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熟悉降噪耳機這個領域,那麼一定知道Bose 和索尼這兩個品牌。推出的幾款QC產品都在市場上得到了不錯的反饋,最近還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頭戴式降噪耳機Bose 700,一改以往產品沉悶的設計;而索尼,在降噪市場則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從小試牛刀的MDR-1000X到逐步完善的WH-1000XM2,再到去年發布即巔峰,全面反超Bose QC35ii的WH-1000XM3,老牌硬體廠商的實力不容小視。想必大家最關注的就是降噪,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
WH-1000XM3因為使用了索尼自家研發的HD降噪處理器QN1,配合機身的反饋/通話麥克風,讓它比前代有了不小的提升。
而Bose 700看宣傳也在降噪功能上做了很多的改進,包括新增了11級的可控消噪,那麼實際又如何呢?
Bose 700裡面一共塞了有8個麥克風,其中有6個都是用於部分降噪技術組件,管理您聽到的周圍聲音的多少。
其中的兩個麥克風還會和另外的兩個通話麥克風結合,來增強雙向的語音通話能力。
那它是怎麼完成的呢?四個麥克風分成兩座工作,一組產生波束成形信號的麥克風陣列用來拾取用戶的聲音,同時消除其他聲音幹擾;另一組產生抑制信號的麥克風陣列作為第二道防線,將環境中的噪音降到最小。
辦公室使用,這倆款耳機都屬於Boss級存在,所以選擇了在街道測試;汽車發出的低頻噪音和環境噪音都消除的很明顯,再開大約30-40%的音樂就能打造一個安靜的音樂環境。
不過Bose 700依然沒有改掉Bose 的老毛病,那就是耳壓特別嚴重,壓迫感很強,導致用Bose就必須開音樂來遮一部分耳壓;所以我有的時候想無音樂環境看書就不是很方便了,必須得聽點「蒸汽波」什麼的。
Bose 700也使用了全新的配套手機App,可以調節耳機的的11級降噪程度,也可以定製三種不同的預設,方便用戶通過耳機的降噪鍵來快速調節。
再來測試一下WH-1000XM3,首先低頻噪音和環境的其他噪音也有很大的程度的消除,另外索尼的調教方式和Bose不同,在開啟最大的降噪效果,同時也會對人聲效果進行一些消除,達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有人說Bose不降噪高頻是為了確保安全,但是要和索尼一樣能單獨調節「語音的降噪效果」以及細分降噪的場景就 更棒了。
索尼的WH-1000XM3開啟降噪後沒有明顯的壓耳感,甚至不會感覺到任何的壓迫感,即使是不開音樂,單獨帶著耳機降噪也不會感到難受。而且WH-1000XM3的降噪可以根據個性化以及大氣壓進行優化。
對比下來還是索尼的降噪效果更好,大家覺得呢?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