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燕趙晚報訊 ( 融媒體記者 石英傑 ) 12 月 23 日上午,雄安文化叢書《千詠嘆:詩情白洋澱》首發式在河大學文學院舉,來自京、河兩地的 30 餘名詩人、評論家和文化研究學者就叢書的出版及詩歌發展進交流研討。這套叢書是雄安新區成立後第一次全面梳理白洋澱的詩歌發展脈絡,河北大學文學院向雄安新區文學作者贈書 80 套。
河北大學文學院向雄安新區作者贈書(從左至右:林莽、阿民、劉金柱、張勁鷹)。
本次活動由河省作協詩歌藝委會、詩探索編輯部、河大學文學院、保定市作協聯合主辦。河大學文學院院長、本套叢書的主編劉柱介紹,在雄安新區橫空出世的時代背景下,為對數千來歌詠白洋澱的詩歌進整,呈現雄安新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積澱,河大學文學院策劃並組織了大型文化叢書《千詠嘆:詩情白洋澱》的編撰。從 20179 月開始,該學院的教授和京以及白洋澱的文化學者經過一多的整,201810 月,這套叢書由中國青出版社出版。叢書分為古代卷、現代卷和白洋澱詩歌群落卷。叢書每卷獨立成冊,又相互關聯,自成一體,給人們展現一幅千詩情白洋澱的華美藝術畫卷。
上世紀 90 年代詩人尋訪白洋澱詩群蹤跡。
" 本套叢書的出版,第一次將自春秋到現代書寫白洋澱的舊體詩詞和現代新詩進行了全面的匯總,它具有豐厚的詩歌史料價值。" 白洋澱詩歌群落卷 " 是這套叢書的一個亮點,它是當代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節點,也是京冀文化融合碰撞的特殊文化現象。這一文化現象值得認真研究,它具有推動這一地區詩歌文化進一步發展的良好潛能。"" 白洋澱詩群 " 代表詩人之一、詩探索編輯部主編莽發言說。
據解,上世紀六十代末和七十代初,宋泉、芒克、多多、莽等京知青來到白洋澱下鄉。在勞動之餘,他們創作《天空》《太陽落》《二十六個音節的回想》等一批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這批京知青返城後,他們中的很多詩人成朦朧詩運動的骨幹,並引發新時期文學的地震,成為白洋澱的一個標誌性文學現象。" 白洋澱詩群 " 的文學現象已經進入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多所大學編輯的文學史教材中,研究這一文學現象的學者論文,博士、碩士論文有上百篇。" 白洋澱詩群 " 也引起了世界文化研究界的關注。
《千詠嘆:詩情白洋澱》封面。
本套叢書的編者周潤彪、劉青松、鄧招華、棟人、賀嘉鈺分別談了自己的對這套叢書的文化價值的認知和編輯體會。《詩探索》編輯部主任陳亮、河大學文學院學者張芳、新保定詩群的詩人張勁鷹、石英傑、易州米等,雄安新區安新縣文廣新局長王迦、作協主席阿民、文化學者衛東等也圍繞著 " 白洋澱詩群 " 對 " 新保定詩群 " 的影響等話題,對京冀詩歌的融合和發展進深入探討。
(編輯:史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