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速成」更大的問題是「不明不白」
■早報評論員 黃帆
噴香的烤鴨何以賣出「超乎尋常」的低價?價廉味美為何反而讓人放心不下?記者的相關調查,真相指向了速成鴨。
公眾對「速成」的擔憂早已有之。記得在三四年前的「速成雞」事件,因為牽涉著名的洋快餐品牌,導致輿情洶湧,生產線方式產出的「速成雞」被公眾廣為詬病。當時,也有專家出面澄清,「速成」並非那麼可怕:現代化育種技術、高水準飼養管理、全面均衡的飼料營養——隨著養殖水平的提高,那些過去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從科學角度講是可以實現的。
專家所言也許不無道理,但是,當你舉起筷子,將速成肉送進口中,你會發現總有種不安在心頭,為何?因為我們平時很少吃得足夠明白。
在整個食品生產消費的鏈條中,消費者總是位於最尾端,有大量事關安全的重要信息,消費者既不掌握,也缺乏渠道了解。面對有疑問的食品,消費者往往只能眼看嘴嘗鼻子聞。且不說市場上有多少速成鴨冒充土鴨賣,像速成鴨這種東西,有無添加違禁藥品、添加劑是否超標,消費者是很難辨別出來的。這種條件下,你要讓消費者克服「自然的才是健康的」的慣性心理,認同速成鴨安全可靠,真的難度很大。
正如真理越辯越明,類似的難題也應該在消除信息不對稱中找到解決辦法。速成可能意味著質量的縮水和折扣,速成雞鴨到底有無質量問題,是不達標還是不夠好,都應該有明確的答案。如果速成是科技進步的成果,沒有安全問題,就應該大大方方地向公眾說明。如果不是,也應該老老實實地公布。
退一步說,即使暫時不能給出確切的結論,那也應該讓消費者保留明明白白選擇的權利。就像轉基因食品是否足夠安全,至今仍存爭議,但相關食品中,明確標註是否使用轉基因原料,讓消費者自主考量、自願選擇,而不是在不明不白中吃進肚子,難道就不行嗎?
泉州的養鴨場養的多為飼料鴨,吃的是顆粒飼料所以也被稱為「顆粒鴨」。
【記者調查】
多數烤鴨使用凍鴨 每箱10隻進價110元
據了解,市場上銷售的新鮮鴨無論是水鴨、草鴨還是普通番鴨,價格都在16-40元/斤。烤鴨的價格這麼低,利潤空間在哪,攤販如何做到一隻一斤半左右的烤鴨賣24元還能賺一半,這裡面到底有什麼玄機?
「這你就不懂了,成本低啊。」一家烤鴨攤的攤主呵呵一笑說,烤鴨用的並不是市場上售賣的活鴨或剛被宰殺的鮮鴨,而是十分便宜的凍鴨。凍鴨是指除去鴨毛、表面角質、二節翅和鴨掌的淨膛成品鴨。
該烤鴨攤攤主表示,他有自己的固定進貨渠道,每隻鴨子帶冰約重兩斤四五兩,一箱十隻整箱買,價格約110元,平均每隻價格約11元,而且買得越多越便宜。
「主要是鴨子拿得便宜。」另一家烤鴨店的店主也表示,「鴨子一隻十來元,150元的中藥材、1000元的香料可以搭配使用一個月,所以賣烤鴨成本並不高,而且你做得越多成本越低,因為不管你浸泡多少烤鴨,中藥材、香料都是那些。」攤主透露,為了拿到更便宜的凍鴨批發價,他都是大批量進貨,為了儲存凍鴨,他和幾個同樣賣烤鴨的人合夥弄了個冰庫。
不少凍品店賣凍鴨 批發每斤僅約4元
店主們口中的「凍鴨」得從哪裡進貨?記者走訪市區多家菜市場發現,凍鴨有零售,也有批發。
市區東美菜市場一家冷凍品店的店主告訴記者,整隻冰凍鴨他們賣得比較少,一般都賣半邊鴨,但也可以幫忙進貨,量大的話一般都論箱賣,一箱約10隻,一隻冰凍鴨大概兩斤,算起來約5元/斤。
記者又來到位於新門菜市場、北峰工業區的多家凍庫批發店,發現這些批發商均有售凍鴨,規格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一隻重約2斤,每斤批發價4元多,另一種一隻重約5斤,每斤批發價5元多。
問及為何凍鴨如此便宜,批發商表示,這些鴨大多是從禽類飼養業發達的山東等地批發過來的,那裡的養殖場工業化、大批量養殖生產,加之凍品大批量一起運輸,運輸成本比鮮活的要便宜許多。
在凍品批發店記者注意到,與其他的冷凍肉品不同,凍鴨不出現在店面的展列櫃裡,而是全部存放在凍庫,零售少之又少,幾乎都是大批量批發。記者提出想先看看凍鴨再決定要不要購買時,店家均表示確定要買才會進凍庫取貨。
市民青睞的薑母鴨 有的也用凍鴨製作
烤鴨店使用凍鴨降低成本,那麼泉州市面上其他的鴨肉食品店如薑母鴨店、鹹水鴨店等採用的食材是什麼樣的鴨子呢?
「泉州市區有部分薑母鴨店也會用凍鴨。」一名賣滷料的商販介紹,自己去凍品批發市場批發雞爪時會遇到薑母鴨店的老闆去批發凍鴨,所以他知道有些薑母鴨店並非用現宰的新鮮鴨。
新門菜市場的一家大型冷凍食品批發店老闆介紹說,泉州凍鴨銷量很大,平日裡需要用凍鴨的地方很多,一般的餐館、飯店、鹽水鴨店甚至一些薑母鴨店都會來批發。
凍鴨一般不包含鴨翅與鴨掌,而市面售賣的薑母鴨帶有鴨掌,這是怎麼回事?該老闆笑呵呵地說:「他們可以買完凍鴨再另買鴨掌,煮好放在一起賣,做生意的人怎麼會不懂靈活變通。」
不過,曾經開過餐館賣過薑母鴨的黃師傅稱,他製作薑母鴨不會使用凍鴨,而是選用新鮮宰殺的飼料鴨,因為用凍鴨製作的薑母鴨口感會差很多。「飼料鴨的成長周期也不長,一般飼養兩三個月便能上市,我們長期批發一隻售價僅20多元,所以利潤還是挺高的。」
【本地延伸】
泉州常見「顆粒鴨」 養三個月就能上市
記者了解到,泉州市場上的凍鴨產地大多為山東,品種基本是櫻桃谷鴨。櫻桃谷鴨只需飼養38—40天,重6斤左右便可上市。那么正常的飼料鴨一般養多久可以出售呢?
記者來到南安市梅山鎮的一處養鴨場,3000多隻鴨子就放養在這邊,鴨群裡每隔著五六米就有一個塑料桶,裡面放滿了褐色的顆粒狀飼料。由於這些鴨子都吃飼料,人們乾脆把它們叫做「顆粒鴨」。養殖場的工人說,這些鴨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從不控制它們飲食,所以長得特別快,一般養三個月就可以出售了,一隻顆粒鴨基本賣二十幾元。
在惠女水庫旁開農場的許先生告訴記者,他的農場養殖了2000多隻鴨子,白天都放在山坡上到處跑,晚上才被趕到鴨棚內。張先生介紹說,雛鴨都是整批買來,一隻5元錢,這種鴨很容易養活,只要每天撒飼料給他們吃,放他們出來運動,養三個月後,就可以拿到市場上賣,很多都是餐館直接過來預訂,每隻售價二十幾元。
張先生表示,養殖場大批量養鴨都只能養飼料鴨,而市場上賣的很多都是飼料鴨,純正的土雞土鴨很少。「真正的土雞土鴨,是沒餵飼料的。大多是農村自己家養的,量很小,很多都留著自己吃。」
「家裡燉湯都是託人買的土雞土鴨,那味道別提多鮮美了,一斤40多元,人家要養半年甚至更長。那些養一兩個月或者兩三個月就能吃的鴨,骨頭都是軟的,肉沒嚼勁。一分錢一分貨,還是有差的。」市民王女士對市場上賣的鴨肉很牴觸。
記者隨機採訪了30名市民,大多數人均對凍鴨敬而遠之,不少人認為這類「速成鴨」即代表「打激素」,是危害身體健康的「壞東西」。(記者 麥彬彬 龔翠玲 傅恆 蘇瑋傑 戴曉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