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全球還有多少「殖民地」

2021-01-11 騰訊網

殖民地是指政治、軍事、經濟和外交方面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英國曾是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是英國殖民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其國土面積約佔地球總陸地面積的25%,成為「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英國國力日衰以及全球掀起去殖民化浪潮,一些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大英帝國雖已成為歷史,但其對世界的影響至今依然存在,迄今為止英國依舊擁有14塊海外領地,仍有16個獨立國家以英國君主伊莉莎白二世作為其國家元首,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英國海外領地是主權屬於英國,但並不屬於聯合王國建制,部分領土經投票表決繼續成為英國領土,其餘領土則尚未取得完全獨立。14塊領土的總面積約172.8萬平方公裡,人口共約26萬人,但其在南極洲聲稱的英屬領地並不被其他國家所承認。

1、安圭拉

安圭拉位於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北部,面積96平方千米,人口約1.5萬人。以伊莉莎白二世為元首,島上實行內部自治,由英國女王任命的總督擁有行政權,負責外事、防務、司法和內部安全,其他事務上與以首席部長為首的行政委員會協商,行政委員會對議會負責。經濟以旅遊業為主,此外還有漁業、曬鹽業、造船業和國際金融業。

2、百慕達群島

百慕達群島位於北大西洋,由約138個島嶼和許多巖礁組成,總面積71.7平方公裡,百慕達是歷史最悠久的英國海外領地。1968年百慕達群島獲得內部自治權,總督代表英國女王行使權力,通過總督委員會掌管外事、防務和內部治安。政府首腦是總理大臣,內閣由總理提名,由總督正式任命。立法部門由兩院制議會構成,參議院是上議院,由7位經總督依總理和反對黨領袖的建議任命的成員組成;眾議院是下議院,36位成員由民選產生。百慕達經濟繁榮,依靠金融業和旅遊業,以「避稅天堂」和「公司天堂」聞名,是世界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

3、開曼群島

開曼群島位於美洲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島,由大開曼、小開曼和開曼布拉克3個島嶼組成。1670年與牙買加一起成為英國殖民地,1962年牙買加獨立後,轉成英國海外領土。由英女王任命的總督行使管轄權,只負責外事、防務、內部治安和公共服務事業,並任行政委員會主席。行政委員會由首席秘書、副首席秘書、財政秘書、總檢察長、副檢察長和立法會議(開曼群島議會)自身選出的4人組成。開曼群島是世界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的避稅天堂之一,另外也是世界著名的潛水勝地。

迪戈加西亞島

4、英屬印度洋領地(與模里西斯、塞席爾有主權爭議)

英屬印度洋領地是位於印度洋中部的英國海外領地,包括2300個熱帶島嶼,土地總面積約60平方公裡。英國與美國在最南端的迪戈加西亞島上建立了一個軍事基地,作為海軍艦隊的中繼補給站,除了軍港外,該島還建立了一個軍用機場。英國女王是英屬印度洋領地的元首。由於島上總數約3500人基本都是英美兩國派駐的軍人,沒有真正的居民,因此英國女王並無指派英屬印度洋領地的總督,而是以行政長官與擔任其助手的行政官作為英屬印度洋領地的政府首腦,行政長官自1970年代之後就再也未曾居住在當地,而是在英國本土居住。

5、英屬維京群島

英屬維京群島位於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間,背風群島的北端,由託土拉、安加達、維爾京格大、約斯特範大克4大島和32個小島組成,總面積約153平方公裡。1672年被英國兼併,187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背風群島的一部分,受背風群島總督管轄至1960年,現為英國屬地。英屬維京群島的行政權力由女王掌握,由派駐當地的總督代行權力。總督雖由女王委任,但人選由英國政府提供意見,群島的防衛與外交事務由英國負責。1967年,群島獲準自治,由民選的總理擔任政府首長,立法議院議員也由普選產生,內閣議員由首席部長提名,再由總督委任;立法議院共有13個議席,另有兩席分別由議長及律政司擔任。群島經濟多元化,以金融服務和旅遊業為主導,成為加勒比海區內最富有的地區之一。

6、直布羅陀(與西班牙有主權爭議)

直布羅陀是14個英國海外領土中最小的一個,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末端,扼大西洋和地中海交通咽喉,面積約6平方公裡。直布羅陀最高元首為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由英國女王委派總督兼駐軍司令代其在當地履行職務,負責直布羅陀的國防、外交、以及維持治安和財政穩定。直布羅陀實行地方自治,總督不直接參與直布羅陀的管理,是形式上的政府首腦,主要職權為任命政府主要官員和負責治安,也負責督導皇家直布羅陀警察。具體行政事務由直布羅陀首席部長領導的直布羅陀政府負責。直布羅陀議會是一個17人的立法機構,議員由選民直選產生。

7、蒙特塞拉特

蒙特塞拉特為西印度群島中背風群島南部的火山島,長18公裡,寬11公裡,面積約102平方公裡,人口約5200人。由英國女王委任總督,負責防務、外事、司法、特定金融事務和內部治安,並任執行理事會主席。執行理事會負責島上具體行政事務,由總督、四名選舉產生的部長(總理和三名部長)和兩名指定人員(總檢察長和財政秘書)組成。蒙特塞拉特立法議會是蒙特塞拉特的立法機關,議會實行一院制,由12名成員組成。蒙特塞拉特經濟以旅遊業、服務業和農業為主,由於大半個島曾被火山摧毀,島上現在依賴英國經濟援助。

皮特凱恩島

8、皮特凱恩群島

皮特凱恩群島位於太平洋中南部、玻里尼西亞群島東南部,由4座島嶼組成,只有第二大島嶼皮特凱恩島有人定居,國土面積47平方公裡,該群島是英國在太平洋地區剩下的最後一塊海外領地。皮特凱恩群島是世界上最小的民主政體,英國女王是群島國家元首,市長是政府首腦。皮特凱恩的總督由英國駐紐西蘭最高專員擔任,日常事務由民選的市長負責。皮特凱恩群島的立法機關為島嶼委員會,市長為委員會主席並主持工作。英國駐紐西蘭奧克蘭總領事館的專員負責總督與島嶼委員會之間的聯絡。經濟主要以園藝、漁業、手工業和郵票銷售及土著雕刻為主。

9、聖赫倫那、阿森松和特裡斯坦-達庫尼亞

聖赫倫那、阿森松和特裡斯坦-達庫尼亞是英國的海外領地,由聖赫倫那島與其北方的阿森松島和南方的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共同組成。

聖赫倫那是南大西洋的一個火山島,本島面積121平方公裡,人口約6000人。總督由英國君主指定,立法局有15名代表,任期四年,由島民選舉而出。最高審判機構是最高法院。聖赫倫那經濟上完全依靠英國援助。

阿森松島是位於南大西洋的英國海外領地,全境包括一座主島以及若干附屬礁巖,面積88平方公裡。元首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該島是聖赫倫那島的屬地,由聖赫倫那總督派專員進行管理。島上最主要的經濟活動為英國海外軍事基地周邊的服務業,收入來源為英國政府財政撥款。

特裡斯坦-達庫尼亞是南大西洋的一個群島,面積約100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偏遠而有人居住的離島,距離南非2,816公裡,距離南美洲3,360公裡。漁業和郵票為當局主要收入來源。

10、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位於中美洲巴哈馬群島東南,屬西印度群島內盧卡亞群島的一部分。由特克斯群島和凱科斯群島3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430平方千米,人口約5.5萬人。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總督女王任命,擁有行政權,掌管外事、內部治安和防務。設立法會議和行政委員會,總督任行政委員會主席。群島主要收入來源為旅遊業和離岸金融業。

11、福克蘭群島(與阿根廷主權有爭議)

福克蘭群島位於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亞大陸棚的群島,包括東、西福克蘭島和776個小島,總面積12200平方公裡。英國於1833年重申了其殖民統治,但阿根廷仍宣稱擁有島上主權。1982年,阿根廷軍事佔領群島,馬島戰爭爆發,阿根廷戰敗後,英國再次擁有群島主權。島內民眾擁有內部自治權,英國負責其國防和外交事務。英國君主是國家元首,總督代表君主行使行政權力,總督根據立法議員的建議任命行政長官。總督和行政長官都是政府首腦。總督根據群島福克蘭群島行政局的建議行事,行政局由行政長官、財政總監和三名從立法議會中選出的議員組成,並由總督擔任主席。立法會議採用一院制,其中包括行政長官、財政部長和八名普選產生的議員。捕魚業貢獻了群島50%到60%的GDP,農業也是重要的經濟產業。

12、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與阿根廷主權有爭議)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為英國在大西洋南部的海外屬地,南喬治亞島面積約為3592平方公裡,南桑威奇群島面積311平方公裡。英國與阿根廷在該群島存在主權爭議。國家元首是英國君主,因無常住人口,所以無民選政府。行政官協助政府專員管理當地事務,福克蘭群島的總督兼任本群島的政府專員。

13、英屬特殊領地:賽普勒斯英屬基地區

英國在賽普勒斯共建立了兩個主權基地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護1869年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英屬基地區雖然在名義上是英國的海外屬地,但是並不歸英國政府原本負責境外領土管理的外交部管轄,基地區的最高負責人是基地總管,由英國君主任命,直接向國防部負責。

14、英屬南極領地

只有法國、挪威、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在南極洲有領土要求的國家承認英屬南極領地,世界絕大數國家不承認英屬南極領地。

相關焦點

  • 英國曾擁有那麼多的殖民地,為何英國的前殖民地卻並不仇恨英國
    由於全球各地皆有其殖民地,因此號稱「太陽永遠不會從其國土上落下的帝國」。這一龐大遼闊的疆域面積不僅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帝國中空前絕後的。當今世界的200多個國家中僅有22個國家沒有被英國侵略過。當時大英帝國統治著4到5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當時的英國憑藉傲視全球的海軍控制著國際貿易航線的所有關鍵節點:從東方的香港、新加坡到非洲的好望角無不處在英國的控制之下。
  •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全球,現存英國皇家殖民地還剩幾個
    英國也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曾經是叱吒全球的殖民大國,隨著20世紀初民族獨立浪潮席捲全球,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領土面積也漸漸縮減到目前的英倫三島。但英國目前依然有許多海外領地,這些領地是依然由英國政府控制的海外附屬領土。
  • 英國為什麼放棄殖民地變成世界第一大國的機會
    近代史中的英國很多人都知道,一提出大英帝國就自然想到「日不落帝國」,為什麼有這樣的稱號,就是當年英國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這也是大英帝國但年稱霸全球的基礎。英國殖民地指的是從屬於英國的殖民地,開始於1868年,鼎盛時期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
  • 一戰前,英國殖民地遍布全球,海軍實力如何?
    相比較於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在大航海時代中,屬於後來者。雖然來得比較慢,但依靠著工業革命的力量,使得英國在開墾殖民地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遍布各個大洲。他們也從西班牙人的手裡,奪得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
  • 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作為二戰戰勝國,卻丟了大部分殖民地
    二戰以法西斯國家的失敗告終,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作為二戰戰勝國,卻丟了大部分殖民地。按理來說,戰勝國總是獲取最多利益的國家,那麼英國為什麼不但丟了西瓜,連芝麻也撿不到呢?英國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革命之後便走在了世界前列,因為英國海軍的強大,他的殖民地也遍布了全球,那個時候,英國女王的子民多達幾億人,差不多是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了,英國的領地也佔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當然是不包括海洋的面積。
  • 南非殖民地時期,英國是如何從荷蘭搶回,南非的殖民地主權?
    荷蘭統治了南非,成為了荷蘭殖民地。由18世紀歐洲與非洲和美洲殖民地之間"大三角貿易"的航線隨著新大陸的發現,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為商業交通的必經之路,導致義大利地區和德國北部漢薩同盟各傳統商業城市的衰落,以及英國、法國、荷蘭這幾個面向大西洋的國家的經濟興起。
  • 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但為何殖民地中卻有幾塊是屬於葡萄牙的?
    英國在今年脫歐了,脫歐之後歐洲人到英國去,或者英國人到歐洲來,相對而言不像以前那麼順暢。但是在歐盟的幾十個國家中,有一個國家他還保有著跟英國交往的便利,這個國家就是葡萄牙,因為葡萄牙和英國之間還有一份盟約。
  • 如今還有殖民地?扒一扒法國的殖民地
    但當時西班牙在中南美洲一帶的壟斷,同時法國在16世紀晚期因在宗教戰爭中失利造成了內亂,都使得法國有必要建立殖民地帝國。 法國早期曾企圖以巴西作為殖民地,並在1555年及1612年入侵裡約熱內盧及聖路易兩地,但由於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對法國的戒備及阻止,使得法國在兩地及北美佛羅裡達的侵略均告失敗。
  • 英國當年怎樣管理殖民地
    英國研究殖民地公職機構史的專家,一般把1837年作為「殖民地公職機構」的開始,因為這一年英國首次印發了《殖民地規章》,為殖民地公職人員提供了關於工作職責、待遇、紀律等方面的指南。   但實際上,英國殖民地的「公職人員」是早已存在著的,可以說英國在海外有了殖民地就有殖民地的「公職人員」。
  • 新尼德蘭: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如何被英國奪取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級大都市與全球金融中心,最早建城於1625年,名為新阿姆斯特丹,是荷屬新尼德蘭的首府,後來被英國奪取,成為英國殖民地。那麼新尼德蘭是如何從建立到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荷蘭殖民北美
  • 英國為什麼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俄國是怎麼做到的?
    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17到18世紀,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殖民地,並擊敗荷蘭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美國獨立後,英國將殖民地的重點改為印度,同時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香港等地。近代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和地區達到58個,鼎盛時期本土、殖民地、託管地等總陸地面積約3300多萬平方公裡。
  • 英國移民為何在殖民地設置責任制政府?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歐洲許多國家開始了海外殖民地的爭鬥,其中英國在美洲大陸,印度半島和澳大利亞都建立了不少殖民根據地。到了19世紀中葉,伴隨著海外貿易的需求增加,許多英國本土移民者到陸續抵達全球各地的殖民地,在地方上就開啟了自治或是代理地方管理權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殖民地責任政府的出現。
  • 殖民地註定不發達?為何英國的殖民地誕生了多個發達國家?
    殖民地並非註定不發達,關鍵要看這個殖民地在宗主國的整體戰略布局之中是什麼地位;此外,殖民地的獨立時間也是很重要的。所謂「英國曾經的殖民地誕生了多個發達國家」,主要指的其實就是美國和加拿大。它們其實都是當年英國人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
  • 曾經英國的殖民地,現在的國際大都市
    1842年至1997年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香港把華人的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香港(粵拼:hoeng1 gong2;英文:Hong Kong;普通話拼音:xiāng gǎng;縮寫:HK),簡稱「港」,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KSAR)。
  • 歐洲還有哪些國家擁有殖民地,英法兩國最多,不過都不想獨立
    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開始對外擴張,在全球各地進行殖民統治。到20世紀初期的時候,整個世界被歐洲瓜分完畢。不過隨著民族主義的興起,各殖民地人民開始了獨立。尤其是二戰以後,歐洲殖民體系徹底瓦解。可以說,現在的歐洲各國幾乎沒有殖民地了。但還是有一些國家有殖民地。我們看一下歐洲還有哪些國家擁有殖民地。
  • 前殖民地不恨英國?以愛爾蘭和印度為例,談談三個真相
    正是因為有這些成本,讓英國作了世界第一三百來年。那麼是英國前殖民地呢還是殖民地欠英國呢?這個無所謂,為了現在和未來可以對歷史不去糾纏。但是如果你仍然「耍大牌」,拿著「老殖民者」的那一套「玩高傲」,那肯定有國家會說道說道的。
  • 印度:脫胎換骨的殖民地
    十八世紀的美國獨立戰爭,讓英國付出了沉重代價,英國人吸取教訓,轉變了對殖民地的管理模式「以獲取殖民地的經濟利益為主,對殖民地的管理事務不做過多幹預,甚至不強迫殖民地人民學習英國的文化」。 但英國保留了印度皇帝之下的各地王公諸侯,印度版圖的40%和人口的25%掌管在562個主要王侯手中。而在馬來西亞,英國除了將檳城、馬六甲與新加坡納入皇家殖民地範圍,進行直接統治以外,其他諸邦在相當長的時期都保持了各自傳統君主的政治地位。
  • 世界僅存的殖民帝國,殖民地遍布全球,國家強悍無比
    而二戰後,因為整個西方世界的衰弱,還有整個東方世界的覺醒,為此戰後殖民帝國一個個崩潰,消失在世界上,連大英帝國都變得孑然一身,只剩下本土了。所以其實現代世界,殖民時代那是結束了的。但是這個也不絕對,因為世界上依然存在一個殖民帝國,殖民地遍布全世界,而且都還不願意獨立,國家強悍無比。
  • 印度是如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其實按照當時印度國內那種四分五裂的狀況,淪為殖民地是早晚的事,區別在於淪為誰的殖民地。最後,在一幫歐洲強盜的競爭中,英國勝出,成了印度的宗主國,英女王成了印度的女王。英國人挺嘚瑟的,還把一艘「聲望」級戰列艦命名為「印度女皇號」,其實這個女皇指的就是他們的伊莉莎白女王,因為她也是印度的女皇。
  • 蘇格蘭作為英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何沒有自己經營的殖民地?
    從16世紀開始,歐洲人向全球進行殖民擴張,此時的不列顛島還不是統一的國家,英格蘭和蘇格蘭是兩個獨立的國家。英格蘭很早就參與到殖民活動中,而蘇格蘭則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防英格蘭上,直到1707年兩者才聯合成為「不列顛王國」,構成現代英國的主體(1801年愛爾蘭王國加入後,改為「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