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川街道鄉村公路網。 (通訊員 周天良 攝)
1月6日上午,在銅梁巴川街道機關辦公室,街道主要負責人正在討論今年繼續推進公路建設有關事宜。
「從2018年以來,經過三年時間的奮戰,巴川街道建起了96公裡的『四好農村路』,實現村村社社通草油公路或水泥公路的目標。」巴川街道副主任瞿洪說,加上穿境而過的渝遂高速公路、國道319公路、重慶三環高速公路,轄區通暢通達的公路網絡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產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公路也成為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巴川街道地處銅梁城區,轄區既有城市也有農村。2018年以來,巴川街道按照區裡的統一部署,全面展開了「三年交通大會戰」。在工作措施上,通過自上而下的宣傳,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極大地調動和激發了群眾的修路熱情。與此同時,巴川街道因勢利導打出「組合拳」——組建工作專班、建立責任機制,強化資金管理,嚴格監督進度、質量和安全,確保公路建設順利推進。
在西郊綠道玉皇村,公路乾淨整潔,兩旁花草樹竹相伴,垃圾箱桶不時可見。在成王果業苗圃基地,綠道公路環繞了整個基地,一條條水泥作業便道通往每一片地塊。「四好農村路」不但方便了企業運輸和田間作業,也大大改變了企業的形象。
「近三年來,玉皇村漂亮的綠道為10多家農業企業提供了有力有效的交通支撐。企業發展好了,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常年在農業基地務工的村民有300多人,人均年務工收入兩萬元以上。」玉皇村黨支部書記柏小林說。
在八一社區、玉皇村、接龍村、仙魚社區,一條條草油公路通往了三角梅基地、果苗基地、水果基地、水產基地和民宿、農家樂,不僅讓群眾出行更加方便、舒適、安全,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交通便利,而且景觀公路還吸引了大批遊客和市民前來觀光休閒、採摘垂釣。與此同時,公路的通暢還吸引了一大批業主落戶發展種植養殖,既盤活了閒置土地,又帶動了群眾致富。
令主管公路建設的瞿洪感受最深的是,政府主導的公路建設激發了群眾修路的內生動力,群眾積極投工投勞興修社級公路、入院公路。與此同時,也帶動了社會力量投入公路建設。大雁村4社成功人士一次性捐款就達10萬元。
去年4月,銅梁鄉村補短板社級泥結石公路硬化工程在巴川街道玉皇村試點,打通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巴川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有序展開了這一工作並超額按期完成任務。
在玉皇村綠道公路邊的13社,2公裡的水泥公路連通了11個農家院落。
今年72歲的曹安全說,家離村裡的水泥公路雖然只有100多米距離,但就是這一段土路,平時很不好走,下雨天不注意就要摔跟頭。現在好了,公路修到家門口,走路也不溼鞋了。
近三年來,巴川街道在大興公路建設的同時,把公路的淨化綠化美化融入到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之中,50多萬株花草樹竹落戶在公路兩側,增添了美麗鄉村的底色。
巴川街道還把公路管護寫進村規民約,每一條公路落實專職管護人員,村和涉農社區組建起花木管護隊伍,常態化管護讓公路保持了乾淨整潔美觀的狀態。
「『四好農村路』的建設,讓產業活了,鄉村美了,村民富了,也促進了農旅融合發展。」瞿洪說,下一步,各個村(社區)還將落實更加有效的措施管好護好「四好農村路」,讓農村公路在鄉村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