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統一臺灣關鍵點?臺嘉賓與大陸專家激烈討論

2020-12-11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今天上午,環球時報年會臺灣嘉賓與大陸專家展開激烈討論

今天(12月21日),《環球時報》2020年年會在北京舉行。百餘位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輿論界的權威人士、專家學者出席本次年會。

此次年會中的議題,也都是當下中國社會最受關注的政治議題,如香港的命運、臺灣的統一、中美博弈和民粹全球化的問題等等。

這裡,我們給各位奉上這次年會上最「火爆」的一場:2020年,是不是統一臺灣的關鍵點。

對於這個話題,原南京軍區副司令、中將王洪光的態度十分強烈。他也因此成為了這場議題中最焦點的一個人物。

▲原南京軍區副司令、中將王洪光

他說,2020年確實是關鍵階段,並提出了他對2020年有幾個判斷:第一個判斷是,「臺獨勢力」已經在島內佔了多數,這個趨勢不可逆轉;第二個判斷是,大陸民眾與臺灣民眾在統獨問題上的意見背向而行,漸行漸遠;第三個判斷是,時不我待,再有5-10年,解放臺灣、統一臺灣的時候,將是兩岸不可承受之重。

王洪光說,蔡英文講動員年輕人「芒果乾」(亡國感的諧音),就是這些年輕人已經把臺灣作為國家來對待,且這個趨勢越來越快、越來越急。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認為,這次臺灣選舉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臺灣問題也比較嚴峻,對臺灣民意「支持獨立還是贊成統一」的調查,也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大陸敢不敢打,美國敢不敢援。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

他說,美國國會近年來通過多項涉臺法案條款,2018年允許美國軍艦停靠臺灣,2019年允許美國軍隊與臺灣軍隊進行聯合演習,前11個月美國軍隊9次通過臺灣海峽。這些對中美關係顛覆性的破壞,中國必須要有反應。

但羅援也表示,臺灣也有一個確定因素,即不管臺灣哪個政黨當選,絕對不敢公開宣布「臺獨」,因為敢宣布「臺獨」,就意味著它的死亡。「前段時間蔡英文說,統一不是臺灣的唯一選項,我跟了一句話,統一必須是臺灣的唯一選項,而和平統一才未必是統一的唯一選項」。

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也表示,臺灣明年的選舉是臺灣選舉史上少有的一次,特別複雜、鬥爭特別激烈、變化特別無常。

▲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

他說,從目前的民調情況來看,蔡英文稍佔優勢,因為她現在在執政,可以動用公權力;此外,民進黨內部比較抱團;第三,美國的因素、香港的因素,現在對她比較有利。但從造勢情況來看,韓國瑜還是有希望的,衝擊力、爆發力比較強。所以誰輸誰贏,還存在著很大的變數。

但王在希表示,他個人的看法是,我們沒必要太關注臺灣選舉誰輸誰贏,因為最終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是大陸。連臺灣民進黨人士的研究分析報告也認為,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在大陸。所以什麼時候解決臺灣問題、用什麼方式來統一,關鍵取決於我們的實力、我們的決心以及各項準備工作是否到位。從宏觀來講,國民黨選勝了,兩岸關係會緩和,但是統一的時間更長;民進黨繼續執政,兩岸關係會緊張,但有可能加速統一的進程。

王在希尤其談到,現在民進黨配合美國的對華遏制戰略,支持「港獨分子」鬧事,不斷給大陸製造麻煩,這樣最終將迫使大陸不得不下決心實現祖國統一,解決臺灣問題。歷史證明,隨著中國的發展強大,統一是歷史的必然。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則認為,問題的重點其實是美國。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

他說,統一有兩個路徑,一個是穩定和平實現統一,另一個是動蕩實現統一。哪個路徑最終成為現實,一方面取決於臺灣,另一方面和美國對臺政策相關。他說,美國認為2020年蔡英文當選已成定局,所以預計明年美國對臺政策會有大突破。

吳心伯進一步表示,美國對臺灣的政策目前正在發生變化。他說,如果中美之間能夠維持一個關於臺灣問題的穩定共識與框架,臺灣島內的選擇餘地很有限,但現在美國正在動搖中美臺灣問題的既定框架,也就是美國在中美競爭大格局下重新定義臺灣的價值。

他指出,這屆美國政府是中美建交以來對臺灣支持力度最大的。美國現在在全方位——從法律、外交、經濟安全方面,提升美臺關係,這也是過去沒有過的。而最危險的變化是美國試圖突破兩岸關係的底線,提升臺灣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

針對這種變化該如何應對,吳心伯表示,如果蔡英文連任,工作重點並不在臺灣,不要對蔡英文抱有希望,工作重點是針對美國。要明確美一旦挑戰在臺海問題形成的既定框架,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隨著美國對臺灣問題的轉變,反制力度必須加強,這次危機的力度超過1995、1996年的危機。」

海洋安全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戴旭認為,2020年是否是統一關鍵節點,要從「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和「政治與軍事的關係」三個矛盾中來看。

▲海洋安全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戴旭

他說,首先要看中美關係在2020年是不是到了關鍵點。因為臺灣問題從一開始就是中美關係的一部分,所以明年是不是我們統一的關鍵點,要判斷一下2020年中美關係,尤其是不僅臺灣地區領導人明年選舉,美國明年也是總統選舉,美國國內政局變化會牽動中美關係的變化,中美關係的變化必將影響到兩岸關係的變化。

在中國大陸與臺灣這第二組矛盾中,戴旭認為主動權應該是操刀在我,我們是不是認為臺灣統一已經到了關鍵點,應從國家利益、全局來考慮。

至於第三組矛盾,戴旭表示不應該把政治、經濟與軍事的關係對立起來,甚至割裂開來。軍事與經濟一樣,都是促進臺灣統一的方式與手段,我們沒必要把武力統一想像得門檻這麼高,或者看得這麼嚴峻,也不要把臺灣兩黨執政形勢看得那麼嚴峻。

「我們要冷靜地分析,不管哪個黨執政,要分析是不是有利於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有沒有可能成為我們的機會。」

另一方面,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表示,解決臺灣問題,當下在於探索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

周志懷認為,當務之急是要解決統一前的問題,統一前要民主協商,協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性安排,然後從制度性安排過渡到臺灣方案。

但他也指出,現在蔡英文當局在反和平操作,比如昨天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辯論的時候,提及籤和平協議就要損失主權。他說,臺灣方面要想清楚與我們談判的資本實力和條件,這個黃金交叉點早已過去,因此臺灣越和我們早談,越好。

「他們如果可以拿出自己的方案,從議題設計到方案實施,做出符合他們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我想對臺灣2300萬老百姓是福祉很大的。」

哥倫比亞大學中國項目聯席主任孫哲認為,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落實「兩制」的臺灣方案,可現在確實沒有看到具體的原則、和平協議。他說,這對大陸來說是一個非常艱巨的統一之前必須做的工作,而且要從未來臺灣年輕一代怎麼看統一的問題,來分析兩岸關係的走向,要注意臺灣年輕人的情緒。

▲哥倫比亞大學中國項目聯席主任孫哲

孫哲還提示說,談到臺灣問題不能學術脫鉤,對美國的判斷要非常非常準確。他認為不能忽視美國國會對臺灣通過的四個法律,但是現在大多解讀遠遠不夠。

至於來自臺灣的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則提出了來自臺灣視角的觀點。他認為兩岸應該談一些結束敵對到統一前的工作。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

張亞中說,「武統」是選擇,但他擔心美國把臺灣當成中美關係的「武器」。他提示說,美國戰略家不惜鼓動臺灣跟大陸發生衝突,讓臺灣成為阿富汗,對美國來講犧牲臺灣有什麼關係,可如果這樣,中國就恰恰掉進美國的戰略陷阱,他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

張亞中還尤其表示,他希望大家多思考一下統一前的工作,特別是大陸要有一個大論述,因為直接從敵對馬上調到統一後,跨越太大了,跨越過程當中,臺灣老百姓沒辦法跟大陸溝通。因此兩岸要共同建築統一大架構,再縮小。

在隨後的探討環節,對臺立場強烈的王洪光,與認為應該通過溝通解決問題的張亞中展開了頗為激烈的爭論。王洪光堅持認為統一時間緊迫,臺灣很多人已經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了,張亞中則堅持認為應該爭取人心。

但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的觀點得到了最多的掌聲,他認為還是要堅持做群眾工作。他還說共產黨就是靠做群眾工作起家的,如果做不好工作,我們其實應該檢討自己。

來源: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兩岸專家激烈討論
    2020年,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兩岸關係面臨複雜嚴峻的挑戰。祖國大陸積極應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向前邁進,2021年的臺海局勢將格外引人關注。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其中的兩岸話題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
  • 大陸何時武力統一臺灣?美專家這樣說...
    大陸何時武力統一臺灣?美專家這樣說...... 19日,《美國之音》報導了前天(周四)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召開的一場關於中國的聽證會內容,其中美國專家預測,中國大陸至遲將在2030年前武力統一臺灣。
  • 2021年是臺灣最後機會?臺學者:大陸進入啟動統一前期階段
    進入2020年之後,臺海局勢出現「波動」,主要是民進黨當局多次惡意詆毀大陸。針對不思悔改的「臺獨」分子,大陸方面已多次發出警告。然而,民進黨當局等「臺獨」分子並沒有緩和兩岸關係的想法,而是在不斷「詆毀」大陸。 由於民進黨當局等「臺獨」分子的囂張態度,所以兩岸形勢已經到達「重要的時刻」。在這如此關鍵的時刻,「臺灣競爭力論壇」正式召開。
  • 臺媒:大陸統一臺灣時間點或在2030至2040年
    )到臺澎金馬,到2045至2049年就是100年,國際公法上,在當地實質統治100年,就自動承認其國家地位。  一位曾從事中共黨建研究的學者則指出,大陸官方對於統一的心理預期,最後的時間點是2050年,但不會到那麼晚,學界以香港情況推論,籤約後13年才正式回歸,給了13年適應期,因此應該往前推10多年,大致落點在2030至2040年間。
  • 臺專家:大陸「武統」臺灣至少還要15年,蘭德公司:2020年足矣
    大陸近來多次軍機繞臺,更有專家稱,2020年要武統臺灣。對此,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外交國防組」召集人林郁方表示,大陸若想武統臺灣,起碼要等三個航母戰鬥群構建完成,需時要15年。林郁方分析,在臺灣海峽部置航母容易被臺灣的反艦飛彈擊中,大陸至少要建成三大航母才有絕對勝算,但構建三個航母戰鬥群至少要10年至15年時間。林郁方認為,如果現在就要對臺動武,大陸要付出極大代價,大陸不會莽撞行動。資料顯示,現代航母作戰是綜合一體全方位、多艦船的集群作戰。
  • 臺媒:大陸學者估計統一時間點在2030-2040年
    臺灣《旺報》8月16日報導稱,一位曾從事中共黨建研究的學者表示,大陸對於統一是有心理預期的,最後時間點在2050年,但以香港回歸情況推論,應該要預留10多年的穩定期,因此落點大致在2030至2040年之間。
  • 專家:時間是和平統一的朋友,時與勢在大陸這邊
    專家:時間是和平統一的朋友,時與勢在大陸這邊 趙博、劉歡/新華社 2020-12-10 16:22
  • 臺灣統一時間表:2020年前後解決臺灣問題
    由於陳水扁執意推行「臺獨」政策,不斷挑戰祖國大陸底線,導致臺灣島內人心浮動、傳言四起。只要大陸或美國方面有點風吹草動,臺灣媒體就會大做文章。最近,香港《文匯報》的一篇報導又引起了臺灣媒體的重視,一時間,「大陸首次公開統一時間表,將在2020年前後解決臺灣問題」成為島內討論的焦點問題。
  • 臺警察制服撞衫大陸公安 臺網友調侃:提前統一了?
    海外網1月19日電臺警察新制服撞衫大陸公安制服?據臺媒曝光,臺票選的警察新制服,有一款顏色和大陸公安的顏色高度相似。對此,臺網友討論熱烈,有人調侃民進黨暴露出小心思,「民進黨是想讓臺灣警察先和大陸公安統一」。
  • 中將:2020年前後或爆發戰爭 大陸一舉統一臺灣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 魏輝】茫茫雲海之上,一架轟-6K戰機掛彈飛行,遠方兩座山峰清晰可見……剛過去的周末,大陸網絡上流傳的一張照片引來島內的大量目光。島內媒體先是援引大陸網友的話稱,山峰可能是臺灣南投縣境內的玉山主峰,後又推測更像是屏東縣的南北大武山。
  • 兩岸統一對臺灣好處多,臺名嘴一番話吐露心聲,蔡英文真該聽仔細
    前段時間,第三屆「兩岸一家親」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梅州舉行,此次研討會以「新形勢下臺灣民情新變化與兩岸融合發展」為主題,來自兩岸的10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該研討會。
  • 「大陸人連榨菜都吃不起了」臺灣節目又發雷人言論,「逗樂」網友
    繼吃不起茶葉蛋後,如今大陸人連榨菜也吃不起了?!這一說法來自8月7日臺灣播出的一檔政論節目《關鍵時刻》。當天,所謂的「資深財經專家」黃世聰在節目中談論所謂的「中國大陸內部問題」時聲稱,榨菜是大陸人吃泡麵時一定要加的,但最近大陸企業涪陵榨菜 「股價大跌」,大陸人「連榨菜都吃不起」。
  • 臺灣炒作大陸軍事動向 披露所謂兩岸統一時間表
    炒作「2020年解決臺灣問題」  就在推動「正名」運動的同時,臺灣媒體似乎又吹起了「大陸要武力犯臺」的風。《聯合報》分別報導了「東海艦隊實彈軍演五天」、「2020年解決臺灣問題」等新聞,還配了解放軍戰車行進的大圖片,使得大陸軍演與「解決臺灣問題」掛鈎,給人造成「臺海軍事衝突危險重重」的印象。
  • 臺灣「榨菜哥」收到了兩箱從大陸寄去的涪陵榨菜
    據此前媒體的報導,在8月7日播出的一檔臺灣政論節目中,節目嘉賓、臺灣「財經專家」黃世聰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稱,大陸有一隻股票叫涪陵榨菜,可笑的是這位臺灣「財經專家」涪培不分,竟把「涪(fú)陵榨菜」念成「培(péi)陵榨菜」。
  • 「臺灣的未來在大陸,也在兩岸統一」
    「臺灣的未來在大陸,也在兩岸統一。」會長們說。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四地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近日接受總臺看臺海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回望2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的重要講話,以及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的講話中,寄望福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著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這讓我們一直倍感振奮,也為此而不懈努力。
  • 王洪光:2020年前定會爆發臺海戰爭 大陸很可能一舉統一臺灣
    (新華社發 楊勇 攝)(環球時報12月19日報導)茫茫雲海之上,一架轟-6K戰機掛彈飛行,遠方兩座山峰清晰可見……剛過去的周末,大陸網絡上流傳的一張照片引來島內的大量目光。島內媒體先是援引大陸網友的話稱,山峰可能是臺灣南投縣境內的玉山主峰,後又推測更像是屏東縣的南北大武山。
  • 臺退將叫囂"解放軍2020攻臺,臺灣有信心",大陸學者諷:給自己壯膽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張麗媛】在近日一場座談會上,有美國專家又提及,「解放軍2020年攻臺」論調,並稱,臺灣不像做好了防衛準備。臺退役海軍上將陳永康則聲稱,臺灣有信心可以贏得戰爭,美國可以協助阻止戰爭發生。對此,廈門大學臺研院政治所所長張文生表示,陳的說法是「給自己壯膽」。
  • 大陸頻繁臺海軍演,新加坡專家竟稱:臺灣人不會因此「贊成」統一
    @銳看臺灣報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近日宣稱臺海不存在"海峽中線",解放軍也頻繁派戰鬥機巡視臺海,此舉受到外界關注。有新加坡專家唱起反調,指稱大陸反覆使用"越境"和"軍事飛越"的做法只會"事與願違",臺灣人不會因此"贊成"和大陸統一,也不會因此放棄"現有體制"。
  • 臺灣學者:大陸已啟動統一過程的前期階段
    但最危險的不止於此,因臺灣「舞照跳、馬照跑」,大家都被麻痺,不清楚兩岸關係危險所在。2021將是兩岸復談最後機會在臺灣競爭力論壇召開的高峰會上,趙建民同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就兩岸關係進行討論。據其說法,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兩岸友好關係不斷被破壞。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邱毅提出8個障礙
    近日,就和平統一有多大的可能性這個問題,兩岸專家展開激烈討論。兩岸專家熱烈討論和平統一可能性根據相關報導顯示,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舉辦。在年會上大家熱烈討論「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據悉,王在希指出,有三個原因表明當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