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區人口變動情況分析報告
新疆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李曉霞
近來,新疆的人口問題備受關注。特別是德國反華學者鄭國恩(英文名阿德裡安·曾茲 Adrian Zenz)引用一些來源不明的數據,拼湊了所謂《絕育、宮內節育器和強制性計劃生育:中共在新疆壓制維吾爾族人口出生率的運動》的研究報告,妄稱「新疆自然人口增長急劇下降」,污衊新疆存在所謂「強制絕育」問題。針對該報告的錯誤觀點和荒謬邏輯,本文梳理了新疆地區人口變動狀況,分析了南疆地區人口過快增長原因,闡明了新疆地區人口變動趨勢的合理性。
一、新疆地區總人口持續增長及原因分析
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時,新疆總人口為487.36萬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新疆總人口為2181.58萬人,57年間增長了近3.3倍。近年來,新疆總人口繼續穩步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8年間,新疆少數民族人口、維吾爾族人口均穩定增長,新疆漢族人口略有增長。從人口數量看,2010年至2018年,新疆常住人口從2181.58萬人上升至2486.76萬人,增加305.18萬人,增長13.99%。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從1298.59萬人上升至1586.08萬人,增加287.49萬人,增長22.14%;從族別看,2010年至2018年,維吾爾族人口從1017.15萬人上升至1271.84萬人,增加254.69萬人,增長25.04%;漢族人口從882.99萬人上升至900.68萬人,增加17.69萬人,增長2.0%。維吾爾族人口的增幅不僅高於全疆人口的增幅,也高於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的增幅,更明顯高於漢族人口的增幅。從增長區域看,2010年至2018年,南疆四地州人口從895.10萬人增長到1035.5萬人,增加140.4萬人,增長13.55%,屬全疆最快。
數據來源:《新疆五十年》表2-1、歷年《新疆統計年鑑》
數據來源:《新疆五十年》(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表2-3,《新疆統計年鑑2019》表3-8
新中國成立至今,新疆總人口、新疆少數民族人口特別是維吾爾族人口均保持快速增長,南疆地區維吾爾族人口增長尤為明顯,其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長期實行的民漢差別性政策影響。中國政府通過法律形式倡導在各民族人口中實行計劃生育,同時從少數民族人口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在生育子女數量的規定上對少數民族執行有別於漢族的相對寬鬆政策。1975年,新疆在漢族人口比較集中的烏魯木齊等城市實行計劃生育政策。1981年發布《關於計劃生育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開始在新疆漢族人口中全面實行計劃生育政策。1992年發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計劃生育辦法》,開始在新疆全部人口中實行少數民族比漢族寬鬆的計劃生育政策,即城鎮漢族群眾提倡一對夫妻生育1個孩子,農村可生育2個孩子;城鎮少數民族群眾一對夫妻可生育2個孩子,農村的可生育3個孩子。2017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和各族群眾生育意願趨同,新疆修訂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各民族實施統一的計劃生育政策,即城鎮一對夫妻可生育2個孩子,農村一對夫妻可生育3個孩子。據1988年全國生育節育抽樣調查(2‰抽樣調查),1970年至1974年維吾爾族婦女平均預期終身生育6.13個孩子,1985年至1987年為5.4個孩子,同地漢族婦女分別為5.2個孩子和2.5個孩子。1981年中國民族人口總和生育率最高的是藏族(5.84)和維吾爾族(5.59);1989年總和生育率最高的是維吾爾族(4.65)和藏族(3.80);2000年最高的分別是哈薩克族(3.195)、維吾爾族(3.156)、藏族(2.755)。由此可見,維吾爾族的生育率始終處於全國較高水平。
醫療健康水平提高大幅降低了人口死亡率。新中國成立初期,新疆人口死亡率高達20‰。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20世紀60年代中期,人口死亡率下降到10‰以下並在以後持續降低,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的變化基本同步(參見圖1)。在喀什地區英吉沙縣一個維吾爾族聚居村落,1949年至1983年間,該村死亡人數232人,平均死亡年齡18.76歲,其中一歲以內嬰兒死亡127人,佔死亡人數的54.74%。2016年筆者在該村調查,當年該村死亡8人,平均死亡年齡73.9歲。2014年至2015年,該村共出生282個嬰兒,只有1個嬰兒死亡。新疆各族人民身體素質得到巨大改善,特別是婦女兒童保健水平不斷提高,孕產婦死亡率由2010年的43.41/10萬下降到2018年的26.65/10萬,嬰兒死亡率由26.58‰下降到14.02‰,平均預期壽命已達74.82歲(2015年數據)。
計劃生育政策落實不到位,導致出現大量計劃外人口。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喀什、和田等南疆地區執行計劃生育政策長期存在推進難、落實難問題,導致該地區人口過快增長。一些人因生育觀念和認知尚未改變,對計劃生育政策存在牴觸情緒,阻礙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一些宗教極端勢力蠱惑甚至脅迫群眾以「念尼卡」的宗教儀式結婚、以念三個「塔拉克」的方式離婚,宣揚結婚男女領結婚證是「哈熱木」,終止妊娠是「異教徒」,煽動群眾抵制計劃生育政策,導致早婚重婚現象嚴重,計劃外生育行為不斷發生;一些地區計劃生育政策執行不到位,重獎勵輕處罰、重服務輕管理;計生幹部力量整體相對薄弱,如喀什地區莎車縣,計生幹部人均服務1.5萬人,最遠服務半徑130公裡,嚴重影響計劃生育政策落實。2015年,喀什地區某縣開展計劃生育工作專項統計,1989年至2014年間,全縣共出生35.9萬人,其中10.5%為計劃外生育。
二、2018年新疆人口增長呈下降態勢及原因分析
新疆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從2017年的15.88‰、11.40‰分別下降至2018年的10.69‰、6.13‰,2018年新生人口比2017年減少了約12萬。主要原因如下。
計劃生育政策得到嚴格執行。2017年修訂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各民族實施統一的計劃生育政策(城鎮一對夫妻可生育2個孩子,農村一對夫妻可生育3個孩子),並對違反規定多生育子女的依法予以相應處罰。同時,新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人口與計劃生育獎勵專項經費,對實行計劃生育的公民給予獎勵和社會保障。例如,新疆農村少數民族夫婦自願終身只生育(含收養)兩個子女,可以申請領取《計劃生育父母光榮證》。領取光榮證的農牧民家庭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不低於3000元的一次性獎勵等。近年來,新疆持續提高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大力普及避孕節育、生殖健康等科學知識,提供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提高公民生殖健康。例如,截止目前在全疆設有免費計劃生育藥具發放網點9788個,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領取藥具;每年免費發放17種計劃生育藥具,開通手機APP,利用移動智能手段方便群眾查詢地、縣、鄉三級指定的避孕藥具發放點詳細信息,有效滿足了廣大育齡人群多樣化避孕和基本健康需求。群眾自主選擇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節育措施,育齡婦女自願接受輸卵管結紮術和宮內節育器放置術。例如,和田等地遵循群眾自願與技術指導相結合的原則,鼓勵群眾選擇國際公認的副作用小、安全性和有效性高的輸卵管結紮術、宮內節育器放置術,該項目費用由政府承擔。
群眾婚育觀念發生轉變。近年來,通過廣泛而深入的宣傳,年輕人主動放棄封閉的、落後的擇偶觀念和婚育觀念。早婚早育的觀念逐步被摒棄,推遲初婚年齡,把時間和精力更多放在個人發展上,成為越來越多少數民族青年的選擇。例如,2015年英吉沙縣某鄉共102對男女新婚,沒有一對早婚者,相反,其中有47人為晚婚,晚婚率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9%。同時,少生優生的觀念深入人心,特別是對於少數民族農村女性,走出家門後,不僅增加了收入,還打破傳統的「結婚-生育-務農」循環,家庭地位大大提高,生育選擇話語權大大增加,優生優育觀念明顯加強。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思想進步,追求自由戀愛、幸福婚姻成為普遍,婚姻家庭越來越穩定,離婚再婚率呈穩中有降的趨勢。例如,據官方統計,2015年、2017年、2018年,新疆的登記離婚數分別為74979、51223、47919對,年均下降14%;再婚人數分別為195008、150628、115831,年均下降16%。
宗教極端思想有效遏制。近年來,針對嚴峻複雜的反恐、去極端化鬥爭和各族群眾對打擊暴力恐怖犯罪、保障生命財產安全的迫切要求,新疆堅持標本兼治,依法開展去極端化工作,使不少群眾逐步掙脫宗教極端主義的思想牢籠,現代文明生活理念得以深入人心。受過極端思想感染的群眾實現了由「念尼卡」宗教儀式結婚向自由戀愛、依法登記結婚的轉變,由念「塔拉克」宗教儀式離婚向意願真實、協議離婚的轉變,由「節育避孕是異教徒」向「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的轉變,提高了各族群眾依法婚育的意識。在去極端化的過程中,一些婦女的思想也得到解放,男女平等觀念和健康生殖的科學意識大大提高,避免了被極端主義裹挾淪為生育工具的痛苦,紛紛爭做身心健康、自信獨立、愛國愛家的新時代女性。
三、新疆地區人口變化的合理性
世界人口發展趨勢表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越高,人們自我價值實現和優生優育的觀念越強,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長率都會隨之下降。經典人口轉變理論認為,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口會由「高死亡率、高出生率、低增長率」轉變為「低死亡率、低出生率、低增長率」。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歐洲一些國家的生育率水平出現持續下降,總和生育率在1980年至1985年期間降至1.6,甚至更低。20世紀末歐洲整體上進入超低生育率時代。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在20世紀90年代初降到較低水平後繼續下降,2015年為1.5-1.6。
新疆人口轉變與全國相比,有相對滯後性和結構差異性的特點。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新疆各族群眾出行、居住、教育、就醫、就業等生活條件發生根本性改觀,促進了人口質量的穩步提升,新疆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78年的22.55‰、7.69‰和14.86‰,分別下降到2018年的10.69‰、4.56‰和6.13‰。根據人口轉變理論的四階段論,新疆人口已進入到第四階段,即低死亡率、低出生率、低增長率。2018年新疆少數民族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明顯下降,尤其是維吾爾族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明顯下降。這一方面是計劃生育政策嚴格落實效果的顯現,另一方面也是近幾年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少數民族相對滯後的人口轉變過程開始加速的表現。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南疆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鎮人口持續增多,各族群眾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質大幅提高,生育觀念發生了改變,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將會成為越來越多群眾的自願選擇,也將會成為南疆社會的風尚。同時,南疆地區倡導世俗化、現代化社會生活方式已取得顯著效果,落後生育觀念影響明顯下降,個人自主選擇的空間將越來越大,包括對生育行為控制的自主性不斷增強。可以說,維吾爾族人口的轉變,正在逐漸由以政策引導和制約的外力推動向自願選擇、自主決定。這種轉變不只是單純人口數量增減問題,而是涉及人的素質全面提升的問題,是少數民族群眾自願選擇的結果。
來源:天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