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做這3件事,是「心術不正」的體現,最好在12歲前改正

2020-12-12 騰訊網

文/暖媽說育兒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極高。特別是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就更是容易寵愛孩子過了頭。家長的這種做法,雖然看起來是在愛孩子,但卻很容易害了孩子,教出一個「心術不正」的孩子。

而家長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的話,就必須要及早發現孩子這些「心術不正」的行為,爭取在孩子12歲之前輔助改正。否則的話,一旦過了12歲,想要改正都很困難了。

案例:

楊女士和丈夫結婚以後,生下了一個女兒。因為楊女士和丈夫兩個人都有著不錯的工作,所以,夫妻倆對孩子也一直都是非常寵愛的,基本上娜娜想要的,楊女士和丈夫都會竭儘自己所能去給她。

楊女士本以為她和丈夫如此悉心照料女兒,女兒長大後會好好報答自己。但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女兒不僅沒有很感激自己,還變得越來越自私了。

這不,這幾天就發生了一件令楊女士非常心寒的事情。

楊女士知道女兒愛吃蝦,就特意買了蝦做了給女兒吃,而且,楊女士為了方便女兒吃,還都給剝好了放在了盤子裡。

但是,讓楊女士怎麼也沒想到的是,自己就進廚房洗個碗筷拿上來的功夫,女兒就把盤子裡的所有蝦都咬了一口。

楊女士很生氣,就質問女兒這麼做的原因。女兒稱這些都是她一個人的,她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這一句話讓楊女士非常氣憤,於是她大聲斥責女兒道:「這些蝦是媽媽買來給全家人吃的,你不能這樣自私,你吃一部分就可以了,剩下的你要分享給家人。」

可是女兒依然不為所動,這時楊女士才意識到,如果女兒繼續這樣下去的話,終會成為一個「心術不正」之人,自己必須在孩子12歲之前糾正孩子的這些行為才可以。

「心術不正」的孩子,會經常做這3件事,12歲前不改正就來不及了:

1. 特別自私

現在的家長,大多都格外寵愛自己的孩子。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對孩子更是寵愛到了極點。正是因為家長不管做什麼事情都習慣以孩子為中心,所以,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往往都非常自私,就像事件中楊女士的女兒一樣。

如果孩子有這種行為,家長還不及時糾正的話,孩子長大後不僅很難融入到社會之中,還很容易成為一個「白眼狼」,就算是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也毫不謙讓,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自己想要的,就一定要佔有,不會讓給任何人。

2. 滿口謊言

還有些孩子,從小就喜歡說謊,甚至很多時候他們所說的謊言,都不會被父母發現,非常高明。

一般來說,人在說謊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不自然,很難掩蓋。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做到了說謊和正常說話沒區別的時候,你就要多多注意了。

因為如果這個時候你不幫助孩子糾正的話,孩子很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等到那時再後悔,就為時已晚了。

3. 很會「看臉色行事」

還有些孩子,很會「看臉色行事」,知道面對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別看這種孩子年紀不大,但是卻總是能把別人哄得很開心,自己還能從中得到一定的利益。

也許在有的家長看來,孩子的這種舉動是聰明的體現。但其實。孩子如果總是這樣的話,將來必然會成為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大家在了解他以後也一定會疏遠他。

所以說,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最好在12歲以前糾正,否則一旦過了12歲,就很難管了。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糾正?

1. 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孩子糾正的話,我們就要先從自身做起,為孩子起一個好的帶頭作用,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改掉這些壞毛病。

2. 不嬌慣溺愛孩子,是非分明

父母愛孩子,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把握好愛的分寸,在愛孩子的時候注意是非分明,心中有一個清晰的底線。否則的話,就很容易溺愛孩子。

你平時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你家孩子有以上這幾種情況出現嗎?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評論。

育兒小貼士: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才行。否則的話,就很容易溺愛孩子,教壞孩子。特別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出現了以上幾種現象的話,就更是要及時糾正了。因為如果孩子過了12歲,一切就基本定型了,那時候想要再改也難了。

相關焦點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
  • 0-3歲智力發育對照表,沒達標的孩子,多半是父母做錯了3件事
    10-12個月的寶寶,已經能扶著站立或走路了,這段時間寶寶的精細動作發育也更好,大家可以像糖媽一樣鍛鍊寶寶蓋瓶蓋或捏豆子。家長可以經常問問孩子的感受或今天都發生了什麼,講完故事後也可以讓孩子試著複述一遍。沒達標的孩子,多半是父母做錯了3件事除了寶寶生病的原因以外,如果你家寶寶沒有達標,那麼很可能是你做錯了這3件事情。
  • 睡前一小時,千萬不要讓孩子做這3件事,別不信!
    睡前一小時說短不短,能做很多事,關於孩子睡前一小時的那些事,可以來聽聽晨媽怎麼說。1/睡前多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優秀1給予孩子陪伴教育家米歇爾·博芭曾說過:一天中,親子陪伴最高效的時間段有三個,其中之一便是晚上睡覺前,這段時間是父母與孩子互動的黃金期。
  • 孩子做題速度慢怎麼辦?做好這4件事,考試再也不會做不完!
    孩子做題速度慢怎麼辦?做好這4件事安老師您好,一直關注您,向您諮詢我家孩子的英語學習。孩子很踏實,屬於比較認真、聽老師話的那種。現在的英語考試,試卷題是越來越多,孩子做題速度提不起來,這可咋辦啊。孩子做題速度提不起來主要是因為知識點掌握不熟練,中考考的是熟而不僅僅是會,因此要根據孩子具體的學習情況調整學習方法,提高解題速度。課下複習要及時。
  • 《荒野求生》貝爾寫給孩子—10歲前必做的10件事
    教孩子體驗一些簡單自由的戶外探險很重要。溼漉漉的雨靴、跪在草地裡的膝蓋和沾滿泥巴的雙手,都應當是成長的一部分。無論是發揮想像力在戶外遊戲,還是學習造小窩這種新技能,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獲得戶外活動的樂趣並體驗些許冒險!
  • 孩子丟了,就因媽媽逛街時愛做這件事……不看後悔!
    如果爸媽出門這樣做,90%的孩子可能被拐出門遊玩本是件很開心的事,但是如果一不小心把孩子給弄丟了可是後悔莫及。記住,下面這 6件事一定不能做!有些家長屬於外向型,見誰都是一副自來熟的感覺。尤其是帶了寶寶的媽媽們,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帶寶寶出門,又恰巧碰上了一個看似熱心腸的人,在車上誇獎小孩一番,媽媽們自然覺得美滋滋的。接著與對方攀談起來,從孩子問題聊到了家庭問題,再一不小心把孩子的隱私信息給洩露了出去,又讓對方抱抱孩子,跟孩子玩耍。如果對方正好是一個熱心腸的人還好辦,萬一是個人販子怎麼辦?
  • 如果你生的是女寶寶,最好不要對她做這3件事,甚至會影響發育
    後來小柔緩過勁兒,找到我開始學習各種新生兒護理辦法,才得知原來生女寶寶最好不要對她做這些事,甚至會影響發育,內心懸著的石頭終於落地了。如果你生的是女寶寶,請不要對她做這3件事:01別人想要親她,從來不阻止:
  • 李玫瑾:孩子被當成「軟柿子」捏,多半是因為父母常做這3件事
    而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多半都可以在家長身上找到原因,孩子如果性格軟弱,在學校經常容易被人當成「軟柿子」捏,那麼多半是因為父母常常對孩子做這三件事。讓孩子性格軟弱3件事一、對孩子「假意批評」從比例上講,對孩子更多地使用批評教育而不是鼓勵還是一種普遍的現狀,有相當多家長是聽不得孩子被表揚的:一旦帶著自家孩子遇到其他人,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很少有家長能夠坦然的接受對方的誇獎
  • 「青春期」女生儘量不要做這3件事,尤其最後1件,小心長不高!
    那麼你知道青春期的女生哪些事情不能做麼?「青春期」女生儘量不要做這3件事,尤其最後1件,小心長不高! 大多數女生也會想打耳洞,可是打耳洞是破皮的事情,很容易引發感染髮炎,青春期的孩子發育尚不成熟,耳洞還是晚些打比較好。
  • 一個人對你做這3件事,表面為你好,實為「控制」你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說:「你現在不懂,以後會明白我的苦心的」「我都是為你好,你怎麼就不明白呢」等等這些勸導語,乍聽之下好像是對你好,實際上裡面都包含了強烈的精神控制,意圖通過語言功能來操控我們的行為和意識。
  • 「心術不正」的男人,開口閉口都是這些話,千萬別深交
    有些男人就是會「心術不正」,成天無論是做事還是交際,都不想著走正道,總是想著一些亂七八糟的路子,和女性來往的時候也是一樣。「心術不正」這男人嘴裡,總是不會有什麼好聽的話,女人在和這樣的男人來往的時候,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來什麼特別的。
  • 一個人在世上,別做這3件「荒唐事」,對自己沒好處
    人生在世,不僅要考慮如何解決自己溫飽,如何能讓自己生存下來的問題,我們還必須學會如何為人處事,要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我們不能去做。什麼事做了對我們有好處,那我們就努力做好這些事,什麼事做了對我們沒好處,我們就儘量別做做這些事。
  • 孩子睡前的「絕佳時間段」,家長常做這3件事,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換言之,在一天中,早晨和晚上這兩個時段,孩子的注意力才是最集中的,如果能抓住這兩個時間段,幫助孩子努力養成好習慣,才是真正有效的做法。蔣女士又急又氣,回家便將牛牛打了一頓,大吼:「我跟你爸省吃儉用給你報輔導班,你不給我好好學,你對得起我們嗎?」牛牛的臉上寫滿了委屈,哇哇大哭,邊哭邊說:「我本來也不想上輔導班,你們總是逼我做我不想做的事,你們從不考慮我的感受!」
  • 45歲男子確診冠心病,不吸菸不喝酒,可能和這「3件事」有關
    一位45歲的張先生在最近幾個月的時間裡,經常會出現胸悶胸痛的感覺,他也為此到醫院做了一下心臟的檢查,但是沒有發現什麼大問題,所以張先生就認為沒什麼大礙,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在這些症狀也會反反覆覆經常的出現,隨著病情的加重也讓他身體異常的虛弱,所以她就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醫院做一下全面的檢查
  • 3歲孩子在火車上喊餓,爸爸接下來的動作讓網友感動:這才叫炫富
    一個溫暖的微笑,一個貼心的關懷,一個懂禮的動作,都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父母就要加強孩子的素質教育,把最好的教養帶給孩子,才能讓孩子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火車上一個3歲的孩子喊餓,爸爸接下來的動作可以說是「最高級的炫富」 坐高鐵最怕遇到熊孩子在車廂裡嬉戲打鬧,大喊大叫,有些孩子還會哭鬧不休,讓同一車廂的乘客不堪其擾。
  • 為孩子做好這7件事,勝過千萬句嘮叨!
    一個有上進心、有分享意識、有平衡生活的能力、有學習精神的孩子,都來自擁有相似素養的媽媽。要想培養一個不用操心的孩子,在新年伊始,不僅要做好孩子的學習計劃,更要做好表率,做好以下7件事。孩子不懂感恩,要檢討自己是否培養了他知恩圖報的情懷;孩子懶惰,要反思自己是否包辦代替太多;孩子任性,要反思自己是否給予了他有求必應的成長環境2、自己有不當之處,勇於道歉與改正。有道是,知恥而後勇,當眾道歉往往是領會責任缺失帶來的羞恥感的第一步,這一步不做到位,改正多半是要打折扣的!
  • 12歲以下孩子注意了,前往新加坡前一定要完成這件事
    去新加坡,12歲以下兒童申請新加坡家屬準證(Dependant『s Pass)、長期探訪證(Long-Term Visit Pass)以及學生準證,必須先向保健促進局提交曾接受白喉(diphtheria)及麻疹(measles)疫苗的證明。
  • 暑假陪娃做這三件事,好處原來這麼多
    不過,有時一想,孩子需要的是我多一點用心的陪伴。那麼在家門口跟在外邊旅遊,效果也是差不多的。比如陪孩子一起看看書,就是成本最低卻收穫滿滿的陪伴方法。 還有什麼事可以做呢? 2帶孩子去鄉下吹吹風。前幾天跟朋友們談及自然教育。
  • 婆婆「佛系帶娃」,「不睡3覺、多做2事」,孩子不積食,生病少
    說起帶娃這件事,我真的挺佩服我婆婆的,雖然我婆婆帶娃很「佛系」,但是我家果果卻很少積食生病,體質也很好,最近這段時間我們上班,孩子在家,還真的多虧了婆婆,讓我們省心了不少。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年齡小,身體的各項機能發育並不完善,免疫力等都是特別差的,稍微不小心可能就會讓孩子生病。尤其是做爸媽的,看著孩子生病,自己折騰不說,也是真的心疼。現在的家長要麼就是新手寶媽,要不就是老人帶娃按以前的經驗,覺得自己把孩子照顧得很好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小細節還是沒有照顧到的,這也是孩子頻繁生病的原因。
  • 吃雞蛋時,這2件事最好不要做,很多人不知道,多數人都在做
    一、吃雞蛋時,這2件事最好不要做,很多人不知道,多數人都在做1、喜歡吃不熟的雞蛋很多人都喜歡吃溏心雞蛋,也就是不熟的雞蛋。這種雞蛋雖然可能口感比較不錯,但是很可能會滋生各種細菌。因此建議朋友們儘量吃完全熟透的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