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裡曰過:(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何謂「怪力亂神」?意思是指關於怪異、勇力、叛亂、鬼神這一類的事兒。
孔子是是聖人,關心的是大道蒼生,當然不屑於談論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可我輩凡夫俗子,芸芸眾生,總是脫離不了一些「低級趣味」,總是喜歡談神論鬼,講些樹精狐媚之類的故事。
這也是中國文學之一脈。從《離騷》《莊子》開始,到《淮南子》《搜神記》《酉陽雜俎》,一直到《聊齋志異》《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這類涉及到神仙怪道,志奇誌異的書,汗牛充棟,蔚為大觀。
袁枚這個人,有才華,好享受,為人也很促狹。他故意跟孔子較勁,給自己的書起名《子不語》,裡面全是怪力亂神。我不禁想到,手上的這本錦翼兄的《紙上尋仙記》,庶幾也可算是當代的《子不語》,當代的《聊齋志異》了。
讀錦翼兄的這一套兩本上下冊的大作,最大的感受就是,長知識,太特麼的長知識了。就拿本書的上冊第一章《一飲瓊漿百感生》來說,民以食為天,那神仙們喜歡吃什麼呢?
據錦翼兄考證,首先神仙們是不喜歡吃凡間的食物的,所謂「不食人間煙火」也。
比如《集仙錄》裡記載一位女神仙,叫謝自然,生來天賦異稟,不吃犖腥之物,只吃素食。十四歲那年,家裡給她做了新稻米蒸的白米飯,她看了一眼就說,「這都是些蛆蟲。」從此以後,她就戒掉了所有人間的糧食,只吃柏樹葉,喝清水,走上了成仙求道的第一步。
再比如《聊齋志異》裡有個故事叫《疲龍》,說有人在大海裡遇見了龍,他們將白米撒下去,龍就嚇跑了。具體的原理是,因為白米長得像蛆,龍害怕蛆,所以就不敢興風作浪了。
錦翼兄分析道:「我倒以為龍不一定是害怕,很可能是噁心。神仙也好,龍也好,它們就好比是一群高高在上的特權階級,看到人類吃白米飯,或許就如同莊子所說,就像鵷鶵看到鴟鴞吃腐鼠一樣,只有噁心了。」
原來神仙「不食人間煙火」是這麼回事兒,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邏輯很自洽?而且胖人讀了這兩個故事,特別有助於減肥。反正我以後是只要端著碗白米飯,很難不朝那個方向想了。
那麼神仙平日裡,都吃些什麼?錦翼兄總結道,主要是石頭,偶爾也開發點兒農作物新品種。
書中提到,《仙傳拾遺》中記載,周穆王去見西王母,西王母盛情款待他。賓主雙方先是喝了蜂山上的石髓,又一起吃了玉樹上的果實。然後又飲了「琬琰之膏」,嘗了「甜雪之味」,最後還吃了點兒「素蓮黑棗」和「碧藕白橘」。
錦翼兄分析,「素蓮黑棗」「碧藕白橘」似乎是飯後甜點,點綴用的。主食「蜂山石髓」與石頭有關,「玉樹上的果實」當然也是玉質的。「琬琰之膏」,「琬」「琰」為斜玉旁,都是玉石,「甜雪」應該也是用像雪一樣的玉粉玉屑作的,帶甜味的類似現在冰淇淋一樣的東西。
那頭盤上的「石髓」到底是什麼玩意呢?
《神仙拾遺》裡講過這麼一個故事。說是嵩山有個老頭,掉進一個山洞,遇到兩個神仙。神仙們請他喝了杯飲料後,讓他從一口井裡返回人間。這口井裡有好多青泥,嘗起來味道鮮美,不知道是什麼。這老頭回來後就去問張華。張華說,你喝的是玉液,那青泥就是「石髓」。
光吃石頭製品也不行,神仙們還因地制宜,開發出有自家特色的鮮活農產品。錦翼兄總結這些農產品的特色有三:
一是成熟周期長。比如《西遊記》裡鎮元大仙的人參果,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三千年一成熟。吃一回就得等九千年。二是個頭超大。《神仙傳》裡有個安期生,他吃的棗子比西瓜都大。三是質量高,能量密度大,一頓頂好幾頓。《劇談錄》裡有個人叫嚴士則,在山中遇仙,神仙給他拿了一顆小豆一樣的東西讓他煮了吃,他吃了半粒就飽了……
說來慚愧,我也算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科班出身,家裡也頗藏有幾本《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之類的書。可平時生性疏懶,很少翻看。而錦翼兄僅僅是談神仙的吃喝,所引的古書就計有:
《西遊記》《後西遊記》《集仙錄》《呂祖志》《玉堂閒話》《本草綱目》《述異記》《劇談錄》《拾遺記》《宣室志》《稽神錄》《抱樸子》《子不語》《太平廣記》《神仙傳》《續神仙傳》《仙傳拾遺》《神仙拾遺》《廣列仙傳》《神仙感遇傳》《春秋繁露義證》《廣異記》《玄談錄》《漢武內傳》《酉陽雜俎》《北夢瑣言》《甘石星經》《五雜俎》……
引證之駭博,嘆為觀止。錦翼兄之不避煩難,這番爬剔梳理,穿鑿附會的功夫,著實讓人佩服。他在序言中自道,十歲即翻弄古籍,當所言不虛。這種文章,沒有點兒童子功,是很難寫出來的。在此書中,錦翼兄不僅要談神鬼的吃喝,還要談他們的衣、住、行、甚至上廁所,堪稱一個了解神鬼生活的小百科全書。
更難得的是,兄之行文,沒有半點文藝青年的矯情絮叨,文筆乾淨利落。敘述故事簡潔生動,如行雲流水,句句有來歷,又不掉書袋。再加上他特有的那種飽經世事之後的,不動聲色的,夾雜現代詞彙的,以今視昔的調侃和幽默,讓我在會心之處,忍不住要捧腹大笑了。
如果硬要給此書挑毛病的話,那就是書中所引材料,所講故事,實在是太豐富,讓人如入寶山,眼花繚亂,讀的時候過癮,讀完合上書,可能什麼都不記得了。所以,這也是一本值得反覆翻閱的耐讀的好書。
讀錦翼兄此書,不會教你升官發財,幫你加薪,不會讓你長謀生的技能。卻能讓你在奔波勞苦之餘,酒足飯飽之後,隨意翻翻看看,為生活找個出口,透透氣,在人間找點兒樂子。
這套書分上下兩冊,三十二開,厚薄適宜。外封繪畫妖氣衝天,內封是牛皮紙,手感極佳。內文用紙較一般書厚而韌,是下了本錢的。插圖精美,文字排版疏朗。實乃居家旅行,如廁躺平,消愁解悶之必備佳品。
錦翼兄謀生的飯碗是銀行會計,能寫成這樣的兩冊大書,可見熱愛是最強的動力。讀此書時,不難感受到他對這些神鬼之事的痴情。然則其可稱當代之蒲松齡乎?
寫作中的錦翼
有意思的是,書中最觸動我的一個故事,卻與鬼神無關。
袁枚在《子不語》裡記載:在湖廣鄖陽房縣(靠近神農架),有很多遍身長毛的野人,鳥銃都傷不了他們。但要嚇走他們也簡單,只要拍著手叫:「築長城!築長城!」這些野人就倉皇逃走了。據當地人說,野人們有時碰見人會問一句:「長城修完了嗎?」於是人們就猜測,野人們是當年為了躲避修長城才逃到這兒來的。
錦翼兄感嘆道:「這些人都活了快兩千年,可以說是長生不老了。但活了兩千年還是那麼膽小,一句修長城就能嚇跑,可見壓根沒有成仙——人活到這份上,活上一萬年又有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