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業者生意慘澹 蔡當局減稅被批開錯藥方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臺灣旅遊業者生意慘澹齊苦撐 蔡當局可聽民意心聲?

  中國臺灣網10月23日訊 「以前是遊覽車載著大陸遊客一車一車的來,現在大陸遊客不來,生意掉一半!」臺灣旅遊業者的心聲道出了當下島內觀光業冷清的狀況。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高雄六合夜市在大陸遊客鼎盛時期,每天有上百輛遊覽車,現在只剩不到30輛,觀光人潮掉7成。另一個知名的瑞豐夜市,業績砍6成,風光不再。原本看好大陸遊客市場而興建的全臺最大夜市金鑽、凱旋夜市,前者已收攤,凱旋夜市則從700多攤暴減至20攤,生意掉9成,每個月虧損1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

號稱全臺最大的高雄凱旋夜市,現只剩大約20攤,不少店家整排座位只有兩三位客人。(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大陸遊客不來 生意掉過半

  「以前是遊覽車載著大陸遊客,一車一車的來,最高紀錄1個晚上100多部遊覽車一起來;現在大陸遊客不來,外國人或個人遊的大陸遊客很有限,生意掉一半!」高雄市知名度最高的六合及瑞豐夜市主委,異口同聲道出慘況。

  瑞豐夜市主委許新昌說,攤商收入多少通常不會明講,無法統計整個市夜市的營業額。不過,他舉例說,以前大量大陸遊客湧入,曾有攤商1個晚上賣一兩萬元,現在大陸遊客不來,當地人消費也低迷,1個晚上收入只剩幾千元,今昔差很多。

  高雄夜市營收大衰退

  許新昌指出,以前有大陸團來,1個晚上賣300杯冷飲沒問題,現在大約100杯,逢假日可以到200杯,但已無昔日盛況。大陸遊客到瑞豐夜市喜歡吃海鮮,賣海鮮燒烤的曾老闆無奈地說,靠近大陸內地山區的大陸遊客非常喜歡海鮮,大陸遊客不來,生意少了六七成,「只能苦撐!」

  六合夜巿主委莊其章指出,今年起明顯感覺到人潮差很多,以前,每天約上百輛遊覽車逛六合夜巿,其中,大約8成以上是大陸遊客,現在只有二三十輛遊覽車,大陸遊客真地少很多。

  莊其章說,目前六合夜巿不算兩邊的店家,攤位數176間,他自己賣海產粥、鹹湯圓,因為少了大陸遊客光顧,生意跟著大受影響,大概掉4成。他希望臺當局加強兩岸的交流,讓觀光可以恢復以往的熱絡。

  木瓜牛奶楊姓老闆長嘆一聲說,大陸遊客沒來,生意真得差非常多。本來1個攤位每月租金5萬元,現在降到3萬元,還是有許久租不出去的,他現在也是勉強餬口而已。蔡當局說要「新南向」,但大多數東南亞觀光客來六合夜巿其實都只是看看而已,消費力根本比不上大陸遊客。

  商圈店面轉手頻率高

  號稱全臺最大場的金鑽、凱旋夜市,曾佔地約1萬7000坪(1坪約3.3平方米),有1700多攤,但榮景不再。凱旋夜市副總劉坤松說,4年前兩家夜市陸續開幕,大約兩年,金鑽先關門,後來碰到高雄氣爆及大陸遊客不來,凱旋夜市原本700多攤,現在只剩20攤,夜市生意掉9成,只能靠周末300多攤跳蚤市場苦撐,每個月虧損100多萬元。

  《中國時報》報導,全臺夜市王逢甲夜市是去年全臺夜市繳稅冠軍,如今也不敵大陸遊客驟減以及「一例一休」的衝擊,業績平均下滑3成,掉出百億營收俱樂部。商圈店面空租、轉手頻率變高,「大家都在吃老本,苦撐待變」。

  對於臺當局想要通過減稅刺激觀光的措施,業者大喊「開錯藥方!」多位攤商都說,希望臺當局恢復兩岸關係把市場做大,通過檢討「一例一休」制度,營造友善的經營環境才是良方。

  業績掉5成 名攤吃老本苦撐

  「大腸包小腸」、「明倫蛋餅」、「激旨燒鳥」……周末夜走一趟逢甲夜市,人潮已經不像昔日如潮水般的一波又一波。名店、名攤都還在,但消費者不必再摩肩接踵,生意如何,業者心裡最清楚。

  夜市經營8年的激旨燒鳥社長曾建榮說,今年暑假開始,他的生意大不如前,9月份首度出現虧損。漫麗飾品老闆娘熊漫麗說,在這做生意16年,今年以來,生意大概少了5成,大家都在吃老本。

  據報導,逢甲夜市店家、攤商超過2000家,平日人潮少則3萬,假日有8到10萬。財政部門統計全臺25個主要夜市,去年逢甲夜市602家開立發票、繳稅金額9345萬元最多,推估年營業額近百億。但去年10月以來店家明顯感受人潮銳減,生意大不如前,店面空租、轉手頻率變高。

  減稅救觀光 根本開錯藥方

  逢甲商圈管委會主委王朝藝在逢甲開眼鏡行20多年,對於景氣他感受也頗深,今年以來人潮少了兩到三成,反應在營業面上數字也差不多。他認為,除了受大陸遊客團銳減重大影響,另一原因是「一例一休」限制了員工加班時數,造成想加班的員工整體收入變少。薪水都縮水了,消費自然緊縮。

  王朝藝說,逢甲夜市具有指標作用,在全臺夜市大衰退潮中,可以說受傷最少,有些夜市是整個不見了。多位攤商感嘆,臺當局要推動減稅救觀光方案,請官員們實際走一趟夜市,就會了解下錯藥方了。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網絡評論家洛杉基質問,現在每個「部門」無不爭先恐後地拼政治,民進黨當局有誰把心思放在民生上?對於老百姓的求救哀號,完全無動於衷!試想,受創最重的庶民經濟中,又以屬於綠營大票倉的南部縣市最嚴重。難道民進黨不用擔心這些素來忠於民進黨的綠色票倉,終會有覺醒並起而推翻他們的一天?

  臺灣《聯合報》社論指出,人盡皆知,臺灣觀光業近年來的大失血,主要是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定位偏失所致,導致陸客大量流失,才會出現入不敷出的窘境。現在臺當局不去設法從源頭打通血脈,卻以為少抽點稅可幫業者恢復元氣,這豈不是頭痛卻開止瀉劑,庸醫誤診,讓所有旅館、民宿、夜市跟著倒黴。

  另據《中時電子報》報導,有網友認為臺當局減稅舉措並不公平,「其他行業不景氣,也要一起減稅」「大陸遊客不來,臺當局減稅搶救沒用!只有『九二共識』才能挽救觀光事業!」(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相關焦點

  • 臺灣旅遊業者生意慘澹:商圈店面轉手頻率高,名攤吃老本苦撐
    圖片來自中國臺灣網「以前是遊覽車載著大陸遊客一車一車的來,現在大陸遊客不來,生意掉一半!」臺灣旅遊業者的心聲道出了當下島內觀光業冷清的狀況。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高雄六合夜市在大陸遊客鼎盛時期,每天有上百輛遊覽車,現在只剩不到30輛,觀光人潮掉7成。另一個知名的瑞豐夜市,業績砍6成,風光不再。
  • 臺灣旅遊業者生意慘澹齊苦撐 蔡當局可聽民意心聲?
    「以前是遊覽車載著大陸遊客一車一車的來,現在大陸遊客不來,生意掉一半!」臺灣旅遊業者的心聲道出了當下島內觀光業冷清的狀況。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高雄六合夜市在大陸遊客鼎盛時期,每天有上百輛遊覽車,現在只剩不到30輛,觀光人潮掉7成。另一個知名的瑞豐夜市,業績砍6成,風光不再。
  • 臺旅遊業者生意慘澹齊苦撐 蔡當局可聽民意心聲?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中國臺灣網10月23日訊 「以前是遊覽車載著大陸遊客一車一車的來,現在大陸遊客不來,生意掉一半!」臺灣旅遊業者的心聲道出了當下島內觀光業冷清的狀況。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高雄六合夜市在大陸遊客鼎盛時期,每天有上百輛遊覽車,現在只剩不到30輛,觀光人潮掉7成。另一個知名的瑞豐夜市,業績砍6成,風光不再。
  • 臺灣旅遊業生意慘澹:商圈店面轉手頻率高 名攤吃老本苦撐
    「以前是遊覽車載著大陸遊客一車一車的來,現在大陸遊客不來,生意掉一半!」臺灣旅遊業者的心聲道出了當下島內觀光業冷清的狀況。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高雄六合夜市在大陸遊客鼎盛時期,每天有上百輛遊覽車,現在只剩不到30輛,觀光人潮掉7成。另一個知名的瑞豐夜市,業績砍6成,風光不再。
  • 臺灣旅遊業「雙節」數據慘澹 如何走出困境?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柳英認為,臺灣旅遊業存在的這種困境,是蔡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的,要想打破困境,臺當局必須承認「九二共識」,為遊客營造兩岸之間一種善意的氛圍。  據報導,柳英表示,大陸出境遊在火速發展,但自蔡上臺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卻在快速下滑。
  • 東南評論:臺灣當局說赴臺觀光客創下歷史新高,可為什麼臺灣旅遊業者卻在喊「救命」?
    三月底,臺灣桃園慈湖景區有攤販貼出「請救命啊」、「救救臺灣經濟」等標語,希望大陸遊客光顧,也希望蔡英文能看到。今天,臺灣玉石珠寶業指標性企業「祥瀚珊瑚博物館」決定關門熄業。一面是臺灣當局顯示旅遊業成長業績,一面又是旅遊業者不斷倒閉關門,甚至喊出「救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空心蔡」,放過臺灣吧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民望在島內各家機構的民意調查中幾乎都墊底,但她昨天在「520」執政三周年之際時竟自吹自擂「三年有成」,還說「忍受了三年的謾罵,第四年會看到收穫」,擺出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忍辱負重」模樣。如果這三年來只是泛藍陣營對蔡當局不滿,那還情有可原,但親綠機構也顯示蔡英文的民望只有兩成多,自家人都不支持她,足以顯示臺灣社會對蔡英文政府是多麼失望。
  • 蔡當局減稅救觀光 網友喊沒用:「九二共識」才能救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這兩年島內觀光產業景況大不如前,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兩岸關係急凍,大陸遊客赴臺數量銳減,花東與日月潭、阿里山等旅遊區生意掉了一半以上,不少當地飯店被迫拋售。加上「一例一休」、年金改革以及各縣市政府陸續調漲地價稅、房屋稅等政策,讓觀光業受傷慘重。
  • 「都是臺當局害的!」臺灣老闆都被蔡英文氣「瘋」了!
    陸客不來生意慘澹,臺老闆砸店出氣。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經臺警方調查,該男子投資了這家餐廳,因赴臺陸客人數銳減,餐廳生意慘澹,讓他憂心自己的投資將「血本無歸」。於是,他決定前往餐廳砸毀設備「出氣」。目前,警方已將該男子依法送辦。
  • 深度遊高檔消費慘澹 臺灣旅遊業「高增長」怎麼看?
    近日,臺灣各高大上的景區都推出long stay產品,以溫泉著稱的臺東、以太魯閣著稱的花蓮、以阿里山著稱的嘉義、以海景著稱的墾丁……初聽之下,大有可為;探頭一看,「錢」景慘澹,深度遊的價格相當於過往一二天的逗留。
  • 臺灣旅遊業者憂「自殺死的比疫情多」,怕當局「馬後炮」搞突襲
    清明連假時臺灣觀光景點湧入大批遊客,迫使臺當局防疫中心在假期中途突然對11處景點發出最高級警報。面對即將登場的五一連假,臺灣旅遊業者求自救,正研擬」防疫旅遊」,自訂防疫計劃。業者也呼籲「政府」讓振興券、酷碰券等紓困振興配套提前上路。
  • 臺當局下錯藥方 全臺夜市王消費力連續3年負成長
    臺當局下錯藥方 全臺夜市王消費力連續3年負成長 2018年03月13日 15: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5年校方有針對商圈的店家推廣,首先必須有雲端化系統,問了300多個店家只有68家引進,多數意願不高,主因是臺當局沒有誘因。
  • 臺當局救市政策難解觀光業秋風寒意
    民進黨再次上臺以來,大陸遊客驟減,臺灣觀光產業「慘兮兮」,一改之前八年的連年上漲趨勢,入境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雙雙下降,花蓮、日月潭、阿里山等重災區生意掉了一半以上,許多旅館、遊覽車不得不掛牌求售。時下,連原本受衝擊較小的臺北地區也感到陣陣寒意。有媒體推出專題報導指出,往年十月初臺北各大飯店門前車水馬龍的盛景不再。
  • 臺灣旅遊業慘澹!業者盼多點陸客來,籲臺當局確保兩岸關係穩定!
    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令兩岸關係「急凍」,導致大陸來臺遊客數銳減。日月潭另一處景點「伊達邵碼頭」附近也是門可羅雀。在碼頭旁步行街開了10年「翻茶」奶茶店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前幾年兩岸關係融洽時,陸客非常多,生意好到不行。現在來自對岸的遊客數量太少了,生意不好做。王女士說,希望臺灣當局能轉變觀念,不要因為錯誤的兩岸政策而導致民眾利益受損。
  • 陸客銳減 臺灣旅遊業今年太慘澹
    日月潭旅遊受陸客限縮響,朝霧碼頭常可見遊艇在碼頭等遊客。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大陸遊客赴臺人數減少衝擊臺灣旅遊產業,不僅景區感受明顯,民宿、旅店業者也頻喊賣以應因慘澹經營。如今,運輸、餐飲和藝品店業績也一片慘綠,全臺觀光產業陷入愁雲慘霧,墾丁電動自行車出租業者說,再等不到大陸遊客,可能會一家家「收起來」。
  • 臺灣旅遊業者和民眾期盼更多大陸遊客
    位於臺灣南部的墾丁沙灘潔白、海水清澈,歷來是大陸遊客赴臺旅遊的「打卡」熱門地。10月下旬,墾丁風光明媚,仍是旅遊旺季。然而,記者走在墾丁大街,看到不少攤位生意冷清、多家飯店在顯眼位置標註「尚有餘房」。這種蕭條景象在幾年前不可想像,當時幾乎所有飯店在旺季都是一房難求,連離墾丁10公裡的恆春鎮商家也跟著受惠。
  • 臺工黨:蔡當局"去中"就像要求蔡英文別姓蔡一樣不會得逞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4月10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當局在島內執政以來,在「轉型正義」的名義下,政治上大搞「去蔣化」。因民進黨當局在文化上「去中」,臺北故宮孔子展被迫延期,甚至媽祖也被質疑是「侵臺工具」。參加今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的臺灣工黨主席鄭昭明表示,蔡英文當局搞「去中國化」是不可能得逞的,就像要蔡英文不可姓蔡。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鄭昭明指出,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兩岸同胞追求宗族融洽、社會和諧、兩岸和平的重要基石。
  • 臺當局補貼民眾島內旅遊,被批令旅遊業者經營壓力雪上加霜
    【環球網報導】面對大陸遊客數量銳減,臺當局公布島內民眾旅遊補助措施,據臺灣「中時電子報」30日報導,花東地區有旅遊業者因為墊付動輒數百、上千萬元(新臺幣,下同)的補助款,壓得業者喘不過氣來,報導稱,島內旅遊業經營壓力雪上加霜。
  • 臺旅遊業將進入黑暗元年 臺當局須為業者守住觀光財
    行走臺灣,從計程車司機到景點店家,幾乎在辨識記者大陸口音的第一時間,就開始抱怨陸客不來,生意一落千丈。有多不理想?據臺媒報導,今年首周陸客來臺旅遊人數持續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一半以上。旅遊業者說,雖然春節假期陸客會增多,但仍比去年少,因為兩岸和平的「餘蔭」沒有了,新當局得「自食其力」,2017年將是旅遊業的「黑暗元年」。
  • 「真的比以前差很多」——臺灣旅遊業者「苦撐待變」
    在墾丁大街經營一家海鮮小吃店的張媽媽對記者抱怨說,自從臺灣政黨輪替後,政策收緊,大陸遊客少了許多,對她的生意影響很大。  不僅是墾丁大街,大陸遊客必去的景點鵝鑾鼻、貓鼻頭公園觀光人數更是遭遇了「雪崩式」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