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發創新舉措!上海臨港允許境外仲裁機構設立業務機構、本地律所...

2020-12-20 界面新聞

記者 方卓然

2020年12月17日,臨港新片區舉行「全面提升臨港新片區法治化營商環境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發布會」。會上,上海市司法局制定發布了《境外仲裁機構在臨港新片區設立業務機構管理辦法》,率先允許境外仲裁機構在臨港新片區設立業務機構,並率先允許上海本地優秀律師事務所在臨港新片區設立同城分所。

段和段(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拿到了001號牌照,成為全上海第一家同城分所。

段和段律師事務所主任、創始合伙人段祺華表示,在臨港新片區批准創設同城分所,是上海市司法局充分調動律師服務經濟社會的法治力量,為這片開放引領的前沿陣地量身定製的重大創新。「今後我們也將充分整合總所及全球28家分所的法律服務資源,全力助推臨港新片區法治建設,為新片區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制度探索、全球合作保駕護航。」

臨港新片區設立以來,最高院、上海高院、市檢察院、市三中院(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上海海事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浦東新區法院、市檢三分院等分別發布了司法服務保障臨港新片區的工作意見,為臨港新片區改革創新發展、營商環境優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上海高院制定發布《上海法院服務保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21項舉措,涉及30餘項具體工作任務。市三中院(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上海海事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浦東新區法院等也結合各自職能定位,陸續發布實施了專門的服務保障措施,形成了以市高院《實施意見》為統領,中級(專門法院)、基層法院系列舉措為保障的「1+N」服務保障工作體系。

發布會上,上海市三中院(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上海海事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浦東新區法院、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上海總部、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上海市金融消費糾紛調解中心、上海銀行業糾紛調解中心、中證資本市場法律服務中心等10家訴訟、仲裁、調解機構共同籤署了臨港新片區一站式爭議解決中心共建合作協議。

上海市檢察機專門出臺《上海市檢察院關於服務保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工作意見》,為臨港新片區發展量身定製6項22條檢察服務新舉措,重點加強新片區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加大公益訴訟工作力度,構建涉國際運輸案件快辦機制。

檢察機關建設集辦案、研究、預防、服務於一體的智慧財產權檢察保護中心,在新片區管委會設置專門的檢察官辦公室,將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延伸到開放創新最前沿。

此外,上海市檢察機關加大推動公益訴訟工作,與海關緝私局、海警局、三中院會籤《關於服務保障臨港新片區建設加強反走私工作的意見》,與港航公安局、航運辦、金融辦建立聯動機制,維護臨港新片區全球樞紐港建設運輸安全。

發布會上,由專業化辦案團隊核心成員組成的首批「檢察辦案精英團隊」正式入駐基地,為臨港新片區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專業支持。

自去年8月20日揭牌以來,臨港新片區內新增註冊企業已超過21000家,同比增長62.5%,覆蓋製造業、服務業、高科技、進出口貿易等各個領域。伴隨市場活躍度的提升,法律糾紛及相關案件也逐漸增多,截至2020年9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類涉臨港新片區民商事案件3265件,主要涉及商事糾紛、跨境貿易糾紛、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且案件涉外因素明顯。

針對市場主體法律需求大、近距離法律服務供給不足、涉外專業法律服務短缺的現狀,臨港新片區積極回應市場主體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對標全球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主動對接國際通行規則,從服務開放型產業發展全鏈條出發,圍繞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不斷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持續提升臨港新片區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核心競爭力。

截至目前,臨港新片區已成功洽談引進境內外知名律師事務所、仲裁、調解、公證、司法鑑定、外國法查明、法律新媒體等18家法律服務機構,建立起司法機關、法律服務機構、企業共存的法律生態體系,為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提供法律服務保障。

發布會上,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也正式揭牌,上海市法學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上海總部、中證資本市場法律服務中心、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上海市金融消費糾紛調解中心、上海銀行業糾紛調解中心及上海段和段(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上海聯合(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上海融孚(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上海金茂凱德(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上海通力(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等上海首批同城分所、司法鑑定科學研究院、浦東公證處、張江公證處、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中心、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律新社等18家單位共同籤署集中入駐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協議。

相關焦點

  • 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揭牌,上海首批5家同城分所入駐
    12月17日,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正式揭牌。12月17日,在全面提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法治化營商環境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發布會上,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正式揭牌。上海段和段(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等上海首批5家同城分所籤署集中入駐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協議。
  • 內地與香港相互執行仲裁裁決機制的重大發展
    目前,多家境外仲裁機構已在上海設有辦事處。2019年以來,國務院的相關文件允許境外仲裁機構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和北京市的特定區域設立業務機構並開展仲裁業務活動。今年10月,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作為首家國際組織仲裁機構在內地設立的業務機構,也已宣布落地並實質化運作。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國務院              2019年7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以下簡稱新片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
  • 打造面向全球的亞太仲裁中心,上海有幾分底氣
    正是在這樣的政策指導和支持下,上海的商事仲裁得以迅速發展。目前,上海已經成為中外仲裁機構資源最為豐富的中國內地城市,初步具備了國際商事中心城市的硬性條件。除了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上海還有上海仲裁委員會,另有4家全球知名的國際仲裁機構已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上海自貿區」)設立了代表處,包括國際商會仲裁院、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以及韓國商事仲裁院。
  • 臨港新片區籤約今年首批服務業項目,涉及法國立輔律所、吉的堡教育...
    2020年10月13日下午,臨港新片區與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項目籤約儀式今天在臨港舉行。會上,法國立輔律師事務所、上海大道包裝隔熱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臨港服務中心、德國隱形冠軍聯盟臨港中心、上海新人力人才雲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現代服務業促進中心服務平臺6個產業項目與臨港新片區籤約。
  • 江西省司法廳廳直律所鑑定機構下放屬地監管
    會議現場廳直律所鑑定機構監管權整體下放上個世紀80年代,江西省司法廳設立了第一家廳直國辦所——江西省律師事務所。2001年,自江西省司法廳廳直司法鑑定機構設立以來,司法鑑定機構從最初的「小散亂」發展到目前的分布合理、規模均衡。如今,由司法廳直接管理的「四大類」(即法醫類鑑定、物證類鑑定、聲像資料類以及環境損害類鑑定)司法鑑定機構有25家,鑑定人有450人,廳直律所和廳直司法鑑定機構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服務。
  • 廣州律協獎勵入選國際評級機構的律師三萬元;2020ALB十佳成長律所...
    律新社丨編輯部出品 本周關注 ○ 2020年ALB China十佳成長律所、客戶首選律師名單公布 ○ 廣州律協宣布對入選國際權威法律機構評級的律所給予3萬元/家/項、律師1萬元/人/項的獎勵
  • 「允許境外機構設立控股理財公司」;科創板股票將納入滬股通標的...
    易會滿: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在第12屆陸家嘴(600663,股吧)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將繼續推進科創板建設,加快推出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等創新制度,抓緊出臺科創板再融資辦法,推出小額快速再融資制度,發布科創板指數、研究推出相關產品和工具,支持更多「硬科技」
  • 上海:金融開放「引力」十足 外資金融機構接連落戶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首家營業部開業、上投摩根基金成為首家外資絕對控股的公募基金、大韓再保險上海分公司獲批籌建……今年以來,上海抓住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機遇,全力推進外資金融項目落地。外資機構也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人民幣資產吸引力進一步顯現。外資金融機構加快布局中國步伐今年一季度,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大韓再保險上海分公司、羅素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五家外資機構在上海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雲開業」儀式,拉開了2020年外資金融機構布局中國的序幕。
  • 臨港:外籍高層次人才經管委會推薦直接申請在華永久居留
    加強國際商事糾紛審判組織建設,建設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解決機制。加快上海國際商事法院落戶,依法對與臨港新片區相關的跨境交易、離岸交易等國際商事交易行使司法管轄權。積極爭取亞太仲裁中心落戶,吸引國際仲裁中心業務機構集聚,打造高水平的涉外法律服務體系。
  • 制度創新、行政審批改革、稅收優惠……今天這場發布會亮出臨港新...
    如,人行上海總部在本市率先實施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截至6月末,惠及新片區66家企業。今年5月,該項舉措被複製推廣至全市供應鏈、產業鏈及外貿企業。先行試點實施一次性外債登記,外匯局上海市分局大幅簡化辦理跨境融資業務流程,推動外匯收支便利化,更好服務企業貿易和投資,允許銀行直接辦理企業外債註銷登記業務等(上述兩項試點被選入第十批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案例)。
  •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機構設置調整,新增105個人員編制,內設15個機構
    新民晚報訊 (駐臨港記者 楊歡)為保障「兩個打造」戰略任務的實現,充分體現臨港新片區制度創新的特質,確保管理體制和機構職責的落地,保障新片區管委會領導管理南匯新城鎮的工作機制順利運行,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機構設置近期做了調整。圖說:臨港新片區。
  •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滿月」:迎來「金融+人才」大禮包
    「滿月」:迎來「金融+人才」大禮包  新華社上海9月20日電(記者何欣榮)20日是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揭牌滿月之日,上海市相關部門和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當天發布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業創新發展,加大力度引進符合新片區產業發展方向的外國人才。
  • 【中國律所40年】錦天城:從上海走向全球,飛速發展的律界「航母」
    據史建三回憶,上海市錦聯律師事務所原是為錦江集團內部的法律事務提供服務,後來也開始承接外部的法律服務,但律所規模與發展速度有限。黃仲蘭則是北京長城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的主任,但北京長城於1998年被司法部註銷,長城上海分所也面臨關門。合併最初,史建三、黃仲蘭的意願更強烈,但僅錦聯、長城的規模還不夠。1999年,史煥章從華政退休,其亦有推動上海本地律所做大做強的想法。
  • 助跑臨港速度,貢獻寧行力量——寧波銀行上海臨港支行正式開業
    2020年12月30日,寧波銀行上海臨港支行盛大開業。這是寧波銀行在上海開設的第24家經營機構,是寧波銀行上海分行完善網點布局、機構建設縱深拓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上海分行支持臨港地區發展,助力新片區建設的重要表現。
  • 上海發布多項金融惠臺政策,支持支付機構服務臺灣同胞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銀監局、市金融辦負責)(十八)支持臺灣金融機構在本市設立總部及分支機構。臺資金融機構分支機構改制成法人金融機構後註冊或者遷入本市的,以及在本市新註冊設立或者新遷入的金融機構總部的,適用相關扶持政策。
  • 人民銀行制定《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
    2011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監察部等部門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1〕25號,以下簡稱「25號文」),就規範商業預付卡作出了安排和部署,要求抓緊完善預付卡業務管理制度。
  • 上海臨港招商引資由專設機構統一負責,各鎮不再承擔
    上海臨港招商引資由專設機構統一負責,各鎮不再承擔 澎湃新聞記者 儲靜偉 2015-09-30 13:16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臨港出資5億元設立子公司,主導臨港新片區航空產業布局
    12月30日,上海臨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臨港」,600848)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以自有資金出資人民幣5億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臨港新片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將積極主導並參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航空產業布局區域的開發和建設。目前,新片區產業公司已辦理完畢工商登記手續,並取得了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營業執照,位置設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先行啟動區域內。
  •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吳弘:建議儘快設立上海金融檢察院
    此外,吳弘建議,可以考慮以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為契機,打造金融司法試驗區,擴大國際商事審判機構的司法管轄權,適當吸收外國法官及律師參與國際金融審判等。2008年起上海就率先在各級法院設立金融審判機構,在各級檢察院設立金融檢察專門機構,有效發揮專業司法的作用;2018年又經全國人大批准率先設立上海金融法院,並在實踐中創新了一批金融審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