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用「北京時間」,臺灣用什麼時間?

2021-02-08 臺灣論談

專門寫歷史的小明好久沒出來了,這次他來談談兩岸的「時間」問題。


我們都知道,大陸和臺灣用的都是東八時區的時間標準,所以兩岸沒有時差。

不過,臺灣媒體的報導中,出現「臺灣時間」的頻率越來越高,猛一看挺刺眼,然而仔細一琢磨,這事還真不能怪誰,要怪只能怪兩岸沒有統一了。


隨手一搜,臺媒到處都用「臺灣時間」

想當初,中華民國成立後,位於北京的中央觀象臺曾把全國分為五個時區。1939年,內政部召集標準時間會議,也確認了中國的五個時區。分別為:



然而,1947年4月,東北解放區統一實行了東經120度上海時間。1949年10月,大陸把東八時區(UTC+8,UTC與GMT含義相似)正式命名為「北京時間」(與「中原標準時間」相同)。11月,陝西停用「隴蜀時間」,隨後,大陸陸續全部啟用「北京時間」。


而臺灣呢?從日本殖民統治到抗戰全面爆發時,用的是東八時區的時間;但1937-1945年間用的是東九時區時間(即日本時間,被稱為「中央標準時」)。光復後,又恢復了東八時區的時間(被稱為「西部標準時」)。


隨後你知道,民國政府「播遷」到臺灣去了,他們不可能用「北京時間」,也不可能用從日本角度命名的「西部標準時」,於是,他們在臺灣推行了「中原標準時間」(英文:Chungyuan Standard Time,縮寫CST)。


所以臺灣各電臺電視臺在報時時,均使用「中原標準時間」一詞,而這也是有法源依據的:中華民國政府頒訂的《全國各地標準時間推行辦法》,訂於1947年。


不過2000年後,臺灣越來越多地使用「國家標準時間」(NST)或者「臺北時間」(TST)甚至「臺灣時間」。臺灣的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當時說,臺灣不需要以來自大陸的「中原標準時間」作為計量時間的標準,所以,該局對外發布時間信息都以「現在時間x點x分x秒鐘」表示,或乾脆以「國家標準時間」來表示。


「國家標準時間」(在經濟部大樓)


話說「國家標準時間」或者「臺灣時間」確實有些刺眼,不過,同樣位於東八時區的香港有「香港時間」,澳門有「澳門標準時間」,時間標準也都是由當地的授時部門管理。所以,想到這一點,我有點語塞,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即使在大陸內部,也因為幅員遼闊,烏魯木齊時間與北京時間也不同啊(但烏市的民航、鐵路、郵政等公用事業,還得用「北京時間」)。


請在下方留言,說出你的高見。

相關焦點

  • (下午茶時間)大陸要用什麼替代金馬獎?臺灣能用什麼替代大陸?
    大家好,又到了每周的周五下午的下午茶時間今天咱們聊一聊金馬獎的那些事兒。先來看下本期我們要聊的新聞:那肯定有很多人有疑問了,這對大陸的電影有什麼影響呢?這樣幾十年積累下來,金馬獎的權威性是華語電影圈最高的麼有之一現在因為兩岸關係我們不去金馬獎了,這大陸電影毫無疑問失去了一項權威的獎項這反過來說,金馬獎也需要大陸電影
  • 臺灣車友葉先生:初次玩房車,用兩年時間玩遍祖國山水
    最近,亞特房車總廠迎來了一位不同尋常的客戶,一位來自臺灣的客戶,說起臺灣,生活在大陸的朋友一定對它熟悉又陌生,同為中國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如何,他們也開始來祖國內陸玩起了房車,今天就為大家說一說,亞特房車第一位臺灣車友,選房車的心路歷程。
  • 臺灣都用什麼app?—大陸有大眾點評,那臺灣呢?
    大陸真的太方便了,出門不帶錢,省錢上淘寶,出門有點評,點餐用團購,在家躺在床上磕著瓜子翹著二郎腿,仿佛就有快遞小哥哥能給我送來整個世界。       住在臺北的第一個禮拜,我就開始在網上搜羅以及試用各種推薦的app,胖子(我的名字顯示在他身份證的配偶欄裡)拿著我的手機驚訝地說,有些app連他這個臺灣人都從來沒用過。我在心裡默默的「切」了一下,暗想所以你才過著出門找銀行取款,每天不知道吃什麼好,不開車出門找不到路的苦逼生活啊。
  • 臺灣王品牛排在大陸如何用10年時間開設58家店
    這是王品臺塑牛排十年之前的價目單,來自臺灣的店長李森斌知道自己的責任在於如何吸引踏進王品牛排的顧客重複消費。10年之後,李森斌已經成為王品集團大陸事業群執行長(CEO)。2012年王品於臺灣上市,旗下擁有13個品牌和300多家門店,年銷售額 25.4億元人民幣,大陸地區營收額為 5.6億元人民幣。王品的目標是到2020年,開出千家店,錄入百億元。
  • 臺名嘴:臺灣已錯過大陸民眾「臺灣什麼都好」時間點
    原標題:臺名嘴唐湘龍:臺灣已錯過大陸民眾「臺灣什麼都好」時間點  臺灣《聯合報》20日發布了最新兩岸關係年度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受訪民眾中願意來大陸就業的(40%)與願意讓子女來大陸念書的
  • 臺媒:大陸統一臺灣時間點或在2030至2040年
    第三屆港臺文化戰略交流研討會  會上,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生李明勳認為,大陸武統最後時間點將會落在2045至2049年,因為1945年中華民國開始統治臺灣、1949年流亡(退守  一位曾從事中共黨建研究的學者則指出,大陸官方對於統一的心理預期,最後的時間點是2050年,但不會到那麼晚,學界以香港情況推論,籤約後13年才正式回歸,給了13年適應期,因此應該往前推10多年,大致落點在2030至2040年間。
  • 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2017-12-1212月12日電 題: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作者 夏守智 陳小願  1988年1月14日,首個臺灣返鄉探親團從臺北出發,繞道香港前來大陸。
  • 臺灣人看大陸:大陸用語比臺灣更為簡單明了
    臺灣《旺報》「臺灣人看大陸」欄目刊登讀者文章,比較兩岸用語差異,全文如下:兩岸雖然同文,但在許多用字遣詞上早已大不相同。想當初在接觸大陸信息時,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漸漸弄清楚彼此的慣用語有何不同。我發現有些大陸用語其實還比臺灣用語更能直接表達要闡述的意思,若非旁人聽不懂,否則我已經習慣在言談、書寫中使用這些詞句。
  • 臺灣的發展前途在大陸,蔡英文指望美國有什麼用?
    作者:崔小杏子臺灣捨去大陸這麼好的市場不合作,反而捨近求遠地與美國合作,蔡英文指望美國什麼呢?最終又能從美國那裡得到什麼好處?要知道,一直被擱置著的所謂「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沒有任何的進展。同時,東亞15國也是在差不多的時間進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商談。看到這兩則信息,估計有很多臺灣民眾思考起了臺灣經濟未來的走向,該何去何從?臺灣的「中時新聞網」對這次的會談進行了評論稱,「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給予臺灣的利益暫時不確定,可能還將耗費大量的時間。以美國一貫的處事作風,臺灣想要從中獲得好處沒這麼容易,即使嘗到了甜頭,付出的代價也會很高。
  • 臺灣白領在大陸的小幸福:一個人在北京打拼的精彩
    到處都是紅的、綠的、紫的,各種顏色,這些在臺灣很難看到的。」辛永森一見到中新網記者,就用他那「臺灣式」普通話聊起了對北京的第一印象。  在來北京不滿一年的時間裡,辛永森幾乎把北京遊覽個遍,在交談中,他處處透露出對北京的好奇和對自己「北漂」生活的體悟。  辛永森1984年出生在臺灣高雄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是家裡的長子,上面有兩個姐姐。
  • 為何臺灣港澳用繁體字,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用簡體字
    當新中國建立之後呢,為了和國際接軌,為了書寫的方便,於是啊就有人倡議使用拉丁文,徹底的廢除漢字,但是呢經過專家們的討論呢,最重要還是保留了漢字,但是啊是推行簡化漢字,於是呢簡化漢字就提上了日常,經過專家們的仔細討論,仔細的推敲,簡體漢字逐步地實行了,什麼是逐步的事情了呢,因為啊當時在時間簡化漢字的時候呢,分了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呢簡化的標準都不一樣,在歷史哥小的時候呢
  • 微信在臺灣也通用嗎?臺灣同胞用什麼通訊,有大陸的方便嗎
    那麼在中國大陸一大半人都用微信的情況下,一水之隔的中國臺灣用什麼社交軟體呢?據悉,臺灣人主要的社交軟體是LINE和Facebook。先說LINE。Facebook在大陸只要喜歡上網的人肯定都知道,但這個LINE知道的人肯定少之又少。LIN是由韓國網際網路集團NHN的日本子公司NHNJapan推出的,於2011年中正式推向市場。
  • 臺灣人愛用大陸流行語
    臺灣記者的一句話,差點讓馬英九笑噴。長時間觀察臺灣資訊的人會發現,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熱絡,近來大陸、臺灣的時髦用語越來越趨同。如「山寨」、「雷人」、「囧」等詞彙,都被高頻率地運用。   正如島內評論家南方朔在《語言是我們的居所》一文中所說:「語言是橋,也是歷史記憶的倉庫,我們的文化習慣和思惟邏輯都以一種不明言的方式沉澱在其中,因而也就保障了最低限度溝通理解的可能。」
  • 王品牛排如何用10年時間在大陸開58家店
    這是王品臺塑牛排十年之前的價目單,來自臺灣的店長李森斌知道自己的責任在於如何吸引踏進王品牛排的顧客重複消費。 10年之後,李森斌已經成為王品集團大陸事業群執行長(CEO)。2012年王品於臺灣上市,旗下擁有13個品牌和300多家門店,年銷售額 25.4億元人民幣,大陸地區營收額為 5.6億元人民幣。王品的目標是到2020年,開出千家店,錄入百億元。
  • 臺灣人到底用不用微信?(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身在大陸的人都知道,微信已經是超級app了,基本上它不只取代了電話,也取代了媒體的功能,甚至還取代了  那麼,臺灣人用微信嗎?  答案是:有,但不多。  臺灣人最早是用whatsapp,接著用LINE,而微信,在臺灣是不叫微信,是叫wechat,它是比較後期才找羅志祥和楊丞琳代言。現在在臺灣的使用率是:LINE第一,whatsapp第二,再來才是wechat。
  • 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 時間不站在臺灣這邊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說,美國政權即將交替,美中兩大強權仍將處於「戰略競爭」狀態,從中長期看,雙方關係並不全然悲觀,穩定環境下的良性競爭及充分對話甚至可開啟合作契機。但包括知名評論家札卡利亞等學者專家認為,由於現狀基礎脆弱及權力均勢有利於北京,臺灣與香港短期內可能是「最危險的熱點」。
  • 臺灣專才大陸打拼:看好大陸市場 用專業助力產業
    臺灣專才大陸打拼:看好大陸市場 用專業助力產業
  • 臺灣萌妹子北京當創客:用網際網路思維泡「茶業」
    在大陸創業的臺灣「創客」彭少儀(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4月7日北京訊(記者 李徽) 「重現一杯茶的簡單與美好但是長大後,發現辦公室裡大家並不常喝原葉茶……」深諳網際網路營銷精髓的彭少儀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自己的創業初心,讓接下來用「網際網路思維」做「年輕人愛喝的茶」成為順理成章。    創業,需要初心,更需要一些機遇。2014年,已經動了創業心思的彭少儀報名參加了一個由全球青年領導力聯盟在北京組織的研習營,她希望藉此機會裡了解北京的創業氛圍與環境。
  • 臺灣人:看好大陸市場 用專業助力產業
    【同期】臺灣創業青年 張素慧目前的話像在大陸這個產後康復的部分,然後像設備的部分的話,也是比臺灣來得新,環境來得大,設備來得更好,臺灣來說就是在專業這一塊的東西,在各方面的管理體系是比較成熟的,那在這邊建制的話,就說有參考,我們有把臺灣的一些月子中心的一些相關建制的標準,帶過來。
  • 臺灣花蓮阿美族原住民:期待用文字記錄大陸
    6月22日,以臺灣花蓮縣長傅崐萁夫人徐榛蔚為團長的花蓮縣「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訪問團」一行到訪有「中國旅遊第一縣」之稱的廣西桂林市陽朔縣。  在灕江遊船上,兩岸秀麗的山水風光讓訪問團成員頻頻按下相機快門,不時驚嘆連連,交換觀景感受。而作為花蓮縣玉裡鎮原住民頭目的張誠重則始終不發一語,時而抬頭瞭望沿途風光,時而俯首在筆記本上寫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