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溫鳳麟(發自霞慕尼)
圖片丨軻影像/溫鳳麟
何處來?
UTMB(環勃朗峰越野跑,The Ultra-Trail du Mont-Blanc)創立於2003年,是歐洲最難的越野跑比賽之一。
2019年的比賽共分YCC、MCC、OCC、CCC、TDS、UTMB、PTL七個組別,覆蓋了從短距離青少年組到400公裡徒步的不同難度。
隨著國內跑步熱潮的興起,越野跑這一與路跑相似度極高的項目也有了越來越多參與者。筆者從2010年意外開始接觸跑步,2014年開始越野跑,2017年第一次參加UTMB的TDS組別。此次以媒體和跑者的雙重身份參與UTMB:一方面以鳳凰網體育頻道的視角報導這一殿堂級賽事;另一方面以跑者身份參加UTMB組別。儘管最終因為身體原因未能完賽,但是七八天來的見聞倒也能一窺這一賽事的魅力所在。
何所好?
說起一場賽事如何好,繞不開賽道風景如何優美、補給如何豐富等等。但在個人看來,UTMB的魅力,說到底就是「以人為本」四個字。
用戶分層 打怪升級
首先,UTMB賽事的各個組別都有一定的報名門檻,每一名報名者都要滿足相應的ITRA(國際越野跑協會)積分。以2019UTMB為例,報名者需要在2年內在3場比賽中拿到15分(一般來說100公裡的越野賽根據爬升和難度,可以拿到4-5分)。較高的參賽門檻一方面規避了入門跑者的盲目參與,降低了賽事執行的不確定風險;另一方面從報名環節開始就打造了的賽事的高規格形象,正所謂「物以稀為貴」,能夠站在UTMB起跑線上的人已經是少數。
其次,賽事組委會對於其他組別也有積分要求,例如TDS(薩瓦超級穿越賽)和CCC(庫馬約爾-尚佩裡-霞慕尼)要求2場比賽中拿到8分,OCC(奧塞耶-尚佩裡-霞慕尼)要求2場比賽中拿到4分。套用現在流行的營銷詞彙,賽事組委會顯然在用積分門檻做用戶分層,嚴格的積分規則傳遞「循序漸進、量力而為」的參賽理念。單就這一點看,遠比國內一些馬拉松賽事只是在參賽選手須知中號召一下來得高明得多。
賽事組委會還在2018年開設了MCC組別,這一組別僅針對當地居民和志願者開放,在名額空餘時會對OCC組別未中籤者開放。前一天還在MCC賽道上奔跑的人,很有可能搖身一變成為接下來幾天在補給站給你裝水計時的志願者。
站在普通跑者的角度看,抬頭看到遠處的UTMB,低頭看到了OCC,就如遊戲中的打怪升級一樣,年復一年的參賽熱情保證了賽事的持續火爆。
戶外天堂 小鎮狂歡
作為第一屆冬奧會的舉辦地,霞慕尼可能並不在我們常規旅遊的清單上。但是一旦能夠在UTMB期間來上一次,相信你一定會愛上這個地方。小鎮地處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下,除了眾所周知的「滑雪天堂」美譽外,其實還有很多的戶外運動資源:成熟的徒步路線(並非水泥鋪就的防火道)、攀巖、騎行、滑翔傘,應有盡有。豐富的項目為小鎮積澱出了深厚的戶外運動氛圍。
從入住開始,就會有人詢問你是否參賽,一句「Good Luck」瞬間暖心。拿著如比賽手環一樣的門卡,跟著滑雪板房間號碼牌的指引順利入住。
放下背包走進小鎮,天上飛著滑翔傘,路上隨處可見背著登山包的遊客--從幾歲的孩童到白髮老人,遊客、參賽者摩肩接踵,幾輛山地自行車從人群中穿行,路人自然而然的讓出一條通道。
轉過街角UTMB的起點拱門巍然矗立,凱薩琳大媽拿著話筒正在為MCC組別起跑致辭,對面小廣場噴泉邊一個樂隊正在表演。每次來到霞慕尼,都會覺得這裡是個「做什麼都不奇怪」的地方。參賽也罷,家屬助威團也罷,哪怕就是來看看走走也罷,你都會找到你想要的東西。UTMB狂歡節,我又來了。
細節致勝 運動無國界
UTMB的賽道難度不低,2019年賽道的官方數據是169公裡以及10000米爬升,單純從數字上看,強度接近6場全程馬拉松。超高的難度自然需要超乎尋常、超細緻的保護措施。
賽事組委會對於強制裝備的要求極高。貼身層、風雨衣、雙頭燈、雙備用電池已經佔據了背包的不少空間,再加上至少1L水的背負,參賽者的負重就是一個大問題。甚至於保溫毯的尺寸、應急繃帶的長寬都有明文要求。
出去領裝時的強制裝備檢查,賽事進行過程中,志願者還會對跑者抽查強制裝備,缺失者一律強制退賽。看似變態的要求背後,其實是考慮到了勃朗峰周邊複雜多變的氣象條件。例如UTMB的第二日,很多選手在爬坡途中遭遇了冰雹的襲擊,這種情況下強制裝備的意義就顯現出來了。
賽事中高水平的志願者也是UTMB的一大亮點。從領取裝備到裝備檢查,再到賽道服務,無處不在的志願者為賽事提供了良好的體驗。賽道志願者的工作內容和國內賽事基本一樣,主要包括計時打卡、餐食、醫療。負責裝備發放的志願者則年齡偏大,但是認真程度和熟練度完全不輸年輕人。遞過裝備後還會跟你開幾句玩笑,賽前的緊張焦慮就在這一次次傳遞中被稀釋。
UTMB的賽道依託於成熟的勃朗峰徒步路線,加上歐洲成熟的徒步文化,所以參賽者在整個比賽的過程中,總會遇到正在周邊徒步、越野訓練的觀眾。每一位都會主動讓出道路讓選手通過,同時為擦肩而過的跑者鼓掌加油。遇上愛玩愛鬧的,還會通過他們用手搭就的通道,在一群人的狂呼、人浪中通過,心裡也會為之一振。
筆者在進到U6補給站後一度有些動搖,正在山間咖啡廳休息的遊客走過來和我交談,儘管我的英語非常糟糕,但是我竟然神奇地聽懂了她要表達的意思:你還可以,相信你的心,不要相信你的大腦給你傳遞的信號。在這條路上,國別、性別、種族的藩籬早已不復存在,一句「Bravo」就是所有人共同的語言。
對於常見的路跑、越野跑賽事來說,大眾和媒體的目光都會集中在站臺選手的身上。這一取向是基於社會學、傳播學的理性選擇,完全沒有問題。但是UTMB的高明之處就是對賽事的最後一名也會有非常高的關懷。
當地時間26日的MCC組別中,臨近關門,從遠處熙熙攘攘的來了幾十人的隊伍。走近一看,一群人推著特製的輪椅慢慢地行進著,輪椅上的兩名殘疾人滿眼淚光接受著全體觀眾的掌聲和助威聲。原來這是一群推著兩名殘疾人完成MCC的人。
當地時間9月1日16:30,UTMB的關門時間。此時此刻的頒獎臺上已經開始了各種儀式,但是賽道兩旁的觀眾還是站滿了終點拱門。這就是UTMB的最後一幕,迎接最後一名入場。在經過最後一個關門點後,收隊者將跟著最後一名出站選手向終點進發,全場觀眾將會用迎接冠軍一樣的熱情等待他的到來。最後一名還會獲得上臺領獎的特殊禮遇,賽事主辦方通過這一儀式,將以人為本、尊重個體的辦賽理念最大限度的表達出來。
何所思?
外國月亮並非都圓
在國外參賽,難免和國內賽事做些比較。UTMB作為頂級越野賽事,確實有太多值得國內賽事學習的地方。但是外國的月亮並非都圓,有一些細節,她做得並不是太好,比如補給。賽事的補給站餐食較為豐富,拋開中西飲食習慣的差別,但從口味說著實一般。奶酪、香腸的羶味很重,電解質飲料的濃度不夠,熱餐多為速溶湯劑泡米飯,口味上基本等於方便麵湯泡飯。這就決定了對於私補的重要性比常規賽事要大得多,這也是賽事組委會對於私補規則的嚴格規定的初心所在。
對於高難度的越野賽,手杖是大多數人的裝備選擇。國內比賽中,大部分選手都會恪守「不挑杖尖」、「不用杖時杖尖衝前」的原則,但是在UTMB賽場上看到了比較多的國外選手並非如此:很多人用杖下坡時雙臂過於展開,本就不寬的路通行效率因此而更加低下,取水時杖不離手杖尖亂舞,進補給站頭燈不關等現象都不鮮見。
2019UTMB的各個組別,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北的參賽總人數達到了564人,完賽人數343人,完賽率60.8%,完賽率略低於賽事的整體水平。比起2018年的500人規模增幅不小。但是在急速增加的參賽者數量背後,參賽者對於賽事的準備還是不夠精細。賽前組委會對於交通、流程、強制裝備、賽道規則等等都有非常明確的解釋,但是很多參賽者對於官方郵件的閱讀略顯疏漏,「大巴如何坐」、「XXXX裝備到底用不用帶」的問題幾乎天天有人在問。也許是國內越野賽事的難度不高,也許是對強制裝備的要求不夠明晰,所以到了UTMB的賽場後,一些參賽者會疏漏很多信息。
在此沒有對某位跑者個人批評的意思,但是對於能夠來到UTMB賽場的人,無論是見識還是參賽數量應該都有一定的積累,也都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如果我們能夠從自身做起,嚴肅對待比賽,言傳身教中向自己的身邊人傳遞正確、積極的備戰心態,這個小眾的項目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才會越來越。
降低積分門檻後的擔心
行文的同時,UTMB賽事組委會已經發布了2020年比賽的具體時間和積分門檻,相比於以往,積分要求大幅下降,UTMB、TDS、CCC、OCC4個主要組別的積分賽場次都變為了至多2場,積分則變成了10分、8分、6分和4分。
積分門檻降低後,勢必會吸引更多的越野跑愛好者參與報名抽籤,不難想見在這樣的背景下,完賽率的降低和賽事保障難度的增加是必然出現的結果。對於一場全球瘋搶的賽事來說,筆者實在無法理解降低報名門檻的初衷。對於身邊躍躍欲試的朋友們,倒是有一點點建議:
戰略層面——積分門檻降低了但是仍然存在,那麼對於跑者來說,夠分就報名無可厚非,但沒有必要湊分報名。急於一時的湊分參賽,無異於揠苗助長。
戰術層面——UTMB賽道難度不低,降低門檻後各種突發狀況的出現概率肯定有所增加。對於跑者來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多進山訓練,適當參賽保持狀態,放鬆心態自然而然,方為正道。
何所嘆!
動筆之時,提綱中曾有「國內賽事如何學習UTMB」的條目,行文至此忽然發現此條可以刪掉。在大量跑者參與到UTMB賽事中的同時,很多比賽的創始人、賽事總監也成為了霞慕尼的常客,三夫賽事、雷越野、關門山巴圖魯、高黎貢越野賽......相信每一個賽事的運營者都會看到比在下陋文中多得多的內容,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健康的市場競爭的衝刷下,越來越多的優質賽事可以沉澱下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每次UMTB臨近結束,我都會感慨「因為尊重,所以熱愛」,每次都會有網友糾正,應該是「因為熱愛,所以尊重」。其實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只是賓語略有變化而已。尊重個體,熱愛生活,感謝UTMB帶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