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大陸統一臺灣時間點或在2030至2040年

2020-12-13 荔枝網新聞

第三屆港臺文化戰略交流研討會

  會上,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生李明勳認為,大陸武統最後時間點將會落在2045至2049年,因為1945年中華民國開始統治臺灣、1949年流亡(退守)到臺澎金馬,到2045至2049年就是100年,國際公法上,在當地實質統治100年,就自動承認其國家地位。

  一位曾從事中共黨建研究的學者則指出,大陸官方對於統一的心理預期,最後的時間點是2050年,但不會到那麼晚,學界以香港情況推論,籤約後13年才正式回歸,給了13年適應期,因此應該往前推10多年,大致落點在2030至2040年間。

  而關於近來大陸民間武統聲浪高漲,中一智庫主持人、臺海評論家畢殿龍認為,兩岸統一,民心相通最重要,存在統一時間表沒有問題,但應有更積極的做法,要不斷加強兩岸交流,尤其是青年交流。臺灣民眾也不應該把自己未來命運拱手交給他人,應該發出追求和平的聲音,避免大陸武統聲音過大。

  2016年5月18日,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前,群眾手持標語靜坐

  鼓勵臺灣青年闖蕩大陸,應先給適應時間

  另據《中國時報》報導,當天的研討會上還討論了臺灣青年闖蕩大陸如何適應競爭的問題。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生楊明勳表示,過去大陸給臺灣青年一系列優惠政策,看似增加友好交流,但對真正的融合交往反而是障礙;機會面前,應只看能力不問出身,這也符合大陸邁向全球化進程。

  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許智超則表示,競爭沒錯,但希望配套工作能夠再完整一些,畢竟臺灣青年不熟悉大陸當地環境、法規,都需要時間適應。「競爭是一起競爭,但希望能讓臺灣青年有先適應的時間」。

  他說,若放手讓臺灣青年跟大陸青年競爭,那麼將是出身臺灣中上階級家庭的臺灣青年獲利更多,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後顧之憂,這就有失大陸想多照顧臺灣中下階層的想法。

  他還說,大陸對臺青應加強就業輔導,這更切中臺灣青年前途茫茫的心理。而傳統交流營隊中,應多安排一對一的兩岸青年交流、交朋友,若真有進一步發展,兩岸青年結緣越多,越能促進兩岸融合。

  中一智庫系一家民間智庫,由資深評論員、臺海評論家畢殿龍和一些專家和著名評論員一起發起組建。2014年年底召開第一次交流籌備會,2016年3月19日曾召開第二次民間智庫暨港臺文化交流研討會。目前該智庫專家組成員主要有北京大學的劉國基教授、北京聯合大學的李振廣教授和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餘豐慧及河南科技大學的梁愛強教授。

  紫荊網16日報導,本屆研討會由資深評論員、臺海評論家畢殿龍主持。

  廈門大學博士蔡金樹、臺灣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吳建德、臺灣大學副教授陶翼煌、河南財經大學教授代振華、暨南大學博士畢中和、臺灣中山大學博士宋慎之、臺灣國立金門大學劉瑞川、北京大學博士黃子榕、天津南開大學副教授李曉兵、香港浸會大學博士彭念、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陳志豪等來自內地、香港和臺灣的近30餘位專家、學者及臺灣中國時報、環球網、香港大公網、香港紫荊網、東森新聞、海峽兩岸網等媒體參加研討會。

  在研討會上,針對「一帶一路」是臺灣負責任的選擇,籍文化、教育、經濟元素下的國家統和,港臺文化現狀與未來等課題,與會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度研討與交流。與會專家認為,臺灣的地理位置與發展歷史,可作為「一帶一路」向東亞、東南亞以及泛太平洋地區的重要節點,是陸權延伸至海權的關鍵。臺灣作為「一帶一路」的經濟成員,尤其是臺灣青年應視世界為舞臺,捐棄鄉土為唯一可能成功之處所之單一思考,也不要掉入政治的漩渦,而應該善用多元文化的力量與累積的智慧與經驗,凸顯其價值。因此,臺灣在經濟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與文化存續上所累積的知識經驗,可為「一帶一路」提供寶貴的價值參考。

相關焦點

  • 臺媒:大陸學者估計統一時間點在2030-2040年
    臺灣《旺報》8月16日報導稱,一位曾從事中共黨建研究的學者表示,大陸對於統一是有心理預期的,最後時間點在2050年,但以香港回歸情況推論,應該要預留10多年的穩定期,因此落點大致在2030至2040年之間。
  • 熊玠教授:2030年大陸「人均收入」將超臺灣,兩岸統一水到渠成
    作者:滕飛 審稿:淺夢 關於「何時才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時機」的問題,此前身為美國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的熊玠曾指出,在兩岸問題中,真正影響全局的關鍵因素就是經濟。據估算,預計在大陸2030年真正達成人均GDP超越臺灣的目標後,兩岸統一的問題也就水到渠成了。
  • 美退役軍官:大陸最遲2030年武統臺灣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近日,有美國軍事情報專家稱,中國解放軍最晚可能在2030年「武統臺灣」,因此2020年到2030年是「令人擔憂的10年」。在慶祝建國百年之際,中國(大陸)理應已完成全國統一大業。於是,他經過一番推算之後,認定「2030年就是中國(大陸)最遲對臺動手時間」。 法內爾還聲稱,大陸不僅要統一臺灣,最終目標是阻擋美國插手,甚至將美軍勢力逐出亞太。
  • 臺媒:怎麼能讓臺灣人不怕大陸 真心歡迎統一
    臺媒:怎麼能讓臺灣人不怕大陸 真心歡迎統一 2017-03-30據臺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一項長期調查研究,臺灣社會「當下統獨選擇」,高達46.4%民眾選擇「獨立」,但「預期未來統獨走向」,卻以「被統一」居多,高達49.7%,「獨立」僅剩35.9%,顯示主觀期待與客觀認知的明顯落差。  這項長期調查也顯示,「大陸因素」已成為影響臺灣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社會民心已認清大局,「統一」是臺灣的終極命運。
  • 大陸何時武力統一臺灣?美專家這樣說...
    大陸何時武力統一臺灣?美專家這樣說...... 19日,《美國之音》報導了前天(周四)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召開的一場關於中國的聽證會內容,其中美國專家預測,中國大陸至遲將在2030年前武力統一臺灣。
  • 臺灣軍演「亮劍」?中國大陸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華春瑩表態了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7月16日援引外交部網站的消息,在當天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媒記者向發言人問詢,16日臺灣舉行了「針對大陸的演習」,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中國大陸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軍演問題應該去問國防部。
  • 臺媒體人:留給臺灣時間不多了 需趕快跟大陸統一
    臺灣電視節目「夜問打權」主持人黃智賢在微博以及臺媒《中國時報》上發表評論文章。她表示,「臺獨」毫無可能。統一將是必然。但問題是共同統一,還是被統?被統是「以戰逼統」,還是「武統」?而臺灣正處於,機會之窗即將關上的最後時刻。
  • 臺灣又向大陸「統一」了!
    普通臺灣民眾家中,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電視機、電風扇等電器全都是使用110V電壓,只有冷氣機使用220V,而電腦、筆記本、平板和手機等電子產品則是110V至220V全球通用。此次臺灣電力公司提議將家用電壓從110V改為220V,擬採用臺科大電機系教授陳在相提出的技術改壓構想,將家庭插座改四孔插座,並增設線路,以提供220V電壓。
  • 臺媒:敏感時間點大陸軍機在臺灣島西南空域發動「今年架次最多」的...
    臺灣方面試射武器 臺灣防務部門稱,9月9日上午大陸蘇-30、殲-10等多架次多型軍機,進入臺西南空域活動。 臺媒稱,解放軍軍機「罕見連續進入」臺西南空域。臺媒還將大陸軍機此次出動與臺灣當天的飛彈試射有關,稱解放軍「似乎掌握相關試射信息」。
  • 臺灣何時擁有F-35?臺媒:恐怕不會早於2030年
    中新網11月25日電 臺灣中時電子報25日刊發《臺灣何時才能擁有F-35》的報導,文章探究臺灣擁有改型戰機的時間表時估計,恐怕不會早於2030年,甚至有可能到2035年以後。文章摘錄如下:日本在多年來始終要求美國售予當代最高科技結晶的F-22,卻一直被美國斷然拒絕後,最近日本防衛省終於決定退而求其次,轉而購買約40架F-35聯合打擊機,以便因應近年來呈現大躍進姿態的大陸空軍武力。
  • 大陸用「北京時間」,臺灣用什麼時間?
    我們都知道,大陸和臺灣用的都是東八時區的時間標準,所以兩岸沒有時差。不過,臺灣媒體的報導中,出現「臺灣時間」的頻率越來越高,猛一看挺刺眼,然而仔細一琢磨,這事還真不能怪誰,要怪只能怪兩岸沒有統一了。隨手一搜,臺媒到處都用「臺灣時間」想當初,中華民國成立後,位於北京的中央觀象臺曾把全國分為五個時區。1939年,內政部召集標準時間會議,也確認了中國的五個時區。
  • 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大陸已發出明確信號:沒有放棄武力統一
    在兩岸關係緊張、外部勢力介入的背景下,臺灣地區的此次演習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據臺媒報導,臺軍今年演習帶有很強的實戰化背景,進行的各種飛彈、魚雷實彈射擊科目,模擬的是解放軍多兵力從不同方向和空層發起攻擊時,臺軍如何從遠、中、近距離實施飛彈攔截攻擊。 看來,「解放軍攻臺」,一直在民進黨當局的想定之中。那麼,對於臺灣此次軍演,大陸有何評論?
  • 大陸成「較美好生活」代名詞 臺灣轉機在2025年
    臺灣年輕人(圖片來自:臺媒)大陸成「較美好生活」的代名詞27日,臺灣藍濤亞洲有限公司總裁、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在《商業周刊》上撰文指出,臺灣陷在低薪泥淖中找不到出路,大陸卻高速向智慧化的美好生活前進。
  • 馬英九老師:十年後大陸人均GDP超越臺灣,統一水到渠成
    預計大陸2030年人均GDP超越臺灣後,統一問題就「水到渠成」。熊玠甚至稱,「中國統一,不是會與不會的問題,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熊玠,1935年出生,河南開封人,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現任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兼任該校政治研究所主任,美國當代美亞研究中心主任,曾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紐約大學求學時的碩士導師,。他10月1日參加香港中評社舉辦的一場線上座談時發表上述看法。
  • 臺媒:解決臺灣問題或已有時間表
    就在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夕,港臺媒體紛紛關注起解決兩岸統一時間表問題。 7月28日,香港網媒《超訊》的專欄作者紀碩鳴發文關注兩岸問題。文章中稱,大陸已把解決臺灣問題擺上議事日程。還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試行「臺灣特區護照」等。
  • 臺媒:臺灣人面對大陸已失去優越感「甘拜下風」
    原標題:臺媒:臺灣人面對大陸已從「走路有風」變「甘拜下風」​​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導臺媒稱,適逢兩岸開放新聞交流30年,上世紀90年代第一批赴北京駐點採訪的記者、《中國時報》總編輯王綽中受訪坦言,以媒體人角度,兩岸開放交流30多年來,大陸迅速崛起最讓人印象深刻,身為首善之都的北京從六朝古都,躋身為國際現代化城市;早年臺灣人在大陸可謂「走路有風」,隨著兩岸綜合實力消長
  • 大陸成「較美好生活」的代名詞 臺灣2025年掀起「陸歸」潮
    臺灣年輕人(圖片來自:臺媒)大陸成「較美好生活」的代名詞27日,臺灣藍濤亞洲有限公司總裁、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在而「贊成與大陸統一」的比例則從9.3 %大幅攀升至14.8 %,創10年新高。黃齊元表示,這說明了自臺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後,積極推動「去中國化」,以「轉型正義」為名,修改歷史課綱,並對各種機構進行清算鬥爭,使得臺灣進入黑暗的深淵。
  • 臺灣改居留證是在學大陸?臺媒:可學但別污衊大陸
    (原標題:臺灣改居留證是在學大陸?臺媒:可以學習,但別再汙名化大陸居住證了)【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當局宣稱,為提升在臺居留外來人口的生活便利性,決議現行居留證的統一證號將比照臺灣人的身份證編碼格式。有島內媒體表示,這不禁讓人想到大陸針對臺胞發行的居住證。臺灣現行居留證的統一證號是「2位英文字母+8位阿拉伯數字」。據臺灣《自由時報》29日報導,臺「內政部」28日下午發布新聞稿稱,「為營造友善外來人口生活環境趨勢及落實政府積極推動吸引、延攬外籍人才政策」,當局決定將「外來人口統一證號」編碼格式,比照臺灣人身份證的編碼格式進行修正。
  • 馬英九:臺灣人對大陸看法改善 "憲法"沒排除統一
    (原標題:馬英九:臺灣人對大陸看法改善 "憲法"沒排除統一)
  • 大陸頻繁臺海軍演,新加坡專家竟稱:臺灣人不會因此「贊成」統一
    @銳看臺灣報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近日宣稱臺海不存在"海峽中線",解放軍也頻繁派戰鬥機巡視臺海,此舉受到外界關注。有新加坡專家唱起反調,指稱大陸反覆使用"越境"和"軍事飛越"的做法只會"事與願違",臺灣人不會因此"贊成"和大陸統一,也不會因此放棄"現有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