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媒體時有報導,百家種植戶西紅柿滯銷、千畝杏子爛地頭、萬斤火龍果傾倒水塘等現象,類似的農產品滯銷困局在全國各地已屢見不鮮。2015年,全國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甚大,各地不斷出現反常氣候,激發攪亂了農業生產陣營,特別果品行業,各地頻報大豐收,但「量增」背後的「質降」似乎成了普遍規律,這「雙重壓力」疊加不斷衝擊著市場,因此前期各大媒體更是扎堆報導新疆葡萄、廣東柑橘、福建蜜柚等的滯銷困境,引起社會極大關注。與此對應,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進程,「市民」的比例和淨數日益攀升,不但對農副產品的需求數量激增,而且對安全、高端,乃至養生、長壽的食品渴求日盛。如何建立溯源管控產品質量長效機制?如何整頓主體建立有效「內律」機制?如何廣拓通道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如何把農產品銷售與文化結合向三產延伸?如何保障市民買的放心、買到真材實料?如何讓「生產農民」把特產銷出去的同時把「市民遊客」引進來?這系列聯動問題成為全國各地農特產主產區政府面對的共同大課題。
針對這個課題,廣東省梅州市農業局未雨綢繆,早從2012年底就開始體系布局和行動,以全市的涉農經營主體整頓、編碼為主抓手,組建全市金柚、慈橙、茶葉等農業12大協會,把全市1500餘家規模化涉農企業(合作社)和4700種特產統一編碼、授權,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內律」功能,狠抓「質量」內功,在全中國334個地級市中率先構建起了全方位、全程的「數量登記+質量管控」體系和運作機制。之後,在此內功基礎上,周聯揭潮汕、廈漳泉平臺,外拓珠三角、港澳臺市場,著力構建起了「大宗供銷+超市專櫃+社區直供+電子商務」四位一體的市場商貿流通大平臺。並在「組織化內功」和「市場化外功」的內外聯動下,大力配套推進管理信息化、經營品牌化、生產機械化、服務社會化,及農村土地改革、人才培養改革、金融與保險改革等「六化三改」創新工作。農業總體競爭實力增強,效益增加,以金柚為例,統貨價由2012年的1.48元、2013年的1.82元上升至2014年的2.36元,2014年農業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
今年,梅州市的主導產業梅州金柚、平遠慈橙等水果大幅度增產,像其他地方一樣,出現了量增價滑現象。為樹立行業標杆,對產業進行正向引導,為了更長效打開外圍線上、線下市場,特別考慮到江浙市場偏愛沙田柚的「甜」,12月12—15日,梅州市農業部門聯合上海農批中心、上海客家聯誼會、梅州海吉星農產品商貿物流園、正大集團·卜蜂蓮花等農貿大平臺,在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舉行廣東梅州金柚暨富硒長壽資源推介招商會。此次活動以「長壽梅州、資源推介、金柚展銷、招商合作」為主題,旨在展示梅州市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成果,推介梅州金柚品牌,開展富硒長壽資源招商引資,為梅州農業轉型發展整合更多外向資源,尋求更多對外合作,拓展更大發展空間。此次活動梅州市精心遴選了近40家企業170多種產品展出,省內外政府部門、科研院校、企業代表等相關單位人員近300人參加。除了線下平臺推介外,梅州市還與工商銀行聯合,在工商銀行的「融e購」商城上專闢「長壽特產」平臺,首選靈芝孢子粉、高山蜂蜜、葛根、竹稻米、高山茶油等15種富硒長壽特產,線上直供上海。
世界客都長壽硒谷
廣東梅州環境秀美,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是華南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全域1.6萬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74%,域內光、溫、水、氣等先決條件優良,歷來是廣東省乃至華南區重要的優質、高端農副產品產供區。全市8個縣(市、區)中,有4個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其中蕉嶺縣為世界第7個、中國第4個「世界長壽鄉」,長壽縣比例高達50%。經10數載勘測,梅州域內驚現近8900平方公裡富硒土壤集中分布區,平均硒含量達0.53毫克/公斤土,比國家標準(0.4毫克/公斤土)高出30%以上。目前,梅州市共有7大類景區93個景點,每年吸引3000萬以上的遊客,已成為珠三角、港澳臺等地涉農企業(集團)高端農副產品的生產、採購最佳區。
近幾年來,梅州農業發展進入轉型升級期,培育了「梅州三寶」——梅州金柚、平遠慈橙、嘉應茗茶等大批知名品牌和名特優新農產品。2014年梅州農業取得3個「全省第一」:2014年農業增加值179.46億元,比增4.3%,增速全省第一;省級農業龍頭企業65個,佔全省12%,數量居全省第一;省級名牌產品(農業類)累計70個,去年新增14個,新品牌數居全省第一。梅州已逐步由傳統農業大市向更為突出特色高效、更為突出主體建設、更為突出經營規模、更為突出產業體系的現代農業強市轉變。
梅州金柚百年產業
梅州金柚是梅州市最大的農業主導產業。它源自廣西沙田柚,在梅州栽種已逾百年,其營養價值豐富、便於儲藏,有「天然水果罐頭」之稱。1985 年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希望在山」發展戰略,廣泛發動農民有計劃有組織地大力發展沙田柚,被廣東省委列為全省農業綜合開發「東學梅州」的典型。為更好打開國內外市場,1992 年梅州正式把沙田柚商品名確立為「梅州金柚」,1995年梅州市梅縣區榮獲「中國金柚之鄉」稱號。經過30年的發展,梅州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金柚生產基地,金柚成為梅州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它涵蓋早熟系列的蜜柚、中熟系列的文旦柚、晚熟系列的沙田柚和葡萄柚。據統計,梅州金柚面積54.29萬畝,總產72.91萬噸。
梅州金柚先後7次在全國柚類評比中獲得金獎,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稱號,素有「水果之王」、「嶺南佳果」之美稱,2006年梅州金柚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入選「2013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等榮譽稱號。
為打造強有力的梅州金柚品牌,梅州市農業局以眾多企業品牌為基礎,以梅州金柚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為抓手,啟動區域品牌培育提升行動計劃,組建市級金柚協會,整頓整合梅州金柚產業。目前,梅州市金柚協會會員達1200多人,其中企業會員60多個(家),覆蓋全市種植面積、產銷量的60%-70%。以協會為抓手,梅州市農業局大力整頓金柚產業,精心遴選品質過硬、信譽良好、實力雄厚的經營主體,予以重點培育、重點宣傳、重點推介。制定規範「地標」使用標準,明確準入門檻,確保產品質量。在區域品牌引領下,融入了梅州地方文化的「梅州金柚」聲名鵲起,已成為梅州農業的重要區域標籤。
經過多年發展,梅州成功培育了「木子」、「順興」、「梅龍」、「嘉豐」、「龍威」、「梅嶺」、「金柚萊」、「麗園」等知名金柚品牌40多個。其中「木子」、「順興」、「梅龍」金柚被評為廣東省名牌產品,而「嘉譽梅龍」金柚更是在去年廣東省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評選活動中榮獲「廣東名果」稱號。
在打響「梅州金柚」品牌的同時,梅州市農業部門還把拓展市場渠道作為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和效益的重要措施,竭力搭建的四類市場流通平臺中,以大宗供銷為例,在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每年銷售梅州金柚達3萬噸左右,銷售額近2億元。梅州金柚通過各類市場渠道走俏國內市場外,還遠銷至荷蘭、比利時、伊朗、沙特、美國、加拿大等歐盟、中東、南美洲國家,2014年梅州金柚出口量達11670噸。
城鄉對接以城帶鄉
上海作為全國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市場前景廣闊,為梅州高端農特產進軍上海提供條件。2014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5.68萬,每年單大米需求量就高達262萬噸,上海農副產品主要依賴外部供給。特別是上海地處長三角經濟區的出海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這使上海成為打通長三角市場、連結華東和華北經濟區的關鍵點。
梅州作為安全、優質、高端農副產品產供區,恰與上海資源相合、優勢互補。藉助此次活動,梅州將強化與上海的產銷對接合作,藉助像上海一樣的大都市的巨大消費市場,拓寬梅州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尤其是富硒長壽農副產品市場,並以上海為跳板聯通長三角、輻射華東、華北市場,甚至通過跨境電商等渠道走出國門、銷往海外。
富硒熱土合作共贏
為了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富硒長壽資源優勢,梅州以打造「世界客都·長壽硒谷」品牌為定位,梅州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以市政府領導為組長的實施「世界客都·長壽硒谷」品牌戰略領導小組。作為牽頭單位,梅州市農業部門專門制定發展規劃並正在組織實施,將進一步摸清富硒土壤區域,組建技術開發團隊,遴選產品打造基地,培育主體長效開發,建立質檢檢測體系,制定地方富硒標準,科學規劃配套招商,梯度宣傳打響品牌,構建富硒鏈條體系等,建立一批富硒金柚、富硒茶葉、富硒稻米等基地,大力發展富硒農產品精深加工,逐步打響「世界客都·長壽硒谷」區域大品牌。
梅州市農業部門前期已經與上海客家聯誼會、上海流通市場、社區直供電商、高端食品鏈條等進行對接。推介會現場,舉行了滬梅兩地企業籤約和富硒長壽特產直供中心揭牌儀式,期間進行了具有客家韻味的文化藝術表演,梅州金柚品嘗及相關趣味活動,吸引了眾多群眾、參展企業、採購商、經銷商等駐足、品嘗、諮詢、洽談及下單。
此次推介會共達成五項合作協議:一是依託上海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正大集團?卜蜂蓮花終端,整合梅州所有名特優新農產品,整體打包,以B2B(「商對商」)形式輸送到上海、華東和華北等地,再以O2O(線上網店+線下實體店)模式推廣銷售,開啟城鄉對接、產銷對接新的平臺;二是充分發揮上海客家鄉賢人熟、地熟、事熟、商情熟的優勢,建立梅州富硒長壽農特產直供中心,方便市民直接買到梅州的富硒長壽農特產;三是與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分行合作,在原有「融e購」商城基礎上,整合匯集梅州富硒農特產的品類和數量,啟動梅州富硒長壽食品禮包「融e購」上海平臺;四是在上海高端社區建立長壽特產直供試點平臺,滿足高端社區對優質安全農特產的消費需求;五是聯合浙江、江蘇等地的商會/企業構建富硒長壽特產直供聯盟,藉助聯盟向華東和華北地區擴張,提高梅州農特產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通過協議,滬梅兩地在農業發展上開啟了更高層次、更廣範圍和更加務實的合作,實現城鄉商貿的相互融合與雙向互動,構建滬梅城鄉一體化的商貿流通大平臺。
據梅州市農業局局長、廣東省博士團團長劉玉濤博士介紹,此次梅州以柚為媒,除了推介梅州特色的農產品之外,更重要的是為梅州獨有的富硒長壽資源「招蜂引蝶」,吸引更多的海內外鄉賢及商團來梅投資農業。就上海市場而言,通過與滬企合作,著力搭建「三位一體」流通平臺,即實現大宗農產品供銷--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社區高端農產品直供--客家聯誼會/北京餘糧寶科技有限公司,線上客家長壽禮包配送--工行「融e購」。接下來,梅州市農業部門將以組建「客潮汕閩農特產商貿聯盟」為依託,以「品牌」和「市場」為主攻方向,打響富硒長壽品牌,徹底打通上海這塊「腹地」市場,開展滬梅兩地特色農產品「B2B+O2O」農電商合作,並延伸輻射核心長三角和華東、華北等市場。同時,還將加強農業招商推介工作,讓更多的海內外企業家「戀」上梅州、投資梅州、造福梅州。
參加此次活動的上海企業對推介會感觸良多,表示梅州的富硒長壽資源令人「耳目一新」,蘊含著巨大的商機。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高巍董事長表示,將為進駐企業提供最優惠的條件和最完善的服務,讓所有的投資者都能獲得豐厚的回報。而梅滬兩地在市場需求等諸多領域存在著供需互補,他們十分看好梅滬兩地農業資源開發和農特產商貿合作前景。作為上海客家聯誼會會長丘峰表示,將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一如既往地支持家鄉經濟建設,把新思路、新理念引入家鄉,把資金、項目、人才帶回家鄉,鼓勵更多鄉賢回梅州考察農業項目,希望能在梅州熱土上投資辦實業,為梅州發展做點實事。
據劉玉濤透露,除了這種「走出來」的富硒長壽產品推介外,梅州市農業部門正與上海客家聯誼會、上海旅遊媒介平臺洽談,發揮梅州—上海直航,以及全市7大類景區93個景點的優勢,把上海乃至長三角的市民「引進去」到梅州長壽之鄉進行食、住、行、娛、購、遊全方位的「長壽體驗」。(羅宏煉 溫景添 肖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