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8月27日,「一年看變化」天府旅遊名縣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阿壩州汶川縣。汶川縣委副書記、縣長旺娜在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圍繞汶川縣獲評「天府旅遊名縣」一年來的巨大變化與豐碩成果,以及下一步推動文旅經濟發展的思路和舉措向媒體記者進行了介紹。
一年來,汶川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四川省委、省政府關於「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的要求作為文旅產業發展的核心抓手,全力把天府旅遊名縣建設提升轉化為全域旅遊發展的動能增量,通過相生共興、融合交匯,讓當地旅遊業釋放出強大動能,日益成為引領汶川可持續發展、富民強縣的重要產業。
新的徵程裡,汶川縣將繼續用好大熊貓、大遺址、大禹三大名片,加快建設「無憂地·慢生活」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汶川縣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秀美的自然風光、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為當地旅遊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能。2019年4月,汶川縣榮獲四川省首批「天府旅遊名縣」殊榮。以此為契機,汶川縣全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文旅經濟的快速增長。
一年來,汶川縣堅持把「天府旅遊名縣建設」作為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抓手,先後召開8次全縣專題會議,對名縣建設提升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整合財政資金1.5億元,有序推進龍溪阿爾溝、無憂花果山、綿虒三聲音樂廣場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由2019年的1500萬元增加到今年的2000萬元;制訂出臺了《汶川縣激勵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十條措施(試行)》、《汶川縣關於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文旅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等有力政策措施;以節慶活動帶動營銷宣傳,常態化舉辦汶川甜櫻桃採摘節、大禹華誕慶典等地域標誌性主題活動;組建汶川縣生態康養旅遊專家諮詢委員會,並聘請9名知名文旅專家及本土學者為專家顧問,為汶川文旅發展提供諮詢服務;制訂出臺了《高質量建設天府汶川生態康養慢生活度假區實施意見》綱領性文件,形成了「兩大目的地+兩大內環線+文旅小鎮」的旅遊發展格局……
一系列舉措收到顯著成效。數據顯示,2019年,汶川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64億元、同比增長6.2%;實現旅遊總收入28.7億元,同比增長14.9%;遊客接待627.7 8萬人次,同比增長11.5%。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汶川縣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全力推動復工復產、全速推進農業振興、全域發展康養旅遊。該縣地區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等穩居阿壩州第一位,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長期位於四川全省51個少數民族縣市前列。
發展旅遊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於富民增收。在這方面,汶川縣可謂不遺餘力;尤其在天府旅遊名縣的建設提升過程中,汶川百姓通過旅遊產業的長足發展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益處。
在汶川縣映秀鎮,全鎮7村1社以出資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汶川映秀大愛鑫城旅遊有限責任公司,將當地優質旅遊資源交給汶川康養旅遊有限公司統一管理,第一年和第二年可以獲得出資額20%的分紅,第三年開始可以每年獲得15%的固定分紅。大愛鑫城公司總經理、中灘堡村黨支部書記楊雲兵說:「目前僅我們村就有150餘人吃上了『旅遊飯』,他們的年收入總計達600餘萬元。」
來到汶川縣布瓦村,村民馬德志還來不及沉浸在甜櫻桃豐收的喜悅中,他種植的一百餘畝青紅脆李又已進入銷售旺季。按照今年的市場行情估計,甜櫻桃與青紅脆李的銷售收入,能夠增收20餘萬元。
近年來,汶川縣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大力發展甜櫻桃、脆紅李、香杏等水果種植產業。遠近聞名的「汶川三寶」不僅讓村民們通過水果銷售賺得盆滿缽滿,還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採摘、體驗,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路。
今年端午假期和甜櫻桃採摘節期間,汶川縣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就接待各地遊客9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9億多元。這組數據的背後,是汶川百姓越來越紅火的日子。
與此同時,農家樂、鄉村民宿等旅遊業態和旅遊產品的極大發展,也讓汶川百姓嘗到了甜頭。截至2019年末,汶川全縣旅遊從業人員已達2.1萬人,佔從業比重高達3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7元,其中38%來自旅遊業。
獲評首批「天府旅遊名縣」以來,汶川縣堅持讓天府旅遊名縣建設提升與全域旅遊發展齊頭並進,形成了引領汶川經濟發展的「雙輪驅動」,讓全縣文旅產業乃至城鄉面貌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旅遊業態方面,汶川縣積極培育愛國主義研學遊、藏羌文化體驗遊、鮮果採摘農旅遊、野奢民宿養生遊、運動康養賽事遊等新業態;在旅遊產品方面,龍溪阿爾溝、無憂花果山、綿虒三聲音樂廣場等重點文旅項目得到有序推進,灞州羌人谷生態康養旅遊慢生活度假區、無憂花果山農耕趣味慢生活體驗區等日益成熟完善。這一切讓汶川的旅遊產品體系得到極大豐富和完善。
在旅遊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汶川縣不斷優化南北片區業態布局,培育出特色民宿、鄉村酒店168家;推出了「汶川美食五絕」、「茶祥子」大土司黑茶、大熊貓文創產品等特色旅遊商品;建成並運營汶川智慧旅遊平臺,組建綜合行政執法局,創新設立旅遊警察大隊、旅遊巡迴法庭,在各鎮成立旅遊志願者服務隊,常態化開展旅遊市場整治和文明旅遊宣傳,為遊客營造出便捷、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
圍繞「無憂地」的建設目標,汶川縣以生態系統的安全、交通系統的安全、地質系統的安全、產業系統的安全構建起「四位一體」的安全環境,讓遊客在這裡安心暢享無憂的環境、無憂的服務、無憂的文化、無憂的產品。
與此同時,汶川縣緊扣「樂活、環保、休閒、養生、靜居」內涵,堅持「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文化融合在生活中」的理念,力促旅遊空間從景區為重心向旅遊目的地為核心轉型,旅遊產業由「小旅遊」向「大旅遊」轉型,旅遊要素由旅遊資源開發向旅遊環境建設轉型,讓全縣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調查顯示,目前汶川縣居民總體幸福感得分高達90.26分。
「獲得首批天府旅遊名縣的稱號,這既是榮譽更是動力,有壓力更具挑戰。」旺娜明確表示,「在這場新時代旅遊發展的『大會戰』中,汶川絕不會在裹足不前中消磨天府旅遊名縣這塊金字招牌。」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汶川縣將堅持聚焦「大禹故裡、熊貓家園、康養汶川」形象定位,在發展理念上積極創新,啟動《汶川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提升工作,推進與縣域各專項規劃有機融合,實現全方位統籌銜接。
按照《汶川縣天府旅遊名縣提升行動計劃》,該縣將在「兩大目的地·兩大內環線」布局上力求突破,實現鄉村景區化、城市景區化、園區景區化。
在融合發展方面,汶川將提供「四個巴適」(即遊客吃得巴適、住得巴適、行走得巴適、玩得巴適),做好「五個+旅遊」文章(即文化+、體育+、農業+、林業+、交通+),確保在新一輪的旅遊發展中搶佔先機。
與此同時,汶川還將堅持以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標註的「家國情懷之光」、大禹精神和古羌文化標註的「歷史文化之光」和熊貓家園標註的「生態文明之光」點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
「汶川當自強,不負國人恩!」阿壩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說,「十萬汶川兒女將用感恩的心,奮力把自己的家園建設成為『無憂地·慢生活』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讓來到這裡的各地遊客切實感受到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汶川、一個懂得感恩和充滿愛心的汶川。」
(圖片由汶川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