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我們的村莊】榆林赤牛坬村:留住「根脈」向...

2020-12-25 西部網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王國師 馬騰 榆林臺 胡少鵬 任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中,我省各地不少村莊將產業發展與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環境美、產業強、村民富的小康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起推出我們的村莊系列報導,聚焦這些美麗村莊的新變化和百姓的新生活。今天(7月12日)請看榆林佳縣赤牛坬村:留住「根脈」向幸福出發。

每逢周末,都是赤牛坬村李彩霞阿姨最忙碌的日子,她早早起床將自己和八人大轎裝扮得喜慶莊重,迎接遊客體驗。

延安遊客常娜:「六七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他們還挺有活力,讓我感覺還滿震撼的。」

花甲之年的李彩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伴隨了她大半輩子,讓她怎麼也沒想到的是,如今隨著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她迎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做起了鄉村遊的營生,最多一天賺了800元。

榆林市佳縣赤牛坬村村民李彩霞:「人來得多了我們抬得多,有一回一天抬了80多回了。」

赤牛坬村地處黃河沿線土石山區,村民一直以種地、務棗、打工為生,資源匱乏,沒有穩定的致富產業。從2009年開始,這個村依靠黃土文化做起了鄉村遊產業,民俗博物館、窯洞部落、大型實景劇三大特色先後亮相,遊客逐年增多。村民張牡丹家的窯洞位於黃金位置,夫妻倆稍稍將自己的4孔窯洞改動,就開起了餐飲和民宿一體的農家飯店,曾經是貧困戶的他們如今依靠零房租、低成本的農家樂,現在一年收入近十萬元。

榆林市佳縣坑鎮赤牛坬村村民張牡丹:「收入個大幾萬,其他的收入就是打工,再掙個,總共收入十一二萬差不多,比以前肯定強多了麼,以前哪能收入這麼多呢。」

下午兩點,音樂響起、演員就緒,由村民自導自演的原生態實景劇《高高山上一頭牛》準時開演,過去只會握鋤頭種地的村民們在半山半水的舞臺上,將過去赤牛坬村的真實生活寫照變成了一臺戲。而這個舞臺也正改變著村裡的每一個人。

榆林佳縣赤牛坬村演出負責人高衛勤:「我們演出村裡面有138個農民成立的一個團隊,他們平時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演員。」

榆林佳縣赤牛坬村村民喬桂蓮:「一上舞臺就非常高興,音樂一響就知道做啥,都會演。」

52歲喬桂蓮曾患重病,治病讓她家債臺高築,成了貧困戶。隨著赤牛坬村旅遊業越來越熱,村裡決定編排實景劇,把村民們原汁原味的生活搬上戲臺,並鼓勵大夥參與,演出費每場20元,一直有病在家的喬阿姨也加入進來。

喬桂蓮:「自從有了這個演出,我的病也好了,心情也比較好了。反正是向幸福出發,一天過得比一天幸福。」

沿黃公路開通,赤牛坬的遊客驟增,實景劇成了吸引遊客的金字招牌。喬阿姨忙著演戲,老公一邊打工一邊經營自家開的小吃店。幾年下來,他們住進了新房,抱上孫子,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喬桂蓮愛人高又責:「不辦這個旅遊景點,一年哪有這麼多收入了,收個1萬多塊錢。等節假日過去了,然後再沒事我再打工了。種地也不誤,打工也不誤,生活也有保障了,一年收入3-4萬。」

2019年赤牛坬全村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達1.8萬元,貧困發生率降至0.29%,實現了從一個曾經偏僻落後的小山村到年收入近600萬元的旅遊明星村的蛻變。未來,赤牛坬村還將規劃圍繞62個山頭打造田園綜合體、建設牛領一條街展銷農特產品、建設280戶農家藝術小院、增加上千孔窯洞形成陝北窯洞群,把鄉村遊產業做得豐富而又有層次。

榆林市佳縣赤牛坬村村支部副書記高根強:「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一個鄉村旅遊,每天晚上能做到保證赤牛坬能住下3000人的這麼個目標!帶動周邊的村落,帶動這些村邊特色互補,走捆綁致富的路子!」

榆林市佳縣縣委書記劉生勝:「以點串線,以線擴面,讓更多群眾捧起『文化碗』吃上『旅遊飯』,穩步發展壯大鄉村旅遊,加快建成全域旅遊示範縣,構建『全縣是景區,處處是景觀,村村是景點』的全域旅遊格局,培育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佳縣赤牛坬:留住根脈,奔向小康
    ,在秦晉大峽谷間穿行40多公裡,便到了近年來新崛起的鄉村民宿文化旅遊名村——佳縣坑鎮赤牛坬旅遊區。在榆林之東、黃河西岸的佳縣,匯聚著傳統的農耕文明和經典的紅色文化。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的一些農耕用具、生活用品被束之高閣。一些風俗、器具、美食、生活方式只能在老相片和影視作品中見到。但只要走進赤牛坬民俗文化展覽館,這些東西你都能找到實物。這裡是陝北農耕文化的一塊活化石,更是留存了黃土高坡上的一個民族記憶的背影,留住了農耕文化的根脈。赤牛坬民俗文化展覽館建在黃土高原的招牌式建築——窯洞裡。
  • 佳縣赤牛坬村:落後山村「蛻變」為旅遊明星村
    近年來,赤牛坬村發展農耕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將昔日的小山村打造成為而今的「中國美麗鄉村」和「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讓全村353戶1008人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國慶假期,赤牛坬村再次熱鬧起來。記者楊靜 :「您看我手中的這張照片,大概拍攝於20多年前,這是曾經赤牛坬的樣子,您能想像我身後這些漂亮的窯洞曾經是照片上的樣子嗎?
  • 赤牛坬馬上開始啦
    演員」演繹著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耕耘的日常生活一派淳樸自然的鄉村田園景象將陝北農人祖祖輩輩真實的生活情態呈現於舞臺之上赤牛坬民俗博物館全國最具特色的籌建以來全村老少齊動員將過去的生產生活用品
  • 榆林這個村裡來了這麼多外國人,原來是為了這件事……
    古樸的青石板上撒滿歡快的腳步,清澈的湖水迴蕩著玲瓏的笑聲,古老的建築鐫刻著滄桑的容顏……6月25日,赤牛坬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孔子新漢學計劃」2019年博士生集體研修活動,來自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9個國家的留學生慕名遠道而來,深入探訪了赤牛坬民俗文化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蘭陵代村: 「逆襲」奔小康 共描新畫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蘭陵代村: 「逆襲」奔小康 共描新畫卷 2020-08-07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跟著《我和我的家鄉》回鄉之路,領略「沙漠綠洲」塞上榆林
    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由閆妮扮演的閆總和由鄧超扮演的蘋果經銷商喬樹林一行人,在去往母校沙裡溝的路上,歇腳吃飯處便是赤牛坬劇情之外,赤牛坬如一幅雋永的山水畫卷,滿院的農作物曬出豐收的喜悅,忙碌的農民自顧自的演繹著日常的煙火生活,在這裡,時光很慢,升騰的嫋嫋炊煙就是嚮往的生活,在這裡,窯洞很美,壯觀的陝北窯洞布達拉宮就是陝北人民的溫暖家園,一孔窯洞萬千故事,一孔窯洞遊子情思。
  • 由鐵鍋羊肉而激起的榆林之行
    自李自成行宮出來,就開始了前往赤牛坬村民宿的行程,這也是我這次榆林之行最令人氣餒的行程。路上的景觀,那就是典型的張藝謀作品,花了近三個小時才到達赤牛坬民宿。赤牛坬民宿的情景劇,類似大家熟悉的某影視作品裡面求雨的場景,我就不再贅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崇明島上的太陽村
    因是崇明島上第一個迎來日出的村莊,它又被稱為「太陽村」。《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8日走進《崇明島上的太陽村》。2020-08-08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已經退休的瀛東村老支書陸文忠,會經常來到村史館,向遊客講述艱難的創業史。陸文忠:原來是崇明68個窮村之一,農民要發展,關鍵要土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六戶鎮和豐村:黨建引領鄉村蝶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六戶鎮和豐村:黨建引領鄉村蝶變 2020-12-30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浮洲蝶變 小康夢圓
    原創 肖海寧 i自然全媒體編者按:科學規劃繪藍圖,教育扶貧謀長遠,強基固本促發展,產業幫扶壯經濟……對幫扶的浮洲村,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足了「繡花」功夫,既輸血又造血,使浮洲村一步步蝶變為美麗村莊,村民相繼脫貧摘帽,向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大步邁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涯海角村 幸福來敲門
    這個近2000人的村莊三面環海,遠離大陸,曾是雷州最貧困的地方。然而此次到來,記者卻有耳目一新之感。村口海堤上修建的海岸護欄蔚為壯觀,海岸線上一棟棟現代化的漁民新居拔地而起,村南面800餘畝的養殖池塘碧水微瀾……開展勞動技能培訓,提升群眾創收能力 「今天不賣魚,我要招待客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南豐:古城村研學營地成「新寵」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南豐:古城村研學營地成「新寵」 2020-09-17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是你印象中的洲仔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是你印象中的洲仔嗎?為講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故事,展示各領域各行業的偉大成就,鼓舞決戰決勝鬥志,凝聚團結拼搏力量,激勵全縣上下奮勇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圓滿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從今日起,本臺將連續播出大型主題報導《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多角度、全方位反映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發生的巨大變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夏溪村:真正讓小康生活看得見摸得著
    「現在村裡不僅環境越來越好,休閒娛樂配套越來越齊全,文化氛圍也越來越濃厚了,村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充實和美好。」胡雄容告訴記者,平日裡除了練習書法,她還喜歡約上朋友到村廣場唱唱歌、跳跳舞。在得知市老年大學教學點在村裡掛牌後,胡雄容和朋友組團報了名。胡雄容的生活是夏溪村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一個縮影。
  • 仙居縣全媒體新聞中心: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下園社區合力繪就幸福...
    仙居縣全媒體新聞中心: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下園社區合力繪就幸福新生活 2020-09-23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