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救市政策難解觀光業秋風寒意

2020-12-24 環球網

新華社臺北10月21日電(記者陳君劉剛)民進黨當局上臺一年多來,大陸赴臺遊客繼續減少,臺灣觀光業者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臺北市政府透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01大廈觀景臺、臺北故宮博物院等臺北熱門景點觀光人數同比少了270萬。

臺北地標建築101大廈發言人劉家豪說,截至9月底,今年登上101觀景臺的遊客為170萬人,比去年同期減少30萬人,其中大陸遊客更是大跌四成。

雖然來自韓國及東南亞地區的遊客持續成長,但劉家豪坦言,這仍補不上陸客的缺口大洞。他說,以前陸客佔比高達一半,但現在連三成都不到。

旅遊景點的陸客人影稀疏,旅館業者也同樣感受到涼涼秋意。檢視臺北旅館入住數據,今年1-6月入住人數同樣下滑,各類旅館住房率同比減少4.3%。其中陸客減少41萬人、大降四成;東南亞旅客雖然增長11萬人,但難以彌補陸客流失的損失。

民進黨再次上臺以來,大陸遊客驟減,臺灣觀光產業「慘兮兮」,一改之前八年的連年上漲趨勢,入境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雙雙下降,花蓮、日月潭、阿里山等重災區生意掉了一半以上,許多旅館、遊覽車不得不掛牌求售。

時下,連原本受衝擊較小的臺北地區也感到陣陣寒意。有媒體推出專題報導指出,往年十月初臺北各大飯店門前車水馬龍的盛景不再。而為爭奪客源,臺北的五星級飯店間已掀起了一波血淋淋的割喉戰。

報導指出,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對於飯店業者來說,人事、租金加上折舊成本,需要大量的現金周轉。資本雄厚者尚能苦撐下去,而面臨生存交叉線的業者只能加入降價競爭賽,有的則是直接轉售或拋售。讓人感到無奈的是,原本期待能成為臺灣軟實力輸出的觀光產業卻變成「慘業」,連遊覽車司機因為「斷炊」也要賣車求生,不禁令人唏噓。

為應對困局,臺當局一邊不斷喊話,聲稱「觀光不受影響」,強調「新南向」國家來臺遊客大幅成長,一邊又不得不祭出減稅政策搶救觀光業。

當局觀光主管部門近日宣布減免遊樂業及旅館業房屋稅、地價稅。目前全臺有觀光旅館127家、一般旅館3000多家,已申請且通過星級評鑑的500多家旅館有望從減稅政策中受惠。

觀光業者表示,減稅當然好,但如何開拓客源,讓大陸遊客回頭,也是當局要思考的方向。有日月潭旅館業者表示,救觀光的根本作法是吸引觀光客入住,否則遊客不上門,減稅優惠只是杯水車薪。

臺灣星級旅館協會秘書長黃書平擔心,當局提出的減稅政策地方政府不一定「買單」,最後可能又淪為看得到卻吃不到的「畫餅政策」。

這種擔心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德政」的好名聲面子由民進黨當局賺走,真金白銀減稅的裡子卻要各地方負擔,許多縣市政府大呼不滿。它們希望給予相應補助,否則地方稅收銳減,施政無以為繼。

雲林縣稅務局長張永靖表示,雲林財政困難,減稅只要減到地方稅,都會造成財政雪上加霜,還要從長計議。

花蓮縣地方稅務局表示,房屋稅及地價稅佔花蓮總稅收三成,如果調降幅度過大,對花蓮衝擊很大;當局應該想辦法增加觀光客來源,而不是以減稅來讓地方吸收。

從招攬「新南向」國家遊客,到砸重金髮掘島內旅遊市場,再到最新的減稅政策,臺當局的搶救藥方層出不窮,卻不見觀光業復甦。臺灣《聯合報》社論《庸醫「救觀光」》指出,人盡皆知,臺灣觀光業近年來的大失血,主要是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定位偏失所致,導致陸客大量流失,才會出現入不敷出的窘境。

「換言之,要『救觀光』,應該是從源導正兩岸政策,使陸客恢復暢流,臺灣觀光業即不會有失血問題。」文章表示,現在當局不去設法從源頭打通血脈,卻以為少抽點稅可幫業者恢復元氣,這豈不是頭痛卻開止瀉劑,庸醫誤診,讓所有旅館、民宿、夜市跟著倒黴。

相關焦點

  • 旅客破千萬觀光業卻一片苦哈哈 業者痛批臺當局數據造假
    旅客破千萬觀光業卻一片苦哈哈 業者痛批臺當局數據造假 2018年12月08日 09:0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2月8日訊  據臺灣《旺報》報導,赴臺觀光客突破千萬大關,但旅遊業者卻是哀鴻遍野、一片苦哈哈,南臺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林富男日前批評,臺當局「交通部觀光局」似有灌水、粉飾太平之嫌,造成業者誤判形勢,錯誤投資。
  • 臺媒:臺當局觀光政策被批「劫貧濟富」,背離「庶民經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國時報》12日報導,大陸遊客減少衝擊臺灣觀光產業,蔡當局雖然推出「夜市抵用券」及「行動支付消費回饋」政策,但有夜市業者認為,這幾項政策只利於經濟優勢者,宜蘭縣東門夜市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王紳佑直言,此政策是標準的「劫貧濟富」,與庶民經濟完全背道而馳
  • 臺當局砸錢拼觀光成笑話?把陸客當擋箭牌,還要業者墊付補助款!
    臺灣《聯合報》曾在報導中提到,為刺激觀光,民進黨當局2018年11月推出「前進宜花東,高屏暖冬遊」,及今年擴及全臺的「暖冬遊方案」,補助島內民眾旅遊住宿,但該款項須由業者先代墊,然後再向臺「觀光局」申請核銷。
  • 臺當局旅遊補助將到期 業者憂或現倒閉潮
    臺當局旅遊補助將到期 業者憂或現倒閉潮   為救觀光,民進黨當局2018年11月推出"前進宜花東,高屏暖冬遊",2019年又推出擴及全臺的"暖冬遊方案",補助島內民眾旅遊住宿,但到這個月31日,補助就截止了。臺觀光主管部門也證實,補助將不會再延續。此舉讓臺灣旅遊業者擔心,若不再提供補助,春節過後,倒閉潮將加碼來襲。
  • 臺當局發旅遊補助紕漏百出 疑涉「官商勾結」
    經他深入調查,發現許多資料有造假之嫌,3億多元淪為業者搶食的「大餅」,違背臺當局原意。黃國書認為,申請補助資料有五大疑點:第一,不同旅行社負責人是同一個,規避申請要點中單月20團上限規定。第二,出一團拆五團、出一團報兩團,同一群人出現在同一天不同的核銷照片中。第三,旅行社提供司機資料謊報、上繳行車記錄資料造假、同一司機在同一時間開兩臺遊覽車。
  • 臺當局發旅遊補助紕漏百出
    (圖片來自臺媒)   據臺媒報導,陸客銳減,蔡當局去年底推出3億元(新臺幣,下同)旅遊補助方案救市。民進黨「立法委員」黃國書近日提出五大疑點,包括一人同時為多家旅行社負責人、一團分拆成多團、謊報司機資料等,質疑「觀光局」視而不見,呼籲應停止急就章式補助,徹查是否有「官商勾結」。
  • 大陸遊客減少臺觀光產業變「慘」業 前臺南市長批當局太消極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導 臺媒稱,由於大陸遊客減少,臺灣成觀光「慘」業,民進黨籍的前臺南市長許添財批臺當局,對觀光產業的做法太消極了,沒有一個地方發展觀光如此消極!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7月13日報導,現任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的許添財指出,臺當局近來砸錢補助臺灣團客,但這些補助是救急,不是救貧,小錢是喘息一下,還是要花,否則店家倒了更慘,但這並不是長期發展之道。他強調,要大陸遊客回來很難了,因此臺當局要系統性、全盤性規劃。報導稱,許添財指出,臺灣觀光環境有建設,但卻沒有維護管理。
  • 爭取大陸觀光客 屏東縣臺當局上海設平臺促銷
    「這是一塊大餅,這個餅太大」恆春產業策略聯盟理事長張積光這么說;張積光及聯盟的二十多位業者,與屏東縣臺當局在去年十一月前往上海參加旅展,促銷屏東縣的觀光資源,這一趟同時也在上海設置一個觀光平臺,希望能把大陸觀光團來臺的旅遊行程拉到南臺灣的墾丁。
  • 臺旅遊業將進入黑暗元年 臺當局須為業者守住觀光財
    業界都預期今年「會從年初跌到年尾」,將是臺灣觀光史上最難熬的「黑暗元年」,撐不下去的業者,在春節過後就會出現新一波倒閉潮。  陸客減少有產業關聯效應  臺灣《工商時報》日前發表社論稱,自去年5月起陸客來臺人數逐月下滑,起初降幅僅一成,至年底降幅已擴至四成,其影響層面也由旅行業、住宿業、遊覽車業轉而擴散至零售業、休閒服務業。
  • 大陸客人數「急凍」 臺觀光業者今遊行促當局解困
    信息 大陸客人數「急凍」 臺觀光業者今遊行促當局解困 2016-09-12 09:40: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臺當局大力招攬韓國遊客 業者卻嫌韓客消費率不高
    臺「觀光局」組團赴韓國大力招攬韓國遊客,24日在首爾舉辦臺灣觀光推廣洽談會,稱「期望落實今年百萬韓客訪臺的目標」。對此,臺觀光業者直言,臺當局雖稱韓國客增加,但韓國客消費購買率根本不高,站在店家立場沒什麼幫助。
  • 大陸遊客赴臺驟減 臺當局投4000萬救觀光依舊被唱衰
    不料此舉引發許多網友一致反彈,認為對觀光業並無實際幫助,在選舉前推出這種補助政策,恐淪為政策買票。有網友炮轟「低能政策,沒招開始大灑幣?不是說市場機制?」 「功德院大灑幣」 「『南向政策』原來是去臺灣南部」「不把觀光質量搞好,補助再多也沒用啦!亂花錢耶」 「選前大綁樁」。
  • 為拼觀光 臺當局把俄羅斯國民的入臺籤證也給免了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媒9月6日報導,臺灣外事部門今天表示,為進一步推廣島內觀光、提升臺俄之間的經貿投資關係,即日起至2019年7月31日止試辦俄羅斯國民來臺14天免籤證措施,屆時視成效決定是否繼續辦理。
  • 赴臺大陸遊客日僅499人 臺觀光產業變「慘業」
    觀光旅遊業者代表向嘉義市議會陳情。
  • 赴臺大陸遊客日剩499人 臺觀光產業變「慘業」
    觀光旅遊業者代表向嘉義市議會陳情。(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0月7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移民署」統計,大陸遊客赴臺人數10月5日已驟減,團客加自由行僅499人,過去日有萬餘人,觀光產業變「慘業」。觀光業者團聚到嘉義市議會請命,議員們聯署提案要求市府反映民意給民進黨當局。
  • 為拼觀光 臺當局把俄羅斯國民的入臺籤證也給免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為拼觀光,臺當局想的辦法是真多。臺灣「聯合新聞網」6日報導稱,臺「外交部」今日宣布,從今年9月6日起至明年7月31日,試辦俄羅斯國民來臺14天免籤證措施。臺「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對此稱,臺當局為進一步推廣島內觀光,增進俄羅斯國民對臺灣的認識與了解,以及提升臺俄經貿投資關係,決定針對觀光、商務、探親、參展考察、國際交流等目的來臺的俄羅斯國民試辦給予14天的免籤證待遇。試辦期間從今年9月6日到明年7月31日止,屆時將依實施成效及相關實施情形決定是否延長辦理。
  • 臺觀光產業淪為「觀光慘業」
    周綾昀攝臺當局陸委會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4月,大陸遊客赴臺旅遊總人數為610524人,較去年同期下降50.2%。其中,團客總人數為267447人,年減61.0%;個人遊旅客總人數則為343077人,年減36.3%。
  • 救觀光 臺灣業者建議改發消費券
    臺灣交通部門「觀光局」昨宣布,將推出臺旅秋冬遊獎勵方案,是近兩年第七個旅遊補助計劃,投入經費為36億元(新臺幣,下同),可說是砸下重金,同時擬放寬臺旅卡限制。不過業者指出,補助案過多「觀光局」已淪為「核銷局」,建議模仿馬英九時期發放消費券,並積極取締非法旅館,讓合法業者有活下去的機會。
  • 觀光變「關光」?臺當局再開「空頭支票」 旅遊業怒:撐不到那天了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1月19日電2020年臺灣選舉已經結束,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限縮兩岸交流的動作不斷,大陸遊客赴臺人數大大減少。近日,臺「交通部觀光局」更表示,之前的「旅遊補助計劃」確定不會再延長,但稱未來將多砸2億元(新臺幣)進行海外營銷。對此,臺灣旅遊業憤怒表示「撐不到那天了」,臺灣「觀光」業很快會變「關光」。
  • 臺當局與帛琉的「旅遊泡泡」計劃泡湯了 業者:年底倒1000家旅行社
    近期,臺灣輿論一度高調報導,前往帛琉觀光的「旅遊泡泡」計劃最快可於11月成行。因疫情發生以來較長時間無法外出旅行,臺灣民眾亟盼恢復出境遊。這項「旅遊泡泡計劃」自提出就引起民間高度期待,帛琉也被視為臺灣最可能談成的旅行目的地。協商過程中,臺當局相關部門不斷透露相關進展,如擬採取團進團出模式、包車包餐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