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強勢統一成為唯一選擇,空前害怕大陸的臺灣年輕人怎麼辦?

2020-12-11 你不知道的臺灣

如果從長時間的角度觀察,1949年以後兩岸的統合關係存在著三部曲。由於大陸政治上是統一的,以一種強大的方式存在,「臺獨」始終是假議題,這點美國心知肚明,儘管從「228事件」後就有美國中低層官員,以美國利益為中心鼓動「臺獨」,但高層衡量大局後,深知絕不可行,很快就強壓下來了。

因此,統一仍繫於兩岸彼此力量的消長。從1949年後的兩蔣時代,大陸表面上強大,實際上卻一窮二白。蔣介石以「軍事反攻」為準備和號召,也加快內部土地改革和農業建設,清除臺灣本土共產主義的政治土壤。到了蔣經國時代,改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政治反攻,同時推動臺灣經濟起飛。近40年的時間,臺灣要統一大陸,臺灣人抱著強大的自信,並沒有被大陸統一的恐懼感。儘管這種團結部分也源於政治權力集中的宣傳效果,但到了1980年代,臺灣人確實比大陸人富裕很多,臺灣人的自信也有事實的基礎,這是兩蔣正確的政策所累積的成果。

又由於兩岸都接受臺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所以沒有必要急著攤牌,雙方都獲得長期和平相處。1990年代中期,江澤民時代有智囊提出,統一可以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創造一個第三方的中國。這是對臺灣最有利的一段時期,遺憾的是,李登輝無此才具,時機稍縱即逝。

到了李登輝時代,統一進入第二部曲。

1999年李登輝發表的「兩國論」,同時又開展了「分離意識」教育。這是關鍵性的政策敗筆,也是重要的轉折點,兩岸開始進入李光耀先生所形容的「彼此互鬥的無底深淵」。民進黨又不斷地強化被大陸統一的恐懼,用恐懼代替自信來面對中國大陸。

此後30年大陸經濟起飛,國際影響力快速提升,臺灣則擺蕩在與大陸和解或對抗的選擇。結果是臺灣經濟停滯,從「亞洲四小龍」的高薪變成最低薪,最重要的是,統一的概念由「臺灣統一大陸」變成了「臺灣被大陸統一」。臺灣人逐漸喪失面對大陸的自信,反而處於莫名的恐懼,很容易被煽動。儘管馬英九時期全力推動兩岸和解,但他並沒有建立臺灣人面對大陸的自信感,反而經常跟著民進黨的口吻,砸自己的腳。

編輯

現在則屬於統一的最後一部曲,也就是蔡英文時代。大陸無論在軍事上和物質上都有了統一臺灣的條件,蔡英文和民進黨又以煽動臺灣人民的恐懼感作為對抗的精神力量,但卻又沒有任何軍事準備的實質動作,只是靠著美國人的空洞聲明。

今天即使已經30歲的年輕人,都出生在蔣經國過世之後了,兩蔣時代臺灣人民的奮鬥吃苦,創造富裕生活的歷程他們完全沒有經歷,更不會感念,反而很容易吸收民進黨徹底醜化的歷史觀,年輕人也沒有能力在民族的立場上跟大陸進行和解對話,他們對大陸的恐懼達到空前的程度,蔡英文的大勝本質上是臺灣人恐懼感的最高表現,但它終究是虛的,一旦硬碰,結果可想而知。

而蔡英文也強調「九二共識」的模糊空間已沒有,既然連她都相信只能硬碰硬了,那麼大陸的強勢統一就成了唯一的選擇,這也是未來四年兩岸統一的最後一部曲。

本文作者徐宗懋為臺灣資深媒體人,本文原載於《中國時報》,原文標題《當強勢統一成唯一選擇》。

相關焦點

  • 臺女星呼籲大陸男孩娶臺灣女孩,用愛統一,網友:要島不要人!
    在臺灣,有很多的演員和明星,他們大部分人都是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他們有很多的大陸粉絲,也在大陸拍攝了很多的作品,對於這樣的明星,我們都是很喜歡的,也不會因為他出生臺灣就把他和那些臺獨勢力混為一談,這樣的明星類似羅志祥等等。
  • 「西進大陸」成為最優選擇,蔡英文為何百般阻撓?
    中國常年吸引大量世界級企業投資發展,而臺灣是世界電子行業的代工巨頭,很多臺灣企業利用大陸廉價的勞動力發展壯大。然而民進黨當局卻極力阻擾兩岸的合作與交流。臺灣青年進入大陸是最佳選擇新冠疫情給很多國家和地區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比如美國、日本、臺灣地區都有大量的青年處於失業狀態。
  • 2020是統一臺灣關鍵點?臺嘉賓與大陸專家激烈討論
    王洪光說,蔡英文講動員年輕人「芒果乾」(亡國感的諧音),就是這些年輕人已經把臺灣作為國家來對待,且這個趨勢越來越快、越來越急。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認為,這次臺灣選舉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臺灣問題也比較嚴峻,對臺灣民意「支持獨立還是贊成統一」的調查,也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大陸敢不敢打,美國敢不敢援。
  • 專訪金燦榮:臺灣年輕人要走出「信息繭房」,抓住大陸機會
    統一對臺灣才是最佳選擇澎湃新聞:有臺灣學者評論說,你此前看兩岸問題很溫和,近年來有所改變,你的態度為何有改變呢?金燦榮:我覺得自己並沒有變,對兩岸關係從來保持一致觀點,希望兩岸能用比較和平的方式完成祖國統一。
  • 擔任廈門社區助理,臺灣年輕人積極「統戰」大陸,蔡英文也害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對廈門臺籍社助判決,在臺灣一片「反中」主流氛圍下,為社助們說了句公道話。一位資深社助表示,很開心、很感動,在臺灣累積十多年小區營造經驗,帶到大陸落地發芽,自己的信念始終純粹。過程中遇到各種善與惡,如今看來都是養分,也感謝自己撐過來,堅持住,腳步未曾停歇。
  • 臺灣媒體人:大陸理性決策,應不會武統臺灣,和平統一是唯一道路
    長年關注兩岸議題的資深媒體人陳朝平接受訪問時表示,臺灣在中美對抗之間,已沒有能力作為美國的棋子,在冷戰時期,臺灣的實力至少有恐怖平衡的能量,但兩岸實力消長,臺灣已無法發揮棋子作用。而民進黨當局被過去的思維、政策綁架,兩岸路線不可能改變,他對兩岸關係很悲觀,就看大陸未來怎麼做。
  • 臺灣年輕人民調:大陸人民比政府友善 83%認為大陸進步
    【觀察者網綜合】兩岸交流日趨頻繁,為了解臺灣新世代年輕人對大陸印象,臺灣《聯合報》民調中心調查發現,臺灣年輕人對大陸整體正面印象比16年前提升,並高度肯定大陸是個進步地方,從16年前的53%上升到83%。在統獨方面,贊成獨立年輕人比16年前大幅增加。
  • 大陸戰機「越線」?臺灣這些人害怕就對了
    隨後臺灣民進黨當局的「戲碼」也一股腦上演——「抗議」「譴責」「戰機升空」,竟然還有「向區域內夥伴示警」,大肆渲染「大陸武力威脅」。但這些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他們害怕了。大陸從沒有承認過所謂「海峽中線」。這道美國幹涉中國內政而設下的「心理線」,無法改變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這是一道假想的線,是臺灣一小部分人聊以自我安慰的「安全線」。這道線隔不開兩岸同胞。
  • 大陸連續11天強勢亮劍,美艦火速現身臺灣海峽
    臺灣是中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這早已被世界廣泛認可,一些「臺獨」分子和西方極端主義政客蓄意幹擾兩岸的和諧統一,最終也只能是被歷史唾棄,無法阻擋兩岸人民的殷切期望。蔡英文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不僅沒有積極推動兩岸統一,反而叫囂「臺獨」,妄圖以武謀「獨」。臺灣彈丸之地,蔡英文之所以敢叫囂「臺獨」,美國極端主義政客是她的底氣,蔡英文通過對美國卑躬屈膝,換來了一些政治上的傾斜,但是她不知道,「臺獨」只是美國政客手中的棋子,並非真心支持。
  • 蔡英文首次公開談統一,竟揚言「統一不是唯一選項」
    海外網5月26日電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最近明顯有些氣急敗壞,不斷放出驚人之語挑戰兩岸底線。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日前罕見明確表態稱「最終目的是國家統一為原則」,蔡英文26日對此說法首次作出回應,竟公然聲稱「統一不能是臺灣年輕人對未來的唯一選項」。
  • 臺灣統一聯盟黨主席紀欣:只有中國再統一,臺灣才能真光復
    ,中國人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結束了日本50年的殖民統治,臺灣重回中國的懷抱;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甲子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爭取臺灣民心,推進兩岸和平統一,讓中國脫離西方反華勢力的牽制,也讓臺灣得以真正光復,就成為生長在臺灣的中國人不可推卸的重責大任和光榮使命。 《大公報》臺籍記者李純青(1908-1990)半個世紀以前說:「每一個臺灣人尋求祖國的歷程,都像一首萬行的敘事詩。」
  • 新媒:對臺灣年輕人大陸仍是富有吸引力就業市場
    原標題:新媒:對臺灣年輕人大陸仍是富有吸引力就業市場  新加坡亞洲新聞網4月2日文章,原題:儘管兩岸關係緊張,但對臺灣年輕人而言,中國大陸仍是富有吸引力的就業市場2014年臺灣的「太陽花學運」是近年來反大陸情緒的一次大規模爆發。但對臺灣年輕一代求職人群而言,北京的吸引力依然強大。
  • 大陸擬推《國家統一法》?學者爆:臺灣剩3條路
    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美國大選後民主黨勝選人拜登將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對於拜登將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是否會讓臺海現有情勢有所改變及兩岸是否還可能統一?大陸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19日出席一場研討會表示,兩岸統一隻剩「上中下」三條路。
  • 臺灣95後統派:相比當美日附庸 大陸是更好選擇
    李辰諭坦言,自己支持統一可以分為情感上和理性上:情感上,他認同中華民族,是中國人,「促進統一是我道德上的使命」。而從理性上講,學政治的他,觀察整個亞洲地緣政治的情勢,認為臺灣處在非常關鍵的轉折點,選擇中國大陸,還是做美日的附庸,「我根據理性權衡,認為和中國大陸統一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侯漢廷中國史觀的形成要更為曲折和複雜。
  • 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 時間不站在臺灣這邊
    美國主動提升臺美關係、大量對臺軍售、美國軍機軍艦頻頻穿越臺灣海峽,造成臺海空前緊張局面。當前大陸發動「武統」的機率極低,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應是兩岸最大公約數,但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兩岸敵意仍深,更缺乏互信、溝通機制,美國學者的觀察並非無的放矢。
  • 大陸為啥吸引臺灣年輕人?是兩種合力的結果
    臺灣的衰落在推動青年離開,大陸的崛起在拉動青年人投奔,兩股合力給了年輕人前往大陸發展的理由。    原標題:為了兩岸和平統一,大陸怎麼吸引臺灣年輕人注意力    作者:小米桶    製圖:孫綠/ 校稿:貓斯圖/ 編輯:大綠    2016年5月20號,蔡英文上臺,隨後在媒體前洋洋灑灑發表了五千餘字演說。演說包羅中國臺灣社會中的各種問題,唯一對穩定兩岸關係的九二共識解釋得閃閃爍爍、模糊不清。
  • 害怕大陸武力統一 臺灣軍方加緊反登島訓練(組圖)
    魏嶽江   連日來,海內外輿論和各界人士,強烈譴責陳水扁公然宣稱"臺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和"公民投票"決定"臺灣前途"的"臺獨"論調。海內外憤怒的聲浪嚴正警告陳水扁,"臺獨"不得人心,必須懸崖勒馬,停止一切分裂活動。陳水扁也因禍從口出,整天提心弔膽,害怕大陸以武力解決臺灣,正在加緊備戰,做好反登島作戰準備。
  • 讓臺灣年輕人又愛又恨的大陸綜藝
    青衫溼    《中國有嘻哈》的爆紅不是一枝獨秀,是大陸綜藝節目全面開花的一朵。正如張震嶽所說:「臺灣還沉浸在小清新、小確幸氛圍裡。」 年輕人早已對臺灣綜藝節目失去了期待,他們對新聞資訊的攝取轉向facebook,INS,對綜藝節目的需求也轉向了綜藝發達的韓國與同宗同文的大陸。
  • 統一臺灣有哪些困難,我們離統一臺灣還有多遠?
    ,我們離統一臺灣還有多遠?   自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逃離到臺灣之後,臺灣就成為了祖國游離在外的孩子。讓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也就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人民共同的責任和目標。那麼,我們在同一過程中有哪些困難呢?    一、 會觸及到臺灣的某些人(尤其是臺獨分子)的利益。如果統一了臺灣,那麼臺灣在行政及許多方面都必須受到國家的節制。
  • 「臺灣的未來在大陸,也在兩岸統一」
    「臺灣的未來在大陸,也在兩岸統一。」會長們說。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四地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近日接受總臺看臺海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回望2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的重要講話,以及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的講話中,寄望福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著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這讓我們一直倍感振奮,也為此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