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常態化美國」不會延續多久,中美關係未來會陷入更差狀態

2020-12-13 老高評論

川普今年大選失敗了。儘管他自己到現在為止仍不承認這現實,但實際上大局已定。川普如果沒有新冠病毒疫情和美國經濟突然陷入困境,今年的連任應該是板上釘釘。川普雖然行事不可預測,言語出格且完全不顧及到美國政治生活中的所謂「政治正確」,但卻深得民眾的歡迎,因為他提出的很多問題都是真實的,與民眾所關注所認知的問題密切相通的!

美國政治在資本和精英等建制派的長期操控下,已經將美國社會的貧富分化和社會撕裂程度越來越加重,但在川普出現之前,他們往往沒有發聲的渠道,或者礙於政治正確而無法贏得主流媒體的支持。川普讓他們的聲音出現在美國的政治舞臺上,而且越來越響越來越大。這也就意味著儘管川普很多言論是反智化,但是川普在失敗後也不會聲名狼藉,因為美國的白人右翼民粹主義者已經將其圖騰化!

不過從本質上而言,無論川普還是拜登他們背後最大的支持力量根子仍在於美國資本利益集團。川普的政策主張其實也是許多資本利益集團的主張,但川普所採取的「大破大立」方式卻沒能取得如期的效果,使得資本利益集團的利益不僅沒有得到強化,反而增加了他們的成本和可能面臨的巨大經營風險。拜登團隊回歸以往美國熟悉的模式,其實就是通過這些熟悉的模式來強化其背後資本利益集團的利益。

實事求是的講,美國社會現在所有的矛盾都已經是其制度和經濟結構中的根本性的一種矛盾,這種矛盾的解決單從政治上講是無解的,除非有新的革命性技術突破推動生產力的飛躍並產生巨額的社會財富。否則資本的貪婪和貧富分化的巨大差異,將促使美國的政治矛盾外溢,屆時不僅僅可能會將中美關係推入一個更差的狀態,與其盟友和合作夥伴的關係也會產生更多的齟齬!

中國必須早做準備。即便與拜登政府可能會開啟更多的合作領域,也要看到未來中美關係可能面臨更加猛烈的矛盾衝突。拜登執政的四年實際上也是中國制定更好應對拜登政府後的中美更加激烈對抗和鬥爭措施的一個戰略窗口期。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相信中國政府一定能夠抓住這一機遇。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並加速這一進程!

相關焦點

  • 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聽美國權威學者「論中美」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聽美國權威學者「論中美」作者:白雲怡 王雯雯 陳青青【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王雯雯 陳青青】編者的話:2021年,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過去幾年,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關係越來越牽動人心。
  • 專訪拜登政府候任國務卿:重建美國在中美關係上的優勢
    (以下是訪談記錄節選,供讀者參考閱讀,理解布林肯及拜登團隊的外交政策。)【作為一名與拜登副總統關係極為密切的顧問,您領導了其競選團隊的外交政策團隊,我想沒有人比您更適合談論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了。因此,我想問問您將會如何描述拜登外交政策的主線?】
  • 拜登時代即將開啟,中美關係將有多大不同?
    川普執政的四年間,這一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更是呈現自由落體的態勢。儘管川普還沒有正式承認大選失敗,未來的兩個月內他很可能會在內政外交上進行一番折騰,但是拜登時代即將於2021年1月20日正式開啟。拜登時代的中美關係能有多大不同?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哪些因素導致中美關係持續下行。在我看來,塑造當前態勢的,既有結構性因素,又有各自的國內政治周期性因素,需要分別討論。
  • 延續中美「貿易戰」?拜登計劃曝光
    導讀:據相關新聞報導,近期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文章稱,即將上任美國總統一職的拜登曾經表示過,他提名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琦或將把矛頭指向中國不當貿易行為。拜登的言論隱藏了大量的信息,引起不少相關人士猜測,有媒體認為,拜登可能要延續川普的「中美貿易戰」。
  • 拜登上任,中美關係迎來蜜月期?
    編輯:一水流殤隨著美國2020年大選落下帷幕,人們對於美國政府未來的政治走向也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在此次美國大選中,民主黨籍候選人拜登擊敗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成功當選為美國下一任總統。因為拜登與川普來自不同的派別,拜登上任之後的政治政策必然會與川普有所不同。
  • 拜登上臺「板上釘釘」,中美關係已成焦點!美國學者指出一條明路
    在美國政府換屆之際,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一直都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目前,川普仍然沒有承認敗選。為了給拜登"挖坑",甚至還採取了一系列強硬的對華政策,頻頻對中企下黑手。近日,美國《外交學者》的一篇文章深入分析了中美問題的本質,也預測了未來拜登的對華政策。
  • 換了拜登又如何?環時:對中美關係莫抱幻想,壯大自己才是根本
    對中國人來說,可能最為關心的還是未來4年中美關係會是什麼走向,白宮主人換了拜登會如何?對此,《環球時報》11月8日發表社論稱,川普4年執政,美國對外政策擺動最大的就是對華關係,對中國全面打壓、遏制可以視為他最大的「外交遺產」。那麼,拜登在對華關係上會有多大改變?
  • 專家:中美關係將處於「僵持階段」 拜登對中國會非常強硬
    在議題一「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的討論中,北京語言大學學院特聘教授暨國別和區域研究院特別院長黃靖在發言中,從美國的國內政治氛圍角度分析了今後中美關係的發展態勢。第一,他認為中美關係在相當一段時間,即拜登任期開始到2022年,會處於「僵持階段」或者「冷靜期」。這主要是美國國內政治造成的。
  • 美國鷹派瞄準了臺灣地區,但中國大陸不會掉進他們的陷阱
    在川普時期,美國政府選擇與中國對抗的道路,採取全面敵視中國的態度,出臺了一系列敵視中國的政策,讓中美關係跌落到了低谷。 特別是疫情以來,這些只會玩弄政治鬥爭的美國政客們把中國當成了其抗疫不力的「替罪羊」,不斷抹黑攻擊中國,並且在臺灣問題上屢次挑釁中國底線。最近這些鷹派又再次瞄準了臺灣地區,企圖讓中國大陸掉進他們的陷阱。
  •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中美關係面臨新機會 美國應承認中國對...
    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1日晚間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與會的中俄專家也持同樣觀點。傅高義還表示,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
  • 港政商界:拜登當選,對中美關係、香港經濟有何影響?
    據美國媒體8日測算,在拜登贏下賓夕法尼亞州後,已獲得勝選所需的超過270張選舉人票,將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其後也發表了勝利演說。對此,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白宮易主不會改變美國對華政策的大方向,但模式上可能出現變化;對香港的實質動作應該也不會太多,甚至短期內不會把香港問題放在主要位置。
  • 「中美貿易戰」如何發展?拜登早已暗示
    拜登的言論引發了不少人的猜測,香港媒體認為,這是拜登暗示「中美貿易戰」將會持續推進。 拜登推薦戴琦出任貿易代表,對華態度早已暗示 據《南華早報》早前曾報導,拜登可能在向外界表示,即使他上位,「中美貿易戰」也可能繼續推進。
  • 美國已是強弩之末?中美關係難有顛覆性改變,中國切忌放鬆警惕
    在川普上臺前,中美之間雖然常有矛盾但總體來說還是和平佔據主導。川普上臺以後,則採取強硬的對華政策。自2018年美國不顧中方勸阻,單方面挑起貿易戰開始,就多次採取措施對華施壓。近年來,中美之間摩擦一直不斷,給中國和美國都帶來了消極影響。
  • 拜登任期,歐洲尋求重塑跨大西洋關係
    一場拜登的「藍色狂潮」將說明四年前川普的上臺僅是偶然,「反川普」才是當今美國的主流。但大選的走勢給歐洲潑了一盆冷水。美國大選開票當晚,川普的暫時領先和自行宣布的勝選讓歐洲陷入了沉寂。四年前的美國大選和英國脫歐公投的情景似乎正在重現。歐洲政治人物中唯有德國外交部長馬斯在社交媒體上為歐洲打氣,「要相信美國的投票制度與選舉結果」。然而失望的情緒還是開始瀰漫。
  • 美國大選看熱鬧更看門道 選後中美關係面臨十字路口
    ,這次大選的激烈程度超過2016年川普和希拉蕊的PK,但此次大選無論是川普連任還是拜登取勝,都將再次把美國的分裂放大,因為票數極為接近,所以不排除敗選的那一方會訴諸於最高法院。此前,美國很多城市的商業區都開始自行設防,用木板將店鋪和櫥窗保護起來,以防止被過激的人群給破壞。或許,大選後的騷亂將如同前段時間的「反抗警察暴力執法演變成的暴力活動」一樣,不可避免。 大選後中美關係猜想 美國的大選結果即將出爐,最終誰當選總統,將會影響到美國內政外交的走向,特別是對華政策。
  • 拜登提名女華裔為貿易代表,中美貿易戰會消停嗎?
    如今中國被視為美國在貿易領域的最大競爭者,戴琦超10年對華工作經驗,成了加分項。拜登未來幾年調整美國對華政策時,這一經驗也能派上用場。戴琦前同事告訴媒體,在與中國的談判桌上,戴琦流利的普通話,也會贏得更多尊重。此前關於戴琦的公開消息不多。
  • 拜登最新表態,凸顯中國與東協、歐盟、日韓的關係重要性
    面對歐美的新局,中國在經濟和政治的外交策略上,勢必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來因應。從各界專家學者的分析來看,由於拜登來自美國政治界的建制派,具有處理國際關係的豐富經驗,也十分了解多邊主義;所以在未來,拜登政府的外交做法,極有可能爭取同歐洲各個盟友在政治和經濟上的統一意見,並達成一致的對外聲音。
  • 拜登接管白宮後美國對華極端行動有變,少將:突然襲擊風險降低
    文\唏兮目前中美關係還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雙方之間從貿易競爭延續到科技競爭,其中還夾雜著南海議題以及臺海局勢。美國政府現今正處於換屆階段,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臺之後的對華政策對於今後的中美關係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 傅高義去世,生前持續建言中美改善關係
    在大量的著作、論文和演講中,傅高義始終以學者的冷靜和理性,探究中美關係的歷史和未來,並多次向中美兩國決策者建言如何推進雙邊關係的合作與發展。 在川普執政的過去四年間,中美關係如履薄冰。傅高義教授曾多次聯名美國國內關心東亞問題的前官員與學者發表公開信,反對美國與中國為敵。
  • 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作者 唐永紅美國總統選舉大勢底定。各方多認為,拜登勝出美國對華政策進而對臺政策會有不同於川普的做法,因而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可能呈現不同的局面。但筆者認為,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形勢都將更加嚴峻,中國大陸的發展環境將進一步惡化;這是由中美關係的結構性矛盾、美國的霸道文化與行為邏輯、打「臺灣牌」成為美國實現國家戰略的性價比最高的手段,以及兩岸關係的結構性矛盾、臺灣社會生態的質變、民進黨當局藉機謀取臺灣獨立的企圖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