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大陸學者估計統一時間點在2030-2040年

2020-12-16 觀察者網

臺灣《旺報》8月16日報導稱,一位曾從事中共黨建研究的學者表示,大陸對於統一是有心理預期的,最後時間點在2050年,但以香港回歸情況推論,應該要預留10多年的穩定期,因此落點大致在2030至2040年之間。

報導稱,大陸研究智庫「中一智庫」15日在河南鄭州舉辦「第三屆港臺文化戰略交流研討會」,暢談兩岸統一議題,認為近來大陸民間武統聲浪高漲,是被臺灣「去中國化」倒逼出來。該研討會邀請兩岸三地關注兩岸關係的學者教授,以及青年碩博士生參加,以民間角度進行交流。

第三屆港臺文化戰略交流研討會

會上,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生李明勳認為,大陸武統最後時間點將會落在2045至2049年,因為1945年中華民國開始統治臺灣、1949年流亡(退守)到臺澎金馬,到2045至2049年就是100年,國際公法上,在當地實質統治100年,就自動承認其國家地位。

一位曾從事中共黨建研究的學者則指出,大陸官方對於統一的心理預期,最後的時間點是2050年,但不會到那麼晚,學界以香港情況推論,籤約後13年才正式回歸,給了13年適應期,因此應該往前推10多年,大致落點在2030至2040年間。

而關於近來大陸民間武統聲浪高漲,中一智庫主持人、臺海評論家畢殿龍認為,兩岸統一,民心相通最重要,存在統一時間表沒有問題,但應有更積極的做法,要不斷加強兩岸交流,尤其是青年交流。臺灣民眾也不應該把自己未來命運拱手交給他人,應該發出追求和平的聲音,避免大陸武統聲音過大。

2016年5月18日,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前,群眾手持標語靜坐

鼓勵臺灣青年闖蕩大陸,應先給適應時間

另據《中國時報》報導,當天的研討會上還討論了臺灣青年闖蕩大陸如何適應競爭的問題。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生楊明勳表示,過去大陸給臺灣青年一系列優惠政策,看似增加友好交流,但對真正的融合交往反而是障礙;機會面前,應只看能力不問出身,這也符合大陸邁向全球化進程。

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許智超則表示,競爭沒錯,但希望配套工作能夠再完整一些,畢竟臺灣青年不熟悉大陸當地環境、法規,都需要時間適應。「競爭是一起競爭,但希望能讓臺灣青年有先適應的時間」。

他說,若放手讓臺灣青年跟大陸青年競爭,那麼將是出身臺灣中上階級家庭的臺灣青年獲利更多,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後顧之憂,這就有失大陸想多照顧臺灣中下階層的想法。

他還說,大陸對臺青應加強就業輔導,這更切中臺灣青年前途茫茫的心理。而傳統交流營隊中,應多安排一對一的兩岸青年交流、交朋友,若真有進一步發展,兩岸青年結緣越多,越能促進兩岸融合。

中一智庫系一家民間智庫,由資深評論員、臺海評論家畢殿龍和一些專家和著名評論員一起發起組建。2014年年底召開第一次交流籌備會,2016年3月19日曾召開第二次民間智庫暨港臺文化交流研討會。目前該智庫專家組成員主要有北京大學的劉國基教授、北京聯合大學的李振廣教授和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餘豐慧及河南科技大學的梁愛強教授。

紫荊網16日報導,本屆研討會由資深評論員、臺海評論家畢殿龍主持。

廈門大學博士蔡金樹、臺灣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吳建德、臺灣大學副教授陶翼煌、河南財經大學教授代振華、暨南大學博士畢中和、臺灣中山大學博士宋慎之、臺灣國立金門大學劉瑞川、北京大學博士黃子榕、天津南開大學副教授李曉兵、香港浸會大學博士彭念、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陳志豪等來自內地、香港和臺灣的近30餘位專家、學者及臺灣中國時報、環球網、香港大公網、香港紫荊網、東森新聞、海峽兩岸網等媒體參加研討會。

在研討會上,針對「一帶一路」是臺灣負責任的選擇,籍文化、教育、經濟元素下的國家統和,港臺文化現狀與未來等課題,與會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度研討與交流。與會專家認為,臺灣的地理位置與發展歷史,可作為「一帶一路」向東亞、東南亞以及泛太平洋地區的重要節點,是陸權延伸至海權的關鍵。臺灣作為「一帶一路」的經濟成員,尤其是臺灣青年應視世界為舞臺,捐棄鄉土為唯一可能成功之處所之單一思考,也不要掉入政治的漩渦,而應該善用多元文化的力量與累積的智慧與經驗,凸顯其價值。因此,臺灣在經濟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與文化存續上所累積的知識經驗,可為「一帶一路」提供寶貴的價值參考。

相關焦點

  • 臺媒:大陸統一臺灣時間點或在2030至2040年
    第三屆港臺文化戰略交流研討會  會上,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生李明勳認為,大陸武統最後時間點將會落在2045至2049年,因為1945年中華民國開始統治臺灣、1949年流亡(退守  一位曾從事中共黨建研究的學者則指出,大陸官方對於統一的心理預期,最後的時間點是2050年,但不會到那麼晚,學界以香港情況推論,籤約後13年才正式回歸,給了13年適應期,因此應該往前推10多年,大致落點在2030至2040年間。
  • 熊玠教授:2030年大陸「人均收入」將超臺灣,兩岸統一水到渠成
    作者:滕飛 審稿:淺夢 關於「何時才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時機」的問題,此前身為美國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的熊玠曾指出,在兩岸問題中,真正影響全局的關鍵因素就是經濟。據估算,預計在大陸2030年真正達成人均GDP超越臺灣的目標後,兩岸統一的問題也就水到渠成了。
  • 美退役軍官:大陸最遲2030年武統臺灣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近日,有美國軍事情報專家稱,中國解放軍最晚可能在2030年「武統臺灣」,因此2020年到2030年是「令人擔憂的10年」。2020年具備「攻臺能力」,還不斷宣揚在2049年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因此,在慶祝建國百年之際,中國(大陸)理應已完成全國統一大業。
  • 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一番話嚇壞臺媒:大陸決定「武統」?
    【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一番話嚇壞臺媒:大陸決定「武統」?】在目前臺海局勢緊張局勢下,臺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走向到底怎麼看?害不害怕?民進黨和一眾綠營支持者還要叫囂「臺獨」,繼續升高兩岸對抗嗎?蘇貞昌之流真要拿掃把抵抗解放軍嗎?今天,臺灣中時新聞網一篇標題為《大陸決定武統臺灣?國臺辦前高官曝3關鍵:和平統一可能性喪失》的報導,嚇壞很多臺灣網友。
  • 臺媒:恐怕不會早於2030年
    中新網11月25日電 臺灣中時電子報25日刊發《臺灣何時才能擁有F-35》的報導,文章探究臺灣擁有改型戰機的時間表時估計,恐怕不會早於2030年,甚至有可能到2035年以後。文章摘錄如下:日本在多年來始終要求美國售予當代最高科技結晶的F-22,卻一直被美國斷然拒絕後,最近日本防衛省終於決定退而求其次,轉而購買約40架F-35聯合打擊機,以便因應近年來呈現大躍進姿態的大陸空軍武力。
  • 臺媒:怎麼能讓臺灣人不怕大陸 真心歡迎統一
    臺媒:怎麼能讓臺灣人不怕大陸 真心歡迎統一 2017-03-3009:01:31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2017年03月30日 09:01
  • 2021年是臺灣最後機會?臺學者:大陸進入啟動統一前期階段
    進入2020年之後,臺海局勢出現「波動」,主要是民進黨當局多次惡意詆毀大陸。針對不思悔改的「臺獨」分子,大陸方面已多次發出警告。然而,民進黨當局等「臺獨」分子並沒有緩和兩岸關係的想法,而是在不斷「詆毀」大陸。 由於民進黨當局等「臺獨」分子的囂張態度,所以兩岸形勢已經到達「重要的時刻」。在這如此關鍵的時刻,「臺灣競爭力論壇」正式召開。
  • 臺媒:敏感時間點大陸軍機在臺灣島西南空域發動「今年架次最多」的...
    臺灣防務部門稱,9月9日上午大陸蘇-30、殲-10等多架次多型軍機,進入臺西南空域活動。 臺媒稱,解放軍軍機「罕見連續進入」臺西南空域。臺媒還將大陸軍機此次出動與臺灣當天的飛彈試射有關,稱解放軍「似乎掌握相關試射信息」。
  • 專家:時間是和平統一的朋友,時與勢在大陸這邊
    專家:時間是和平統一的朋友,時與勢在大陸這邊 趙博、劉歡/新華社 2020-12-10 16:22
  • Uber:到2040年全球叫車平臺將全部採用電動汽車!
    [PConline資訊]9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地時間周二,Uber表示,到2040年,其全球叫車平臺上的每一輛車都將是電動汽車。
  • 臺媒:解決臺灣問題或已有時間表
    就在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夕,港臺媒體紛紛關注起解決兩岸統一時間表問題。 7月28日,香港網媒《超訊》的專欄作者紀碩鳴發文關注兩岸問題。文章中稱,大陸已把解決臺灣問題擺上議事日程。還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試行「臺灣特區護照」等。
  • 臺媒體人:留給臺灣時間不多了 需趕快跟大陸統一
    臺灣電視節目「夜問打權」主持人黃智賢在微博以及臺媒《中國時報》上發表評論文章。她表示,「臺獨」毫無可能。統一將是必然。但問題是共同統一,還是被統?被統是「以戰逼統」,還是「武統」?而臺灣正處於,機會之窗即將關上的最後時刻。
  • 臺灣又向大陸「統一」了!
    臺電錶示,藉由升壓降低線路損失,一年估計可省下10億度電。據中國時報報導,陳在相今年應邀前往臺電解說改壓構想時,還被臺電副總籃宏偉盛讚「這個創意可以得到諾貝爾獎」。改壓工程之所以被稱為「世紀工程」,難度之高可以想像,早在十幾年前臺灣就討論過可行性,牽涉老百姓更換家電這筆錢誰出,工廠也需要重新開模等,因此反彈聲浪很大。
  • 臺灣學者:大陸已啟動統一過程的前期階段
    編輯:供奉近日,前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就兩岸目前的關係發表講話,他認為 「兩岸情勢恐遭遇40年以來最危急時刻」。但最危險的不止於此,因臺灣「舞照跳、馬照跑」,大家都被麻痺,不清楚兩岸關係危險所在。2021將是兩岸復談最後機會在臺灣競爭力論壇召開的高峰會上,趙建民同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就兩岸關係進行討論。據其說法,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兩岸友好關係不斷被破壞。
  • 臺灣改居留證是在學大陸?臺媒:可學但別污衊大陸
    (原標題:臺灣改居留證是在學大陸?臺媒:可以學習,但別再汙名化大陸居住證了)【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當局宣稱,為提升在臺居留外來人口的生活便利性,決議現行居留證的統一證號將比照臺灣人的身份證編碼格式。有島內媒體表示,這不禁讓人想到大陸針對臺胞發行的居住證。臺灣現行居留證的統一證號是「2位英文字母+8位阿拉伯數字」。據臺灣《自由時報》29日報導,臺「內政部」28日下午發布新聞稿稱,「為營造友善外來人口生活環境趨勢及落實政府積極推動吸引、延攬外籍人才政策」,當局決定將「外來人口統一證號」編碼格式,比照臺灣人身份證的編碼格式進行修正。
  • 金門「反攻大陸」標語掉漆 臺媒稱大陸人愛看 要刷新
    (原標題:金門「反攻大陸」標語掉漆 臺媒稱大陸人愛看 要刷新)
  • 臺媒:臺灣十幾個「邦交國」等著跟大陸建交
    【觀察者網綜合】據臺媒11月1日報導,上海復旦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透露, 「現在至少有7、8個國家,甚至10幾個臺灣的』邦交國』想要與中國建交」。 信強目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擔任訪問學者,他表示,大陸對民進黨一些去中國化的作為都看在眼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工作報告中以「6個任何」強調反獨,確認「反獨」是中共中央對臺首要政治目標。
  • 大陸何時武力統一臺灣?美專家這樣說...
    法內爾認為:「中國大陸對臺武統最遲在2030年。」如果從這個時間往前推算20年,那麼2029年是解放軍武統臺灣最後的期限。法內爾對此舉例說明:上世紀80年代末,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孤立政策。但是,19年之後,北京卻得以在2008年舉辦世界奧運,連美國總統都參加了這個慶典。那麼從2049年往前推算,2030年就是中國大陸最遲必須對臺動手的時間。
  • 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 時間不站在臺灣這邊
    但包括知名評論家札卡利亞等學者專家認為,由於現狀基礎脆弱及權力均勢有利於北京,臺灣與香港短期內可能是「最危險的熱點」。從現實面分析,拜登政府面對新冠肺炎重創,已無力單獨因應臺灣問題,臺灣更不能單靠美國,兩岸問題終須由兩岸自行解決,這是民進黨當局不可迴避的責任與挑戰。
  • 學者李毅因"武統臺灣"言論被臺當局限令出境
    原標題:「武統論學者」赴臺觀光遭遣返(觀察者網訊)大陸旅美學者李毅赴臺觀光,4月10日卻被臺當局「移民署」認定違反入臺相關規定,並於今早7點25分遣返香港,臺當局「內政部」也將李毅列為「不受歡迎對象」。對於臺媒稱其「應邀赴臺演講」,李毅本人否認,強調此次來臺僅是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