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因路而興 產業因路而旺

2020-12-17 中國交通新聞網

冬日暖陽普照川蜀大地,鄉村旅遊發展生機盎然。11月17日,交通運輸部「行在鄉村 遊在路上」脫貧攻堅自駕主題宣傳四川站啟動儀式在眉山市丹稜縣舉行。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二級巡視員李佔川出席會議並宣布活動開始,四川省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朱學雷出席活動並講話,眉山市副市長孫劍致歡迎辭並介紹了眉山交通脫貧攻堅情況。

「行在鄉村 遊在路上」脫貧攻堅自駕主題宣傳活動,是交通運輸部組織媒體自駕車隊駛入「四好農村路」,實地採訪、採風,廣泛宣傳十八大以來我國廣大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百姓因修路築橋帶來的美好生活,充分展示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據李佔川介紹,截至2019年底,我國農村公路總裡程已達420萬公裡,連起了村和村、鄉和鄉。今年,基本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客車,基本全面完成「兩通」這一脫貧攻堅兜底性任務。當前社會已進入機動化時代,百姓樂於開車自駕遊。李佔川表示,希望通過舉辦交通運輸部「行在鄉村 遊在路上」脫貧攻堅自駕主題宣傳活動,讓有更多的百姓在車裡看路,在車裡看農村,在車裡看美景,把農村脫貧攻堅的故事傳播出去。朱學雷表示,近年來,四川省農村公路建設跑出「加速度」,總裡程達到29.1萬公裡,位居全國第一。「十三五」期,四川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4萬公裡,解決181個鄉鎮和6844個建制村通硬化路,分別佔全國的74%和21%。2019年提前一年實現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交通兜底目標。2020年6月,涼山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開通「金通工程」客運班線,標誌著四川提前3個月全面實現鄉鎮和建制村「兩通」目標。同時,累計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10個,省級示範縣45個,示範縣總數位居全國第一。目前正在開展第四批「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和首批示範市考評,預計今年全省示範縣總數將接近70個,「示範引領、比學趕超、全面帶動」的全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丹稜:堅持以路興業,發展美麗經濟 堅持以路富民,創造美滿生活

啟動儀式結束後,20多位來自成渝等地的車友們駕駛著車輛,從丹稜地標建築——大雅堂出發,沿著丹橙現代農業園區產業路、生態旅遊環線、十裡桃花紅環線、齊樂桃源國際旅遊度假區、幸福古村、老峨眉山旅遊快速通道、奔康大道等鄉村道路前行,暢遊鄉村美、品味鄉村情。丹稜縣丹橙現代農業園區以齊樂鎮紅石村為核心,以晚熟柑橘種植及配套的加工業、銷售業、鄉村旅遊為主導產業,輻射帶動了梅灣村、獅子社區等8個村、4個社區的桔橙產業發展。產業園區的興旺發展離不開道路設施的逐步完善,據了解,丹橙現代農業園區產業路全長5公裡,該路由傳統的農村公路升級而來,按照遵循自然法,保護沿線生態,又著眼園區長遠發展的規劃思路,公路將沿線多個鄉村連成一片,猶如一條「彩帶」蜿蜒在柑橘林中。公路的升級,讓沿線村民告別了肩挑背扛賣柑橘的歷史,成為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奔康大道。61歲的果農黃國全已經種植柑橘36年,他高興地表示,自己家有15畝地,現在全部用來種植「不知火」,每斤賣5元多,今年的收入達到了52萬,效益不錯,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以前沒有路,無論是施肥、打藥、採果非常不便,根本管理不好,更不要提效益了,現在路好了,大家管理方便了,效益提高了,大家種植的積極性也起來了,果園也恢復了生機。

幸福古村,又稱趙橋,位於丹稜縣交通要道S104線丹稜段側,是大峨山旅遊環線上的重要節點。古村依山而建,面河而立,森林覆蓋率達80%。古村開發之初,其主要交通要道S104為四級公路,行車道窄,路況較差。經過改造後,公路技術等級提升至二級,由窄變寬,由顛簸變平穩,帶動了旅遊產業的發展,獲評了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特色村莊、四川省最美古村落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丹稜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美麗經濟示範區,把美麗、生態、文化、風景、鄉愁轉化成產品和生態鏈、價值和財富,把發展美麗經濟作為搶抓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從不同層面激活了丹稜「打造中國美麗鄉村典範」的強大引擎。

井研:產業沿著公路走、公路促進產業活、產業推動農民富

11月18日,脫貧攻堅自駕主題宣傳活動第二站來到樂山井研縣,井研站以「中國橘鄉 古韻井研」脫貧攻堅自駕為主題,採訪橘天台、長山湖、周坡鎮石馬村、廖平經學堂四個點全程約105公裡,全面展示了井研縣近年來在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取得的成就,集中反映了井研縣在「四好農村路」建設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及農村公路助推文旅經濟、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帶動當地經濟和旅遊發展的成果。

近年來,井研縣立足柑橘、生豬、糧油、水產特色優勢產業,重點建設「百裡產業大環線」,培育樂山第二大特色精品農業產業帶,著力打造「中國西部雜柑之鄉」,建成優質柑橘30萬畝,入選「中國柑橘產業30強縣」。其中,產業環線建立了「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覆蓋縣域實現農業產值22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215元。以路興業、以業增收,當地結合實際,讓「交通+產業」的發展模式讓致富之路越走越寬闊。在橘天台,筆者見到了「名人」範敬超,作為退休後返鄉創業的典型,雖然接受過各大媒體的多次採訪,這位73歲的退休廳官,聊起鍾愛的柑橘事業,仍然興致勃勃。他表示,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和各方支持,目前,自己的柑橘事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從最初的505棵發展成6.5萬畝,有著產量高、品質好、效益優的特點,能夠取得這些成績,與交通條件的不斷完善密不可分,目前他的種植園區已經形成了700多公裡的公路網,大大提高了養植效率,如果沒有公路網的打造,現代果園就無法正常運行,規模化生產就無從談起。

井研縣堅持「產業沿著公路走、公路促進產業活、產業推動農民富」的思路,加快建設「生態致富路」。目前,井研縣以集益鎮為中心,晚熟柑橘已發展到10萬畝,「百裡產業環線」惠及10個鄉鎮49個村1.5萬戶,其中貧困戶2400戶。僅柑橘種植,就帶動村民人均年增收1200元。對於柑橘產業,井研縣也有了更大的謀劃:「十四五」期間,全面建設井研縣三條百裡產業環線和市中區的百裡產業帶,形成40萬畝現代果園,帶動50萬農民收入翻番;「十五五」期間,建成100萬畝優質雜交柑橘現代大果業。

屏山:借力交通,脫貧步伐鏗鏘有力

11月19日,脫貧攻堅自駕主題宣傳活動四川站最後一站在屏山縣舉行。宜賓市委常委、屏山縣委書記廖文彬介紹了宜賓市和屏山縣交通運輸助力脫貧攻堅等相關情況。發車儀式結束後,媒體自駕車隊從金通廣場出發,沿著屏山鎮洪坪產業路、大乘鎮雙峰茶園、錦屏鎮梯田茶海以及「庫區」旅遊公路參觀、採風,集中聚焦屏山「四好」農村路為貧困山區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屏山地處烏蒙山麓,地形破碎、山高坡陡限制了屏山的發展,老百姓形容這裡是「萬壑千山,出門無路;三農百業,舉步維艱。」70%的村沒有硬化路。面對如此惡劣的地質條件和交通狀況,屏山縣委副書記、縣長代軍介紹,5年間,屏山縣共整合各類資金14億元投入到農村公路建設,新改建通組路、旅遊路、產業路等1654公裡, 2015年即實現100%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標,2019年實現100%建制村通客車目標,75%村民小組通硬化路,公路總裡程達2488公裡,其中國省道330公裡,縣鄉道120公裡,村組道2038公裡,基本形成了以國省幹線為骨架、縣鄉村道為支線、村組道為脈絡的對外通暢、內部便捷公路路網體系。現在的屏山,已經是「路橋相通,縱橫聯網;小康路上,大道無疆。」 

近年來,屏山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發展機遇、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傾力幫扶下,著力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先行軍。通暢的交通網絡,極大地推動了以茶葉、茵紅李、白魔芋等種植業的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如期實現高質量脫貧。2019年,屏山實現了縣內10765戶貧困戶42826人全部脫貧。今年2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屏山退出貧困縣序列。今年8月,屏山順利通過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驗收。如今的屏山,是中國有名的「綠茶之鄉」和「白魔芋之鄉」,茵紅李種植規模達10萬畝,投產面積超8萬畝,年產量約9萬噸,遠銷上海、浙江、江蘇等長三角地區,2019年創造經濟產值近5億元。

一條條蜿蜒曲折、盤山而上的鄉村公路,把一處處新村聚居點串了起來,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路上隨處可遇的「金通工程」小黃車,搭載著一群群山區村民和一車車「屏山好禮」走出大山;路旁一張張群眾的笑臉,在冬日的陽光下更加美麗溫暖。

相關焦點

  • 路好產業興 臨夏州廣河縣建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
    比槐公路沿線紅星蔬菜基地(廣河縣交通運輸局供圖)中國甘肅網12月16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讓一條路成產業聚集區,臨夏州廣河縣在農村公路建設時,注重道路服務產業功能,讓一條路的延伸成為產業發展的載體,從而帶動沿線經濟發展,為下一步的鄉村振興蓄力動力
  • 路好產業興 臨夏州廣河縣建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
    比槐公路沿線紅星蔬菜基地(廣河縣交通運輸局供圖)中國甘肅網12月16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讓一條路成產業聚集區,臨夏州廣河縣在農村公路建設時,注重道路服務產業功能,讓一條路的延伸成為產業發展的載體,從而帶動沿線經濟發展,為下一步的鄉村振興蓄力動力
  • 野鶴鎮:建設「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2018年以前,愉幸村村民出行一般有兩個目的地:一是到鄰近的萬州區郭村鎮瑞池場,二是藉助16公裡蜿蜒的農村公路到野鶴場。而到直線距離僅1.5公裡的稻穀場,卻無路可走。那時候,愉幸村群眾到稻穀場,需要「跨區縣」經過瑞池場才行,來迴繞行10多公裡。許多村民戲謔:到稻穀場趕個場,還要走一趟萬州。
  • 台州黃巖寧溪:「四好農村路」鋪就百姓幸福路
    原標題:寧溪:「四好農村路」鋪就百姓幸福路 6月28日,記者從台州城區駕車經長決線,來到台州黃巖區寧溪鎮烏巖頭村。一路上,山水相依,古村錯落,馳騁其中,意境自來。 烏巖頭村是黃巖西部美麗鄉村建設的典範,村莊四周群山環抱,溪水纏繞其間,舉目皆是綠意,宛若世外桃源。村莊的西北角,坐落著一家環境幽雅的小院,名為老俞民宿。
  • 那些因農村路改變的青春——三位80後青年的鄉村奮鬥路
    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題:那些因農村路改變的青春——三位80後青年的鄉村奮鬥路  開欄的話:近年來,「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 忠縣:「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近年來,重慶市忠縣一條條產業路、脫貧路、惠民路相繼建成,道路暢了,產業旺了,百姓富了。「四好農村路」的建設,進一步激發了群眾發展筍竹、小龍蝦、山核桃、柚子、花椒、中藥材、柑橘等產業的熱情。   「出行方便多了!我們買東西只需要到稻穀場就可以了。」
  • 紫雲火花鎮:路通產業興 村美民致富
    「韋小院說,進村的泥濘路常常把裝運葡萄的車輛「坑」在路上,許多客商受過一次「坑」後,再也不來基地收購葡萄了。讓他的葡萄一度滯銷。而今,一條6.5米寬的通村柏油路建成,破解了克田村的發展瓶頸。道路通暢了,克田村像韋小院一樣回鄉發展的村民逐漸多了起來。今年,克田村回鄉發展養牛、養豬、養蜂和種植精品水果的村民有20多人。
  • 銅梁「四好農村路」旺了產業富了民
    「從2018年以來,經過三年時間的奮戰,巴川街道建起了96公裡的『四好農村路』,實現村村社社通草油公路或水泥公路的目標。」巴川街道副主任瞿洪說,加上穿境而過的渝遂高速公路、國道319公路、重慶三環高速公路,轄區通暢通達的公路網絡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產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公路也成為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巴川街道地處銅梁城區,轄區既有城市也有農村。
  • ...新作為·四好農村路)那些因農村路改變的青春——三位80後青年...
    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  開欄的話:近年來,「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四好農村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既要把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 「四好農村路」——長安區農民群眾的幸福小康路
    一條條暢通無阻的農村公路,為農民們帶來了便捷的出行,美好的生活環境,也帶動了產業發展。近年來,全省不斷補齊農村公路建設短板,全面推動全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打通農村交通「最後一公裡」。為破解區域內交通不便等諸多問題,長安區實施唐村產業園區道路及供水、供氣等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建成全長4.47公裡的唐村產業路,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空心村」重新煥發活力,帶動區域內3萬多名農村群眾,走出了一條鄉村產業因路而興,融合發展的新路子。農村公路的有效連接,催生了新發展、新經濟、新業態。
  • 中交興路江天:數位化時代物流產業變革|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
    本次大會第二天,中交興路總裁江天分享了「數位化時代物流產業變革」的主題演講。演講中提及,未來十年會是物流行業數位化和產業網際網路化的黃金十年。技術匹配產業形成商業化模式,是物流智能化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中交興路將通過打造行業數據底盤,利用前沿科技,提升數位化服務能力,服務客戶數位化轉型,形成產業網際網路的終端。
  • 中交興路攜手百度地圖推出專業貨車導航
    以路網的聯通屬性為導向,還是以車輛歷史行駛軌跡為導向,這是個導航策略問題近日,中交興路旗下車旺大卡APP(以下簡稱「車旺大卡」)正式宣布與百度地圖達成合作,公司技術團隊基於全球最大的商用車車聯網617萬輛重卡動靜態數據及車輛位置、歷史行車軌跡數據,結合百度地圖的全國實時路網數據和貨車導航能力,共同為貨車司機提供更加專業的貨車導航服務
  • 郟縣長橋鎮:修好農村公路網 富裕路通四方
    近年來,郟縣長橋鎮牢固樹立「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業興」的理念,通過積極謀劃、外聯內引,先後爭取道路建設項目11個,涉及前石路至後凌堂村、前石路至瓦廈梧村、常東線(黃莊、東谷劉、羅溝)、焦雁線等11個路段共28.15公裡,總投資1620萬元。
  • 農村老人說「男女有色方成家,子孫後代因色旺」,你怎麼看?
    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世路難行,無氣倒被人欺,看來四字有用,勸君量體裁衣。」承認「色」,敢於面對「色」是人的本性使然。農村老話「男女有色方成家,子孫後代因色旺」,自然可以理解為男人女人有了這種欲望才可以成家,否則就是不道德的,比如舊社會年齡過於小的男女結合在一起,早早的就毀了身體。
  • 通向幸福 邁向遠方——走進鄭場看「四好農村路」建設
    因道路不暢,缺乏有效開發與保護,這個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村,一度 「養在深閨人未識」。2018年,鎮裡圍繞漁泛古村落大力打造旅遊通道,打通連漁中心路,拓寬升級漢豐河路,疏通鄉村旅遊的梗阻。
  • 2019年度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評選,天台寒山和合環線...
    寒山和合環線位於天台西部,是通往和合二聖寒山子修行隱居地的一條景觀之路,被中國公路協會評為「2019年最美農村路」,是天台西部一條旅遊交通大動脈,經始豐街道、平橋鎮、街頭鎮、龍溪鄉等四個鄉鎮街道,串聯起張家桐村、後岸村、寒巖村、張思村、茅垟村等眾多精品農家樂、民宿村,全長69.7公裡,含蓋省道、縣道、鄉道、村道的四通八達交通網,因風景得名,因路的接引,聲名遠播。
  • 風景如畫產業興——寧夏涇源縣的綠色脫貧路
    但同時這裡曾因山大溝深、交通閉塞,成為寧夏8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近年來,涇源縣因地制宜,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草畜、養蜂、旅遊等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綠色脫貧路。  涇源縣海拔高、雨水多,年均氣溫只有6攝氏度左右,不適宜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但非常適宜肉牛生長,農村群眾幾乎家家都有養牛傳統。近年來涇源縣將草畜產業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按照「龍頭企業+協會+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思路,打造高品質肉牛養殖基地,助農增收效果明顯。
  • 風景如畫產業興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的綠色脫貧路
    但同時這裡曾因山大溝深、交通閉塞,成為寧夏9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近年來,涇源縣因地制宜,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草畜、養蜂、旅遊等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綠色脫貧路。涇源縣海拔高、雨水多,年均氣溫只有6攝氏度左右,不適宜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但非常適宜肉牛生長,農村群眾幾乎家家都有養牛傳統。近年來涇源縣將草畜產業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按照「龍頭企業+協會+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思路,打造高品質肉牛養殖基地,助農增收效果明顯。。
  • 「四好農村路」——長安區農民群眾的幸福小康路
    一條條暢通無阻的農村公路,為農民們帶來了便捷的出行,美好的生活環境,也帶動了產業發展。近年來,全省不斷補齊農村公路建設短板,全面推動全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打通農村交通「最後一公裡」。為破解區域內交通不便等諸多問題,長安區實施唐村產業園區道路及供水、供氣等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建成全長4.47公裡的唐村產業路,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空心村」重新煥發活力,帶動區域內3萬多名農村群眾,走出了一條鄉村產業因路而興,融合發展的新路子。農村公路的有效連接,催生了新發展、新經濟、新業態。
  • 中交興路江天:數位化時代物流產業變革|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
    本次大會第二天,中交興路總裁江天分享了「數位化時代物流產業變革」的主題演講。演講中提及,未來十年會是物流行業數位化和產業網際網路化的黃金十年。技術匹配產業形成商業化模式,是物流智能化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中交興路將通過打造行業數據底盤,利用前沿科技,提升數位化服務能力,服務客戶數位化轉型,形成產業網際網路的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