者生意慘澹齊苦撐 蔡當局可聽民意心聲?  中國臺灣網10月23日訊 「以前是遊覽車載著大陸遊客一車一車的來,現在大陸遊客不來,生意掉一半!」臺灣旅遊業者的心聲道出了當下島內觀光業冷清的狀況。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高雄六合夜市在大陸遊客鼎盛時期,每天有上百輛遊覽車,現在只剩不到30輛,觀光人潮掉7成。
  • 臺灣旅遊業者生意慘澹齊苦撐 蔡當局可聽民意心聲?
    「以前是遊覽車載著大陸遊客一車一車的來,現在大陸遊客不來,生意掉一半!」臺灣旅遊業者的心聲道出了當下島內觀光業冷清的狀況。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高雄六合夜市在大陸遊客鼎盛時期,每天有上百輛遊覽車,現在只剩不到30輛,觀光人潮掉7成。另一個知名的瑞豐夜市,業績砍6成,風光不再。
  • 臺旅遊業者生意慘澹齊苦撐 蔡當局可聽民意心聲?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中國臺灣網10月23日訊 「以前是遊覽車載著大陸遊客一車一車的來,現在大陸遊客不來,生意掉一半!」臺灣旅遊業者的心聲道出了當下島內觀光業冷清的狀況。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高雄六合夜市在大陸遊客鼎盛時期,每天有上百輛遊覽車,現在只剩不到30輛,觀光人潮掉7成。另一個知名的瑞豐夜市,業績砍6成,風光不再。
  • 士林夜市生意慘澹 商圈直指最大兇手是他們
    (圖/記者遊定剛攝影)     受到疫情衝擊,以觀光客為主的士林夜市人潮銳減,過去盛況已不復見,士林商圈理事長蘇文山表示,士林夜市生意會如此慘澹,全要「歸功」現切水果攤。    據《東森新聞》報導,過去逛士林夜市人潮多到前胸貼後背,對比現今的狀況,人少得可憐,尤其地下美食街114間攤商更是慘不忍睹,原本可容納50人的店面,只剩一組客人用餐,有的店家更索性歇業休息。
  • 士林夜市生意慘澹 商圈直指最大兇手是水果攤
    (圖/記者遊定剛攝影)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受到疫情衝擊,以觀光客為主的士林夜市人潮銳減,過去盛況已不復見,士林商圈理事長蘇文山表示,士林夜市生意會如此慘澹,全要「歸功」現切水果攤。據《東森新聞》報導,過去逛士林夜市人潮多到前胸貼後背,對比現今的狀況,人少得可憐,尤其地下美食街114間攤商更是慘不忍睹,原本可容納50人的店面,只剩一組客人用餐,有的店家更索性歇業休息。
  • 疫情重創臺灣士林夜市觀光 「待租店面」衝破90間
    臺灣士林夜市受肺炎疫情影響,待租店面超過90間。(照片/遊定剛 拍攝)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隨著陸客赴臺銳減、觀光景氣大不如前,臺北市東區近年許多名店,例:頂刮刮、永福樓等生意慘澹,像是骨牌效應般退出商圈。士林夜市可說是另一個漲租、退租潮的重災區。士林商圈理事長蘇文山接受《中時電子報》訪問表示「疫情嚴重影響商圈,逛街人潮少一半,目前待租店面突破90間」。
  • 高雄又老又窮?房仲業者:許多商圈都變成一灘死水
    中國臺灣網11月2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當地房產中介業者表示,高雄許多商圈都變成一灘死水,除了眾所皆知的新崛江迅速沒落外,美麗島商圈中山路的婚紗街、堪稱是高雄市華爾街的中正路,這兩大商圈榮景也已成往事。
  • 重慶楊家坪「商家」:生意慘澹、門可羅雀、冷落悽涼?
    最近幾天重慶主城老商圈楊家坪因為一回國女子確診而迅速登上頭條榜首,一時之間楊家坪成為重慶最「熱門」的商圈,然而這個熱門給整個楊家坪卻帶來並非是源源不斷的客流,而是大家的「避之不及」的遠離。到現在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有許多媒體和網友在網上紛紛表示:目前楊家坪的商家生意十分慘澹,一片悽涼,很多門店鮮有顧客前來光顧,步行街上也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個人。以前的楊家坪人潮擁擠,人流湧動,然而如今的楊家坪卻是冷冷清清,空無一人,甚是悽涼,據說連稍遠的商家也受到波及。
  • 臺海軍艦隊染疫拖累民生 高雄屏東生意砍半
    (柯宗緯攝,中時電子報圖)     臺灣艦隊確診海軍足跡遍布大高雄,拖累民生經濟,新崛江商圈雖未被列入39處高風險地點,但生意慘澹無比,人流硬是砍半,房東紛紛降租2成留住房客。屏東夜市生意也跌4、5成,許多攤商減少做生意時間,甚至乾脆將店盤讓;反觀北市這陣子因疫情趨緩,各百貨公司已漸漸出現人潮。
  • 高雄又老又窮? 房仲業者曝不只新崛江慘兩大商圈也爆租售潮
    高雄又老又窮?   中國臺灣網11月2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當地房產中介業者表示,高雄許多商圈都變成一灘死水,除了眾所皆知的新崛江迅速沒落外,美麗島商圈中山路的婚紗街、堪稱是高雄市華爾街的中正路,這兩大商圈榮景也已成往事。
  • 臺灣「大選」不確定因素多 旅遊業者心生不安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1月14日訊 臺灣《旺報》今日(14日)發表文章表示,兩岸關係是否生變,是臺灣這次選舉倍受關注的重點。臺旅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都忐忑不安,擔心未來主政者的兩岸政策,是否轉為敵對?種種不確定因素產生的猜疑,讓旅遊業心情掉到谷底。中正紀念堂入口牌樓前,遊覽車一輛輛停靠路邊,以往圍繞大巴的小販,這兩天卻突然集體消失。
  • 楊家坪商圈「商家」生意慘澹,門可羅雀,何時能恢復?
    前幾天一個從國外回來的女子先去了楊家坪的好利來消費,然後又去滷校長吃了火鍋,但最後該女子確診為無症狀感染者,這件事情迅速刷遍網絡和朋友圈,登上各大網絡平臺的熱搜,一時之間楊家坪成為重慶最「熱門」的商圈,然而這個熱門並不是給商圈帶來了大的人流,而是讓大家「避之不及」。
  • 高雄真的老又窮?不只新崛江慘 2大商圈也爆租售潮
    華夏經緯網11月2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年「九合一」選戰激烈,很多高雄人對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那句「高雄又老又窮」特別有感,高雄當地房仲就表示,許多商圈都變成一灘死水,除了眾所皆知的新崛江迅速沒落外,美麗島商圈中山路的婚紗街、堪稱是高雄市華爾街的中正路,這2大商圈榮景也已成往事。
  • 深度遊高檔消費慘澹 臺灣旅遊業「高增長」怎麼看?
    原標題:臺灣旅業「高增長」怎麼看  作為旅遊的升級版,在西方稱作long stay的深度遊成為高檔消費。近日,臺灣各高大上的景區都推出long stay產品,以溫泉著稱的臺東、以太魯閣著稱的花蓮、以阿里山著稱的嘉義、以海景著稱的墾丁……初聽之下,大有可為;探頭一看,「錢」景慘澹,深度遊的價格相當於過往一二天的逗留。
  • 60年來最慘澹 臺灣夜市冷到爆攤商爆歇業潮
    【來源:中國臺灣網】高雄市六合夜市出現史上最空蕩街景,一眼就可從街頭看穿街尾。(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4月12日訊 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針對清明假期人潮眾多的11個熱門景點發布了警報,10日又發布人潮管制新規定。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全臺各夜市迎來清明假期後首個周末,人潮爆冷! 高雄六合觀光夜市生意一落千丈。
  • 臺灣旅遊業者憂「自殺死的比疫情多」,怕當局「馬後炮」搞突襲
    清明連假時臺灣觀光景點湧入大批遊客,迫使臺當局防疫中心在假期中途突然對11處景點發出最高級警報。面對即將登場的五一連假,臺灣旅遊業者求自救,正研擬」防疫旅遊」,自訂防疫計劃。業者也呼籲「政府」讓振興券、酷碰券等紓困振興配套提前上路。
  • 60年來最慘澹 臺灣夜市冷到爆攤商爆歇業潮(圖)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12日訊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針對清明假期人潮眾多的11個熱門景點發布了警報,10日又發布人潮管制新規定。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全臺各夜市迎來清明假期後首個周末,人潮爆冷!高雄六合觀光夜市生意一落千丈。
  • 臺北士林夜市生意慘澹,藍議員無奈表示:臺北市府團隊要加油啊
    @銳看臺灣報導 聲名遠播的士林夜市,也是臺北市最大規模的夜市,過去總吸引不少觀光客來朝聖。近日受到疫情衝擊,遊客大幅銳減,鄰近夜市旁一級戰區的文林路,加上房東不願降價,成了代租店面重災區。根據士林夜市商圈官方資料顯示,全盛時期店家、攤販達2700多家,假日觀光一天可超過10萬人。豈料,疫情爆發後,攤商剩2300多家,假日觀光人數掉到剩1萬多人,不少店家苦撐不下去,像是骨牌式關門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