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赤牛坬:留住根脈,奔向小康

2020-08-27 陝農榆林訊


佳縣赤牛坬村旅遊景區

從陝北佳縣縣城出發,走過蜿蜒的下山公路,順著新修的沿黃公路南行,迂迴爬行在寬闊的通村旅遊大道,在秦晉大峽谷間穿行40多公裡,便到了近年來新崛起的鄉村民宿文化旅遊名村——佳縣坑鎮赤牛坬旅遊區。

佳縣不僅有西北最大的道教聖地白雲山、名優特產佳縣大紅棗,也有壯觀的秦晉大峽谷。佳縣還是革命老區,是著名頌歌《東方紅》的故鄉。在榆林之東、黃河西岸的佳縣,匯聚著傳統的農耕文明和經典的紅色文化。

舊時碾米

原生態的《高高山上一頭牛》

耕種、打夯、娶親、祈雨……這些祖祖輩輩生產生活的場景,如今在赤牛坬村大型實景劇《高高山上一頭牛》中,栩栩如生地再現。5月28日,記者來到佳縣赤牛坬採訪,體驗的第一道文化大餐就是這樣一出原汁原味的原生態演出。

「《高高山上一頭牛》是真正的原生態民宿實景大劇。」赤牛坬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高建茂自豪地說。

據了解,這部劇的編劇、導演、演員都是農民。演出的前一刻,大家還在自家地頭勞作。演出時間一到,便從村子的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一陣忙碌的換裝後,便上臺表演。沒有劇本,道具簡單,也沒有複雜的舞美設計。老黃牛、高頭大馬就是「特邀演員」,紅棗玉米是演出道具,劇中的鋤頭還沾著泥土……演出結束,大家衣服一換又呼啦啦去做自己的活計。就是這麼一部由農民自編自導自演的實景劇,帶給觀眾的震撼與感動,一點也不亞於專業大劇。

舊時娶親

7.5萬件展品的民俗文化館

欣賞完大型實景劇,接下來的第二道大餐就是參觀赤牛坬村民宿文化展覽館和坬上人家三十六行館。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的一些農耕用具、生活用品被束之高閣。一些風俗、器具、美食、生活方式只能在老相片和影視作品中見到。但只要走進赤牛坬民俗文化展覽館,這些東西你都能找到實物。這裡是陝北農耕文化的一塊活化石,更是留存了黃土高坡上的一個民族記憶的背影,留住了農耕文化的根脈。

赤牛坬民俗文化展覽館建在黃土高原的招牌式建築——窯洞裡。從外面看去,數十孔窯洞上下分列排開頗為壯觀,裡面還有一條長長的通道將他們連接起來。展覽館縱橫交錯又條理清晰,每進入一個展區就仿佛步入一個記憶的的寶庫。展覽館分為燈展室、工匠器械室、度量衡室、紅棗博覽室、傳統飲食博覽館、五穀雜糧館、婚喪嫁娶展覽館、服裝鞋帽館、三十六行等六大展區213個展室,總面積達39300平方米,館內藏有展品75000餘件,所有展品都是村民捐贈和收集的。2015年9月開始,展覽館正式對外開放。

打夯

多種增收的鄉村旅遊業

赤牛坬村旅遊業的發展不僅使全村面貌煥然一新,也讓全體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赤牛坬村有村民353戶、1008人,常住人口500多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2戶,169人,在冊貧困戶3戶3人。

2009年,赤牛坬村確立了以黃土高原農耕文化和傳統民俗為主題的旅遊產業發展思路,村集體成立佳縣大美鄉村旅遊公司,設置股份120股,每股1.5萬元。經過六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演出節目打造,赤牛坬旅遊區於2015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並在2016年12月被評為全國AAA級旅遊景區。赤牛坬村也是全國第三批美麗宜居小鎮和美麗宜居村莊。

澆灌

景區的成功運作,讓村民得到看得見的實惠。僅實景劇演出,在旺季全村有100多人參演,淡季也有30多人演出。演出一場,每人掙20多元。每月演出十幾場。此外,村民單獨從事旅遊服務業的有30多人。

69歲的高思茂是展覽館的講解員,講解一場掙50元,每月講解十幾場。高思茂感覺現在的生活既有意義,收入也不錯。

「村民現在有村集體經濟分紅、旅遊產品銷售、旅遊公司務工、旅遊服務業自營等多種增收方式。去年,全村年產值近1000萬元,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高建茂說。(陝西農村報 魚玉軍)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我們的村莊】榆林赤牛坬村:留住「根脈」向...
    ,我省各地不少村莊將產業發展與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環境美、產業強、村民富的小康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起推出我們的村莊系列報導,聚焦這些美麗村莊的新變化和百姓的新生活。今天(7月12日)請看榆林佳縣赤牛坬村:留住「根脈」向幸福出發。每逢周末,都是赤牛坬村李彩霞阿姨最忙碌的日子,她早早起床將自己和八人大轎裝扮得喜慶莊重,迎接遊客體驗。延安遊客常娜:「六七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他們還挺有活力,讓我感覺還滿震撼的。」
  • 佳縣赤牛坬村:落後山村「蛻變」為旅遊明星村
    榆林市佳縣赤牛坬村曾是一個極其偏僻貧困的小山村。近年來,赤牛坬村發展農耕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將昔日的小山村打造成為而今的「中國美麗鄉村」和「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讓全村353戶1008人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國慶假期,赤牛坬村再次熱鬧起來。
  • 赤牛坬馬上開始啦
    將陝北農人祖祖輩輩真實的生活情態呈現於舞臺之上赤牛坬民俗博物館行行總出狀元郎坬上人家三十六行館布達拉宮作為西藏的象徵是所有朝聖者心中的聖地赤牛坬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熱映,6萬多遊客「打卡」佳縣
    赤牛坬村民俗演出「各位家人,我現在佳縣赤牛坬,最近很火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就是在這裡拍攝……」佳縣網絡達人「豔子」,拿著手機向網友直播,而身後正上演著由當地百餘位村民編排的實景演出佳縣網絡達人打卡電影拍攝地最近熱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第四單元「回鄉之路」,主要在榆林市佳縣赤牛坬等地進行取景拍攝,電影帶火了當地的鄉村旅遊。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助力榆林市佳縣全域旅遊
    近日,隨著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熱映,陝西省榆林市佳縣作為電影「回鄉之路」的主要拍攝地,受到受眾的關注。佳縣沿黃公路過境線上的大美石窯、泥河溝千年古棗園、東方紅文化產業園、峪口藝術小鎮、中國美麗鄉村赤牛坬等縣內的各大旅遊景點也跟著火了起來,其中赤牛坬在國慶期間接待遊客6萬多人次。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帶火」佳縣鄉村旅遊
    赤牛坬村位於佳縣城南40多公裡,境內環境優美,民族文化底蘊深厚,一個隱於黃土高原腹地的古村落,為你呈現濃厚的陝北農耕文化和純粹的黃土民俗風情,目前為3A級景區。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之單元故事《回鄉之路》在佳縣坑鎮赤牛坬民俗文化村景區取景拍攝
  • 佳縣多措並舉促進文旅產業強勢復甦
    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42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2.5億元,以赤牛坬、泥河溝為代表的沿黃貧困群眾吃上了「旅遊飯」。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給旅遊行業帶來了沉重影響,隨著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景區有序恢復營運,佳縣文旅產業在夯實基礎的同時迎來了強勢復甦。一是科學有序開放景區景點。5月下旬,該縣各景區、景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逐步有序開放。
  • 佳縣烏龍峽谷,雙「太極」圖形天作地生,獨具魅力!
    佳縣與山西臨縣隔黃河相望,黃河在佳縣綿延達70多公裡,沿岸風景優美,景點較多,有西北道教聖地白雲山,千年古棗園泥河溝,古民居博物院木頭峪,東方紅故鄉張家莊,黃河船夫曲誕生地菏葉坪,農耕文化博物館赤牛坬,革命教育基地神泉堡,千年古剎雲巖寺……但在佳縣峪口古鎮有一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