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居民「買菜」、「買肉」都在菜市場,但農貿市場也暴露出諸多弊端,如市場準入機制缺乏導致食品安全衛生得不到保證;經營條件簡陋,環境衛生條件普遍較差等,對於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差等。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多次提出「農改超」,從政策上推動著農貿市場的變革。
2017年是零售業的轉型之年,也可以說是生鮮超市發展的元年。這一年盒馬鮮生誕生,然後帶領著一眾零售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紛紛跟進,線上企業紛紛布局線下、線下企業也尋求「網際網路+」期待煥發活力。生鮮超市對人們「買菜」「買肉」帶來哪些變化?肉企也可以通過這些變化思考在產品供應以及渠道合作上的調整。
一、從「到店」到「宅配」
盒馬鮮生APP上線之初就提出3公裡範圍內半小時送達的零售新概念。在懶人經濟和年輕人對手機網際網路的依賴下,生鮮超市可以依託平臺完成宅配,而農貿市場的小商戶則不容易實現。
二、採購優勢:全球直採、基地採購、定向種養合作
生鮮超市的連鎖化和集中化,讓其在採購上有比較大的談判優勢,形成規模化訂單,可以做進口、可以直接基地採購,同時也可以與農戶、合作社、肉企等直接合作,基地採購+定向種養,在產品的品質和採購的成本上有較大優勢。盒馬鮮生採購總監黑方在一次活動中就講到:「我們在上海和崇明農場來進行合作,做日鮮蔬菜,這個也是在整個行業一個首創去做這件事情,直接對接極大的農場,我們的蔬菜下午包裝好,晚上送達大倉,第二天凌晨我們的大倉送到各個門店,然後上架買一天結束,一個基地直採,在成本優化上也是有很大的優勢,另外新鮮。還有我們的價格穩定性,無論是颳風下雨我們價格比較穩定,而不像菜市場天氣不好瘋漲。」
「我們有日日鮮蔬菜嘗試成功之後,我們過去的一年跟中糧搞日日鮮豬肉,跟湖南基地搞日日新雞蛋、牛奶都非常的成功,消費心智非常強,從開始可能一周大家還沒有適應過來,慢慢所有的系列都賣的最好的,我們發現這樣的一個產業鏈我們是有機會去實現源頭直採,產銷一體和對消費者帶來的極致新鮮。」
三、由「生」到「熟」,無包裝到有包裝
盒馬鮮生等生鮮超市很多都提供海鮮現場加工烹飪,同時在生鮮超市中也可以見到眾多半成品菜餚、淨菜和餐飲熟食,「生」與「熟」的結合也滿足了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另外生鮮超市也可提供淨菜服務,提前將菜品洗好,切配好,包裝好,從而減少烹飪準備環節,適應了人們快節奏生活的需求。
四、購物體驗更好
在生鮮超市配套設施好,有空調、冷藏保鮮櫃、購物車、財物籃等便利設備,髒水汙垢會及時清理,這些在農貿市場裡是難以想像的。由於生鮮超市是集中經營,其商品的陳列都有著一定的規律,如同類商品放在一起,商品一目了然,容易拿取,標價明確醒目。
另外生鮮超市運營管理更好,比如會有針對消費者會有一人份包裝、菜品搭配推薦等,產品設計和服務更貼近消費者。
五、佔地面積更小、距離社區更近
生鮮超市相比農貿市場的佔地來講佔地面積小,距離社區更近,消費者到店的頻次更高。
六、儲存條件和產品品質管理更規範
傳統菜市場儲存條件有限,生鮮超市都有常溫、低溫、冰鮮、冷凍等多重儲存方式,管理規範的企業對過期產品或儲存時間長的產品也都有下架的措施。
目前生鮮超市的商業模式還在不斷探索,但是多方面因素也給生鮮超市提供了較好的發展機遇,對於肉企來講如何與新零售渠道產品需求更多樣,如何建立起有效、共贏的合作方式,搶佔渠道先機也值得思考和探討。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免責聲明:本文的圖片,以及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繫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