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口無憂谷
【名片】
在全州「九大旅遊品牌」中,汶川獨佔「大地震遺址、大禹故裡、大熊貓」三席。在整個四川的大旅遊市場中,汶川旅遊持續發出「三束光」——即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標註的家國情懷之光,大禹精神、古羌文化標註的歷史文化之光,熊貓家園標註的生態文明之光,打造出一座欣欣向榮的「無憂城」。
【綜述】
汶川:用「三束光」點亮「無憂地」慢生活
7月的汶川縣布瓦村,村民馬德志還來不及沉浸在甜櫻桃豐收的喜悅中,他種植的一百餘畝青紅脆李又將進入銷售市場。按照今年的市場行情估計,甜櫻桃與青紅脆李的銷售收入,能夠增收20餘萬元。
從汶川縣城出發,沿著317國道前行十分鐘左右,車身便轉入了布瓦村的山路。隨著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整座城市不斷向後掠去,如今的汶川嶄新而充滿活力。天府「三九大」,汶川總關情。2019年4月,汶川縣榮獲四川省第一批「天府旅遊名縣」殊榮。作為災後重建產業轉型發展的典範,汶川代表著中國力量站立於世界。在謀定旅遊大格局中,汶川彰顯了家國情懷之光,大熊貓標註的生態文明之光,以及大禹故裡、古羌文化標註的歷史文化之光,以「無憂城」的姿態巋然挺立在岷江之畔。
汶川之變
點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
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發生,到汶川旅遊的遊客與往年同期相比,數量大幅度減少。不同的是,布瓦村的甜櫻桃銷量卻能逆勢而上,贏得了市場。在端午假期和甜櫻桃採摘節期間,汶川縣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就接待各地遊客9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9億多元。
這只是汶川傳統產業發展態勢的一個縮影。
農家樂、鄉村民宿等旅遊業態和旅遊產品的極大發展,也讓汶川百姓嘗到了甜頭。2019年,汶川接待遊客627萬人次,旅遊收入28.73億元;汶川全縣旅遊從業人員已達2.1萬人,從業比重高達3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7元,其中38%來自旅遊業。
獲評首批「天府旅遊名縣」以來,汶川縣堅持讓天府旅遊名縣建設提升與全域旅遊發展齊頭並進,形成了引領汶川經濟發展的「雙輪驅動」,讓全縣文旅產業乃至城鄉面貌都得到大幅提升,擦亮了「天府旅遊名縣」這塊金字招牌。
在縣域經濟方面,汶川實力不斷壯大。今年以來,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汶川全力推動復工復產、全速推進農業振興、全域發展康養旅遊,汶川地區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等穩居阿壩州第一,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長期位於全省51個少數民族縣市前列,2020年創新採取「線上5G引領+線下精準」營銷模式,拉動1000餘萬公斤甜櫻桃銷售。
汶川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改善,森林覆蓋率保持56.85%,高出全省平均值18%、高出全國平均值33%,岷江流域出境斷面水質常年保持II類標準,通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全省排名第八。全縣居民健康綜合得分91.23分,總體幸福感得分90.26分。
汶川模式
將「天府旅遊名縣」作為發展路徑
浴火重生的汶川,為何能以「無憂地」作為招牌?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說,「汶川沒有將『天府旅遊名縣』作為招牌來看,而是作為汶川旅遊的『發展路徑』來看。」以科學布局為抓手,汶川探索出旅遊發展新模式。
生態本底、熊貓國寶、氣候條件、交通保障、旅遊要素等,皆是汶川可以利用的優勢。汶川南邊以川西文化為主,北邊以羌文化為主,立足全面提升全域旅遊品質,汶川設計了「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遊(康養)」的總體思路。用旅遊的理念來規劃汶川、用景區的標準來建設汶川、用遊客的眼光來管理汶川,明確將汶川建成樂活、環保、休閒、養生、靜居的天府汶川生態康養慢生活度假區的發展定位,讓累了、倦了的都市人到汶川能夠得到心靈的溫暖感懷和慰藉。
全域旅遊有何創新?汶川將「天府旅遊名縣」提升建設融入全域旅遊發展全領域。
在空間上,汶川依託獨具特色的「大道無神」優勢(大:大熊貓;道:內地通往藏區的大通道;無:新時代無憂城;神:神秘悠遠的釋比文化),構建「兩大目的地、兩大內環線+文旅小鎮」的旅遊發展格局,推動縣內旅遊空間域轉型,從景區為重心轉向旅遊目的地為核心。在產業上,圍繞規劃制定、基礎設施配套、業態布局、項目攻堅分年度制定實施方案,堅持做好文旅、體旅、農旅、林旅、交旅「五篇文章」。在要素上,積極研究制定土地、林地、招商引資、城鎮建設等要素保障政策,構建旅遊與資本、技術、居民生活、城市功能完善的旅遊開發模式,推動汶川旅遊要素域由旅遊資源開發向旅遊環境建設轉型。
文旅融合如何點亮新IP?汶川以「三束光」融入「天府三九大」品牌全要素。
在全州「九大旅遊品牌」中,汶川獨佔「大地震遺址、大禹故裡、大熊貓」三席。在謀定汶川的旅遊大格局中,汶川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所標註的「家國情懷之光」,大熊貓標註的生態文明之光,以及大禹故裡、古羌文化標註的歷史之光,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的認知,翻開文旅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汶川藍圖
在感恩中砥礪前行
「獲得首批天府旅遊名縣的稱號,這既是榮譽更是動力,有壓力更具挑戰。」汶川縣委副書記、縣長旺娜表示,「在這場新時代旅遊發展的『大會戰』中,汶川絕不會在裹足不前中消磨天府旅遊名縣這塊金字招牌。」
汶川縣將堅持聚焦「大禹故裡、熊貓家園、康養汶川」形象定位,在發展理念上積極創新,啟動《汶川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提升工作,推進與縣域各專項規劃有機融合,實現全方位統籌銜接。
首先,立足生態環境、項目支撐,搭建全域暢遊體系。汶川將紮實推進「2020年文旅項目攻堅年」行動,深挖「大道無神」資源優勢,加快熊貓大道、茶馬·藏羌風情大道(汶川段)等旅遊示範路建設,完成龍溪阿爾溝、無憂·花果山、「三聲」音樂廣場等文旅項目。
其次,立足社會需求、優質供給,強化無憂業態培育。汶川將致力落實《汶川縣天府旅遊名縣提升行動計劃》,實現鄉村景區化、城市景區化、園區景區化。
另外,立足文化連結、品牌塑造,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除了辦好熊貓O2生態音樂季、汶川馬拉松等活動,培塑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活動品牌;汶川還將創新使用新舊媒體信息傳播機制,擴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友好市縣等區域合作,實現全角度精準營銷;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用好大熊貓、大遺址、大禹三大名片,讓「無憂地·慢生活」旅遊品牌愈發閃亮。
「汶川當自強,不負國人恩!」張通榮說,十萬汶川兒女將用感恩的心,奮力把自己的家園建設成為「無憂地·慢生活」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讓來到這裡的各地遊客切實感受到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汶川、一個懂得感恩和充滿愛心的汶川。
熊貓家園
丹青水磨
【對話】
厚植優勢,「黑馬」汶川搶佔文旅發展先機
——對話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
甜櫻桃、香杏子、脆李子,汶川「三寶」承包了夏秋的甜香;熊貓家園、藏羌風情、水磨古鎮為生態宜居慢生活添加了活潑的顏色。「一年看變化」,汶川被命名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一年來,正在從「無憂城」向「無憂地」發展。
在此過程中,如何編制高標準規劃,利用區位優勢繪製文旅藍圖?記者就此採訪了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
「+旅遊」規劃引領
記者:汶川去年獲評天府旅遊名縣,算是一匹「黑馬」。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汶川縣是如何規劃的?
張通榮:我們提出了汶川災後重建發展的一個新思路: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遊。
確定了「+旅遊」的思路以後,修路的時候考慮交通+旅遊,綠道該怎麼修、綠化該怎麼做;在做文化的時候,不會就文化而做文化,也把文化+旅遊;做農業產業布局時、做第三產業時,都把「+旅遊」真正做實。加號放前放後會使它的內涵發生深刻變化,因為僅僅一個旅遊部門帶不動整個產業門類。
我們連續4年把旅遊作為主題年。2017年是汶川旅遊經濟的規劃跟標準制定年;2018年是康養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年;2019年是康養旅遊經濟業態布局年;2020年是文旅項目攻堅年。把「天府旅遊名縣」給汶川,那是國家制度優勢支撐下,汶川人民奮鬥出來的。
「無憂地」特色鮮明
記者:今年汶川將「無憂城」的提法擴展為「無憂地」,請問這是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
張通榮:從漢武帝設置汶山郡,到蜀漢大將姜維在此駐防,從紅軍長徵精神的播撒,到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根植,在2200年的郡縣史上,汶川這片土地雖然歷經磨難、飽經滄桑,但依舊欣欣向榮、生生不息,這座「無憂城」巋然挺立在岷江之畔。
按照省委建設「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和州委「支持汶川縣建設生態康養旅遊示範地」等一系列決策部署,汶川以「樂活、環保、休閒、養生、靜居」為十字內涵提出高質量創建「無憂地·慢生活」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發展目標。
在全州「九大旅遊品牌」中,汶川獨佔「大地震遺址、大禹故裡、大熊貓」三席,也讓汶川的旅遊在整個四川的大旅遊市場中持續發出「三束光」,即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標註的家國情懷之光,大禹精神、古羌文化標註的歷史文化之光,熊貓家園標註的生態文明之光。可以說,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汶川優勢獨特、大有可為,必將在新一輪旅遊發展中搶佔先機。
藍圖滲透感恩精神
記者:汶川旅遊將來的發展藍圖,或者說方向是什麼?
張通榮:將堅持聚焦「大禹故裡、熊貓家園、康養汶川」形象定位,在發展理念上積極創新,啟動《汶川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提升工作,在「兩大目的地·兩大內環線」布局上力求突破,承接落實《汶川縣天府旅遊名縣提升行動計劃》;在基礎配套上築牢根基,推進「文旅攻堅項目年」建設;在宣傳營銷上推陳出新,創新使用新舊媒體信息傳播機制,擴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友好市縣等區域合作,實現全角度精準營銷。
記者:您認為汶川「無憂地·慢生活」的打造中,體現出汶川人的哪些價值觀?
張通榮:做一個勤勞、善良、感恩的汶川人,就是汶川人的價值觀。2018年,汶川在全國率先發布「熊貓指數」,全縣居民健康狀況綜合得分91.76分、居民總體幸福感得分89.87分,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真實感受和深情呼喚,一定可以把我們汶川的愛帶向全國、帶向全世界。只要我們善待這份愛,就會讓感恩的汶川、勤勞的汶川、向上向善的汶川,走得更加平穩。
煙雨三江
【攻略】
1.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線路推薦:
汶川將家國情懷主題貫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始終,同時,憑藉「大遺址、大熊貓、大禹故裡」三大名片讓汶川旅遊散發「三束光」,因此創新推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線路。
水磨仁吉喜目谷——水磨古鎮——天地映秀——漩口中學遺址——家國情懷宣誓廣場——家國情懷書院——映秀5.12地震震中紀念館——邱光華機組紀念碑——映秀熊貓文化廣場——映秀應急體驗中心——臥龍自然保護區——臥龍自然與地震博物館——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威州羌城——汶川博物館——灞州鎮東門寨
2.古羌文化體驗遊:
汶川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著濃鬱的羌藏民俗文化,羌繡、羊皮鼓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傳承。作為治水英雄大禹的出生地,汶川的禹羌文化獨具魅力。神秘古老的羌族釋比文化、絢麗多彩的羌藏服飾文化、獨特的飲食文化、羌歷新年等民俗文化異彩紛呈。
(2日遊)成都——綿虒鎮大禹故裡(大禹祭壇、大禹書院、石紐山、刳兒坪)——威州鎮(雁門蘿蔔寨)——威州鎮(西羌文化街)——威州鎮(布瓦黃泥羌碉群)——灞州鎮(龍溪羌人谷生態康養旅遊區)——成都
3.家國情懷親子研學遊:
近年來,汶川大力發展研學旅遊、應急安全體驗以及家國情懷等培訓經濟,今年汶川更是獲評「2020四川省首批全域研學試點區縣」。假期帶上孩子在汶川來一場研學之旅,讓孩子們在旅行中感悟、學習。
成都——映秀5.12地震震中紀念館——邱光華機組紀念碑——漩口中學遺址——家國情懷宣誓廣場——茶祥子——應急體驗中心——全球災後重建最佳範例水磨古鎮——成都
4.萌寶熊貓親近遊:
汶川臥龍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早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網的大熊貓保護區,並與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合作建立了中國大熊貓研究中心開展大熊貓保護研究工作,保護區內擁有全國10%的大熊貓,被公認為「大熊貓故鄉」。
成都——臥龍自然與地震博物館——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映秀熊貓廣場——應急體驗中心——水磨古鎮——成都
5.生態避暑遊:
炎炎夏日,想要遠離塵世、遠離烈日酷暑,不妨選擇與家人一起來汶川的水鄉藏寨——世外桃源、中國最美古羌城——水磨古鎮享受夏日的清涼自在,親近自然。
成都——天地映秀(漁子溪,棲溪山景)——漩口鎮(趙公福地、無憂谷)——丹青水磨(仁吉喜目谷、拾雲營地、水磨莊園)——煙雨三江——成都
水鄉藏寨
大禹故裡
整理/四川日報記者 薛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