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世界博物館丨巴黎奧賽美術館,不僅僅是一座印象主義美術館

2020-12-17 觀復文化

在巴黎塞納河左岸,坐落著一座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五層樓高的透光大拱頂、巨大精美的金色掛鍾,宏偉、壯觀。這座1898年開始建造的新火車站,於1900萬國博覽會開幕之際對公眾開放。在建立之初,畫家愛德華·迪泰伊就曾感嘆道:「這個車站太美了,多像一個陳列藝術品的宮殿!」

誰也不會想到,這句讚嘆竟在80年後成為現實。

奧賽火車站對當時的人來說,更像是帝國時代的溫泉浴室或是大教堂的既視感。它是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中的理想坐標、卡夫卡同名小說《審判》的拍攝地;火車站廢棄後,在戰時被當作郵遞中轉站,解放後成為囚犯收容中心。它也曾被視為「世紀末」糟糕品味的代表,卻在1896年 實現了從火車站到美術館的華麗轉身。改造後的奧賽車站既滿足了現代博物館展覽需要又沒有背棄大廈的歷史,被譽為「歐洲最美的美術館」。

在這裡,您想看的印象派畫家的代表性作品,它都有。莫奈的睡蓮、德加的舞女畫、梵谷的教堂、雷諾瓦的舞會……應有盡有,因此被稱為印象主義畫家的殿堂。

不止如此,館內的藏品涵蓋了19世紀下半葉的各類潮流藝術形式,包括包括繪畫、雕塑、手工藝品、圖版、建築模型、都市發展規劃草圖、書籍和圖案設計等,幾乎囊括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填補了法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從古代藝術到現代藝術之間的空白,使奧賽博物館成為聯結古代藝術殿堂羅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中心的完美的中間過渡,並與羅浮宮、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

您要是去巴黎參觀美術館,可別忘了打卡這座與羅浮宮隔河相望的「火車站美術館」哦~

相關焦點

  • 巴黎奧賽美術館
    世界文化名城、藝術之都的巴黎值得參觀遊覽的地方實是在太多了,除羅浮宮、凡爾賽宮、艾菲爾鐵塔、凱旋門、巴黎聖母院、聖心大教堂、蓬皮杜文化中心等名勝古蹟外,奧賽美術館是一處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       奧賽美術館與羅浮宮、蓬皮杜文化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的三大博物館。該館坐落在塞納河左岸,是一座外形宏偉、內部裝修別致的新古典主義建築。資料顯示,奧賽美術館當年是法國政府專門為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世博會的前身)建造的火車站。       這座位於巴黎市中心最富麗堂皇的火車站,被畫家稱為「最具藝術感的火車站」。
  • 奧賽美術館69件精品下月赴臺展出,包括凡高、米勒名作
    巴黎奧賽美術館展廳內位於塞納河左岸、與羅浮宮斜對的奧塞美術館被譽為「歐洲最美博物館」,其前身為奧塞火車站——1900年奧塞車站開幕,成為巴黎當時第一座現代化的火車站,1939年進入巴黎的鐵路取消,奧塞車站被關閉,於1986年改建成為奧塞美術館。
  • 塞納河左岸是曾被譽為「歐洲最美博物館」的巴黎奧賽美術館
    塞納河左岸是曾被譽為「歐洲最美博物館」的巴黎奧賽美術館浪漫之外的巴黎——塞納河畔小憩「假如你有幸在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不論去到哪裡,它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巴黎,有看不盡的風景,說不完的風情。浪漫派詩人儒勒·雷納爾曾說:如果一定要給巴黎加一個修飾語的話,我想那一定是「天堂巴黎」。
  • 穿過塞納河後,奧賽美術館就在眼前
    C:奧賽博物館:從小凱旋門穿過蘇利館下的過道,跨過塞那河,就來到了奧賽博物館。步行大概15分鐘。D:橘園美術館:從奧賽出來,再回到右岸,在杜勒利花園最西側的臺地上就是,建築不大。羅浮宮在塞納河右岸,奧賽美術館在左岸,二者隔河相望。穿過塞納河後,奧賽美術館就在眼前。奧賽美術館Mused'Orsay奧賽美術館被譽為巴黎最美的博物館,由百年前古老的火車站改建。
  • 「奧賽全開」擴大展示印象派畫作,奧賽博物館啟動擴建
    每年接待360萬訪客的巴黎奧賽博物館近日宣布將進行擴建。「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獲悉,這項名為「奧賽全開」(Orsay Wide Open)的擴建計劃將使博物館適應其日益增長的收藏和每年激增的參觀人數。不過該擴建項目僅在博物館目前的佔地空間內進行,預計分兩個階段於2026年完成。
  • 教你怎麼參觀巴黎三大美術館:羅浮宮、奧塞美術館、蓬皮杜中心
    小編建議將羅浮宮、奧塞美術館和龐畢度看完,就等於走了一趟歐洲藝術史,羅浮宮讓你看到古典和文藝復興,奧賽保存了印象主義,龐畢度則是當代藝術的集大成者,KKday一次整理了巴黎三大美術館基本信息、票券和鎮店之寶,教你怎麼參觀才專業!
  • 沒來過這幾家美術館,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文藝青年?
    (原標題:值得為了一幅世界名作,去打卡的六間美術館)
  • 巴黎必看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漲見識系列
    巴黎必看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漲見識系列蓬皮杜中心蓬皮杜中心是歐洲最大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它包含超過5萬件藝術品,全部來自19世紀和20世紀。1912年,法蘭西學會接管了這座城堡,將其變成了一座奇妙的博物館,其中包含6000件藝術品以及一些出色的家具和建築。亞洲藝術博物館如果您對亞洲藝術品感興趣,亞洲藝術博物館是一個必去的地方。這是一個始於19世紀的收藏,當時各種探險家將奇妙的發現帶到了巴黎。
  • 新光大中心:如果巴黎沒有了美術館
    世界上有那麼多城市,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有些可憐、有些可嘆、有些可愛、有些可敬。有些令人逃離,有些令人起心動念,還有一些叫你魂牽夢縈、難分難捨。箇中差別,全在於一座城市是否有靈魂。美術館(博物館、藝術館、畫廊等)正是承載城市靈魂的容器。
  • 在巴黎你得這樣逛美術館
    法國作為歐洲的第一大旅遊國,有美術館之家美稱的巴黎功不可沒,在旅遊期間,通過美術館的方式,可以快速了解到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人文歷史。
  • 奧賽博物館:建在火車站上的印象主義天堂
    這座被稱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的藝術宮殿,其腳下的土地曾歷經過無數的變遷。1708年,巴黎巨賈查爾斯•布赫•奧賽在此興建了河堤和碼頭,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奧賽」由此得名。隨著1940年奧賽火車站的沒落,在閒置了約47年之後,人們在1980年將火車站改建成奧塞博物館,著名的義大利女建築師蓋•奧倫蒂受聘負責整個裝修設計。1986年,廢棄的奧賽火車站宣布重生——奧賽博物館落成開幕。為了實現全面性的展覽,該館收集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品,並且有許多來自羅浮宮、蓬皮杜文化中心、盧森堡博物館所贈的收藏。
  • 巴黎奧賽博物館,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克,並列鎮館之寶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巴黎奧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在世界美術史上,有這樣一種情況屢見不鮮:一位作者的兩件作品創作年代相同、藝術水準相當,享有同等或相近的地位,因此人們總會將它們相提並論。比如波提切利的《春》與《維也納的誕生》,比如戈雅的《裸體的瑪哈》和《著衣的瑪哈》,再比如米開朗基羅的《被縛的奴隸》與《垂死的奴隸》。
  • 巴黎光影博物館:沉浸在梵谷的藝術世界
    巴黎光影博物館,舉辦了梵谷作品沉浸式展覽。《星夜》、《向日葵》、《咖啡館露臺上》等畫作,猶如被賦予了生命,變得靈動而充滿生氣,使得參觀者仿佛置身於藝術的海洋!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是著名的荷蘭後印象主義畫家。他的作品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梵谷早期的作品為以灰暗色係為主,當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那些鮮豔的色彩和畫風,充斥著他的作品,創造出了屬於他自己獨特的個人畫風。
  • 如果只有6小時,你會怎樣盤巴黎的美術館?
    」的奧賽博物館,就在法國巴黎賽納河的左岸。1990年藉助萬國博覽會在巴黎舉行的機會,奧塞車站被建起來,亦即現在的建築物。30年後這個火車站因為無法跟上時代的進步,發揮不了應有的功能,形同虛設。後來財務提出了將該建築物改建成飯店的計劃。但是當時的總統廣華度,慧眼獨具,力排眾議,希望該建築物能以美術館的形式呈現,擱置了旅館的改建計劃,將車站保存了下來。四季後季斯卡總統發表一項奧賽美術館的冉想,提出將火車站改建成美術館的計劃。
  • 法國巴黎Ⅲ丨徒步塞納河西岱島
    (lePalaisdeJustice)--巴黎古監獄(leConciergerie)--塞納河(laSeine)(右岸)(Rive droite)--雷瓦裡街(ruedeRivoli)--羅浮宮博物館(lemuséeduLouvre)巴黎聖母院後花園這裡是當地人經常來休憩的一個可愛的小花園大教堂巴黎聖母院這座典型的科特式建築位於西岱島的中心奧賽美術館
  • 網評歐洲最佳博物館 | 必打卡系列
    歐洲絕對是博物館愛好者的天堂。 歐洲各國博物館遍布大街小巷,那有哪些博物館是必打卡的呢? Tripadvisor就根據全世界旅遊者們的評價,給歐洲的博物館排了個名。
  • 遊覽博物館,奧賽美術館,欣賞自帶仙氣的雷諾瓦畫作
    在奧賽美術館收藏的近代畫作真的是非常非常多。昨天小編帶大家欣賞了莫奈的睡蓮和日出圖。他是當之無愧的印象派大師,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莫奈有一個老同學兼鐵哥兒們也是十分有名的印象派畫家。這個人就是雷諾瓦。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在奧賽美術館,欣賞自帶仙氣的雷諾瓦畫作。
  • 行走的博物館指南~來啦!
    △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前水池區 圖片來自新書《行走的博物館指南》歐洲的博物館陸續重啟開館指日可待隨著法國的疫情得到控制,5月11日解除了強制隔離,同時巴黎各博物館也在重新確認開放日期。根據巴黎市博物館聯盟的消息,部分博物館如小皇宮、巴黎地下墓穴等博物館將於6月16日重新開放,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將於7月開館。部分特展時間也會因閉館而延長,不想錯過特展的你可以放心前往。
  • 「坐在沙發上」的世界美術館之旅:從倫勃朗看到博伊斯
    疫情讓世界各地眾多美術館、博物館暫時關閉,但對於藝術迷來說,各大機構的線上平臺提供了足不出戶就能訪問散落在全球的藝術作品的機會。「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及相關資料梳理了一些世界美術館的虛擬之旅,讓人「坐在沙發上」也能走進美術館,甚至可能會獲得走馬觀花所無法得到的知識。從倫勃朗的《夜巡》到博伊斯的「氈系列」,從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型恐龍模型到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這些線上平臺將不同時空的藝術皆「收入囊中」。
  • 到美術館去,感受活生生的藝術
    只有真正到美術館、博物館去,才能看到畫作的原貌。40年後的今天,儘管彩色印刷品與數位化圖像大大改變了我們了解藝術的途徑,但美術館、博物館仍是最純粹、直觀的藝術課堂。 七月底,止庵攜《畫見》來到北京佳作書局(798店)與現場讀者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在各個美術館的觀畫經歷,以及他在這堂貫穿人生的現代藝術課中的成果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