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WH-1000XM3、BOSE 700橫評 高人氣無線降噪耳機誰更值?

2020-12-20 泡泡網

索尼WH-1000XM3、BOSE 700橫評 高人氣無線降噪耳機誰更值?

2019年10月30日 19:54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很多人認為BOSE是降噪耳機行業的開拓者,但在過去幾年裡索尼已有逐漸將其趕超的趨勢,旗下的WH-1000XM3成為了極富競爭力的一款產品。隨著今年7月BOSE 700無線降噪耳機的推出,兩款耳機的對比自然成為了熱門話題。那麼,索尼WH-1000XM3和BOSE 700無線降噪耳機有哪些不同?究竟孰強孰弱呢?

  對比1:外觀、操控及佩戴舒適度

  外觀方面,BOSE 700採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風格,顯得更為時尚、輕量化,不僅不鏽鋼頭梁和耳罩之間沒有複雜的連接結構,而且頭梁頂端到尾部的幾何過度也非常自然,整體相當簡潔。

  至於WH-1000XM3則是沿用了索尼一直以來的簡約風格,整體乾淨利落,除了LOGO以外,其餘部分均使用了統一配色。雖然,耳罩和頭梁之間採用了傳統的新月形框架進行連接,但同樣擁有較強的一體感。

  我們認為,這兩種外觀設計之間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展現了不同的理念。不過,BOSE 700沒有可摺疊結構,只能將耳罩放平,放入收納包內。

  雖說兩者附帶的收納包體積相似,然而出門在外,如果隨身物品較多、空間緊張,在不使用收納包的情況下,索尼耳機的可摺疊設計就會佔用更少的空間,而且摺疊後緊湊的結構也便於存放。

  舒適度方面,拋開材料技術,兩款耳機的實際佩戴感受相當接近。它們都採用了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橢圓形耳墊,類似皮革的材質,帶來了親膚、柔軟的觸感,兼顧一定的透氣性和隔音效果。同時,兩款耳機耳墊產生的壓力也沒有太大的差異,厚實的填充物有效支撐發聲單元,佩戴時不會磕到耳朵外側,長時間使用沒有不適。

  左側BOSE 700、右側索尼WH-1000XM3▲

  上層索尼WH-1000XM3、下層BOSE 700▲

  兩者在頭梁設計上有著明顯的區別,BOSE 700是一體結構,雖然襯墊厚度不及索尼,但覆蓋面積有些許優勢。不過,在實際佩戴時,他們打了平手,都能有效分擔耳機的重量(BOSE 700約實測260g、索尼WH-1000XM3實測約250g),非常舒適。

  操控方面,BOSE 700終於引入了觸摸控制,熟悉、上手之後和索尼WH-1000XM3擁有類似的交互體驗。兩款耳機除了電源開關、藍牙配對、降噪開關,以及觸摸手勢的差異外,最大的區別在於索尼WH-1000XM3整個右側耳罩都是觸控區域,而BOSE 700隻有右側耳罩前半部分可以觸控,操作區域稍小一些,可能會顯得略微擁擠。

  結論:觀設計方面,兩款耳機各有特色,如何選擇取決於大家的喜好和審美。而在佩戴舒適度、操控方面,索尼WH-1000XM3和BOSE 700幾乎達到了同一水平,熟悉之後,它們可以帶來近似的使用體驗。不過,索尼WH-1000XM3作為日系產品,更加注重產品細節,還擁有摺疊結構。當然,實際感受可能會因人而異,如果你非常糾結耳機的佩戴體驗,不妨找機會線下體驗。

  對比2:降噪、續航及無線傳輸技術

  正如我們開頭所說,BOSE是降噪領域的標杆,相關技術一直走在行業前端。相比之前的型號,BOSE 700搭載了新一代消噪技術,內置全新數位訊號處理技術和八麥克風系統,擁有11級降噪等級,除了環境音降噪外,拾音降噪也成為了重點所在。耳機的麥克風系統中,六個麥克風組合可用於消噪,其中一對又會與另外兩個麥克風進行組合,大幅度提升拾音效果。

  索尼在音頻技術方面向來以「黑科技」著稱,在降噪領域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WH-1000XM3的性能已經非常強勢。耳機擁有20級可控降噪、氣壓降噪優化等特性,並強化大多數同類產品難以顧及的中高頻降噪。

  耳機內部搭載的HD降噪處理器QN1採用32位音頻信號處理技術,集成的數模轉換器和模擬功率放大器,具備出色降噪性能的同時,兼顧音頻信噪比和低失真表現。

  除了降噪技術外,兩款耳機的續航時間、無線傳輸技術也不得不提。今年推出的BOSE 700,不僅支持藍牙5.0,續航時間也長達約20小時,並提供快充功能,充電15分鐘可用約3.5小時。

  不過,去年就已經發布的索尼WH-1000XM3並沒有處於劣勢,雖然只有藍牙4.2,但相比BOSE 700卻支持更高質量的LDAC、aptX HD音頻編碼,可以傳輸20Hz至40kHz音頻信號,達到Hi-Res標準,並有方便、快捷的NFC功藍牙配對,搭配安卓可獲得最佳體驗。使用時間方面,耳機開啟降噪後的續航時間也達到了約30小時,快充10分鐘續航約5小時,多方面均優於BOSE 700。

  結論:總體而言,在續航及無線傳輸技術上索尼佔優,至於降噪技術,我們先不做定論,具體看它們的實際表現。雖說,BOSE 700的續航時間足以應對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航班,但索尼WH-1000XM3更勝一籌,不止是續航達到了30小時,還支持更高質量的藍牙音頻編碼,不存在傳輸瓶頸,對安卓非常友好。

  對比3:降噪效果及音樂聽感

  耳機的實際體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畢竟技術再強,最終還是要用耳朵來收貨。

  在降噪方面,兩款耳機給人的第一印象非常接近,屬於第一梯隊。其中,低頻噪音是兩款主動降噪耳機最擅長的領域,處於最大降噪等級時,兩者幾乎可以徹底消除飛機引擎、汽車引擎,以及地鐵行駛時的噪音。對於不太有規律的汽車轟鳴聲,兩款耳機同樣可以輕鬆應對。我們認為,採用全新降噪系統的BOSE 700,和具備HD降噪處理器QN1的索尼WH-1000XM3不相上下,基本打成平手,只是BOSE低頻降噪稍稍細膩、乾淨一些而已。

  其次,在主動降噪耳機最不擅長的中高頻方面,索尼WH-1000XM3略勝一籌。使用BOSE 700時,吸塵器尖銳的噪音會存在更多的殘留,而且附近對話也相對容易聽清。索尼WH-1000XM3就能比較有效的去除吸塵器噪音,同時對話聲也變得略微模糊,甚至是各類物體撞擊聲也能進行一定的抑制,中高頻降噪顯然是索尼更具優勢一些。

  至於音樂聽感,這次的對比結果出乎意料,在很多人印象裡BOSE耳機的低頻表現應該是強項,但實際卻是索尼更加澎湃。相比BOSE 700,索尼WH-1000XM3的低頻厚實、量感豐富,適合呈現音樂中的鼓點和打擊樂器,氛圍感不俗。另外,索尼耳機的人聲也沒有緊貼耳朵,更有空間感,樂器之間也有明顯的層次區分,顯示出了更大聲場效果,甚至是帶來了優秀的觀影體驗。

  本次試聽時參考的部分曲目▲

  而BOSE 700的優勢在於順滑的中高頻銜接,相對來說聽感也更為均衡一些。不過,如果沒有對比,我們依舊會認為它是一款偏重低頻表現的耳機,只是本次索尼WH-1000XM3的表現確實有些搶眼。顯然,WH-1000XM3搭載的40mm液晶高分子振膜單元以及高解析音頻技術確實帶來了顯著效果。

  結論:兩款耳機的音質聽感各有所長,難解難分。而在降噪性能方面,索尼和BOSE已經非常接近,BOSE 700低頻降噪稍有優勢,索尼WH-1000XM3更為擅長中高頻。

  對比4:對應App功能、用戶體驗

  為了帶來更為豐富的使用體驗和功能,兩家廠商都為旗下降噪耳機準備了手機App,允許用戶對降噪等級、耳機功能進行詳細的自定義設置。

  首先,BOSE 700擁有本地化的BOSE音樂應用程式,可以設置當前降噪等級、降噪預設、語音提示等等方面,並提供使用幫助。整體而言說,目前這款App功能還比較簡單,在用戶界面設計方面也中規中矩,不過上手相對容易,沒有太大的學習成本,只是有時連接過程還不是非常順暢,需要多次嘗試。

  不同於BOSE音樂,Sony Headphones Connect App則是擁有豐富的功能。App內可調整20檔降噪等級,如果啟用自適應聲音控制,SENSE ENGINE還將自動檢測停留、步行、奔跑、乘坐交通工具這四類狀態,切換預設的環境聲和降噪方案,不必再進行手動設置。

  索尼的App還提供個人降噪優化,能根據海拔高度、氣壓來調整降噪效果,在飛機上能獲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另外,均衡器、環繞 (VPT) 音效、聲音位置控制等功能也有加入。不止如此,App內置DSEE HX數字聲音增強引擎選項,可補償高頻信號和數字音頻壓縮所帶來的損失。

  總之,Sony Headphones Connect App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選擇,同時界面也相當容易上手,連接過程順暢,擁有人性化的用戶體驗。

  結論:在App方面,Sony Headphone Connects頗具優勢,不僅提供了SENSE ENGINE這樣的實用功能,而且連接過程比較順暢,界面也非常友好。雖然,目前BOSE音樂比較簡潔,但我們相信隨著App更新、迭代,未來肯定會提供更加豐富的功能。

  對比5:麥克風拾音效果

  如今,出門在外接聽電話或是使用語音助手的場景大有所在,所以降噪耳機的麥克風拾音效果同樣需要考慮。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BOSE 700大幅升級了麥克風的降噪性能,那麼和索尼WH-1000XM3相比,兩款耳機的拾音效果如何呢?

  為了讓結果更加直觀,我們加入了手機作為對比,並對耳機麥克風的拾音結果進行了錄製,將其轉換成了波形圖。

  從下方三組圖中可以看到,索尼WH-1000XM3拾音效果優於手機,雖然索尼耳機同樣擁有一定的底噪,但是右側人聲部分的波形更加明顯,說明語音更加清晰。至於BOSE 700,不僅人聲拾音效果和索尼WH-1000XM3相當,麥克風降噪性能也相當突出,幾乎完全消除了辦公室中央空調的低頻噪音。

  手機拾音效果波形圖▲  

  索尼WH-1000XM3拾音效果波形圖▲

  BOSE 700拾音效果波形圖▲

  此外,我們也在實際環境中進行了嘗試,得到的結果和上述類似。BOSE 700即使在嘈雜的地鐵車廂內,依舊可以帶來非常不錯的收音效果;索尼WH-1000XM3人聲拾音同樣清晰,但相比之下稍稍有些背景聲,不影響通話和語音溝通。總之,兩款耳機已經足夠應對日常使用。

  結論:麥克風收音表現BOSE 700獲勝,畢竟麥克風拾音降噪是BOSE 700的重點之一。不過,這並不代表索尼WH-1000XM3就不盡人意,雖然不如BOSE完美,應對日常使用還是綽綽有餘。

  索尼WH-1000XM3、BOSE 700無線降噪耳機對比總結

  總的來說,兩款產品都是非常優秀的降噪耳機,很多方面難以分出勝負,索尼WH-1000XM3和BOSE 700的對比結果可以總結為以下7點或下方表格:

  1.佩戴、操控體驗類似,索尼多了可摺疊設計

  2.BOSE 700的20小時續航時間夠用,但索尼更勝一籌,達到30小時

  3.索尼支持LDAC等高質量藍牙音頻編碼,並有NFC快速配對,搭配安卓優勢明顯

  4.降噪效果都是第一梯隊,索尼可更好的抑制中高頻噪音,BOSE低頻降噪稍稍乾淨一些

  5.索尼注重低頻聽感、聲場更大,BOSE相對均衡

  6.BOSE的麥克風降噪優勢明顯,但索尼也足夠應對日常使用

  7.索尼的手機App功能強大、細節到位,提供20檔降噪等級、自適應聲音控制等,BOSE則相對簡單

  如今,電子產品更新、迭代迅速,索尼WH-1000XM3作為去年推出的降噪耳機,依然能和今年中旬上市的BOSE 700打得難解難分,可見索尼確實是頗有實力。

  至於兩款產品如何選擇?它們的官方定價接近,索尼WH-1000XM3 2899元、BOSE 700 2999元,但目前電商售價索尼更具優勢。我們認為,如果你是安卓用戶,索尼WH-1000XM3就是首選,因為它不僅支持LDAC、aptX HD高質量藍牙音頻編碼,同時還有方便的NFC藍牙配對,這兩個特性都是目前安卓手機獨有特色。

  但是,假如存在大量通話和語音溝通需要,BOSE 700強大的拾音降噪就會成為利器,能有效提升通話體驗,如果不在此類需求,僅考慮降噪效果、音質、App體驗等方面,索尼WH-1000XM3就會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最後,如果大家想進一步了解兩款耳機,不妨點擊下方連結,瀏覽我們此前的單品評測:

  這可能是2018年最完美的數碼產品:索尼WH-1000XM3降噪耳機

  BOSE 700無線消噪耳機評測:他們再次樹立了行業新標杆

相關焦點

  • 索尼WH-1000XM4與Bose 700無線智能降噪耳機對比測評
    隨著智能降噪技術和藍牙連接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音頻編解碼性能不斷提升,無線耳機受到越來越音樂愛好者和發燒友的青睞。在智能降噪耳機領域,索尼、BOSE等都是業內領先的老牌子了。當今,Bose 700頭戴式無線消噪耳機,以大膽新穎的工藝設計、先進的降噪技術和智能便捷的人機互動,堪稱業界無線智能降噪耳機的標杆。
  • 入手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3降噪耳機和Bose 700強者之戰
    700也有快充15分鐘使用3.5小時的快速充電設計,但是完全充滿電,WH-1000 XM3需要3小時左右,而BOSE 700隻需要2.5小時左右。  兩副耳機的重量差異並不大,實測索尼 WH-1000XM3降噪耳機為255g,BOSE 700為262g。  單純從外觀角度來說,索尼 WH-1000XM3降噪耳機延續著索尼一貫的風格,商務氣息略濃,時尚感不足,而BOSE 700顯得更年輕更時尚一些。
  • 索尼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M4 感受耳機的人性化與科技化
    對比上一代WH-1000XM3 而言,第四代降噪旗艦WH-1000XM4 基礎藍牙規格上提升至藍牙5.0,並首次支持無線版本的Hi-Res。同時新的QN1 晶片提升和SOC運算性能改進,增強至每秒高達 700 次採樣並帶來Ai智能化檢測佩戴,隨之而來的便是長時間檢測你是否在跟人說話的智能免摘、耳罩進一步佩戴感應及多點連接等智能功能的加入,讓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更人性化地享受智能降噪耳機帶來的科技感。
  • 索尼WH-1000XM3 無線降噪耳機體驗:三代升級,終於完美
    索尼進入主動降噪耳機領域的時間很早,不過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索尼一直在扮演著「陪 Bose 讀書」的狀態,產品出的不少,但並沒有多少能讓人記住的優秀型號。變化出現在 2016 年 8 月底,索尼在柏林的 IFA 電子展上發布了全新的頭戴式無線降噪耳機 MDR-1000X。
  • 索尼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M4 當之無愧年度降噪耳機新標杆
    在頭戴式降噪耳機領域,索尼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大概是由於WH-1000XM3的表現太過出色,很多人甚至已經忘記了它是一款2018年推出的產品。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雖然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優秀的頭戴降噪耳機被推向市場,但「標杆」這兩個字卻一直牢牢把在1000XM3手裡,直到今年WH-1000XM4出現。
  • 看似相同大有不同,索尼無線降噪耳機WH-1000XM4對比1000XM3
    在無線耳機和降噪耳機大進化的進程中,黑科技公司Sony不得不談,而打響索尼無線降噪的1000X系列今年也迎來了一次重要的更新,頭戴式的WH-1000X系列已經來到了最新的第四代索尼WH-1000XM4。
  • 「靜噪時代」最好的選擇 索尼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M4
    因此,一款出色的降噪耳機必不可少。但降噪耳機的選擇,絕不僅僅在於它的降噪性能,也在於它的舒適度。索尼這款全新推出的WH-1000XM4耳機,不僅繼承了前作的強大降噪功能,更在舒適度和智能程度上有所革新,成為了我們必不可少的旅途好伴侶!
  • AirPods的強勁對手 索尼真無線藍牙降噪耳機WF-1000XM3
    不可否認蘋果AirPods帶火了「真無線藍牙耳機」,憑藉著硬實力及軟體上的優勢,AirPods在這個領域也幾乎無敵般的存在,銷量上更是超過總市場的一半份額。不過,要說硬實力,AirPods碰到了一個非常有實力的對手,那就是來自索尼大法全新一代入耳式降噪耳機WF-1000XM3。
  • 橫評真無線巨頭:索尼WF-1000XM3對BOSE SoundSoport Free
    現如今手機設備越來越難看到耳機孔,以至於我手頭裡的耳機已經逐漸從有線替換成無線。無線耳機領域上自然避不開索尼和BOSE,兩家在該領域起步相對更早一些,技術也更加成熟 —— 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兩款我比較喜歡的耳機索尼WF-1000XM3和BOSE Soundsport Free。
  • 掛脖式降噪耳機的紫禁之巔:Bose QC30與索尼WI-1000XM2
    要說到降噪耳機的造詣,那麼來自美國的bose和日本的索尼可以說當仁不讓。索尼可以說從一開始就面向消費電子市場專注地幹了幾十年,要說誰最懂消費者,我想非索尼莫屬了。從早先的需要特定機型支持的NC耳機,到現在的藍牙一體式主動降噪耳機,索尼在民用音頻領域一直是「最親民」、「最大牌」的存在。
  • 擁有獨特創新才能脫穎而出 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
    兩年時間對科技界來說是很長的了,現在要是想找一款真無線入耳式耳機,選擇可謂是眾多。不僅蘋果升級推出了新款AirPods,似乎每家製造商以及它們與耳機有關的附屬企業都想要來分一杯羹。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卻是個好消息——功能、音質和期望值都被不斷提高,製造商不得不加倍努力才能讓自己的產品脫穎而出。值得慶幸的是,索尼WF-1000XM3做到了這一點,並且名副其實。
  • 1499元+24期免息,索尼WH-1000XM3無線降噪耳機京東限時購
    IT之家6月18日消息 京東618狂歡巔峰盛典已開啟,其中索尼WH-1000XM3無線藍牙降噪耳機18日0點-2點限時秒殺1499元,24期免息,原價為2899元,欲購從速:點此購買。同時,將手放在耳機上時會觸發快速注意模式:它會降低音量並打開外部麥克風,這樣用戶就可以在不完全拉開耳機的情況下進行通話。Sony的全新高清降噪處理器QN1負責消音和音樂音質,比老款耳機中的晶片快四倍。外媒測試這款耳機可以消掉MacBook Pro蝴蝶鍵盤輸入的聲音。
  • 索尼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M4 用黑科技上演聽覺盛宴
    作為最受追捧的高解析度無線降噪耳機,索尼WH-1000XM4主打「聆醇音,享靜界」,隨時隨地輕輕鬆鬆就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場聽覺盛宴,它可以根據不同的聲學環境進行實時降噪處理,讓我們擁有一個立體乾淨的聽覺環境,還可以同時與兩臺藍牙設備保持連接,輕觸耳機按鍵能夠快速順暢的在兩個設備中切換,自由享受與影音軟體的完美結合。
  • 聲音風格「不偏科」 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
    聲音風格「不偏科」 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 來源:財訊網 • 2020-12-24 10:47:05
  • 索尼WI-1000X、Bose QC30無線降噪耳機對比評測
    上次,筆者(莫昌佑)在《索尼新靜界 索尼WI-1000X無線降噪耳機體驗評測》一文對WI-1000X的整體效果(降噪/音質/佩戴)有一個較為正面的評價,但是後續也有很多讀者私信我們,詢問Bose QC30與WI-1000X這兩者該如何抉擇,由於當時並未能接觸到Bose QC30這款產品,所以無法做出解答。
  • 索尼WH-1000XM3對比Bose 700 降噪王者花落誰家?
    如果你熟悉降噪耳機這個領域,那麼一定知道Bose 和索尼這兩個品牌。推出的幾款QC產品都在市場上得到了不錯的反饋,最近還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頭戴式降噪耳機Bose 700,一改以往產品沉悶的設計;而索尼,在降噪市場則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從小試牛刀的MDR-1000X到逐步完善的WH-1000XM2,再到去年發布即巔峰,全面反超Bose QC35ii的WH-1000XM3,老牌硬體廠商的實力不容小視。想必大家最關注的就是降噪,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
  • 人氣旗艦降噪耳機橫評:索尼對比Bose,誰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索尼WH-1000XM4比BOSE 700多了可摺疊結構,無疑是個加分項,能為用戶節省一些收納空間。 降噪體驗對比,誰是行業標杆? 兩款耳機的降噪效果及體驗,無疑是這次對比的重點所在,同時這也是很多人購買產品時首要考慮的因素。
  • 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 消除幹擾減少噪聲的折磨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索尼最新資訊 > 正文 索尼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WF-1000XM3 消除幹擾減少噪聲的折磨
  • BOSE QC30對決索尼WI-1000X:誰才是2000元檔無線降噪耳機王者?
    當越來越多的手機取消3.5mm耳機接口,無線耳機也就成為了越來越多手機用戶的標配。有些人覺得幾百元的無線耳機也可以「聽個響」,也有人花費1000元以上購置蘋果AirPods或事Beats X為Logo買單,不過,如果談到花費超過2000元選擇無線耳機,消費者自然會對產品提出更高要求。
  • 五星測評:索尼WF-1000XM3,創建真無線降噪耳機新標準
    沒有幾款耳機能攬獲像索尼WF-1000XM3真無線耳機那樣的備受期待。其前代產品,2017年推出的WF-1000X,是當時在音效方面,算是優秀很多的一款選擇。兩年時間對科技界來說是很長的了,現在要是想找一款真無線入耳式耳機,可是有眾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