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新加坡的焦慮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將近凌晨,3月23日這一晚,新加坡關口似乎格外擁擠。

「滴,滴,滴。」安檢聲有規律地響起,等待過檢的人群不時焦急地張望著。

自3月23日23時59分起,新加坡正式按下短期訪客入境、過境「暫停鍵」。差不多同一時間,新加坡航空公司宣布,將削減96%運力直至4月底。國際航班減少,使許多外國人擔心難以踏上歸途。

對於這座國際化程度極高的星島之國而言,這無疑是個艱難的決定。

新加坡夜景 圖片來源:攝圖網

自1965年獨立後,國土面積僅700餘平方千米的新加坡,憑藉其開放基因,一躍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然而,疫情侵襲,越是開放、越是國際化,也就意味著面臨的危機越大。

就在不久前,鄰國馬來西亞的一紙邊境「封鎖令」,也讓新加坡嗅到不安的氣息,公眾開始警惕物資斷供風險,新加坡國內再度出現「搶購潮」。

雖然政府一再安撫人心,強調儲備充足且貨運通道不會關閉,但擺在新加坡面前的問題卻是實實在在的:在全球性危機面前,高度依賴進口的新加坡,如何未雨綢繆、防止物資斷供?

進口依賴

3月16日,馬來西亞宣布,為期兩周的邊境限制令將於兩天後正式實施。很快,在新加坡留學的Shunan切切實實感受了一把搶購的「瘋狂」。

新加坡民眾在超市排隊結帳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搶購進行了好幾波,超市幾乎被搬空了。」Shunan告訴城叔,「需求最大的還是食物和紙,不過搶得狠的時候,什麼都沒了。」

還好,這樣的狀況並沒有持續多久。Shunan透露,現在當地食品供應還算充足,超市也已經開始限購。

當地超市貼出的限購通知 圖片來源:新華網

溯源新加坡歷史和經濟脈絡,其實也就不難理解,當地人對物資短缺的擔憂。

高度開放是新加坡經濟騰飛的基石,亦同時成為該國依賴進口的原因所在。

在新加坡700多平方公裡土地上,只有1%用於農業和生產。因而,包括新鮮蔬菜和水果、豬肉、雞肉、雞蛋、水產品在內的大多數食物,都列在新加坡進口清單上。

「新加坡糧食自給率不到10%。也就是說,90%以上的食品都依賴進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糧食安全領域專家保羅·滕在2019年發表的一篇報告中寫道。

作為主要進口來源之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紐帶關係至關重要。

世界銀行在2018年公布了一組數據:馬來西亞是新加坡第二大食品進口國,進口總額超過9億美元,佔到12.61%份額。2018年,新加坡73%的雞蛋、67%的帶葉蔬菜、39%的水果以及50%的水資源,均來自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地理和歷史上仍然保持著緊密聯繫。馬來西亞的封鎖,可能會對新加坡經濟產生嚴重的連鎖反應。」馬來亞銀行(Maybank)駐新加坡高級經濟學家蔡學斌(Chua Hak Bin)說。

唇亡齒寒

鄰國斷供的後果,新加坡早在2004年就感受過。

彼時,馬來西亞吉蘭丹州一個家禽飼養場暴發H5N1禽流感,所有來自馬來西亞的家禽產品被切斷,導致新加坡國內雞蛋進口價飆升,幾乎達到當時正常價格的三倍。

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經歷短暫合併後分裂,兩國在地理、歷史、文化等方面可謂血脈相連。

橫跨寬約1~5公裡的柔佛海峽,一條1056米長的新柔長堤,連接著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和新加坡兀蘭。它既是公路和鐵路通道,也承載著馬來西亞通往新加坡的供水管道。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地理位置示意圖 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網站

一直以來,這兩座毗鄰國度保持著十分獨特而密切的經濟聯繫,在商品和服務貿易、外商直接投資和人口流動等方面交流甚密。

2009年到2017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互為對方第二大貿易夥伴,除糧食、淡水外,石油、集成電路、半導體設備等也構成雙方主要進出口貨物「全景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加坡的人口構成,更顯示出兩國之間「唇亡齒寒」的依存關係還不止於此。

2019年,在新加坡工作和定居的外來人口中,有將近100萬人來自馬來西亞,佔到新加坡外來人口44%、總人口17%。

每天,約有40萬居住在馬來西亞的人穿越新柔長堤到新加坡工作,這一龐大人群佔據新加坡勞動力1/10,主要分布在建築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等行業。

馬來西亞邊境限制令生效前後的新柔長堤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在新加坡宣布「封關」消息前,兩國特別工作委員會也達成一致,疫情期間,持有工作準證的馬來西亞人可以在住宿有保證的前提下,返回新加坡繼續工作。

做好準備

「搶購潮」出現後,政府的安撫隨之而來。

新加坡官方強調,新馬之間貨物運輸不受限制。同時,政府已拓寬供應源,短期內不會出現「斷糧」情況。

「新加坡碳水化合物庫存,如大米和麵條,足夠支撐三個月以上,蛋白質類食品如肉類和蔬菜庫存則足夠兩個月以上。至於蛋類,除新加坡本地生產外,我們正在啟動空運進口計劃,以防馬來西亞供應中斷。」新加坡食品局(SFA)在發給城叔的一份聲明中寫道。

2019年4月,在負責糧食物資彈性供應的新加坡糧農和獸醫局(AVA)解散後,新成立的SFA開始接手與食品相關的職責。

新加坡食品局(SFA)官網截圖

「多年來,新加坡一直為防止馬來西亞供應中斷做好了準備,通過提高國內生產力、擴展儲備渠道等方式,保證不會出現糧食和基本用品耗盡的風險。」

聲明進一步表示,「即便馬來西亞的貨源開始出現一些問題,我們還可以從第三方國家進口。」

進口多元化是SFA提出的策略之一。

截至目前,新加坡糧食物資進口國已經從2014年140個增加到170多個,如馬來西亞、中國、美國、巴西、紐西蘭等,主要進口食品包括蔬菜、雞蛋、大米和各種肉類等。

「一旦其他國家的糧食生產、加工和運輸受到一個普遍性因素影響,新加坡也將受到很大衝擊。」保羅·騰告訴城叔,「因此,為降低這種風險,保證彈性供應,新加坡從時間(地理位置)和空間(南北半球)上來決定每種食品的進口來源。」

應對衝擊

此外,SFA還透露,新加坡通過推動高科技本土農業發展,誓在2030年將本國糧食自給率從目前10%提升至30%。通過協助本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把在國外種植的農產品運回國內,以更低的價格供應新加坡所需的食物。

當地民眾在超市內購物 圖片來源:新華網

實際上,早在李光耀執政時期,新加坡就提出要提高本國在淡水等物資方面的自給率,為的就是能夠保證物資彈性供應,隨時應對物資供應鏈中斷的緊急情況。

以淡水資源為例,為了擺脫長期以來對馬來西亞水資源的依賴,新加坡總理辦公室於1971年設立水規劃小組,專門指導水務部門工作。目前,新加坡利用廢水生產的新生水(NEWater)已經能夠滿足40%的用水。

「新加坡當前的挑戰是,如果一種食品80%都需要進口,而進口國又同時削減了出口的情況,實行SFA的『彈性』策略可以減緩一些風險。」 保羅·騰說。

「如何提高本土食品生產,尤其是新穎、易腐壞或難以儲藏的食品,則是新加坡面臨的另一個難題。」他表示,「目前的一個解決辦法是,採用傳統耕種技術在垂直空間上種植生命周期較短的食物(如綠葉蔬菜和豆類)。」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旗下智庫發布的《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也對新加坡面臨的問題作出警示。

根據報告,若考慮食品價格負擔能力、食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彈性供應等因素,新加坡已連續第二年位居榜首。但是,如果考慮氣候、自然資源等因素,其排名則滑落至第12位。

圖片來源:《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

如何減緩因高度依賴進口而受到的外界衝擊,必然是新加坡的下一步之舉。

相關焦點

  • 新加坡「佛系抗疫」的策略及特點
    【摘要】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新加坡政府採用了與國際社會相當不同的「佛系抗疫」策略,是其在獨特的地緣、歷史和政治經濟發展條件下的精心選擇,核心是實現儘可能「保經濟發展,穩社會秩序」,以科學證據為基礎,循證抗疫。新加坡的抗疫策略總結起來就是 「外松內緊,可防可控」。
  • 新加坡日本相繼宣布緊急狀態,「佛系天團」終於佛不下去了
    然而幾乎與此同時,亞洲兩大「佛系抗疫」的代表國家,新加坡和日本相繼進入或宣布將進入緊急狀態。兩國在疫情爆發初期都以「佛系應對」著稱,在歐美疫情進展如星火燎原的時候,也一直保持著相對平穩。不過到現在,他們也都「佛」不下去了。
  • 佛系女孩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梗 佛系女孩流行色什麼梗
    佛系女孩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梗?最近佛系系列詞語特別火,像什麼佛系女孩、佛系男孩、佛系追星等等。那麼,佛系女孩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網絡流行語90後佛系女孩是什麼梗。  沒錯我就是精緻的佛系女孩了 佛系女孩是什麼意思佛系女孩是什麼意思  最近網上出現了「佛系」一詞彙,隨後就出現了佛系追星、佛系女孩、佛系前任等等梗,這些字你都認識但是都知道什麼意思什麼梗?那麼佛系女孩是什麼意思?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佛系生活中,少不了的藜麥美食!
    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興起一群名叫「佛系」的群體。人如其名,他們將佛系二字作為自己的生活指南,過著佛系人生。當開始為脫髮而焦慮時,每個人都喊著朋克養生:蹦完迪做spa,熬完夜敷面膜,穿破洞褲貼暖寶寶;啤酒泡枸杞,保溫杯裝可樂,吃完火鍋吃雪糕......一邊作死,一邊養生。第一批90後已經「中年油膩了」了,人手一個保溫杯,紅棗加枸杞是標配,一天至少八杯水。
  • 陳龍:「佛系」「喪文化」,都是社會工具理性化的產物
    2017年成了網絡熱詞,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佛系,一時間冒出「佛系購物」、「佛系打車」、「佛繫戀愛」,還「佛系學生」、「佛系員工」、「佛系家長」、「佛系打車」、「佛系官員」等詞。2018年2月9日《探索與爭鳴》編輯部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複雜現代性與中國發展之道」項目課題組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舉辦「佛系:中國社會心態新動向」圓桌會議。
  • 「佛系教師」成主流,絕不是什麼好事
    暫且把擁有「佛繫心態」的教師稱為「佛系教師」吧,他們身上一般有這幾個特點。工作不再有激情「佛系教師」一般工作時間較長。當情感資源被耗盡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焦慮、壓抑、厭倦、無助等消極情緒。此時此刻,教師的職業倦怠完全體現出來,工作不再有激情。
  • 新興「佛系」打敗了「正能量」?佛系青年多「暮氣」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佛系」這個詞火遍各個角落。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該詞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學生」「佛系購物」「佛繫戀愛」「佛系飲食」等一系列的詞語。每個人幾乎都要蹭一下熱點,自稱是:佛系之人。曾幾何時青年的熱情被這種消極的風格所代替,南開大學教授周志強在2018年第一期的《中國圖書評論》的卷首語評價說,佛系是一種新自戀主義,是新型媽寶。
  • 佛系旅遊者幾大特徵,來測試看看你中了幾條?
    話說最近有一股神秘的佛系力量在蔓延,佛繫戀愛、佛系工作、佛系交友……所謂佛系大體意思就是:不爭不搶,不求輸贏,love & peace~
  • 新加坡的「佛系抗疫」最後還是崩了!當地華人細細告訴你發生了什麼
    劃重點: 1「佛系抗疫」是指多為勸說式為主例如,規定有感冒、發燒等疑似症狀的人自行去看醫生,並在家自我隔離;提倡人們自覺加強保持個人衛生,來防止病毒傳播; 2新加坡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在前期採取「佛系抗疫」效果看起來不錯。但3月8日似乎成為一個「拐點」,新增病例突然開始較大幅度增加,當天就新增8例。
  • 職場人佛係指南:真正的佛系,從來不是湊合
    佛系是一個網絡流行詞,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意思是指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該詞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之後網絡傳播,佛系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網絡詞語。
  • 佛系男生是什麼意思?佛系男子特徵及詞義介紹
    最近佛系類得此不知怎麼就火起來啦,什麼佛系玩家,佛系女生啥的,佛系男生是什麼意思?那麼小編今天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詞吧!一起來看看吧!  佛系男生詞義介紹  日本某雜誌介紹最近流行的一種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
  • 佛系健身的他們,可能是世界上最健康的人
    周末健身,在佛系中保持健康。 而整理家務、打掃庭院的「佛系健身」,構成了他們的每日運動。 從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到日本的一些偏遠的島嶼上,廣泛分布這些全球最長壽的人。在這些地方,百歲老人很常見,除卻高齡以外,他們患慢性病的機率也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 佛系背後是焦慮?這家日本最受歡迎的連鎖湯鋪可以治癒你
    不管是偽中產還是真窮人,不管是喪還是佛系,焦慮,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狀態。焦慮的都市人需要什麼樣的餐廳呢?日本的 soup stock tokyo (湯儲)是個很合適的例子。從 1999 年品牌創立到現在,soup stock tokyo 在日本開了 70 多家連鎖店,不少店鋪位於火車站附近和主流商圈,並且開到了新加坡。
  • 「佛系過春節」,朝山祈福遊、禪修酒店都挺熱門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魯佳「佛系」一詞在網絡上悄然走紅,不少青年自詡為「佛系青年」,而「佛系旅遊」、「佛系過春節」也成了新流行。「佛系旅遊」既是一種生活態度,也可以是佛教祈福類旅遊。驢媽媽旅遊網根據平臺上佛教祈福類旅遊產品歷年春節預訂數據,發布了《2018春節「佛系」旅遊趨勢預測》。數據顯示,大年初一、初五是春節「佛系旅遊」最火的日子。長三角、珠三角遊客最愛佛系遊,50%的遊客是60後、70後,其次是80後、50後。
  • 《旅行青蛙》佛系出道,《動物之森》治癒成名背後是青年人的焦慮
    兩年前,一隻熱愛旅行完了還老愛給人寄自個明信片的綠色蛙,刷爆了各大社交軟體(沒錯,說的就是《旅行青蛙》)成為當年的黑馬遊戲,而「佛系」一詞也伴隨著《旅行青蛙》的爆火,成為了那一年的熱門關鍵詞。以"廢柴"、"葛優躺」等為代表的"喪文化"的產生和流行,是青年亞文化在新媒體時代的一個縮影,它反映出當前青年的精神特質和集體焦慮,在一種程度上是新時期青年社會心態和社會心理的一個表徵。
  • 做佛系青年 Or 苦行主義者?
    這一段話是不是讓一眾佛系青年有當頭一棒的感覺?OH,My God!我明明躺在舒服區裡很享受,你讓我去做苦行主義者,還讓肉體去經受磨難?佛系青年和苦行主義者,你站哪邊?一、何謂佛系?佛系,是一種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態度。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 人文詞「佛系」:是有目的地放下,佛系不等於將就和縱容
    這次來聊一聊2017年底到2018年間火遍朋友圈的人文新詞:「佛系」——佛系,流傳之初的原義是有目的地放下一些人和事,本帶有些許褒義,是對能夠做好「斷舍離」之人的褒獎。但瘋狂刷屏之後,人們已不再關心它的本義,而是三人成虎,活生生把其內涵逐漸歪曲,將佛系一詞,從最初的略帶褒義變成了「不作為、無所謂」這樣帶有明顯貶義的流行詞。
  • 「佛系」水果——釋迦果
    佛系?網絡上有一種流行詞稱之為:佛系人生,講的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隨緣的生活態度。難道標題上的釋迦果也是因為這種生存態度而佛系了嗎?實則不然,這裡的「佛系」二字講的是釋迦果那獨特的外表。何解?
  • 深扒12生肖的佛系程度!看你佛不佛
    佛系一詞是2017年熱門的網絡新詞語,用來形容當代年輕人的一種佛系生活態度。佛系的朋友們往往給人的感覺就是無欲無求,看破紅塵,就如同寺廟裡面出家為僧的和尚、尼姑。佛系的生活理念就是什麼都行,都可以,沒關係,一副隨便的態度,一副經歷世俗,看淡人生的樣子!
  • 什麼才是佛系人生
    2020還沒怎麼開始就已經發生了許多事:很多人面臨著失業、破產、情感的危機……我聽到很多人說到:不願意留在城市裡了,我想去農村佛系地生活,不想在爭取什麼了,都是浮雲……諸如此類吧,可能是突然的挫折給大家帶去了難以接受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