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圓明園迷宮 張愛東 攝
中國網訊 圓明園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澱,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
佔地350公頃(5200餘畝),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2100畝),
有園林風景百餘處,建築面積逾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
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吸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
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
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園內各殿堂內裝飾有難以計數的紫檀木家具,陳列有許多國內外稀世文物。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
不幸的是,這一世界名園於1860年10月慘遭英法聯軍野蠻的劫掠焚毀,以後又經歷了無數次毀滅和劫掠,一代名園最終淪為一片廢墟。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圓明園猶如中國近代史的一部史冊,具有撼人心魄的價值。站在西洋樓殘石斷柱前,人們仿佛聽到了歷史的吶喊。
新中國成立後,如何積極搶救、妥善保護、科學整修和有效利用圓明園遺址這一中華民族珍貴的的歷史文化遺產,充分發揮其重大的政治、歷史及園林價值和愛國主義教育功能,一直是我們黨、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十分關注的問題。
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多年努力,回收了原屬圓明三園地域範圍內的全部土地使用權,搬遷了園內全部住戶和絕大部分駐園單位。2000年,《圓明園總體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正式批覆。
1988年1月5日,圓明園遺址被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同年,遺址公園試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