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作者 唐永紅美國總統選舉大勢底定。各方多認為,拜登勝出美國對華政策進而對臺政策會有不同於川普的做法,因而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可能呈現不同的局面。眾所周知,近40年來,中國大陸不斷崛起,並有超越美國之勢,客觀上相應導致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與遊戲規則逐漸改變。2010年以來,美國認定這總體上有損於美國的霸權戰略與利益,並認為前期的旨在和平演變的接觸交流政策總體上失敗了。
-
學者談全球疫情下的美國與中美關係
新冠病毒疫情的最終克服,不僅是中國的責任,也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無疑將極大地改變世界,改變美國。疫後的美國是否會浴火重生,美國的政治、經濟、外交以及社會思潮將發生哪些變化,值得進一步研究。
-
王晉斌:應對中美關係變局,中國的經濟策略儲備有哪些
此次大選後,對中美經濟關係會有哪些影響?目前,有研究者用「脫鉤」、「規制」或「競合」等詞語來形容,這本身就說明了中美經貿關係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體現在,一方面中美經貿、金融關係存在相互依存的現實;另一方面美國把中國視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中美經濟競爭的強度已經達到了歷史高點。
-
中美關係正緊張,美國又來南海「騷擾」,中國這回應霸氣了…
綜合外媒報導 中美關係激化的背景下,解放軍方面連續發布在黃海、南海海域的軍事演習訊息。 在此之前,美國「裡根」號航母戰鬥群剛於一周前重返南海演練,美軍偵察機亦多次迫近廣東、香港,持續為中美緊張局勢加溫。另若以近一個月的動向來看,解放軍已公布至少9場包括演習在內的軍事訓練活動。
-
董拔萃:淺談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與臺海局勢
但大家都清楚,無論美國是共和黨或是民主黨執政,都同樣地會打「臺灣牌」,美國阻撓兩岸走向和平統一,扼制中國和平發展的霸權主義不會改變,這是我們仍然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中美關係在最近的四年來,川普政府從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方面對中國採取極限施壓,無所不用其極的下作手段,只有咱們想不到,沒有川普、蓬佩奧之流做不出來的。
-
關於中美關係,關於香港安全立法問題……王毅重磅回應!這20句話...
同時,王毅向在這次疫情中給予中國理解、關心和幫助的各國政府和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謝。病毒打不倒人類,人類必將戰勝疫情。至暗時刻終將過去,光明已在前方。談中美關係:警惕一些政治勢力綁架中美關係,開歷史倒車有記者提問,中美關係日益緊張,您對此怎麼看?是否擔心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
勿以為「中美關係惡化對臺灣地區有利」臺灣或成美國緩和中美關係...
近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急劇下降,由於美國長時間對中國進行單方面的挑釁行為,這就直接導致兩國關係降至冰點。由於美國近期不斷派遣軍艦、軍機對我國進行挑釁活動,這就讓「臺獨」勢力誤認為美國支持臺灣獨立,但是近期有臺媒給這些「臺獨」勢力潑了一盆冷水。
-
拜登上臺「板上釘釘」,中美關係已成焦點!美國學者指出一條明路
在美國政府換屆之際,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一直都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目前,川普仍然沒有承認敗選。為了給拜登"挖坑",甚至還採取了一系列強硬的對華政策,頻頻對中企下黑手。近日,美國《外交學者》的一篇文章深入分析了中美問題的本質,也預測了未來拜登的對華政策。
-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中美關係面臨新機會 美國應承認中國對...
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1日晚間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與會的中俄專家也持同樣觀點。傅高義還表示,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
-
「敵視中國」已成氣候?這些美國高參顯然不同意
因此,我們不必對中美關係的前景過於悲觀,在警惕川普政府將美中引向惡性競爭的同時,要防止過度誇大美國社會對中國的「敵視共識」。本文作者系國觀智庫資深研究員陳曉博士。前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Chas Freeman)、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亞太事務主任貝德(Jeffrey Bader)等認為美國從中美關係中獲益,川普政府關於中國和中美關係的一些說法是誤導性、誇大的、甚至是虛假的,是妖魔化中國。
-
中美關係步入新十年
在過去32年的中美關係中,中國領導人對美國進行過三次歷史性的訪問:鄧小平副總理1979年1月對美國的訪問是中國領導人對美國進行的第一次訪問,它揭開了中美關係歷史的新篇章,給剛剛正常化的兩國關係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江澤民主席1997年10月對美國的國事訪問是冷戰結束後兩國關係重新正常化的標誌,它使兩國關係得以經受住後來的嚴峻考驗, 並使兩國成功達成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
-
將中國旅行指引調級,"中美關係解凍的開始"?
美國當地時間14日,美國國務院將中國旅行指引從最高的第四級下調為第三級,將考慮前往中國內地或香港特別行政區旅行美國人的旅行指引從&34;下調&34;。這是自3月19日,美國務院發布&34;,建議美國公民因新冠疫情而避免所有國際旅行後,首次對中國改變旅行指引
-
16位學者評川普勝選:美國向何處去?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2016年美國大選落幕,川普在選舉人票上大比分獲勝,而且共和黨也在參眾兩院取得優勢。這對中美關係、世界格局、全球與美國經濟、美國政治與社會等,會有什麼影響?觀察者網誠邀多位學者專家,一一進行分析。
-
"改變世界的一周":關鍵年代的美國與中國(六)
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支持越南人民抗擊美國入侵的鬥爭。從1965年10月到1968年3月,中國向越南派出的防空、後勤保障及各類工程等支援部隊共達32萬餘人。另一方面,"美國飛機轟炸著中國兵站和供應線,中國的高射炮向這些飛機開炮還擊"。到1968年時,在南越的美軍已達到54萬人。這場給美國留下了慘痛回憶的戰爭直至1973年美軍撤出最後一批人員後才宣告結束。
-
中國道路與中美關係——駐芝加哥總領事趙衛平在「中國是否已找到...
當時美國媒體對中美關係的前景十分悲觀,我拜訪過的一些學者也是如此。有一個學者甚至認為,中美關係已處於新世紀以來最危險的時刻。他的話聽起來確實很嚇人,但我並沒有被嚇住,因為我知道,學者們有時確實過於多慮。 過去的兩年已經證明,中美關係中並不存在大的問題。兩國關係沒有停滯或變得更差,相反在許多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
-
警惕美國新建一堵「柏林圍牆」
中美關係走到今天,不是歷史的必然,而是各種因素聚合形成的「螺旋風暴」。2008年金融危機後,在中美實力差距持續縮小,意識形態矛盾不斷加深,西方自信心屢屢受挫大背景下,美國精英的憂患意識、悲情戰術與草根民粹的排外情緒,在特定時間點意外結合,建構出大國競爭驟然升級的場景。這其中有事實,更有虛幻的想像,還有黨派政治的操弄。
-
崔天凱:外界對中國發展意圖有誤解誤判,中美仍在同一條船上
但有些人認為,中美已經不在同一條船上了。有些人甚至認為,中美分處兩條不同的船,並且會走向迎頭相撞。為此他們還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有人認為,美國在過去幾十年未能改變中國,因此中美已經而且不應在同一條船上。我們都讀過這樣的文章,文章還出自曾深度參與制訂美國對華政策的人士之手。但我認為,改變中國是一種幻覺。我不認為中美兩國真的能夠像有些人鼓吹的那樣去改變對方。
-
中美最新消息!美國在臺協會:美國若重新駐軍臺灣 將破壞中美關係...
中美最新消息!美國在臺協會:美國若重新駐軍臺灣 將破壞中美關係正常化條件 文/editor2020-10-23 07:30:14來源:FX168
-
福田康夫談2016中美日關係:日本需努力讓中美關係不惡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圍繞2016年的國際關係等,《日本經濟新聞》日前採訪了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展望新一年的中美日關係,福田認為,中日需要構建相互信賴的關係,而不能夠繼續相互較勁兒。如果中美相爭,處於夾縫中的日本就會遭殃,因此日本會努力讓中美關係不會出現惡化局面。日本2016年將擔任七國集團(G7)峰會東道國。
-
渣打: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與人民幣匯率展望
以下為其報告主要內容: 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有望使得急速惡化的美中關係得以緩解,甚至可能使得兩國在符合共同利益的領域重新開展有限度的合作。這個結果降低了中美雙方發生激烈摩擦和軍事衝突的可能性。